的中國讀後感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6K

只有真正體會到了書中的內容,就能寫出優秀的讀後感,在閲讀了一篇優質的文章之後,要學會將相關的讀後感寫好,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的中國讀後感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的中國讀後感優質7篇

的中國讀後感篇1

近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掩卷沉思,意猶未盡,遂決定為案頭書,之後可常習也。

不知什麼原因,自己對哲學很有興趣。只是沒有機緣深究。早期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學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延伸知道了一些費爾巴哈、黑格爾之類,淺嘗輒止而已。後來,曾讀了一點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感覺到了一些哲學的奧妙,便耿耿不能忘懷。後來,也曾探究過一段希臘哲學,也只是興趣而已,未得要領。

關於中國哲學,只限於文化層面,感覺始終不得要領。總覺得,只有西方的哲學稱其為哲學,有一套嚴密的體系,而中國哲學,似乎是凌亂的,在體系上也不明晰,我的認識也是渾渾噩噩的。當然,現在看來,這純粹是自己的無知。這似乎也和我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所形成的意識形態有關,也和文革破四舊否定以儒家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有關。還有,由於西學東漸,哲學界一些研究西方哲學的人,以西方哲學的標準來比附我國先秦思想,對我國古代哲學持一種否定態度,也混淆了人們對中國哲學的認識。但是,不管怎麼説,自己對中國哲學的認識還是近於無知。如果説知道一點的話,也是很膚淺的。

這次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算是對中國哲學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我的頭腦裏算是對中國哲學有了一個框架。看到了一個有別於西方的另類特色的哲學體系。當然,這種認識還很不到位,還需要再讀書再學習,爭取有一個通常性的瞭解。不求深通,但求明白。中國哲學也是東方哲學的代表。我還曾讀過一本有關印度的哲學書,當時也很覺得了得。其實,每個民族及其文化發展,都有其精華的東西,我們切不可片面。世界之大,源流之多,精華之深,我們都應想到。這樣,我們就會有一個開闊的視野。

馮友蘭先生是中國的哲學大師,人們並不陌生,也是中國文化哲學史上少有的幾個有自己哲學體系的大學者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就職於清華大學。《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是其代表作。馮先生稱《中國哲學簡史》為小史,是為中國哲學研究的一個導引。

該書主要闡述了先秦哲學思想,不外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以及後來的新儒家、禪宗、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等,梳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最後簡述了中國哲學和世界哲學的關聯和特點。可以説,這本書給我們繪製了一幅中國哲學由古至今的發展網絡圖。其中,對涉及的要點進行着很好的解讀。使我們不僅知道了其然,而且知道了一些所以然。是一本簡明扼要的中國哲學讀本。

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文化和哲學混為一談。這也不足為奇。所以,我們知道了許多中華文明史的東西,往往缺少哲學性的解釋。哲學是從深層次尋找原因。是文明發展的內在的邏輯力量。是一種認識、觀點和精神的嚮導。如果我們有了這種思考,我們就會明瞭許多社會現象。為什麼是這樣發展而不會是那樣發展。就會明白,一種思想、一種理論是如何形成的,它體現了哪些源流。

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收穫頗豐,自然不用概述。但讀書中的許多火花還是有必要記述一下的。雖然屬於掛一漏萬。比如,中國哲學精神對人的主導,以儒家為例,主張入世,主張成為聖人,其人格特徵為“內聖外王”。“內聖”是其修養的成就,“外王”則是在社會上的功用。所以就有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道家主張出世,但道家也沒有不問世事。《莊子》中説,儒家遊方於內,道家遊方於外。這個方即社會。外也好,內也好,都以“方”為座標。所以,儒道兩家正好體現了中國哲學的兩面,既強調入世也不排除出世。這就使得中國人具有了入世和出世良好的平衡感。知識分子最為典型,有句話説“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這種入世出世的生動寫照。

再就是“知命”和有為無為的問題。孔子對自己的人生曾有一個很好的描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裏的“學”不是我們現在所説的學,而是探究叫做“道”的真理。這裏的立,是指“立於禮”,是説這時候懂得了禮,言行就很得當。這裏的不惑,是説這時成為智者,論語云“智者不惑”。而“知天命”則是承認世界本來存在的必然性,有人不可違的東西。就是知道了哪些是人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人不可以改變的。在儒家看來,命是指人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以外的東西。人在能控制的範圍內要竭盡全力,對於命的東西,也就是無法控制和不可避免的東西,人們只好平靜地接受。這就是“知命”的意思。這就引出了有為和無為的的問題。我們知道,儒家講究有為,道家講究無為。道家的無為是強調順其自然,而儒家的有為也不是沒有限制的。所以“人定勝天”只能作為口號,鼓舞士氣,真正天數定了的東西,你是無法戰勝的。儒家主張的`是在知天命的情況下的有為。有一種説法,叫盡人事,聽天命,表現為一種積極正確的態度。

