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讀後感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2K

透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超越了文字表面的意義,在寫讀後感的過程中,我們會反覆回顧書中的情節和人物,這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作品的主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島上書店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閲。

島上書店讀後感參考6篇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1

a·j居住在艾麗絲島,中年喪妻,書店經營不順,熱愛閲讀,自有一套書本評價標準,喜歡短篇小説。妻子去世後,長期心情抑鬱,酗酒,也許算不上,在一個醉酒的晚上,珍藏的《帖木兒》被偷——一本被他視為養老資本、極具收藏價值的書籍。在意識到自己幾乎不可能找回這本書後,為了轉換心情,a·j重拾跑步,因攜帶鑰匙不便,他選擇不鎖書店門出門跑步。

某天跑步歸來,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大的轉折,瑪雅——被遺棄的孤女。

經過慎重思考,a·j選擇收養瑪雅。一個單身男人因為需要照顧一個小女孩,開始與島上的其他人有了更多的接觸,進而走出了自己封閉的世界,遇到了友情、愛情、親情……

本書中有兩句話印象最深:

1、生活中,如果我們能給更多的事一些機會,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的確,隨着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們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

a·j如果一開始就給阿米莉亞機會,也許他們就不會相隔四年才確認彼此;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給更多的銷售人員一些機會,也許那裏就有我們需要的東西(金融理財詐騙除外……);如果我們多給自己一些機會,勇敢的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是不是會發現更多的可能,好也罷,壞也罷……

2、有些書,不同的時間段讀有不同的感受,二十歲有共鳴的書,四十歲不一定會有,反之亦然。我們所處的人生階段決定了我們對待人事物的感受。書本可以評價,人生不可以。就像30歲的人告誡20歲的人珍惜學生時代一樣,20歲的人沒有完全走進社會,又如何去理解這種學習時光的珍貴呢?

關於本書流傳甚廣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的廣告語,亦或是中心主題,以我現階段的經歷去讀,真的沒有太多共鳴,“現象級暢銷書”的宣傳過於誇張。本書對我而言可能只是一般的小説,並未帶來深層次的感受。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2

我對外國文學並不是很感興趣,因為總覺得翻譯有點兒彆扭,所以通常看不下去一本外國文學譯本。但是島上書店這本書真的讓我很認真,很有耐心的讀完了。男主角,説不出什麼感覺,但是覺得他是個好人。我們總會經歷像他一樣失去愛人時那種失落的心情,人生也總會有暗淡的時候,但是要相信啊!總會遇到一個讓你幸福的人,你的人生也不會就只是這樣子。艾米其實很有才的對嗎?雖然書上對她的描述不多,但是愛讀書的女孩子都是淑女類型的吧!還有那個警察,內心是善良的吧!他對男主角好,對瑪雅好,對他們那一家人都好。而男主角的妻姐,也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呀!只是被不懷好意的人就這樣毀了前半生,不過後來她跟警察好上了,得到了他的關愛和照顧。看吧!善良的人總是會得到好的回報的對嗎?而關於瑪雅,她的命運是悲慘的,她媽媽也是。但是不幸當中的萬幸,他遇到了她的“爸爸”他們都沒有拋棄她,還讓她活在了一個書店了,雖然故事的結局沒有講她繼續寫作了沒有,有沒有成為一個作家。但是我相信,瑪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童年時候的她雖然不幸,但是在書的薰陶下她懂得感恩,懂得感受生命。

我喜歡書,喜歡讀書,我有一個很嚮往的書店要去,那就是蘇州的慢書房。我一直等待那個人帶我去,可是將來不會再有機會了吧!可我還是覺得,將來有一天,會去江蘇,去南京,去蘇州,去看看那裏的書店,到那時或許已經無關於他。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3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是普遍聯繫的,那麼讀書、分享是連接人與人的紐帶之一。

在島上書店,看到了鄰里間互助的關愛,主人公的藏書《帖木兒》丟失後,書店的客人問問情況順道買書、收養瑪雅後分享育兒經驗、警長蘭比亞斯、伊斯梅分別承擔着教父、教母角色幫助主人公養育瑪雅……

