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5.44K
《巴黎聖母院》的偉大,就在於它告訴我們,肉眼看到的美不一定就是真的美,擁有美麗的軀殼而內裏裝滿了腐朽思想的人,只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歡迎參考查閲。

最新《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

《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1

雨果筆下醖釀的《巴黎聖母院》,巍峨壯美,在作者的心裏,她是神聖的,是神的產物——“這是一個時代所有力量凝結的神奇產物,每一塊石頭都千姿百態,鮮明地顯示了由藝術天才所統攝的工匠的奇思異想,一言蔽之,這是人的創造,偉壯而豐贍,賽似神的創造,似乎竊來了神的創造的雙重特質:繁豐和永恆,龐然大物,見者無不震悚。”雖然沒有真實的見過這座神聖的教堂,但是在《巴黎聖母院》中,在作者的深情描寫下,就已經讓人無限遐想。

初次看完《巴黎聖母院》,只是僅僅知道了在巴黎聖母院中發生的一段浪漫而又悲哀的故事,但當自己真正去讀這本書後,就會發現故事背後讓人深思的含義,作者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講述了法國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由於貪婪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的美色,指使卡西莫多擄走愛斯梅拉達,被上尉隊長福比斯救,嫉妒的克洛德決定刺殺福比斯,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使愛斯梅拉達被判死刑,在行刑時被卡西莫多救走,藏身在巴黎聖母院,乞丐羣體為救斯梅拉達而在巴黎聖母院與卡西莫多發生大戰,可愛斯梅拉達卻被克洛德殘忍的絞死在巴黎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的將那個內心醜陋的克洛德從巴黎聖母院教堂的頂樓推下,最後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的屍體長眠於鷹山地窖中。

“_者迷,旁觀者清。”在故事背後的真相,讓人哀歎,委婉曲折的故事情節,讓人永遠都看不完,讀不盡,書中人物的性格,結局,心理,無不在演繹現實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善惡美醜。世界上每一種事物都存在着利和弊,善和惡,相反的兩面,非善即惡,有人總説世上的好人比壞人多,所以,故事中的壞人總是惡名昭彰,落的個悲慘的結局,而善良的人也會得到他們最後自己選擇的結果。正如《巴黎聖母院》的故事一樣,她有着最旖旎的正面,也有着最醜陋的反面,她有着最炙熱的靈魂,也有着最蝕骨的陰謀,她在東方的陽光下閃閃發光,也在西邊落日之時成為最獨立的殘霞。

在讀完這本書後,想象着書中的場景——在飄渺的雲霧中,一座碩大的教堂在雲霧之中,在教堂的樓頂平台上,閃過了一幕幕的畫面: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鐘人卡西莫多則遠遠地望着;丐幫男女老少為救愛斯梅拉達,開始攻打聖母院;從教堂上投下樑木石頭,還將溶化了的鉛水傾瀉下來;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怪似乎都復活了,紛紛助戰。

《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2

它躲過了成火,卻坍塌在和平年代。

一題記

2019年,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法國著名建築巴黎聖母院起火,大火熊熊燃燒,著名的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倒塌,完工於1260年的一扇玫瑰花窗,也沒能倖免於難。巴黎聖母院負責人説:"一切都在燃燒,木製框條上什麼也沒留下。”不覺讓人心寒淚落,更讓人為這一世界偉大建築的被毀痛惜不已!

得知這一消息,不少法國人民跪地祈禱,祈求大火早點滅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發文表示“今晚,我的心將與法國人民同在,與正在聖母院撲滅大火的緊急救援人員同在”;加拿大總理也發文表達對法國人民的支持和對巴黎聖母院失火的心碎……

但在這一片惋惜聲中卻接連出現另一種漫罵的聲音:”圓明園的斷壁殘垣算什麼?”“活該,報應來了!燒得好!”等。頓時,網絡輿論開始導向幸災樂禍!

確實,看到巴黎聖母院的這場熊熊大火,我們無法不去想起曾經那場連燒三天三液的大火——萬園之園留下的斷壁殘垣,是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每每提及,哪個華夏子孫能不痛心落淚?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在巴黎聖母院大火旁冷嘲熱諷的理由。我們記住圓明園是為了讓所有人記住懦弱的代價,以此激勵我們向前;所有美麗的藝術品都不應該承載國家與戰爭的重量,文明無國界!任何一場毀滅文明的大火,都是一場文化之殤。銘記歷史與屈辱的方式絕不是看到其他民族經歷文化苦楚時的冷朝熱諷!身為中國人,我們更應有大國風度,更應深明大義!

我們應當銘記圓明園之痛,也為這場文明之殤惋惜,更提醒我們自己盡最大的能力保護好屬於世界的文明!

