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血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讀後感是鍛鍊我們寫作方式的最簡單的方法,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小夥伴們對書上理論的分析,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黃金血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黃金血讀後感5篇

黃金血讀後感篇1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也是我看了已經忘了幾十遍的書。

在整個故事裏,心如明鏡的是陳清揚,而王二始終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傢伙。陳清揚因為他那無心中的兩巴掌而愛上他,卻也因為這兩巴掌的無心而離開了他,這就是為什麼陳清揚為什麼老説王二是“混蛋”的緣故。渾有渾的可愛之處,所以多年後還要來找王二,告訴他自己愛他。渾有渾的遺憾之處,所以陳情揚至愛王二,卻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因為本質上來説,他和她前夫一樣,根本不瞭解她,“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在《黃金時代》裏,最完整的人物是陳清揚而非王二,陳清揚有勇氣、有擔當,引領王二走過了那最艱難的一段,使他終於從一個男孩變成為一個男人。這也可以看出王小波對女性的態度,她們是靈魂之火,生命之光。沒有哪個現代中國作家如王小波一樣如此尊重女性,哪怕他的小説裏有很多粗口和髒話。

網絡上評論黃金時代的真正寓意在於:有兩個人終於找到並確立了終身的偉大友誼,無論人世如何摧殘也無法改變,而世界上無數的人一生卻都活在寂寞或虛偽之中。而我個人很認同,比如書中那些要詳細過程的軍政人員,顯然就是活在寂寞和虛偽中。

當今社會,早已成為敗絮其中的快餐時代,到處充斥着快餐文化,而王小波,波哥的《黃金時代》給了我一片淨土,那種純潔的性所顯露的偉大革命友誼是世間千萬物無法比擬的,正如王二和陳清揚倆人與世間的格格不入,那是一種超脱,超脱於骯髒的靈魂世界。

這樣的王小波,這樣的黃金時代,我想擁有,我想你也是!

黃金血讀後感篇2

關於-時代的故事,大部分分為兩種:第一個,是所謂的傷痕文學。應該是反思-對社會的摧殘和對那代人的傷害。不過講道理,這種沒看過,電視上也沒放過。應該是哭哭啼啼式的。第二種是講那個青春,激情的時代。比如都樑的《血色浪漫》,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悲傷,只有那個激情的歲月。還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不過,感覺《陽光燦爛的日子》更好像是少年的成長,裏面有些情節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説》有點像,不過,一個是在火熱的年代,一羣人的青春故事。另一個是戰爭年代,一個少年的內心。這中類型的應該是人生是豪邁的。電視上放的也是這種。黃金時代應該不屬於這兩種吧?

書裏面描寫了大量的陳清揚和王二同志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各種時節的巫山雲雨。不得不説,在那個時代,能這麼大膽的寫作的人,應該沒有幾個吧?

這種描寫和《白鹿原》中的明顯不一樣,其中細節描寫確實很有意思,不是很露骨也不是很晦澀,絕對不是小黃書。

裏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話,具體記不清了。在我的黃金時代裏,我覺得我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但是生活就是一個慢慢受錘的過程。毋庸置疑,生活可能就是這樣。所以希望大家至少是慢慢受錘,不能一下被錘廢了,這就不好了,哈哈哈。這讓我想起微博上的那句話,尚未配妥劍,出門便已是江湖。最後一句是:願千帆過盡,內心仍是少年。

黃金血讀後感篇3

讀王小波的書,真的像評價的那樣,讀過之後給人以強烈的快感。

這本書裏包含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面》,主人翁的名字都叫王二,大多是_後期為背景的事。《黃金時代》裏王二是個一米九幾的大高個,面目不説是猙獰但也不怎麼好看。似乎王小波筆下的王二大多也是面目兇惡,_如驢的。我不知道這是否與他本人有關,亦或是其他的一些事物的投影。書中屢次提到弗洛伊德,很多影響也與這位心理醫生有關性的心理學説有關聯。人的一切衝動都來源於原始的性壓抑。這是我在讀弗洛伊德心理學裏讀到的,而王小波的作品裏,隱隱約約帶有着這些意味。

