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合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1W

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合集

讀書,使人歸於寧靜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讀書,是一種精神的跋涉。一個人的心靈若能得到知識的浸潤,就會生出許多靈氣和色彩。讀書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合集,歡迎您的關注閲讀!

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合集

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一

近期,單位組織了《青年讀經典》的活動,號召大家學習革命經典,學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哲學理論水平和把握客觀實際的能力。我通讀了推薦文章,收穫很大。現就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矛盾論》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章在這一部分,準確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創作時的1937年,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國內革命戰爭階段,再到當時抗日戰爭的社會矛盾發展變化情況,抓住了各階段的主要矛盾。

《矛盾論》對於矛盾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提出了認識和把握矛盾的正確方法,提出並解決了抗日民族運動的理論問題,指導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同時,《矛盾論》也為認識後來的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哲學武器。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跨入了新的世紀。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如何正確分析把握當前的矛盾問題,是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的關鍵前提。

在黨和國家做出新的戰略抉擇前,胡*同志於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一次重要的戰前動員。在講話中,胡*同志強調,我們必須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但是,我注意到,通篇講話中沒有特別指出矛盾之所在。胡*同志雖然沒有在講話中説到這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提出的治國方略相對應的看出黨中央對當前社會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胡*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在不斷的發展創新,現在它的目標已經發展到“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據這一論斷,中國的社會矛盾應該是富強*文明和諧的對應方面,説明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社會還存在諸多矛盾,需要樹立這樣的目標以解決相應的矛盾,而且解決這些矛盾應該是深刻而艱鉅的任務。

因此就可以認為,黨中央把這四方面矛盾看作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矛盾,而且這四方面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方面。根據《矛盾論》,主要矛盾只有一個。那麼,哪一個是主要矛盾呢?或者這是否説明應該有一個更本質的矛盾隱藏在它們之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呢?

建國以後,我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當時對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是這樣的——已經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判斷能否在今天仍然不變呢?

新中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後,經歷了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歷並還處在鄧小平時代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規模已排名世界第四,經濟體制已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政治*不斷髮展完善,文化思想不斷豐富開放,社會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複雜進程中。特別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

在新的形勢下,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這説明我們對於社會關係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對於社會個體的需求進一步關注,而社會個體的需求也進一步豐富。這種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吃飯穿衣上,隨着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個體對於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斷增多,物質生活條件、思想文化自由、政治*參與、法律地位平等,還有很多方面都成為了個體需求的要素。

於是,就有很多人提出,社會矛盾不能再以原來的眼光來看待,也要解放思想,發展新認識新觀點。比如,有學者提出,當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既不是官方普遍認為的“社會生產落後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也不是近來某些學者提出的“公共品供給落後與公共品需求之間的矛盾”,而是“權力的代表性落後於人民日益增長的權利意識。”他認為,目前中國社會經濟指數總體已經達到小康水平,而社會政治指數卻仍基本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不少地方和單位“公僕們(官員)”權力代表性落後於“主人們(民眾)”日益增長的權利意識,構成中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認識。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們打破了很多舊的*,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但是還存在很多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不配套、不完善、不相適應的事物。比如上面這位學者提出的,就是政治體制改革領域的問題。根據經濟學原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政治體制改革是與經濟體制改革一起,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而經濟發展是要為全體人民服務的。不搞清這些存在的相互聯繫,突出權利意識矛盾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一葉障目、管中窺豹的。

《管晏列傳》中指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精神、文化、政治、*都以衣食冷暖為基礎,這也是人的根本權利——生存權,是一切其他權利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我們先來看,生存權解決了沒有。由於中國幅員遼闊,社會發展極端不平衡,地理上的東低西高,在經濟上卻呈現出東高西低,儘管社會總體進入了小康社會,但是我們的小康還是初級的,還要以全面的小康社會為目標。截至2006年末,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148萬人,城市、農村還存在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幾年來,國家加快建設全民社保體系。為什麼社保體系的建立這麼迫切?就是因為廣大的社會羣體缺乏保障,生存權受到了較嚴重的威脅。

在社會總體邁入了小康社會後,我們的發展質量卻還存在很多問題。就拿人民羣眾普遍關心的食品質量問題來説,遠有假酒致命案,近有安徽阜陽奶粉事件;教育費用已成為人民羣眾生活的負擔,儘管國家在教育上已經投入很大,但是離解決問題還相距甚遠;還有醫療質量、價格問題,房價高企問題等等。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一個複雜的轉型期,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帶來的劇烈變動更加重了這些矛盾。如果我們無視這些社會問題,把權力意識的矛盾作為主要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廈就會在缺乏基礎和支撐的情況下倒塌。前蘇聯和東歐的劇變已經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儘管權利意識也是人民羣眾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在化解類似以上基本矛盾前,權利矛盾還不能上升為主要矛盾。而且,社會主要矛盾的傳統觀點並沒有出現社會環境上的本質差別。我們一直堅持的社會主要矛盾認識,考慮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需求,與鄧小平同志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一致的,是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點的,因此也仍然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這個矛盾就是隱藏在富強*文明和諧對應方面背後的主要矛盾。

