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拾讀後感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讀後感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再忙的學習和生活我們都需要通過看書來調節自己的時間,讀後感的寫法是很機動靈活的,走心的讀後感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密拾讀後感模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密拾讀後感模板5篇

密拾讀後感篇1

有一個差生名叫李剛,因為他學習成績非常差,做一道題都要十幾分鍾,所以老師和尖子生們多十分看不起他。尖子生小玲發現李剛最近總是神神祕祕地在一本本子上寫些什麼,於是,小玲偷偷地去看他在些什麼,李剛發現後,馬上把本子藏好,大家都以為他在給女生寫情書。

有一天,李剛的本子被班主任給沒收了,老師打開本子,看見了一片很有深度的文章,原來這篇文章是李剛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寫的,題目叫——《差生也有尊嚴》。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我們班的同學。我們班也有像李剛這樣蠢笨如牛的學生,有的甚至比李剛還要笨。這些差生在尖子生面前好像根本不是人,根本沒有尊嚴。玩遊戲時,男生踢足球,女生跳皮筋,而差生只能在一邊看着,每次想加入時總會遭到拒絕,他們只能沮喪地離開,有些差生還會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場。我身為一個尖子生,曾經也非常看不起那些差生。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很好,我看見一個學生考得不好,我便裝作關心的樣子去問她考了幾分。她傷心地説:“不及格,無法跟你比。”我心裏暗暗高興,把一個差生刺激得那麼傷心。後來,我看見那些差生連下課時間也在認真地訂正作業,好學生也未必有這份自覺,這讓我對差生改變了看法,我非常傷心,上次那樣刺激一個差生。其實,他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沒進步的反倒是我。

身為尖子生不能對差生一視同仁,我為此心痛。對於弱者,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愛,因為他們也在努力,他們也有尊嚴!

密拾讀後感篇2

在老師推薦的四本課外書裏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小故事裏都講了一些善良、狡猾、勇敢的人,把大家逗笑的故事,但這本書講了一段尋找青鳥的旅程,這段路是驚險、刺激、天真的!

在一個小森林裏住着一個伐木工,他有兩個孩子大的叫蒂蒂爾小的叫米蒂爾他們的生活異常艱苦他們靠砍樹來掙錢,但是在一個寂靜的夜裏仙女蓓麗呂娜來到了蒂蒂爾和米蒂爾的小屋子向他們兩個尋求幫助聽仙女説的話蒂蒂爾勉強同意和仙女一起踏上了尋找青鳥的路程,仙女特意送給蒂蒂爾一頂帶有一個鑽石的一頂帽子當然了仙女送給我們的東西可不是一般的帽子,這個帽子可以穿梭未來回到過去的功能。

讓我最記憶猶新的是他們來到了回憶國的時候走了很久很久看到了許許多多的人走來走去終於看見了死去的奶奶爺爺的家他們坐在搖椅上他們慢慢的睜開了眼睛,説看那些孩子們又想我們了他們兩個實在是忍不住了快速地跑到了他們的懷裏和爺爺奶奶説説笑笑一眨眼時間快到了他們看見了有一隻小鳥,他們問爺爺奶奶能把這隻小鳥送給我們好嗎?爺爺回答説好就這樣他們兩個哭着往回走,真想他們呀!他們通過了許許多多的辛苦和折磨雖然沒有找到青鳥但他們也越來越堅強了!

我們也要有思念家人的心,勇敢不怕艱難,喜歡幫助別人的心。

密拾讀後感篇3

孔子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那麼,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不感到疲倦。

我認為,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到“學而不厭”,為什麼呢?

其一,我們都知道,現在知識的數量正在以幾何級的速度遞增着,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總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讓你那一桶水長流長新,不能讓它成為死水,那就必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智慧,只有不斷學習,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你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是很無奈的事情,厭倦在所難免,又怎能學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學而不厭”是否也有這層含義。只有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命的必須,你就會心甘情願地學習,主動地學習,並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

其三,學習還應該掌握好的方法。會學習的人總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得大量的知識,而不會學習的人則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尤其是現在已經進入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許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並且獲得信息後又能及時進行整合加工,變成自身素質的一部分,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了。

其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希望學生“學而不厭”,首先教師要“學而不厭”。“身教重於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一個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傳統養成善學善思的習慣,要是教師厭倦了學習,學生又怎會熱愛學習?

所以,教師要“學而不厭”。

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在“學而不厭”的基礎上,教師才能“誨人不倦”。沒有前面“學”的基礎,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誨”,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藴,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有趣味、沒有創新了,這樣的“誨”自然也不會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隻把學生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更不會關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了,這樣的“誨”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害了學生呢。

“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樂教、善教。

密拾讀後感篇4

這個星期,我們學了一篇關於時間的文章——《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所著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作者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最後,作者對此從內心。發出了感歎。文章圍繞“匆匆”二字展開敍述的,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失的無奈與惋惜。

文章告訴我們:時間的特點不就是“匆匆”和“一去不復返”嗎?文章開門見山,從“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會在青”、“桃花會再開”這三個角度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而這春景之中,表明了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的飛逝,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文章由景及人,由大自然的聯想,又講到了自己。作者把自己已逝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比喻成浩瀚的大海。然而日子顯得多麼渺小,消失的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此時此刻,作者的無奈,便展示在我們眼前。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然而,去的“一去不復返”了,來的也只有一次。日子隨時隨地,生活中的細節,在你不經意間,就會溜走。在吃飯的時候,在洗手的時侯,在喝水的時候,在看書的時候……

日子就是這樣,稍縱即逝。只有你去適應日子,而日子是不會等你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錢、金子,是可以賺到的,衣服、食品是可以買到的,而日子、時間是買不到的。日子是寶貴的,是匆匆的,我們大家都要學會珍惜日子於時光,並且在這有限的時光中有所作為,不要“我生待明日”,而且不可“萬事成蹉跎”。

密拾讀後感篇5

幾天時間把餘華早期的小説《活着》看完了,看介紹説是長篇小説,實際上是很薄的一本書,相比之下,可能像《子夜》《家》《春》《秋》這種才是長篇小説。

説回《活着》,讀完後心情很沉重、壓抑,雖然是小説,但我感覺更像是紀實類文章,小説主人公福貴他身處的時代,在他身上發生的事情,可以説很悲慘。我以為,實際生活中會有比福貴遭遇更悲慘的同胞。

讀福貴的故事,我想到家中的長輩們,同樣是經歷了國共內戰,解放後的一系列動盪,人民公社、大鍊鋼、文革,再到改革開放,長輩們後來的生活當然是更好了,他們經歷的那些事情,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記,給他們人生帶來的影響,作為子女、作為晚輩,卻幾乎不知一二,以晚輩們的人生閲歷,即使對那段歷史有所瞭解,畢竟不是親歷者,不可能有切身體會,只能憑想象,比較遺憾的是,經歷那些事的長輩們,通過文字、通過口述記錄下來的,目前來看,太少了。我也很難進入到他們的內心,知曉他們的想法,尤其是身邊的長輩們。

想起三年前在香港書展龍應台的講座,不知道當時她的講座有沒有影響到當時在場的聽眾們,他們回去後有沒有去跟家族中的長輩瞭解上一代、上兩代的故事,或者説有沒有民間的人士在推動去做類似的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