王二與陳清揚在雲南插隊,在那裏相愛,然後時間在而今與過去之間穿插,一會回到雲南的草屋或者大隊,一會回到現在與二妞的矛盾與小轉鈴的糾結,然後又回到線條。時光在六幾年與七幾年之間往返變換,賀先生跳樓,劉先生死去,李先生的_血腫後來同線條結婚。後來王二當上了一名大學講師,這與他之前的種種行徑極為不符,但是生活確實是這樣,它不會按照既定的路線一塵不變。這本書從來不按時間順序來規規矩矩的描述事物的發展,而是邏輯,從一樣事物的邏輯牽扯上另一樣事物的邏輯。就好像革命時期的愛情裏的王二,一直試圖去翻越那個爐筒,他相信裏面一定有着異樣的景觀。而這種邏輯被他用在今後的很多思想中。

顏姓大學生,×海鷹,總問“吃糖不吃”學pe的老婆,投石機,“拿起筆做刀槍”的紅衞兵,還有會飛的雞,臃腫的老魯,很多人物的描寫,都會時不時用重複印證的手法來突顯他們的特質。

其中×海鷹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這從王二內心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幫教對象,一個是被幫教對象,卻在幫教的過程中躺上了同一張牀,幫教的起因氈巴,最後卻成為了×海鷹的丈夫。革命時期的愛情這幾個字,不知道是帶有諷刺意味多,還是浪漫主義多。

我最鍾愛的,是我的陰陽兩界,喜歡這樣帶有喜劇特色的結局。雖然從一開始我就猜想到這樣的結尾,但我仍是期盼,盼着小孫將王二從軟的世界帶進硬的世界,從陰的世界帶到陽的世界。這兩種世界很多人都有,只是有心理和生理的區別。就好比李先生和他的西夏文,一個是自己鍾愛的翻譯但是無人問津,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另一個是截然相反的生活,最終他走了進去,燒掉了所有的翻譯,轉而成為一個普通的老師。

王二説孤獨有孤獨的好處,走進了寂寞,你就變成了黑夜裏的巨靈神。所有他可以專心地翻譯他的story、ofo,不為稿費,不為發表,心無旁騖。

我想自己可能並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但是我又不願意再翻看第二遍,我喜歡回味那種一遍過後給人強烈快感的文字帶來的衝擊。

有時候,生活就是零亂而複雜的,沒有既定的規則,如果説一定要去思考一條總規則的話,這種相關的想法就叫哲學。

黃金血讀後感篇4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王這本書包含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面》。

小波的文字酣暢,天馬行空、不做作。

王二也是如此,自由、張揚、有趣且對生活有着深層次的見解,這樣一個人在他的黃金時代裏活出了自己。

他抱着草長馬發情的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地表演。

在他看來,人都是為了表演,失去了自己。

他就是個普通人,就是我們,時而膽小,時而勇敢,時而正義,時而猥瑣,我們這千千萬萬張二,李二,許二......

本書有談及性愛、生死和人性。

全用王二做穿插,主要以-時期為歷史背景:

有偶然遇到的性愛過客;有青春期荷爾蒙分泌下觸發的衝動和迷戀;有時間到了,剛好要找個人過日子;有錯過的真愛,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有在名利場爭奪“死後塞入直腸的一塊棉花”;有劉老教授墜樓的不解之謎。

青春的躁動是什麼?二十一歲的黃金時代,應該是什麼模樣?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定向的年齡問答。躁動、慾望、性愛、理想、反叛、迷茫?

有時候,生活就是凌亂而複雜的,沒有既定的規則。生活的不易夾雜在社會中沉浮,在人的前半生,我們的確有很多奢望,並且在無知又無畏的二十多歲,是敢於去嘗試的。

但在人的後半生,奢望一天天消失,人一天天老下去,不敢輕易嘗試,束縛的東西變多了,比如固有的思想,外界的不定因素等等,所以“最後變得像捱了槌的牛一樣”,沒有生猛之態。

那就這樣嗎?妥協嗎?偽裝嗎?

黃金血讀後感篇5

閒暇之餘,拿起傅林的《黃金時代》,原本只想作為消遣,卻不想打開書本細讀幾個章節,使我滿懷民國的情懷步入波詭雲譎、烽火連天的民國歲月裏。如果説徐百柯的《民國那些人》記述的是國破之際,中國的文人們如何以一介書生之精神意志抵抗外辱,在戰亂年代承續起中華文明之根基,那麼傅林的《黃金時代。明國心史》則是講述了在這些驚天動地的背後,這些歷史人物所包含喜、怒、哀、樂各個方面的內心世界。