一把大火,連燒三天三夜,把我們的“萬園之園”燒得只剩斷壁殘垣,圓明園只能留在歷史的長河裏;一把大火,把剛過200歲誕辰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毀得一片狼藉,2000萬件藏品全部受損,據不完全統計,僅10%的藏品倖存;一把大火,把經過幾個世紀匠人努力建成的巴黎聖母院毀得面目全非……這些無疑全都是類文明的劫難。

文明無分國界,任何一件文物都是屬於全人類的,他們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當我們看到巴黎聖母院起火,後期修繕需要十年左右的消息時,我們更應警醒;文物被毀,帶走的不僅是它本身,更是它承載的千年文明,我們應當珍惜當下,加強對文物的保護,不再讓此類悲劇發生。

巴黎聖母院的消逝,正是印證了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台詞“也許有一天巴黎聖母院會消失。”只是,我們沒想到它會來得如此突然,如此之快。世間的萬物沒有可能是亙古不變、永垂不朽的,即便頑強如石,也總有水滴穿的一天。文明的脆弱,亦是如此!一把大火能把一切毀於一旦,即便今日科技發達,能把巴黎聖母院修復如初,但是修繕後的巴黎聖母院再也不是從前那歷經風霜依舊美麗的巴黎聖母院了.……

火,在不斷毀滅文明,它企圖奪走人類文明的瑰寶。而我們絕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些劫難的發生,我們要做的,是盡我們所能保護這些偉大的文明。所以,請放下偏執,共同守護屬於我們全人類的文明!

願所有的文明歷經泡桑,依舊美麗;

願所有的文明深受保護,更加璀璨;

願所有的文明長立不衰,熠熠生輝!

《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3

合上《巴黎聖母院》的書頁,書中的人物仍在我腦海中浮現:駝背、獨眼、瘸腿、耳聾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善良、温和的艾絲梅拉達,英俊瀟灑的弗西斯,走近他們,親歷他們的悲歡離合,我不禁對美與醜有了一番更深的認識。

毫無疑問,艾絲梅拉達是美的。她的相貌如灑在地上的白月光;她的歌聲如拂過田野的清風;她的舞姿如爐膛中跳動的火苗。她用婚約救下命懸一線的詩人;又用貼身的匕首守護自己的貞潔;她用甘泉滋潤受刑者的口舌與心靈,儘管他昨夜企圖傷害自己。她,美到骨子裏。

而卡西莫多,是醜陋的。他的外表足以讓人未與他交流就產生厭惡,但他的舉動證明了他的高尚。他愛着艾絲梅拉達,將她救到聖母院;他避着她,怕自己的醜陋玷污她的眼睛;他守着她,無論生前死後,化為灰燼,融為一體。愛一個人,跌到塵埃裏,恐怕是這場愛情中男主角的最好註腳。

什麼是美?什麼又是醜?

表面上的美與醜,是如今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外在與內在往往是不統一的,就如同高尚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卑微而英俊的弗西斯。讀罷此書,若讓我們在二者中選一個更令人喜歡的,我想大概大家都要選這位敲鐘人。他的高尚贏得了大家的愛戴,他的臉龐散發着光輝,他的周身充滿着強健的美。

而今,君不見,各種P圖軟件橫行,網絡直播屏幕上出現千篇一律的網紅臉,更為可笑的是,這種低俗的娛樂竟擁有廣大觀眾。百年前的雨果已告訴我們外在美只是皮囊,而我們卻仍不知端正自己的醜美觀嗎?

雨果在故事中感歎:醜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醜怪藏在崇高背後,美與醜共存,光明與黑暗相擁。美與醜不過是硬幣的正反面,美過了限度就成了醜;而醜的幕布後可能有美的光亮透出。三毛並不是美女,但她自信的説:“我笑,便面如春花,她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我未見過三毛,但我看到一個自信堅毅美麗的女子,她筆下的文字是靈魂的歌唱,不亞於最美的聖歌。

真正美麗的人,定是靈魂美麗的人。

老舍説:真正的美,是不多施脂粉,不多穿衣裳。靈魂美的人,不需要太多外在的裝飾,因為美在她心中,她有自信的眼神,上揚的嘴角,莊重的舉止,大方的言談,美,自然流淌。

容貌如何,順其自然更好;品性如何,全在自我修行。希望我們可以完成這種修行,我若盛開,清風自來,美在心中,夫復何求?

《巴黎聖母院》個人讀書心得4

讀完《巴黎聖母院》,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愛斯梅拉達和卡齊莫多。愛斯梅拉達,一個流浪的吉卜賽女郎,美麗、善良、天真、快樂。卡齊莫多,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被稱為長相醜陋又聾又啞的鐘樓怪人。他們演繹的一段故事成了傳奇,令人難以忘懷。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的種種人物狀態,麻木的佛比斯,歲底層的“老鼠洞”裏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等等。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遭到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強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自己,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讓我們一步一步的去追求良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