還有,程朱的理學和陸王的心學。朱熹講萬物歸於理。所以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他説:“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狀是此器。”認為一切事物,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都是其理。舉例説,人發明舟、車之前,已有舟、車之理。有如西方哲學抽象之規律。理,看不見摸不着,形而上也。但它主導者萬物。所以,人只能是理的奴隸,只有順從理而行事。陸王的心學則把目光拉回到人自身。王守仁認為,宇宙是一個精神的世界,其中只有一個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經驗到的這個具體的實際世界。用句通俗的話説,無我即無世界。像西方唯心主義笛卡爾所言“我思故我在”。認為世間萬事萬物萬理只有與人相交時才有意義。不相交時,對於宇宙或對於人都是“歸於寂”的。應用於社會,人的行為歸於“良知”。

最後,説説馮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説。人生在世,做人做事,馮先生認為有四個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就是人只順着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所做之事並無覺解。二是功利境界。意識到自己,為自己做各種事。但並不總是利己,往往是利己又利他。三是道德境界。瞭解到社會的存在,意識到是社會的一員,自覺地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具有道德的意義。四是天地境界。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意識到自己不僅是社會的一員,還是宇宙的一員,為宇宙的利益做各種事情,構成最高的人生境界。我想,我們大多數人也就是在功利境界,爭取做的好一點。在利己的同時,多一些利他的事。再就是爭取上一個層次,到道德境界,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至於天地境界,我們仰望就可以了。馮先生説,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大家都見賢思齊吧。

的中國讀後感篇2

新近出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全面系統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仔細捧讀,這本書的闡述解讀既有歷史回顧,又突出時代特色,既有理論的提煉概括,又強調實踐基礎、實踐檢驗,既着力於原創性理論觀點的深入闡發,又着眼於理論體系的科學完整,既有宏大敍事,又不避民生瑣細,既立足中國,又放眼世界,對於我們從時代性、實踐性、系統性、原創性、人民性和世界性等多個維度深刻認識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性。時代是思想之母。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新時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標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也面臨新目標、新變局、新難題、新考驗:我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要用100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路程,這種轉變不但速度、規模超乎尋常,變化的廣度、深度和難度也超乎尋常。我國正處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一些國家和國際勢力對我們的阻遏、憂懼、施壓有所增大,這是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世界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如何在亂局中保持定力、在變局中抓住機遇,對我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而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風險更需要我們時刻警醒面對。時代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必須作出新的回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這一思想在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和把握黨和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中應運而生,在不斷破解難題、應對風險和挑戰,朝着夢想不斷奮進的新實踐中順勢而成,彰顯了輝煌的時代風采。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實踐是理論之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煉、昇華而成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黨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制約發展活力和社會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司法不公問題嚴重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社會思想輿論環境中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軍隊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寬鬆軟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等等。這些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取得,根本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彰顯了這一思想的實踐特色和指導實踐、推動實踐的偉力。通過對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理解把握,我們更加能深切地感到,在當代中國,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問題。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性、科學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突出貢獻就在於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並且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

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是8個明確14個堅持。8個明確偏重於理論層面的概括和凝練,集中反映着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14個堅持偏重於實踐層面、方略層面的展開,每一個堅持都來自實踐,又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起着直接的指導作用。8個明確14個堅持有機融合、有機統一,凝結着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凝結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深化、拓展、昇華,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戰略與戰術相一致、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特色。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深入分析8個明確14個堅持及其內在邏輯,深刻理解這一思想是如何用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的,從而進一步把握這一思想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豐富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不忘老祖宗又講新話的典範。這一思想貫穿着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起點、邏輯起點、價值起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精神實質,同時又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一系列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寫出了馬克思主義時代新篇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涵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深刻認識這一思想在理論上的創新創造、全面把握這一思想各方面的豐富內容,深入領會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發展理念、新時代兩步走戰略、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開放新格局、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文化自信、脱貧攻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新時代強軍目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從而進一步充分認識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出的巨大原創性貢獻和豐富內涵。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族性、人民性。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一思想聚焦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明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深刻理解領會中國夢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深刻認識中國夢把國家追求、民族嚮往、人民期盼融為一體體現出的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深刻認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等重大思想觀點,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在這樣一個世界發展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佔據了人類道義制高點,凸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這一思想體現的獨立於西方模式和西方話語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制度體系、目標體系、戰略體系,凝結着當代中國對人類更好未來的艱辛探索,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深入學習領會這一思想是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的,是如何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合作共贏結合起來的,從而深刻理解把握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等重要理念,理解把握這一思想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共同難題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十講》通過深入的講解、鮮活的闡釋,充分展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思想魅力。我們要結合學習《三十講》,不斷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向深入,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自覺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的中國讀後感篇3

