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養生書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3W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情況需要寫到心得體會,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學習或者生活中的反思內容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書面表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養生書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8篇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1

中國的傳統中醫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法共用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症型,同時,中醫堅持以辯證法為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影響在於不但能夠幫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且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更為重要的是,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僅只是着眼於治病,而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母親在懷孕期間,經歷了長達數個月的妊娠反應,在此期間,她只能進食稀飯,同時由於家庭貧困,沒有其他別的有益的補充,因此,出生以後我三天兩頭感冒,從國小開始就明顯感覺在冬季的時候四肢發涼,終日精神不振,天氣一變化就會頭痛,而且會持續數天之久,乃至於我不上課也無需請假。之前由於嫌中藥熬製麻煩,我家人大都帶我去看西醫,做胃鏡、胸透,拍頭部和頸部核磁共振,但是結果顯示一切良好,醫生也僅僅開了一些常規的藥來吃,效果幾乎為零。進入高中階段,可能是由於功課負擔過大,每天下午5點左右都會準時頭痛,整個頸部和頭部都十分冰涼,必須有一個人為我不斷按摩才能緩解疼痛,否則就會有強烈的嘔吐感。由於我家有偏頭痛的男性遺傳傾向,我父母也只能乾着急,能做的只能是按摩和燉天麻湯。

直到我表姐的公公,一個在湖南承包醫院的老闆知道我的情況後,替我請來了他們旗下最有名的中醫來為我診斷,其結果是:我的頭痛並非遺傳,而是由於“先天之氣”不足造成陽氣不足引起的,“氣”不足則血氣不通,關節僵硬,經絡鬱積不暢,所以就會精神萎靡,臉色泛黃,四肢發涼;而下午天氣轉涼或者氣候變化的時候,風邪之氣就會乘虛而入,而陽氣不足,晚上睡姿不正確所造成的頸部和肩部不適,使得頭部成為身體中最為脆弱的一環,風邪之氣從肩部和頸部進入,進一步到達頭部,這才是我長期頭痛的根本原因。

找到病因之後,醫生認為我需要補“精、氣、血”,多管齊下治療:首先,為我開出了一連串不知道具體是何物的食材,要求每天兩頓飯通過與不同食物搭配來吃,接着,拿出一些經過祕方製作的藥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腳,每週“蒸一次”,最後是每3天進行拔火罐、鍼灸和推拿,同時建議我泡枸杞和桂圓乾作為日常的飲品,這樣持續近2個月後,我感覺精神好了許多,不再感覺腿部僵直無力,食慾也好了許多,最為重要的是,頭痛的持續時間和頻率下降了許多,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裏,除了拔火罐之外,我繼續堅持食療和泡腳,使我在高二那年暑假後不久徹底和頭痛告別,使我免受身心的煎熬,也使我的體質好了許多,甚至連感冒也很少發生。如果不是中醫,僅僅靠西醫,真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

對於中醫關於“人”的看法和診斷方法,我深以為然。中醫學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就會表現出病理的狀態。而在治療疾病之時,中醫並非像大多數西醫的觀點那樣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而是認為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來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20xx年春夏之際,我的父親開始了其長達近3個月的咳嗽,一開始僅僅認為是室外天氣太熱,室內冷氣太大所致而引起的熱傷風,因此不以為意。一週以後,隨着流鼻涕等感冒的伴隨症狀的消失,咳嗽卻開始嚴重,繼續吃感冒藥和消炎藥也不見效,經過多次的西醫診斷,判斷為慢性咽炎發作,於是進行胸透、吃吳太咽炎片和阿莫西林,但是咳嗽還是止不住,又經過一位老西醫的診斷後認為是過敏性的咽炎,加開了幾種抗過敏的白色小藥片,一開始咳嗽被壓下去了,但是那個尾巴怎麼也去不掉,反覆多次後又變得嚴重了,最後還是一位老中醫解決了這一難題,他採用中醫經典的四診法來斷症:我老爹面色虛浮,眼袋浮腫,表明壓力過大,工作時間過長,休息不足;舌苔白中帶黃,顯厚,表明胃氣鬱積,觀看喉嚨情況後認為咽炎無法引致這麼嚴重的咳嗽,通過詢問,得知我爸三餐不規律,在外應酬過多,油膩和魚腥的東西攝入過多,同時,由於體質不佳,室內外温差過大,導致寒氣積聚,加劇了胃氣的鬱積,而過多的胃氣由於消化功能不佳只能上行,對喉嚨進行刺激,使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轉變為胃氣引起的咳嗽而難以被發覺,西藥的功能僅在於消炎,而無法平抑胃氣,這才是咳嗽長期未愈的根本原因。

這位老中醫一改之前消炎的用藥方針,先開了三帖中藥來消除積食,加大腸胃的消化和排出能力,同時要求我父親在最近兩週之內減少在外應酬的次數,加大對粗糧和蔬菜的攝入量,並且減少工作量,增加睡眠時間,然後開了幾服藥來抑制胃反流、反酸,用歸脾丸來增強脾胃的功能,僅僅過了兩週,喉嚨部位的不適感基本消失,咳嗽也基本得到抑制,甚至連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刷牙的嘔吐也好轉了許多。

