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論語讀後感1500字左右大學範文兩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在温習舊知識時一定不要忘了以前的知識, 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學了新的東西,又能應用到生活實踐,這確實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最新論語讀後感1500字左右大學範文兩篇範文,希望大家喜愛分享。 
2021最新論語讀後感1500字左右大學範文兩篇
  論語讀後感1500字大學(一)
 
  升入六年級後,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開始系統地學習《論語》。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中國人,必須要學好中國經典文化,這樣才能永遠留住我們民族的靈魂、精神和根,才能實現國家振興的偉大夢想。會有這麼神奇嗎?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隨着學習的深入,越來越感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自己遠未識其“廬山”真面目,只是學得了一點兒皮毛,但是卻已讓我受益匪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門生顏回。他在生活上幾乎沒有什麼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學習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如此惡劣的環境,人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艱難困苦,可是顏回卻以苦為樂,堅持讀書學習,追求真理,實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揚他“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認為顏回最好學,只有他的高尚品行達到了“仁”的標準,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並以他為榜樣要求弟子們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他的好學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因為學無止境,所以不要覺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請教問題是一種羞辱;“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同時,善於提出問題,許多偉人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如愛因斯坦、愛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顏回的優點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覆温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和收穫。可是我在學習中滿足於一知半解,讀書往往走馬觀花,常常造成錯誤百出。有的題目老師還沒講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裏説,這麼簡單還用講嗎?可是做題的時候才發現有幾個關鍵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書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習效果大大下降。在與爸爸媽媽討論作品中人物的時候,好幾次張冠李戴,把《水滸傳》裏李逵的故事説成張飛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變成了吳用的了,為此沒少讓爸爸笑話,他批評我讀書不用心,沒有深度,太過於浮躁……想來實在令人羞愧。顏回“聞一知十”,善於舉一反三,能將老師的學説不斷髮展下去,作為當代國小生,我們也應當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我最要學習的還是顏回的“不遷怒,不貳過”,他從來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不遷怒,國家與國家之間也要這樣,得互相尊重,不能動不動就發動戰爭,導致兩敗俱傷,給老百姓造成災難。如今國際局勢混亂,美國發動了好多次戰爭,造成別國老百姓流離失所,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和傷害。人類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須多學習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鄰”,讓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許多人親近他,反之,“惡有惡報”,發起戰爭讓人民受苦的人,就會嚐到眾叛親離的味道,變成孤家寡人。對於我們學生而言,應養成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同學遇到傷心事,應多去鼓勵、安慰他;對於考試沒考好的同學,多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改正錯誤,而不應該去嘲笑他;犯過的錯誤,要仔細反省,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與顏回相比,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太優越了,可是我卻還不知足,動不動就發脾氣、耍小性子。學習表現好了,要求爸爸媽媽給買好吃的、買禮物,如果飯菜不合胃口,就氣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掛油瓶,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論語》讓我學習了許多新的東西,懂得了很多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方法,儘管現在學得還很膚淺,但我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讓他滋潤着我不斷成長、進步,成長為一個品德、學識與修養都優秀的有用之才。
 
  論語讀後感1500字大學(二)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們將平日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為一處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論、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甚至有了專門的學派:儒家。
 
  孔子沒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證明是他寫的著作,我們瞭解他的思想,僅僅能從《論語》中尋找線索,可見這本書的歷史價值。
 
  《論語》中,多為孔子講禮、仁、君子之言語,也有許多評價名人的話,但我覺得,我們讀《論語》,應將重點放在孔子以老師口吻説的話上,這樣,如同他穿越時間,在向我們講課一樣,讓我們明白事理。並且,在這些話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數都是我們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處的,何不試試呢?
 
  比如整本書的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是我最喜歡的章節之一。
 
  它分三句,我認為第一句其實是提倡不讀死書,即學習知識、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動,最好時不時去實踐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確實,我也試過幾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運用剛學的簡便運算,對着長長的收銀條快速幫爸爸完成了核對,我真的感到很高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認為是勸我們要珍惜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為彼此之間能獲得快樂;如果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樂,是因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許,有朋自遠方來,古人會比現在的人更加感到快樂,因為他們與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離別,都有可能是最後一聚、最後一別,交通不便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説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認為是勸我們不要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詆譭自己,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動機,不瞭解自己,並非惡意傷人心。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必生氣了,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瞭解自己?孔子這句活中,提到對“君子”(我認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點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在整本《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對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盡相同,有時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還以“小人”(我認為是指道德較低下的人)與君子作對比,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我覺得,雖然身處兩千多年後,我們仍然可以用《論語》中君子的道德標準來規範自己,盡力去做一個現代的“君子”。
 
  《論語》中可以引申出很多東西,裏面運用古文講述的道理也可以讓我們思考良久,我只是儘自己的能力寫出了對《論語》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經有一些字數,可見整部《論語》及孔子學問的深奧無比,很難理解透徹,孔子的弟子子貢也説過:“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