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井岡山精神 錘鍊黨性修養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1W

當個人的私利與黨的政策相牴觸時,一生堅守底線,帶頭維護黨的形象和黨的政策嚴肅性。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弘揚井岡山精神 錘鍊黨性修養心得體會,歡迎查閲。

弘揚井岡山精神 錘鍊黨性修養心得體會

井岡山精神產生於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寧岡,隨後在井岡山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到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挺進,前後歷經兩年四個月。井岡山精神的核心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靈魂是堅定信念、矢志不移,基石是依靠羣眾、艱苦奮鬥。近期,我作為2014年市管幹部進修二班的學員,懷着朝聖之心、敬仰之情赴革命聖地井岡山接受黨性教育,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黨性的錘鍊。

一、記住了三句刻骨銘心的話

第一句是紅軍的後代劉松柏老師在課間和我們學員交流時説的話。她感慨地説:“我們在人間,先輩在雲間,人在做,天在看。”我們要好好珍惜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革命成果,時刻保持一顆對黨、對人民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先輩們在雲間看着我們的一言一行。第二句是看電視劇《井岡山》記下的,朱德同志面對中央和湖南省委特派員周魯只會生搬硬套執行上級的指示還一臉趾高氣揚,他悲憤地説:“什麼是威信,不是擺架子,不是嚇唬人,而是看他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句話深深告誡我們,幹部的領導崗位是組織發文任命的,但是否具備勝任崗位的真本領,還得靠自己虛心學習,心繫羣眾,勤奮工作,做一位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好乾部,用成績回報組織的關懷和厚愛。第三句是閲讀毛澤東同志撰寫的《井岡山的鬥爭》那篇不朽著作提到的,“這樣冷了,許多戰士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伕,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麼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當領導的只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下屬才會跟着你幹,羣眾才會擁護我們。

二、留下了三個難忘的畫面

第一個畫面是朱毛的挑糧小道。紅軍為守住井岡山,必須備足糧食。擔糧一個來回要走30多公里的路,山高路陡,還會遇到敵人襲擊。朱德同志當年45歲了,雖然是首長但他依然堅持挑糧。行走在陡峭的挑糧小道上,空手來回僅1公里多,學員們大多已是氣喘吁吁……重走這條狹窄的小道,我內心感觸到了先輩腳板留下的餘温。第二個畫面是朱毛會師的握手。毛澤東同志為實現與朱德同志在井岡山會師的願望,之前,他所遭受的兩個人生重大打擊,那是常人無法承受的。一是他帶領隊伍上井岡山被中央誤解為革命逃跑主義,上級特派員上山傳達時,宣佈中央已決定免去他中央候補委員職務,並開除他的黨籍(開除黨籍系傳達有誤);二是得知愛人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噩耗,三個兒子還下落不明。但他依然顧全大局,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擦乾眼淚,又投入到戰鬥的一線。想起這幅畫面,我感覺自己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昇華。第三個畫面是張子清師長獻鹽。受當時醫療條件的限制,他腳踝子彈取不出來,正在發炎。但他不顧個人安危,把分給他用於傷口消毒的一點食鹽節省下來,獻給了生命垂危的重傷員。一個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張子清傷口感染犧牲時年僅28歲。對比張子清捨己為人的高尚品德,我找了差距,自身精神境界的差距。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穫。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三、人生航標豎起了三面鏡子

第一面鏡子是老紅軍曾志的堅持原則。一個黨的高級幹部為解決失散多年兒子的居民户口問題,堅決不向地方政府開口。當個人的私利與黨的政策相牴觸時,一生堅守底線,帶頭維護黨的形象和黨的政策嚴肅性。紅軍老戰士曾志,不僅形象美,堅持原則的黨性更美。第二面鏡子是老將軍甘祖昌的無私奉獻。他不貪戀曾經的高位,根據自己身體的條件,主動要求回到農村,幹出了業績,活出了精彩。他每天自省:所做的工作是對自己有利,還是對羣眾有好處。羣眾在黨員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黨員幹部在羣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甘祖昌老將軍還把無私奉獻、心繫羣眾的良好家風代代相傳,令人敬佩!第三面鏡子是江西幹部學院的敢於創新。要把自己的思想灌進別人的腦袋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尤其在當前人們的思想趨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做好乾部羣眾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就更高了。江西幹部學院教學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教員一專多能,連學院的保安、廚師都當起了講台的嘉賓、舞台的演員,可謂是全民齊參與。他們講得讓人入耳入心,演得叫人心潮澎湃,確實是在用心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並使之與時俱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