實際上,黨中央對這個問題是有回答的。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任務艱鉅而繁重。”

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不是攻擊一點,不計其餘的,是和穩定與發展並存的。我們不僅要把握主要矛盾,還要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才能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才能在複雜的形勢面前保持清醒,為努力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而奮鬥。

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二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時毛澤東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同一的目的,即為了克服尊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則的本質,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和思維的根本法則。

它首先討論了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形而上學亦稱玄學,就是用孤立的、經這段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思想,無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時屬於為唯心論的宇宙觀,並在人們的思想中站了統治的地位。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想法,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食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這和互相影響着。毛澤東對這兩種宇宙觀的分析十分透徹,使我們對這兩種觀點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特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和經過列寧和斯大林發展後的理論。辯證法的宇宙觀,要求我們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找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這也是毛澤東同志藉以説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性,並以此來統一全黨的思想的目的的體現。

在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有兩個意義。“其一是説,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説,每一事物發展過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就像水與火、陰與陽之間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的階段不會改變,不會消失。我國曆朝歷代也都存在着相權與君權、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矛盾。這些都可以體現出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首先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的特殊性。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的十月革命,在列寧的領導下走的是在大城市發動起義,奪取政權的方式,並最終取得勝利。而在舊中國,中國共產黨雖然領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運動,並進攻了一些城市,但卻並未取得成功。這就是由於中國社會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同時城市敵人比較強大,中國的革命力量又比較弱小。相反,根據中國特殊的國情走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卻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澤東同志才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

毛澤東將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為兩種情形從矛盾的特殊性中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他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當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時,中日*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暫時降到次要和服從地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團體包括共產黨和國民黨能夠暫時團結起來去舉行民族戰爭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任何過程如果有多少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着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毛澤東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全力尋找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正如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其他矛盾處於次要地位。解決我國社會矛盾的關鍵也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堅持改革開放。

矛盾諸方面存在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問題。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問題。一切過程中的矛盾着的各方面,本來是互相排斥、互相鬥爭、互相對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過程裏和和人民的思想裏,都包含着這樣帶矛盾性的方面。矛盾着的事物存在互相轉化的關係。”國民黨曾經在中國革命上扮演過積極的角色,*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開展北伐戰爭。然而到了統治後期,它開始*,充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後來又因為中日*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才開始贊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毛澤東提出,“在矛盾的鬥爭性的問題中,包含着對抗是什麼的問題。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鬥爭的情況,不應當將上面所説的公式不適當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在社會主義社會裏面,這種對抗的矛盾就成為了非對抗的矛盾,而當到達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這種矛盾就會消滅。

總之,《矛盾論》告訴了我們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宇宙觀。解決問題要重點處理主要矛盾,着重把握一矛盾的中的主要方面;當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不要死摳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條,要確立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將矛盾論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指導,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大學生矛盾論讀後感範文三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是20世紀的歷史巨人。他不但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的實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而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的創造,在中國文化發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實踐、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分不開的。讀書,使毛澤東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澤東最重視哲學。他在哲學這個領域花了很多功夫,讀了很多哲學著作,不僅有馬列的,還有西方哲學家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以及我國古代哲學家的一些著作。毛澤東正是在大量閲讀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把中國革命的豐富經驗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並寫出《實踐論》、《矛盾論》這兩篇劃時代的哲學著作。毛澤東和馬克思一樣,特別重視歷史和哲學,在他的《矛盾論》中,既有歷史知識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一種立體感。

《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主要標誌,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説:“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於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係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指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都帶有特殊性,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中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上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發展階段上矛盾雙方各有特殊性。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闡明瞭關於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於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造性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鬥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對的東西里面有着絕對的東西”,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他特別強調,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矛盾鬥爭的形式。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和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就是鬥爭的形式,則應該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鬥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着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矛盾論》從辯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

以從《矛盾論》為主要影響的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觀轉變的催化劑。

在以前,我的正義感使我對光明與黑暗、善與惡能夠分辨。追求前者而厭棄後者。但我從沒有想到怎樣去改變這現實中的一些醜惡現象。我只知道依靠個人奮鬥、掌握實在的技能、本領,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作一個清白的、有用的、爭氣的人。讀了《矛盾論》,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使我的認識昇華了。我感到,要改造現實,不能光靠個人的努力,還要團結周圍的人,所有的中國人一起來努力。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人,我必須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確認識中國革命的歷史和現狀,在實踐中科學分析和正確處理各種具體矛盾,反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完善自身發展進而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矛盾論》一直是我反覆閲讀的經典。在此基礎上我還讀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感到自己認識客觀規律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以後,很多問題豁然開郎,讓我深感茅塞頓開。讀《矛盾論》讓我認識到:哲學是幫助你怎樣去認識客觀世界—自然界和社會現象;幫助你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去發展事業——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學問。每個人都有他的哲學。毛澤東號召哲學走出課堂,讓每個人都受益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