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3W

凡是品讀過《烏合之眾》這本書的人,對於心理學這一方面一定都有很是深刻的見解,那麼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

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1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最為著名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這本並不是很厚的書卻精緻、深刻又犀利的描述了當人們形成一個羣體時別樣的心態。讀完關於羣體的一般特徵,我恍然大悟,原來人、聚集在一起的人、心理羣體,三者是如此的不同。

個人是最簡單的構成,一個人思考,一個人採取行動,這些個性並不一定在個人聚集成羣后依舊保持下來。聚集在一起的人,如果只是單純的很多人站在一起,這隻能稱之為擁擠,也不是心理學所研究的羣體。只有當聚集成羣的人進入一種狀態,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受羣體精神統一支配時,才構成心理羣體。

自覺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相同的方向,是即將變成組織化羣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徵。聽起來很晦澀難懂,但現實確實如此,人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人性必然是複雜多變的,俗話説“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當個人融入羣體時也是如此。一個人不敢做的事,周圍的一羣人都做了,於是自己也心安理得地做了,好事或者壞事都不例外。

心理羣體最驚人的特點在於,一旦構成羣體的這些個人獲得了集體心理,不論他們作為獨立的個人時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或者智力,不論他們之間相同與否,他們那些固有的思想感情都將發生變化,組成一個羣體的個人不同於孤立的個人。正如書中所説:“若不是形成了一個羣體,有些念頭或感情在個人身上根本就不會發生,或不會變成行動。”就像疫情期間搶雙黃連的事件一樣。

書中在分析心理羣體的特點的形成原因時指出:羣體更容易讓人喪失責任感,宣泄本能的慾望。羣體間有着傳染的現象,就好像無形中的催眠,足以使人隨時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受傳染的影響,羣體更易於接受暗示。在作者的細緻分析後,羣體在我心裏突然間變成了一個詭異甚至有魔力的力量,由於羣體的存在,有時可以引發最血腥的暴行,有時卻又只需要一句悦耳的言辭就可以將其喚醒。

誠然,中國作為一個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國家,心理羣體的特徵表現的更為明顯。但是,公眾情緒的高漲與氾濫並非是“中國特色”,任何一個社會在轉型時期,都會面臨這樣的過程,這可以説是一個社會從富足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歷史已經讓我們看到了1890年—1920年間,美國如何在兩代人的努力下,變成了一個相對幸福、公正的社會,抑或是1976-2021年間,西班牙如何從佛朗哥年代的壓抑、封閉,變成了開放、自由、富有創造力新國家。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逐漸納入世界,對於民意狂熱的現狀,我們應做冷靜理性的認識,不應消極悲觀,更不應盲目樂觀。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讓一種模糊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的信仰。如果當這種誇張和單純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能夠主宰羣體的力量,它對社會的傷害將難以估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社會現在的處境只是個過渡階段。雖然前面的道路佈滿荊棘,但我們終能走過去。

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2

《烏合之眾》是一本心理學類讀物,讀起來有些生澀,通篇都是作者基於某些歷史現象或者對民眾有較大影響的歷史名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將這些看法總結起來就成了這本書–《烏合之眾》。

行文結構先是部分提綱類的提要,隨後基於這些提要,作者開始詳細解説與闡述,這之間夾雜着部分例子。書中通過三個羣體特徵來統籌全書:羣體心理,羣體的意見與信念,不同羣體的分類及其特點。在作者眼中,羣體是一羣“烏合之眾”,只是因為這個社會是由數量眾多的烏合之眾所構建的,因此羣體才會被需要,才會被重視。羣體就像洪流,任何處在洪流中的個人,無論品性,才智如何,只要處在羣體中都只能任由洪流裹挾,難以自主。作者只對羣體思維與行為進行解剖如同醫生通過手術將病人的病變的部分展示出來卻沒有治療手段。

