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原則的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原則》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像機器一樣看待自己的生活,正確評價自身的發展,不斷成長,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有關原則的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有關原則的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
原則的讀後感1

這應該是我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本書,10小時42分鐘。而對於同樣篇幅的書,我正常閲讀時間是三個小時左右。很多人問我,閲讀速度為什麼這麼快,我總是回答:我閲讀的過程就是把書中的內容直接扔到我知識體系的某個模塊之內。那些我認為很好的書籍就是我知識體系缺失的那些模塊,《原則》恰好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本書被無數次推薦過,而且每次去書店也必然不可能忽略,它總是在顯眼的位置。然後之前一直緣分未到,即使它是一本好書,我依然對它沒有興趣。看到《原則》這個書名,內心就排斥的狠。

當我讀到尾聲時,將工作原則和生活原則整理成思維導圖推薦給朋友,朋友説看到這樣的內容就沒有看下去的慾望,這就是我當初的想法。我對這本書的興趣來源於ray dalio自己的故事,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你就吹牛吧,有那麼懸乎嗎?帶着要看他笑話的心態讀了下來,一路讀完。

有人説一千個人一千個莎士比亞,而且即使同一個人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莎士比亞。剛好在目前這個階段,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決目前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或許去年此時我閲讀這本書可能會覺得就是一本成功學書籍,而不是現在指導手冊。

厚厚的一本《原則》,其核心主線就是五步法,其他都是五步法的工具和方法。非常神奇的是這麼厚厚一本書,幾乎所有的原則在我讀完後我就記住了。我正如ray dalio的原則,我們要從高處俯視看問題,跳出來看問題。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我覺得它打開了我的思路,讓我知道還可以這樣,還可以那樣。當然也如ray dalio所説,每個人後面都有故事,所以讀完要小心哦!

原則的讀後感2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我們的性格也不一樣,原則也更不一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本《原則》呢?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些在生活和管理中比較重要的原則。網友是如何評價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一本離我很有距離的書,或者説是一本讓我有些蒙圈的書。

讀完之後,我竟很長時間不能get作者想表達的點,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反饋環,創意擇優,極度透明,極度真實,可信度加權,工具量表等。

為什麼説這本書讓我感覺沒什麼收穫?

因為書中大量的、不管是生活原則還是工作原則,好像都不能直接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能説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最頂級的金融公司裏的頂尖精英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往好的方向想,也是一種啟蒙吧。

最後,我想説的是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原則》。

這也讓我一直在反思到底什麼是“原則”?

我想:“原則”意味着絕對的理性,用理性的眼光去認識世界,通過將感性的、直接的經驗變成一條條理性的,甚至冰冷的戒條來指導,規範我們的行為。

特別是犯錯之後的反思,不要畏懼犯錯,沒有錯誤你就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別忘了犯錯之後的反省,沒有反省你就不可能吸取教訓從而繼續成長,而最終把一條條反省之後寫出來的規則就成了你為人處世的原則。

而這“原則”的價值高低取決於你反省的質量,從而決定了你今後的成就。所以,從現在開始,把建立自己的“原則”看成一項特別重要的事兒,在不斷建立、更新自我原則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原則的讀後感3

説起《原則》一書,其實,之前我對這本暢銷全球的大部頭是有所耳聞的,只是因為這個書名讓人感覺硬邦邦的、離生活太遠,所以一直就沒有興趣買來看。或許是真的跟這書有緣,偶然間,我發現部門長的書架上就有它,嘿嘿,趁他不在隨手拿起來翻了兩頁,這一看不得了,毫不誇張地説這本書簡直是個藏寶圖,於是我立刻決定要仔細拜讀。

我讀書有個習慣,除了小説這種情節銜接性較強的書籍,我一般會根據目錄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先行閲讀,《原則》當然也不例外,略過第一章,直接第二章走起。

第二章開篇第一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現實如何運行,以及如何應對現實,簡直醍醐灌頂!是的,生活就像一場遊戲,遇到的每個問題都是一個需要破解的謎題,要想揭開謎底,首先了解它是什麼,它怎麼運行的,找到其規律(這個過程作者稱為"發現事情的真相"),然後通過學習、總結,找到解決它的路徑,才能破解謎題。

