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丸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1W

通過寫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認知,讀後感寫得好是能讓別人加深對你的印象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聰明丸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閲。

聰明丸讀後感6篇

聰明丸讀後感篇1

讀完了《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我覺得作者並不是要具體的教會我們如何去進行證券交易。作者只是想把最根本最普世的原則教給我們,這些原則很顯然是不會過時的。

投資投機雙通道——書中作者首先討論了究竟什麼是投資者,什麼又是投機者。在我個人看來,我們既應該做一名投資者——把股票作為企業來投資,而不是簡單的作為證券投資;同時我們也要做一名投機者——把握市場上自己可以把握的投機機會,不論是時政還是人性心理。但是當我們投機時必須知道是在投機,把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控制範圍。證券交易中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錯把投機當投資。並且我們一定要記住最好做到安全和細緻,不要企圖把全世界所有的錢賺完。

股價——因為當期股價是由實際事實和人們的預期情緒來主導的,所以市場先生總是情緒化的。當期的市場價格波動並不能夠成為我們買入賣出的原因,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去關注企業自身,企業的發展總會反映到股價上來,不必在意一時得失,至於到來的時間並不是我們所能預測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結合事實客觀的去預測股價的目標價位,同時又要根據事實不斷的去修正自己的預測,股價是不可能通過努力而成功準確預測的。

股價預測——第一通過公式來進行預測;第二結合我們對人性和市場的預估進行調整;第三不斷的結合事實進行修正。

信息來源——證券投資本身應該是孤獨的事情,永遠不要去單純的相信任何的信息來源,我們需要做的是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去過濾信息。我們必須認識到不論是市面信息,還是金融公司報告,他們都只是我們信息的來源,最終的決定必須由我們自主的進行。

安全邊際——在我看來,安全邊際也就是我們不能過分樂觀,我們必須給自己留有足夠的錯誤空間,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投資風險。

集中投資——如果能夠準確的.挑選出最佳股票,那麼分散化投資只能帶來不利後果。所以當我們有能力選出真正的好股票的時候,必須集中投資。

投資計劃——最有條不紊的投資就是最明智的投資。我們必須在投資以前對自己的投資有全面的計劃,面對突發情況能夠有條不紊的操作。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在實行計劃中不要被市場所左右,但這些的前提是你的所有判斷是基於事實作出的正確的判斷。如果你的堅持是盲目的錯誤的堅持,那麼結果顯而易見。

把握機會——不要想着自己能夠抓住每一次的投資機會,事實上一次幸運的機會,或者説一次極其明智的決策所獲得的結果,有可能超過一個熟悉業務的人一輩子的努力。一生當中真正的機會其實屈指可數。可是,在幸運或關鍵決策背後,一般都必須存在着有準備和具備專業能力等條件。人們必須在打下足夠基礎並獲得足夠認可以後,這些機會之門才會敞開。人們必須具備一定手段,判斷力,勇氣,才能去利用這些機會。

盈利點——投資者越是富有經驗,越是精明,他就越少關注股息回報,而把自己興趣更多集中於長期股價上漲。另外走中間的道路最安全(選擇買入“老二”,因為老大總是受人關注的,當你發現時可能已經晚了)。

聰明丸讀後感篇2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教師,怎樣才能受到學生歡迎呢?樂觀?嚴肅?幽默風趣?還是能歌善舞?學識淵博?我曾經困惑過,迷茫過,不知道如何去做。讀了王曉春《做一個聰明的教師》,我茅塞頓開。他的科學與嚴謹,反襯出我們平時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太多的“想當然”--可以説沒有絲毫的“科學”和“研究”的成分,實是慚愧!

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是一線教育專職人員,我們的目標不能是學生學業的監工,糾錯的警察和以體力換質量的辛辛苦苦的教育技術工人,而是要努力成為一個與學生共享成長快樂並被學生喜歡被家長敬重的智慧的好教師。

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後,我不得不這樣説:許多人教書教了很多年,卻沒有找到當老師的感覺。更有甚者,有些人辛辛苦苦一直幹到退休,被評為優秀教師n次,獎狀摞起來高達x米,到頭來還是沒找到當老師應有的感覺。當老師原來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那麼無聊,它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