書中部分觀點個人覺得有所偏頗,這些偏頗符合西方世界看待事物的價值觀以及對一些體制或制度的潛在看法。作者作為西方人這個羣體的一員,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有所偏頗也能有理解。看完本書,內心想法與情緒都有些複雜。不可否認作者揭示的羣體特徵在當下的世界確實存在,甚至有時覺得自己就是其中一員。比如網絡這個羣體,就像是茶餘飯後無所事事的閒人,聚在一起八卦。部分媒體為吸引眼球,不調查真相,只是順勢推波助瀾,然後網絡暴力,誣陷等等層出不窮。更有甚者網絡公關都能成為一種職業,只要給錢就能顛倒黑白。網絡之外,現實中的事實如何都抵不過網絡上大眾所認同的事實。

任何社會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任何現實都應該可以更好。這種正確與更好應該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結果。不能因為追求民主或者自由,然後多元發展。社會的正確發展是客觀的,與標榜民主和自由無關,與個人意願也無關,所以不應該被民主和自由所綁架。每個人所認同的民主與自由的邊界不同,這可以求同存異,但對一件事的正確看法可以達成共識,這便是和而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因此每個人在方方面面都有差距,不能等量齊觀。也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歸宿,各得其所,各安其命。這種安身立命追求的就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大家普遍追求的應該是這樣一個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世界。

最新《烏合之眾》讀後感900字左右3

正如書名《烏合之眾》本身的貶義色彩,作者本身對於羣體的特質是持貶義態度的,但對於羣體和個人之間關係的分析的確引人深思。“在羣體裏面,那些無能的人、傻瓜、心懷嫉妒與怨恨的人,就會擺脱自己的負面感覺,不再感覺自己是個無能的人,而是會感覺到一種巨大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卻極其短暫而且殘忍”。

記得小時候的一件事,上國小的時候,我家樓下後院的空地是個相對隱蔽的地方,有一天放學,看到幾個同學圍着一個女生,我好奇過去問一下,結果看到幾個人在輪流扇耳光,有一個人還問我要不要加入,當時心裏害怕就走了。但其實,我覺得以我當時的心理,很有可能就鬼使神差的加入她們了,因為中間那個女生處於絕對的劣勢,無力反抗。所以如果我一旦融入她們,我就變成了她們羣體中的一員,我就會盡情釋放我的醜陋,正如小波叔在他的《我的革命時代》裏描述那些有文化的青年們互相打鬥的荒唐場面。

這本書介紹了作為羣體領袖來説,羣眾可通過傳染、重複等建立威望的方式來滲透信念進而對羣體進行統治,説白了,就是承認統治者和政治家為了某種目的的達成,對羣體是採用手段的。但是,他卻不覺得這種手段的應用是錯誤的,反而覺得,如果言論太過自由、人們的普遍信念不統一,是一個文明衰退的標誌。一邊描述羣體人云亦云的愚昧劣性,一邊又提醒統治者羣體變得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危險的事,這和某些自認為優越的羣體的歧視態度有何不同呢?不過也能理解,這作者本身就是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者。

而的確,“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動力向來不是理性,也可以説,儘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動力最終還是各種感情,這些感情包含有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於榮譽的熱愛。“而這其中宗教的態度:“宗教迷信是多麼的頑強,而那些宗教與任何簡單的邏輯都不相符,在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裏,那些最清醒的天才也只能在它們的規矩面前俯首稱臣。”《人類簡史》的作者就有表達了類似的觀念,肯定了宗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正如作者總結,這是一種殘忍的偏執、盲目的服從、狂熱的宣傳。另外對於羣體的特點,也同樣分析透徹:羣體衝動、多變、易怒、易受暗示、多變和輕信、情感誇大化、專橫保守,總的來説,作者覺得相比於孤立的個人,羣體中的個體代表着文明進步階梯的倒退過程。

真相永遠都是冷酷又讓人感覺無力,所以那些有温度的控制儘管讓人喪失理性甚至自由,仍然很多人趨之若鶩,比如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比如針對慢性病患者的痊癒神藥......而對於我來説,那些枯燥的讀書時光正是為了讓自己對世界保持清醒頭腦的選擇,所以那些時光儘管枯燥,但卻讓我和現有環境保持一定距離,既充實又幸福。那些我們小心翼翼隱藏起來的醜惡,被作者冷酷的掀開,那些我們自認為的真實,也不過是統治者想讓你認為真實的真實。儘管認識真實讓人難過又絕望,但我還是想用無數的孤獨時光去了解,正如小波叔説的:人活在世上,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楚,所以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