看到了文化浸潤的力量,警長蘭比亞斯讀書的經歷就是生動的寫照,從不讀書到看偵探小説再到開警察讀書會,讀書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善良與變通,對愛麗絲鎮上逃學去書店看書的男孩,蘭比亞斯瞭解情況後,解決方案挺新奇的:當校長問他怎麼懲罰那個孩子時,他就問孩子還要多久才能看完那本書,孩子説兩個星期。蘭比亞斯就建議學校以不良行為為由,讓男孩停學兩個星期。是個點子但是還不夠似乎治標不治本,看完這一本書還會有下一本的啊,基礎知識不可荒廢。

突然想起了結構化

有閲讀興趣是好事,閲讀可以拓展知識,但是男孩的逃學行為會影響學業,作為成人,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引導學生分配好時間平衡基礎學業和興趣。對學生,談話告知學習的重要性,現階段學習掌握知識是發展的基礎,逃學有着嚴重危害,學會分配好時間。對家長,告知學生情況,建議合理安排家務,有時間閲讀。對同學,宣傳閲讀好處,定期舉辦朗誦會、讀書分享會等活動促進閲讀興趣,啟發認識到閲讀是一種兼顧學習的興趣,向閲讀的人看齊。培養學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後續教學還會關心動態。

以上是個人想法,如有不當,懇請批評指正!

問題解決,勇於面對,積極尋求幫助。主人公收留瑪雅時不知道怎麼教育,跟蘭比亞斯説了一下(那時候還不怎麼熟悉),共同尋找方法;被診斷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時作了最壞的打算,跟蘭比亞斯交談,蘭比亞斯認為還是可以治療的,把事情告訴主人公妻女,一同決定。有點“如果沒告知就像剝奪了她們抉擇的權利”。

故事本身温暖有趣,由於水平有限,過多的解讀可能歪曲了,從中得出的啟發有點像功利的心靈雞湯。書是有用的,但有用只是其中一個意義。

最後在書籍後面是《我在雨中等你》作者加思·斯坦的話:“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願能拯救限於孤獨絕境中的我們。一則美妙、動人的故事,關於人性的救贖與轉化,它會在你的胸中迴盪許久許久”。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4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封面上的一句話吸引,“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這無疑是一本令人輕鬆的温馨的小説。

?圍城》中調侃,中年喪妻是一樁美事,既可以省下離婚費用,又多了一份寫詩的心緒。但對於小島上的書店老闆,故事的男主人公a。j來説,喪妻是無比沉重的打擊。這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悲痛——妻子在世時會打理好一切,他不參加任何活動,不與人交際,一心沉浸在閲讀中。妻子離世後,他不得不開始經營書店,開始與人交流。

a。j並不是一個多麼温和商量的人,這從他與女主人公,一位出版社的圖書營銷員阿米莉亞初次見面的惡劣態度就可窺得一二,相反,他的前妻的姐姐曾一度認為他是個自私消極的人。而他的轉變要從決定收養小瑪雅開始。因為這個聰敏機智喜愛讀書又細膩敏感的小姑娘,a。j逐漸從避世消極開始嘗試人情,體貼,欣賞,理解以及寬容。

而他與阿米莉亞之間,從因為一本書而意見不合開始,到放下成見,發現共同愛好,互相欣賞,慢慢醖釀出愛情。這樣的感覺應當是靜水流深的,就像一泓泉水,從泉眼開始,緩緩流淌,其間所有過程都是感動。

這本書還有一個很是新奇獨到的地方——在一共十三章的小説中,每個章節都是一篇小説的名字,每一章的開頭都是a。j的讀書筆記,這穿插在小説中的筆記十分精巧而新穎。

a。j説,“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

最後想説,這本窩心的書就適合在下雪天,半倚在躺椅上,蓋着毯子,聽着《當你老了》,靜靜品讀。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5