而"發現事情的真相",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達利歐説"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看法,這將是你無法瞭解真實的情況"。是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個人的情緒化而對事物不能保持客觀。作者舉例説,多年前他在非洲看到一隻鬣狗撲倒了一隻幼小的角馬,他對角馬感到同情,並且認為他看到的景象非常糟糕。無獨有偶,前兩天跟領導聊天也談到這個話題,他也認為弱小動物應該受到保護。但問題是,這件事情是真的糟糕,還是因為我們的偏見認為它很糟糕?假如那個事實沒有發生,整個世界是會變好還是會變差?後續的影響、以及再後續的影響是什麼?這樣聯想下去你會發現,整個世界是會變差的。事實上,適者生存,弱肉強食,這是個自然進化的過程,個體要麼適應、改進變得更強大,要麼保持弱小而徹底消亡,這是大自然整體的最優化,是整體的進步,它能有效促進整個自然界的改善。但絕多數人只是根據事物對自身的影響判斷好壞。是的,包括我,包括部門長,也包括之前的作者。

現實中,多數人把對自己或者自己關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壞事情,而忽視了更大的"好"。這種根據事物對個人的影響來判定絕對的好或者絕對的壞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這麼做的假設條件是個人的願望比整體的"好"更重要。其實,客觀的做法應該把"好"定義為對整體好的東西,並通過最優化進程來實現這種"好"。

看到這裏,我在想,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由思考角度的侷限性引起的。站在個人角度上,我們只是一個點,好比盲人摸象,只是摸到其中的一部分,以為這就是事情的全部,其實不然。當我們放大視角,從更多人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就更能接近事情的真相。個體及類似的羣體組成了生物鏈上的一環,這樣環環相扣,當其中一個環節發生變化或者消亡,將會重新組合成新的生物鏈,這就是進化。而多種多樣的生物鏈及周圍環境組成了生態系統,各種生物鏈不斷迭代組合更新,促進了生態系統整體的進化。在這裏,點是個體,線是生物鏈,面是生態系統。當我們把視角向上移動,從二維空間轉向三維空間的時候,我們又提升了一個高度,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從而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比如失戀,你會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而等數年之後回過頭來看,之前的刻骨銘心早已是雲淡風輕。所以,三維空間里加上時間軸,就進入了四維空間,當你跳出"現在"這一時刻,用未來的、發展的眼光審視眼前的問題,也許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具體到現實生活中,在一個公司中,老闆與員工好像是天生的對立者,老闆總想讓員工最大化發揮其個人價值,為公司創造更多利潤,卻不想付出更多成本。而員工恰恰相反,總想錢多事兒少離家近。出現這種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雙方都是從自身的個體利益的點出發,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同一條生物鏈上,員工與公司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整體,古話所説"皮將不在,毛將焉附?"説的也是這個意思。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沒協調好個體與組織的關係,沒有認識到個體與組織其實完全可以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的,雙方可以設定共同的目標、打造共同的整體的利益機制,從而使得雙方能夠同呼吸共命運,個體強大促進公司發展,公司發展帶動個體走向更強,實現良性循環。現在好多企業在搞股權激勵,就是通過利益捆綁的方式,使老闆員工目標達成一致,從而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

在一個家庭中,很多夫妻都是從自身出發,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相互指責、消耗,整個家庭一地雞毛。其實,好的夫妻,應該把家庭看做是一個整體,雙方相互促進,相互成就,把追求整個家庭乃至家族利益最大化作為共同的目標,而不是個人利益最大化,這樣的家庭才會幸福,這樣的家族才會興旺!

類似的現象還有商業間的競爭、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等等不一而足,好在現在已經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從而提出諸如"合作共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觀點。

所以,當我們想不通問題的時候,跳出你的個體的點,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發現事情的真相",站在對方的角度、站在整個利益方的角度、用直升機思維、拉長時間週期、用更廣的視角、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問題,這樣我們對社會有更深的認識,對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就能發現整個事情的真相,瞭解其運轉規律,最後通過自身及組織的調整、重塑,從而解決問題,進而促使整個社會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