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在很多同學眼中,寫讀後感是都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完成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大家對名著理論的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終身成長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終身成長讀後感6篇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1

看到書名,不由得就想到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如此。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習帶來的不同,同時也讓我找到學習、前進的方向。“堅持學習,終身成長”!深深地被樊登老師的博學多才,滿腹才識的寬廣知識所折服。

這本書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並給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定義: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者自卑,要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來肯定自己!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剔除已有的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只有我們成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運用相信,肯定,誇獎,鼓勵,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嘗試,然後慢慢的去改變、影響家人、孩子和他人。

一般每個人都有的這兩種模式,但大多數的人都被一種模式所佔主導也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我以前會時常拒絕溝通,覺得別人沒有按照我的處事方式,會覺得別人是錯的,我有時沒有意識到,總是會牴觸批評,有逆反情緒,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導致的,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世界因由我們大家的學習,而變的更加美好祥和!

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是多麼幼稚的想法。後來我明白了,在教育小孩子時,要思考怎樣教,而不是怎麼管教?應該尊重孩子的言論,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人的某些東西的成長室有時間的限制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則事半功倍,錯過了則事倍功半。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不怕丟臉,珍惜每一次當眾出醜的機會,才得以實現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2

讀這本書是改變思維方式的開始。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言,改變不是外科手術,舊的信念會和新的信念共存、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享受付出努力的過程,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開始學習用虛心學習的思維考慮問題。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我發現我自己可能就是經常被固定型思維模式控制的那類人。毫無疑問,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阻礙人的進步,不利於實現長遠的人生目標,所以有必要對此加以反思,然後逐步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

讓我想想我的固定型人格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在我想要偷懶的時候,它會慫恿我説:你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啊,再多玩會兒也無妨。

在我遭受挫折的時候,它會安慰我説:可能你就是在這方面做不好吧,乾脆別做了。

就這樣,我的年歲虛長了這麼多,卻始終沒有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

終身成長的本質是把自己從舒適中拉出來。要改變心態,更要付出努力。把自己作為一個白紙一張的嬰兒來看待吧。不要輕易給自己下定語、貼標籤,我們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還是有很多的可能,並不會被過去和現在的我所侷限。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改變習慣並非一日之功,要改變心態也許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永遠永遠不能鬆懈。

相比之下,相信天賦論真的很省事,它讓人覺得缺乏天賦的話努力也沒有用,天才天生就是成功的。天賦論給平庸找到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相信它的人可以正大光明的躺平。

但是,那不是真相!知乎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到拼天賦的地步。還有人説: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得多。

貼一下書中教的如何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

第一步:接受。擁抱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二步:觀察。觀察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三步:命名。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描述他的影響;

第四步:教育。在他出現並阻止你時,告訴自己為什麼要邁出這一步,並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慢慢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想問題。

轉變思維模式也許不容易,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侷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鬥爭。但正如作者所説,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説過不值得。也許當你看過《終身成長》這本書以後,當你對自己面臨的囧狀就有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你至少多了一個理論武器,你腦袋裏的小人會告訴你:所有的評價只是在描述現狀,你不需要現在去證明什麼,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3

?陪孩子終身成長》作者:樊登。最開始閲讀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因為樊登本人。他所創辦的“樊登讀書會”被很多人所認知。

本書引用了很多國外知名親子教育書籍中的論點與精華。不僅提到了怎樣陪伴孩子成長,而且論述了父母自身如何進階。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讓孩子“長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隨着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替,現在這一代的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讓孩子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怎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緩解父母自身的焦慮,本書,都給出了建議:

一.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説,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試問一下,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是不是也會為了讓孩子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而許以條件?那麼孩子的學習到底是為了這個“獎勵”,還是學習本身。

我不否定“獎勵”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本身要認清“獎勵”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而不僅僅是外部激勵。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樂趣,求知的喜悦,才是孩子終身成長的前提條件。

二.價值感的重要性

“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孩子願意變得更好。每個人生來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級”,我們在每一個角色裏,被人否定、排斥,都會讓我們失落甚至自暴自棄。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我們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總是在比較中和諷刺下長大,他的自尊就會被觸動,自信就會被打擊。並且這種“無用”感也會被放大,直到伴隨一生。

我們要學會如何點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澆滅他。當孩子擁有了價值感和自尊心時,他才會成為一個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終身成長的心態

我們時常陷入舒適圈,而停止向前。規避困難,痛恨變化,這就是“固定思維”。而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時代,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要培養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不要過分糾結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判,不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過程中,汲取錯誤所帶來的收穫,才能擁有成長性思維。