讀了《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讓我明白了許多。

第9課“中國最美的地方”中的中國最美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讓人深有感觸。一座座山手拉着手,肩並着肩,連綿不斷。遠看,一座座山呈深綠的顏色。近看,你才會發現,原來,山上草木茂盛,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山腳下,一條條河流彎彎曲曲的,呈馬蹄形。雅魯藏布大峽谷不愧為中國最美的峽谷。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頭頂上的squo;定時炸彈squo;——太空垃圾”。據天文學家研究,太空垃圾是指人類在空間開發活動中留在太空裏的一些廢棄物,大到廢棄的衞星和各種船天器的金屬部件,小到航天器解體產生的碎片。目前,太空垃圾總數約4000萬個,重約5500噸。據天文學家預測,在未來50至100年內,太空垃圾可能遍及空間的各個角落,使太空軌道上無法再容納新發射的衞星和太空艙。太空垃圾可真可怕啊!

這本書還寫了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內容,如: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最美的人等等。

這本書的內容豐富極了!它時而讓我感到高興,讓我經不住讚歎;時而讓我痛心,讓我為中華民族感到遺憾;又時而讓我振奮起來,讓我產生濃厚的興趣。它讓我學到了許多。

的中國讀後感篇4

在事關民族之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挺身而出,帶領當時備受苦難的中國人民鬧革命,進行武裝鬥爭。無論是抗戰初期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作出的努力,還是抗戰後期為鞏固抗日民主陣地的付出……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即便是在局勢相對和平的今天,中國共產黨依然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而不斷地努力與奮鬥着。

在中國獲得重生的過程中,中國人民的功績也極其重要。在社會深陷於民族危機與社會危機的泥潭中時,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這其中,有被毛澤東評價為一生都只做好事的吳玉章,也有被百姓稱作白馬將軍的盧德銘,他們的鬥爭與探索或許並未完成全成功,但卻對推動中國社會走向進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與反帝反封建的大業並非易事,但正是有了前人的失敗經驗,才會有後人探索出的一條真正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單憑任何人的願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而是真真正正地歷史與人民的選擇。黨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中國共產黨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人民謀幸福,所以人民愛戴黨,擁護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具有先進性,黨所探索出的道路是最適合中國的發展的道路所以人民相信黨,並始終不渝地追隨黨、我想正是由於黨和人民的相互配合,中國才能迎來如此看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前,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正在繼續領導中國人民走更長、更艱難的道路,作為青年大學生的我們,要義無反顧地跟黨走,用先進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在專業領域探求促進祖國富強的道路,和中國共產黨一起,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與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偉大而艱鉅的歷史任務,堅持不懈地英勇奮鬥。

的中國讀後感篇5

?鄉土中國》作者費孝通,此書收集的是他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根據其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14篇文章,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此書是關於社會結構本身及性質的分析,偏於通論性質,並以此作為一個方向來發展中國的社會學。

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關鍵詞“鄉土”了,它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線索——至少在那個年代。鄉下人是中國的基層,從基層看去,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社會的本質是產生鄉土文盲的根本原因,只有這一鄉土性質發生變化,文字才能下鄉。作者在這一部分運用的分析方法看來是較普遍的,即從現象看本質。人們所處社會環境的差異導致了社會行為的差異,體現在我們的差序格局:中國與西方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關係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西方人則是融在集體中獨立平等的個體。還有秩序的差異,有禮治、法治、人治之分,就中國的傳統而言(可能受儒家影響)禮治較明顯,而西方則為法治秩序;另外在政治制度、權力結構等方面要上升一個層面再論,這也是我需要更進一步學習的內容。

讀完《鄉土中國》,再看鄉村與城市、中國與西方,這兩對差異亦或矛盾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人和人的相互關係、社會和人的特點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剪影。

作為一本社會學入門型的書,《鄉土中國》以典例論證解説,易於讀者接受。我讀過之後的確感受頗深,相信大家讀了也會有所體會。

的中國讀後感篇6

?鄉土中國》研究的是根植於中國農村的鄉下人。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鄉土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傳統的符號,在這個思想激盪的時代裏,成了暢銷書。

保持者認為:靠務農為生的鄉下人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以定居為常態,即便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土地的農民,也像“從老樹上被風吹出去的種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定居下來農民附着在土地上,很少流動,鄉土社會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在缺少流動和變化的鄉土社會裏,每個人都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裏生活。在相對穩定、熟悉的生活環境下,形成了許多鄉土中國的獨特現象:“規矩”即可約束行為,法律則大可不必;“常識”即可應付變化,“規律”就可有可無了。