就拿我們課上常見的學生看課外書的事情來説吧,我們一般情況下,就是沒收學生的課外書,或者批評學生上課不應該看課外書。而王老師卻認為,學生上課看課外書,只要能不沒收,就儘量不沒收。一般是提醒他,讓他自己收起來。如果他管不住自己,又在看,再提醒。到第三次,才會把書收起來,放到講台上,但是到下課就會還給他。王老師的理由是,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如果上來就沒收他的書,當然很爽快,管理效果很明顯,但是他就失去了一次鍛鍊自控能力的機會。王老師採取提醒的辦法,就是讓他逐漸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老師能永遠跟着他嗎?不能。所以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他立刻讓老師滿意,而是讓他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如果不能引發學生真實的教育,就是單純的管理主義,就是形式主義。這種管理是在破壞學生的自覺性,因為管的嚴,自覺性就沒有用武之地,漸漸的,人就會變成兩面派。既然你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讓老師滿意,那麼老師不在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似細小簡單的事情,原來老師的處理方式要如此有技巧,對孩子的發展有如此大的影響,王老師管理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是為了學生長遠的利益所着想。作為今天的新型教師不但要有愛心,對學生關心,在教育教學中,還要隨時關心關注學生身心的發展,讓孩子在老師的關心、愛護、正確引導下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着。這樣的老師才是稱職的老師,才是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

聰明丸讀後感篇3

暑假裏,我看了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很多。它們之間又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最喜歡的是《一塊錢買汽車》的故事。裏面寫了胖棕熊,猩猩兄弟和狐狸,它們用一塊錢讓笨狼去買一輛汽車,而笨狼真的到汽車城去找呀找。可是,根本找不到一元錢的車子。後來是聰明兔給它出了個主意,因為它們合同上沒有寫買什麼汽車,聰明兔讓笨狼用一元錢買了一輛玩具車,後來笨狼把玩具車拿到棕熊它們面前時,它們都説不出話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小看別人。

聰明丸讀後感篇4

問題:一、孩子為什麼會當面頂撞老師,使得老師下不了台,這時老師又應該怎麼做才能給孩子一個台階下,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台階?二、上課時碰到幾個思維很靈活特別喜歡插嘴,而且屢教不改的同學又應該如何處理?三、碰到班裏有同學愛講髒話,甚至在課堂上也口出髒言,經多次教育不能改正,對這些學生又該採取什麼措施?四、如果班裏有學生犯了錯,老師使用“集體輿論”到底可不可行?五、對於某幾個家長特殊照顧出來的學生,由於他平時在家裏特權太多,到學校裏仍想為所欲為,這時老師應該採取冷冰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還是放任不管呢?六、作為一名新教師,應怎樣迅速提高專業能力?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現象,王曉春老師結合他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各種問題進行了全方面剖析,並提供了合理的解決方案。比方説,對文章開頭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王老師就認為在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時,教師應採用平等客觀冷靜的詢問態度,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師與學生同時失態,最丟臉的還是教師,因為學生是孩子。

對於上課愛插嘴的學生王老師建議應多角度把思路展開,第一看插嘴內容與教師講課內容有關與否,第二看插嘴目的,第三看教師的個性與能力,看教師是外向還是內向,然後再採取措施。

班主任的地位是可以主導“集體輿論”的,尤其是在國小。這裏就埋伏着一種危險,如果教師素質不高或者有私心(這是難免的,人非聖賢),就有可能誤導集體輿論。有些老師動不動就指着一個孩子對全班同學説:“大家都不要理他!”這是非常殘酷的行為,有可能給孩子造成終生的傷害。集體輿論往往只能控制學生的表面行為,而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或思想問題。真正解決問題,常常要靠個案診療。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中一些案例與解決方法對我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是有幫助的,能使我在教學上少走一些彎路,開闊自己的教學視野。

聰明丸讀後感篇5

我讀完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透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讀後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狀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為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就應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帶着一些寬容的心態去應對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理解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應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應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為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為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務必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應對,因為學生的生命存在着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就應引領着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潛力。

細細讀完《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發現,原先老師能夠這樣做,這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曉春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作者的教育表達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較強的教育案例中,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會用心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這天的我比昨日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到達自己所能夠到達的最好程度,同時也就為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

聰明丸讀後感篇6

?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是一本討論教育的書。世界上這麼多國家的孩子為什麼每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差別那麼大?到底是什麼原因?教育好壞怎麼評價?初入教育這個領域,憑你是誰都會暈頭轉向,被這些問題搞暈,本書作者阿曼達李普利通過一個絕佳的視角剖析了教育的問題,展示了各國之所以教育水平呈現千差萬別的原因。

阿曼達切入教育問題的視角是交換生。阿曼達跟蹤採訪了三個高中交換學生,藉助與國際交流機構的渠道,分別探究了韓國、芬蘭和波蘭的教育政策措施和成果。討論的結果令人深思。