在那個新舊碰撞,風雲際會的時代,一大批有思想、有膽識,有激情、有理性的先生們,以其獨有的風骨和凜然的大義,憂心着社稷江山,推動着社會改良。他們在時局動盪的大背景下,始終不墜青雲之志,毅然投身國家的發展中。從好父親梁啟超導北大校長蔡元培,從無產階級思想家周樹人到可愛的革命家章太炎,從文學家胡適到哲學家趙元任,不管他們一生的付出對社會改變的多還是少,不管歲月的塵埃落在他們肩上的厚還是薄,他們這樣一羣有思想有抱負的先生們,是每個正視歷史的人所欽佩的。

像蔡元培、梁啟超,耳熟能詳,是我們高中歷史課程中着重介紹和學習的內容,是當時社會改革和革命的領袖人物,而《黃金時代》給我們在另一個角度又刻畫了不一樣的人物形象。對蔡先生來説,他的多次請辭,因為他的人生資歷、學術修養,辭職就成了他的生存武器,是他應對當局的手段,也是他堅持人生理想的不二法門。蔡先生身處亂世,身居要職,但婚姻卻屢遭不幸,他的姻緣充滿着悲歡離合,簡直就是一部中國婚姻史的縮影,知其心者,怎能不慨歎欷歔。尤其是讀了致亡妻黃仲玉的那封信,言辭懇切,語意悲哀,深懷悔意,但又屬實無奈,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説到梁啟超,就會想到康有為,他們亦師亦友,是維新變法的主角。在民族事業上,他是革命家的代表,是歷史的大人物。在家庭上,他又是一個好父親。他有10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有9個,可謂各個成才,人人精英。更難得的是,除了學業上的成就,他們在品性、休養和為人方面也是出類拔萃的,這是與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為人息息相關。梁啟超給孩子的關懷大多是靠寫家書,他通過家書教導孩子,疼愛孩子,激情澎湃,是他率真爛漫、興會淋漓,是他先進思想的教育成果。

章太炎作為一個天生的革命派,始終以一己之力和一己之身站在革命的前列,敢於批判時局,不為權利及誘惑所屈服。但同時又

是一個寬厚仁義之人,面對自己的仇敵劉師培在危難之際,卻不戀舊惡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其公正之心遠過於常人,古道熱腸,令人可欽可佩。但是作為一個革命家,他的晚年很不得意,尤其是當時日寇入侵,國家所處存亡之際,更是讓他深深憂慮。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一個革命元勛和曠世學者的思想。

?黃金時代》用略帶哀婉的筆觸,小心翼翼地撣去歷史的塵埃,讓一個個正在被我們淡忘的人物鮮活地呈現在今人面前,用他們的風骨、節操、氣質、胸襟、學識和睿智,澆灌着我們這個時代正在變得荒蕪、貧瘠的精神家園。這些神態各異、個性多樣、觀點不一、命運多舛的學人,底子上都有一個“士”字守着。這是有承擔的一代學人,這是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的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因此而成為民族的脊樑,成為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學術的頂天大柱,正如魯迅先生所説,他們為我們“肩住了黑暗的閘門”。

此書讓我為那個時代眾多文人學者追求真理的執着、熱情、風骨而感慨,但是也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或是封建、或是殘酷的人和事物的另一面。事物均具有兩面性,歷史人物更不能簡單的以好壞劃分。作為大清王朝末年最後一個攝政王載灃,也許呈現給我們的只是唯唯諾諾,循規蹈矩封建統治者,但是辛亥革命後,他作為一個平民,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在政治上始終同“滿洲國”劃清界限,充分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政治膽識和魄力。段祺瑞,民國時期最大的軍閥之一,行事方式果斷,手段殘忍,他逼人的目光和發狠的神情足以讓人發冷,他當然是歷史舞台上的一個鐵血人物,尤其是他的名字和“三。一八”慘案連接在一起之後,但是他也是一個理想家,素食主義者,對自己要求及其嚴格,因”不抽、不喝、不賭、不嫖、不貪、不佔“而有“六不總理”的稱號,正因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刻保守了自己的私德,拒絕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保住了一個光彩的晚節。即使汪精衞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大漢奸,但青年時期也是才華橫溢,談吐文雅的才子,同時也是推翻清王朝的大功臣。一代梟雄袁世凱,雖直到終老也一直做着皇帝夢,他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但從他給妻子三封簡短的書信中不難看出他對妻子的思戀、對孩子的深愛,在親人面前一切又是那麼的真切。

人物創造了歷史,歷史也造就了人物,在歷史的舞台上,因為他們的演繹,而翻開了民國史上的新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