費孝通先生説,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我很同意,因為我們的民族確實是和泥土分不開的。在中國,從女媧用泥土造人的傳統神話故事開始,到歷代的引起社會轟動和反思的農民起義,都與泥、與土,分不開。“土”,是中國人的根,是中國人身上的烙印,是中國人骨子裏流淌着的東西。“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我們小時候就能朗朗背誦的詩,其實就能説明曾經中國社會以農民為榮,尊敬、崇拜他們。

中國人有“私”的毛病,費孝通先生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中國人的社會結構“是好象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波紋的中心是自己,推及的遠近視財富和勢力而定。波紋的中心既不相同,推及出去的圈子也就各不相同,一切皆以跟自己的親疏遠近為出發,因此中國人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對權力和義務的共識和遵從。在“推己及人”的波紋式社會結構中,也形成了維繫人際關係的道德要素:“親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在我們傳統道德系統中……很不容易找到個人對於團體的道德要素”。

鄉土中國的“家”通常是父親一系的“大家”,費孝通稱之為“小家族”。鄉土中國的家不但承擔了生育的基本功能,而且可以承擔政治、經濟、宗教等社會功能。在我們的鄉土社會中,家裏要有家法,夫婦間要相敬如賓,妻子要三從四德。在鄉下,通常都是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們又在一起,這是性別和年齡造成的距離。中國人在感情上的矜持和保留,也是在這種社會格局中養成的。

費孝通先生認為,鄉土中國不是一個法治社會,“但是‘無法’並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鄉土中國的“禮”靠社會傳統來維繫和傳承。禮制不同於法律,亦有別於道德。在中國傳統社會裏,禮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是主動的,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相比之下,法律是強行限制人的行為的,而道德是整個社會所支持、默認的。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有些還沒有嚴重到會受法律的制裁,卻必定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即我們俗話説的良心的譴責。

費孝通先生認為,薄弱的基礎決定了農業社會不能建立起強大的權力帝國,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也構建不出西方式的民主社會,鄉村中國“在人民實際生活上看,是鬆弛和微弱的,是掛名的,是無為的”。在鄉村中國,亦有一種發生在長幼之間的很強的“教化權力”,該種權力保證文化傳統的延續。

費孝通先生認為,在鄉土社會,血緣關係決定了社會地位。在穩定的社會之中,血緣又推而廣之為地緣。因血緣和地緣而形成了一個個關係緊密的社會羣體。在羣體內部,人們靠人情往來,這樣就限制了商業的發展。

最後,作者認為,鄉土社會的穩定是相對的,只不過鄉土社會的變化極為緩慢。緩慢的變化緩衝了變化可能帶來的衝突,因此鄉土中國自春秋戰國之後,少見思想激盪。緩慢的變化在名實分離的教化過程中得以實現——面對教化保持面子上的遵從,具體執行之中則遵循事實上的變化。這一過程中,恐怕也形成了國人心口不一、陽奉陰違的一些陋習。

費孝通先生已經仙逝,作為一個既沒有鄉村生活經歷,也沒有文科教育背景的人,對大師的理論做了一些揣測,請費先生原諒這種無知無畏。

的中國讀後感篇7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著作,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由弱小到強大和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的發展歷程。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便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辛歷程。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羣眾開展革命武裝鬥爭,並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據地。而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卻一心想要消滅紅軍。1930年5月開始對紅軍根據地展開圍剿。在前四次反圍剿中,紅軍都取得了勝利,但是第五次圍剿,由於博古同志錯誤的思想和指導,把紅軍帶入了絕境。關鍵時候,毛澤東等人在江西瑞金舉行一次軍事會議,決定進行撤退轉移,建立新的根據地。紅軍隊伍分成了西進、南下兩個縱隊,同時攻打國民黨軍隊的防線,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進的道路,開始了舉世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長征途中,紅軍歷經千辛萬苦,遭受了非常慘重的損失,經歷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等許多無數次激烈的戰鬥,走過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艱難困苦的地方,終於到達了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建立了陝北革命根據地。接下來,紅軍要面對的是如何建設好根據地,團結帶領當地老百姓參加革命鬥爭的問題。他們對紅軍戰士進行政治教育,創辦紅軍劇社,開展大生產運動,建立蘇維埃社會,不斷髮展壯大。

?紅星照耀中國》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們樂觀向上又甘於奉獻,在艱苦卓絕的困境中奮力拼搏,勇敢探尋着中國前進的方向。這本書裏記載的故事和人物所展現出的信念堅定、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自信樂觀的精神,激勵着我們要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給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本書,不僅照耀了中國,還照耀了世界,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