第一部分是教育水準評價的問題。如何評價一個國家的教育水準?肯定是學生的成績。但是怎樣檢測成績?本書作者推薦了pisa考試。這個考試比較客觀而真實地評價了學生的閲讀能力、數學能力以及創造力等等的方方面面,並本別給出結論。在文章進行過程中,一直有pisa考試成績結合着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進步和孩子們整體能力的提高進行對比,這樣pisa考試對教育的評價作用就毋庸置疑了—它雖然不是完美的評價體系,但是現階段還沒有比它更好的體系。以這個評價為基礎,就可以探討各國或者各地教育水平的高低了,然後再結合各種現實狀況,探討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根據pisa成績,近年來教育水平表現驚豔的應該是芬蘭,一直比較高的是韓國,新晉的黑馬、上升勢頭明顯的是波蘭。所以阿曼達特地挑選了到這三個國家做交換生的三個美國學生進行跟蹤採訪。韓國的情形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説,再熟悉不過了。這個國家學生的分數那麼好,完全是整個社會對大學聯考“一考定終身”的崇拜造成的。作者講到的大學聯考種種,在中國也同樣重複,一樣一樣的。甚至發生的歷程也是一樣的,在幾十年前,人們還很窮的時代,大學聯考並沒有這麼興師動眾,但這並不是説沒有這樣的因子在;等到後來人們能吃飽飯,就把大量的收入用於投資到孩子身上,折磨孩子和家庭,因為大學聯考已經成了這個社會的唯一檢驗標準或者神牌,兼具命運指示牌和圖騰柱的作用。這種氛圍的國家政府對教育的投資並不是特別大,但是整個社會投入很大,在韓國有年薪400萬美元的明星教師!這教師就是補習班的老師。教育產業的資金主流不是公立的學校,而是這些私立的補習班。美國交換生在韓國一開始是好奇和佩服,但是後來卻覺得自己絕對無法做到跟韓國學生一樣,因為壓力太大了!説句實在話,這裏面有中國科舉制幾千年的影響在裏面,改變是極難的,而好壞評價也極難。我相信加入pisa評價進入中國,也立刻會有相應的對策讓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我記得曾經上過新東方的託福班,老師就非常得意地説,不管美國的機構怎麼改考試,中國人就是能考高分,只要他改了,中國的老師立刻能找到對策!

教育成果驚豔的芬蘭應該是教育界的理想了—學生有內驅力去學習,而且成績不錯。這個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是政府的認識,政府認識到教育的作用是一種基石的作用,投入不能立即見效。但是即便不能立即見效,也要堅持投入。這種堅持在十年後見效了。其次,是教師考核制度的嚴格。在芬蘭當老師是個非常有保障的工作,不僅政府付給高工資,還有教師公會主張老師的權利,所以當老師不僅實惠而且受尊敬。但是這後面是老師的嚴格考核制度,老師必須得碩士畢業才有資格去申請,而且要經過審核,不合格的可以當臨時老師增加經驗,然後再申請。當上老師也不意味着萬事大吉,還有經常的培訓和考核。如此嚴格的考核制度和高待遇讓老師的業務水平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以致於政府在開始對教學規定面面俱到,而現在則放手讓老師自己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這裏阿曼達將芬蘭的國情與美國進行了對比,美國的狀況是當老師的門檻太低,只要能教體育就可以當老師,然後這體育老師就可以教數學課!很多時候老師和學生都對數學課心生畏懼,這樣怎麼教出合格的學生來?我覺得也可以將芬蘭的情況與中國進行對比,中國對老師的要求稍低(中學),大學畢業就行,似乎考核到時經常的,但是培訓比較少(我不是太瞭解,但是我知道老師一般教學任務比較重,這種情況下哪有時間培訓?)最關鍵的是待遇低,公立學校的老師待遇是低於培訓班老師的。就我所知,很多二三線城市,公立學校的老師往往又是私立學校的老師,自己班上的孩子放學後一定要去自己的補習班再交第二茬學費!中國的問題在於沒有整體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就像李鴻章自嘲的那樣,就是一個糊裱匠糊破燈籠,哪裏破了就拿紙粘一下。

再回到芬蘭,我覺得芬蘭最妙的一招是通過考試學生來驗證老師的教育成果。大家可能會覺得哪個國家不都這麼做麼?芬蘭最妙的在於,這個考試是隨機挑選學生去進行考試。這樣的話,老師對待學生就不存在輕蔑了,反而如果哪個學生掉隊了落下了,老師會組團來幫助他。而中國學校裏對“落後生”的歧視在芬蘭是不存在的!而中國和韓國這種大排名制度會形成一種歧視,對最後幾名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會冷嘲熱諷,讓其退學或者轉校了事,芬蘭的“一個都不能少”可是説到做到的,因為老師素質高,絕對不會有踢走差生的事情。總體感覺,中國的教育壓力最大的是孩子,而芬蘭的教育老師由於素質很高,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壓力。對芬蘭孩子學習不是沒有壓力,但是壓力的範圍是可以接受並恰如其分轉化為內驅力的。正如一則禪師公案,禪師回答學僧的提問時説:一輛牛車,你是抽打牛呢?還是抽打車?我們的教育也需要想一想了,究竟這壓力是全部壓在孩子身上呢,還是由老師揹負起一部分?

?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這本書不僅對家長教育孩子頗有啟發,對於我國的教育官員來説也是很有裨益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