最近開始約束自己每天至少讀半個小時的書。其實之前也曾約束過,不過都半途而費了。於是我讀完的書大底分為兩類:一口氣讀完的書和拖拖拉拉一年半載才讀完的書。《島上書店》這本書就屬於後者。

這本書很無聊。我不是一個很有文學素養的人,我對有趣的書的定義是情節引人入勝、讀後值得回味。《島上書店》幾乎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以至於我快讀完的時候還在懷疑是不是後面攢着一個大反轉。但是讀後值得回味還是有的。這本書簡單來説就是一本“寫書的書”。主人翁a.j.是美國麻省某偏僻小島上書店的老闆。每一篇的開頭是a.j.對一本書的書評,對書的描寫和評論幾乎貫穿了整本書,重要情節的發展也和書脱不開關係。作者大概不想通過起伏的情節去吸引讀者,以至於關鍵的情節也寫得很平靜。

書中主人翁a.j.很反對電子書和互聯網,的.確多媒體的發展讓愛讀書的人變少了。看電視電影就如同在遊樂園坐過山車,無需費力就能帶來暢快的體驗;但讀書則像是在幽靜的山中徒步,耳邊和心中的寧靜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煩躁的困獸,跳出來阻止我繼續走下去。如果説戰爭年代是時事紛亂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那現在不愛讀書的人大概是心中紛亂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書中唯一算得上的高潮就是a.j.最後得了失語症,讓人有些心痛,一個那麼愛讀書的人,得了一個看不懂書説不出話的毛病該有多有難受。他在彌留之際給養女留了許多話,他説: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這句話很觸動我,這大概也是我想要讀書的原因。想不通的時候就讀書吧,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從別人口中找到答案,答案要自己想,唯一能幫得上忙的是書。

島上書店讀後感篇6

主人公aj費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一家書店。命運從未眷顧他,愛妻去世,書店經營不善,就連僅有的寶貝——珍藏稀有版本的圖書也被偷竊。他的人生陷入了僵局,內心充滿絕望。

就在此時,一個兩歲大的小嬰兒被遺棄在他的書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於孤獨絕境中的a。j,成為連接他和妻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出版社女業務員阿米莉婭之間的紐帶,為他的生活帶來了轉機。

書中有我喜歡的句子,摘抄如下:

大多數人如果能給更多事情一個機會的話,他們的問題都能解決。獨自生活的難處,在於不管弄出什麼樣的爛攤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

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生活中每一樁糟糕事,幾乎都是時機不當的結果,每件好事,都是時機恰到好處的結果。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我就像是個在約會階段待了太久的女孩。我已經有過太多次失望,得到過太多次“非你莫屬”的允諾,但從來都不是。我們得去相信。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

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感覺像是夏天溪澗的清泉流過山腳那樣清涼,又像冬日裏山頂的太陽慢慢下沉時的温暖,很治癒,很平淡,卻悠長。

一年中,我開電視機的次數用手指數得清楚,之前看過很多美劇,英劇,當然還有韓劇,我們自己的電視劇卻很少能看得下去。

我深深愛着我的祖國,不想貶低國內的電視,只是覺得我們的電視劇,人物設定都很高大上,要麼是皇族,大明星或隱形富二代,或者是公主遺落民間,甚至是上古神上神,偶爾拍點普通民眾的電視,窮苦人家的孩子,卻動不動在大城市住着豪宅的背景設定,總讓我齣戲。

我不知道電視劇拍出來的初衷是什麼,是讓人天天活在夢裏?還是想告訴我們,普通人是不配談戀愛,不配擁有美好生活的?可是這樣的夢,是虛無縹緲,與實際幾乎沒有聯繫,也永不可實現的夢,那這樣的虛擬世界,讓人怎麼去應對現實?

我想很多書籍之所以流傳很久,還有很多人願意去讀,大概是受眾很廣吧,因為真要計算起來,14億人裏,至少12億是普通人。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就算是一個普通人,也配也值得擁有美好的愛情和生活。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個新的世界,讀書讓人的心靈不會成為一座孤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