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他無條件的愛,讓孩子認清,學習的過程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積極的去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終身成長”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終身追求的目標。從我們自己開始改變,我相信,一個成長型父母,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並將這種“愛”一直傳承下去……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4

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寫的《終身成長》一書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初見此觀點我想這種對錯分明的觀點還用寫一本書論述嗎?但隨着章節的深入,我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擁有這種思維會讓人急於一遍遍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能否提高自己,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性情方面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其實我們日常的行為都是由思維決定的。優秀者同樣可能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認為需要不斷地成功證明自己的價值、天賦等;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真心喜歡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比如同樣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失利,賽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傾向於責備他人或找藉口。不僅僅是運動員本人,教練員、新聞媒體、粉絲中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著名的籃球教練約翰·吾登曾經説過:在開始責怪他人之前你並不算是個失敗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認錯誤就依然可以從你的錯誤中學習。顯然,約翰·吾登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類似的例子,比如對待刻薄嚴厲的教授、對待校園欺凌,不同的思維會怎樣思考,如何應對等。

作家柳青説: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只有幾步。卡羅爾認為人在決定性的時刻會選擇讓自己感覺良好並看起來完美的道路,放棄那些符合長遠發展的道路。大到公司、小到個人均是如此。如果一個公司都不去關心學習、成長及推動事件發展,反而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的氛圍中勇氣和創新是無法存活的。個人如果用成長型思維就會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並獲得真正的自信,因為真正的自信源自於思維模式:已將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卡羅爾認為應該誇獎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天賦聰明之類。因為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採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誇獎,可以培養出成長型思維模式。

看完此書,我感覺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而且對比書中的例子,我意識到自己對不同的事件會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也是我讀此書最獲益的地方:原來我是可以做出選擇的。看,我已經學會用成長型思維寫讀後感了。今後我再次遇到腦子短路的時刻,也會試着不急於給自己貼標籤下定義、評判自己,而是將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想想如何改進提高、讓事件迴歸正軌。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5

記得曾經讀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吧。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能力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獲得,原來思維品質的好壞同樣可以由學習力來界定。那就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從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執己見,認為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表現為:愛生氣,易挫敗,講排場,相信能力恆定並永遠不變,讀後感.終其一生都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及歸屬感。與之相反的成長型就是不怕丟臉,有大局意識,向前看,相信自己通過的能力通過培養獲得。多麼深刻的見解!

書中的建議重塑了我家庭教育的觀點。以前認為: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多麼幼稚的想法。後來我明白了,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同樣作為一名老師,始終思考怎樣教,而不是教什麼?就是尊重孩子的言論,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不怕丟臉,珍惜每一次當眾出醜的機會,才得以實現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篇6

又到了讀書分享時刻,有拖延症的我終是在最後一刻把它讀完了。其實也並不是非要拖延。而是到年底了,學習生活都變得異常繁忙,越忙人也就越懶,使得很多任務都要拖到時限將至才去處理。聽説拖延是一種逃避和投機的表現。也就是説,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結果若是好的,便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可結果若是不好,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太認真地去準備,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屬於情有可原。

從這一點出發,正好印證了《終身成長》裏面的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而我這種通過“拖延結果”來判斷自己能力的必定是固定思維了。所以拖延大概是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手段吧,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脱給別人,為了那麼一點點的心理舒適。

那麼這樣的思維有沒有方法改變呢?卡羅爾·德韋克就在《終身成長》裏告訴我們——可以!作者在最後提出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也就是去擁抱我們的固定思維模式。我們需要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沒有什麼可羞愧的,正常人類都是如此。

第二步:觀察。就是要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會什麼時候回來?當你瞭解了這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並明確了激發他出現的原因,不要急着去評價,先觀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來給固定型思維人格起名字。會不會用生活中的,某個人的名字命名?或者一本書、一部電影中的人物?又或者你給了他一個你不喜歡的名字,來提醒自己這不是你想要成為的人?

第四步:教育。教育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他和你一起走過這段旅程。當你馬上要邁出自己的舒適區時,請做好準備,在他出現並阻止你時,要歡迎他的到來。當你遇到挫折,這是他再次出現的好時機。不要鎮壓或禁止他做什麼,就讓他做他想做的,讓他跳舞、唱歌,然後當他稍微安靜下來時,告訴他你是怎麼樣計劃從挫折中學習並繼續前行的。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越來越瞭解,如何去幫助那些同樣在旅途中的人。

所以,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而偶然得來的成功也並不可靠。希望我們能在自己成長的路上勇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它並不是為了打垮你而出現的,而是為了帶給你成長的機會,從而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