然而,現在社會,人們對於能夠迅速痊癒比以更小的代價痊癒看的更重,而西醫快速見效的特點也迎合了現在大部分人的心理,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中醫的發展面臨尷尬的境況,人們往往是經過多次西醫診斷無效之後才想到中醫,但是,此時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需要我們引以為戒:我們不應該忽視中醫的療效,應該加大對中醫的保護和發展,才能保證這一學科得以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2

跟劉全軍老師學習艾灸的學員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艾灸學習學員的角色轉換,謙虛、虔誠地接受培訓的知識,學習氛圍你追我趕、學習專注,大家都能靜下心,全神貫注,認真的學習和記錄,及時完成學業,如飢似渴地接受着艾灸劉老師及其他老師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特別想回到了學生時代,從新在來一次。

一、五彩紛呈,講解課程全面系統。

劉全軍老師講課就象是非常美味的盛宴,所有知識大餐都毫無保留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堂課,勝讀十年書”。各位大師們把自己在學習和艾灸臨牀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劉老師的艾灸技術不愧為當代名師,對指導臨牀工作有較大幫助,使我們不僅瞭解了全國艾灸市場的現狀,也對如何做好自己管理方法有了新的思路。做好艾灸臨牀工作,需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不能心存僥倖。一心助人。有大慈惻隱之心來幫助顧客。

二、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聽大師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艾灸課,心中十分佩服他們,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鋭,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孫老師説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成為名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最後非常感謝劉全軍艾灸的老師們教會我這麼多的中醫、艾灸、按摩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臨牀經驗,也因為有了這個平台,讓我認識了更多和我一樣有了創業想法志同道合的同仁們。我們一起加油,用艾灸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收穫財富的同時也收穫着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讓我們一起加油加油!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3

昨晚一下雨氣温明顯下降哦,今天一上班温度計顯示室温才22。5,説明外面更低了。

早上手機沒響來不及煮粥,下了二圈麪條放點豆子牛肉末青菜二片生薑,衝了雞蛋花。吃得飽了點又脹,總是管不住嘴哦,一定要用碗定量吃才不過量哪。上班後下雨了涼的,一位學駕駛的.朋友來看我,説着話突然指着我的手説:你進補有好轉了呀,月牙出來了。我扳過左手一看,嘿,真的長出一些月牙了,特別是左手中指上的月牙比前幾天長得多了一大半,當時還特意看過呢,現在有大拇指的小半多了,食指和無名指也長出一些了,説明這幾天的補血有效果出來了,心包經上的內火已消下去大半了,肺火也降了,平時不覺得有火燎燎的感覺了。這幾天用木錘敲到二手背上都覺得很麻,而且還有於青,以前倒不覺得,可能天天敲打經絡已經慢慢通向手指末梢了,這可是新發現哪,期待以後會有更多好的變化。右手月牙沒多少變化,看以後補氣血後的進展了。

中午是早上的麪條,吃一個雞翅根三個鱔洞蘑菇青菜,飯後一小時在左右小腿上的脾經和胃經上走了100多下,(昨天到媽媽家去腳受了涼,回來後不多久就有流涕了,體質真不好太敏感了,覺得腳踝下就涼涼的,今天上午也涼的,)走了罐先活血一下,稍微有點熱乎。左腳脾經走得很痛,100多下還不怎麼紅不見痧,太虛弱了吧,右腳脾經不算很痛能忍受,也不出痧。三陰交穴竟然發現在走罐後凹陷了軟軟的真夠虛的了,我是從三陰交往上走的罐,有次在一視頻中看到按摩脾經是由下而上的順序,不知對不對。二腳胃經上走得不很痛因為以前走過二次了,第一次也痛得要命,也出了不多痧,這次在上巨虛的位置出了點痧,不深,可能氣血不足吧。到下午覺得不那麼腳涼了,以後多補血後還得走罐。

晚上白米飯有些硬的,牛肉末青菜,鱔魚,西紅柿炒蛋。我以為吃了牛肉和鱔魚還加辣了它們的熱性能中和西紅柿的涼性呢,吃了三塊西紅柿肚子還是咕咕叫了,抗-議呢,體內還是有寒濕重的,昨天泡腳時按摩腹部時肚子裏咕嚕咕嚕就響個不停,下午的月季花茶多喝了不出汗呀,體內水多了,早上還又流涕了呢,五天不流了 。以後不渴不能多喝水,多按摩泡腳出汗就行了。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4

?養性延命錄》原題陶宏景輯。陶宏景,生於公元456年,於536年去世,享年81歲。陶氏是南朝齊樑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他通過自己養生的心得體會,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養生學做了較為全面的總結。

在靜養方面,本書強調益氣、保精、攝神是養生大法。認為“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還指出養生宜順天時、適地理、和陰陽,取其中和,無太過,勿不及。例如“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慼,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只有這樣,“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在動養方面,本書指出氣功、導引、服氣、吞津諸法,都有利於健康。有關方法介紹,如《服氣療病篇》説:“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命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口四,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温可呼。吹以去風,呼以除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口四以解極。”《教誡篇》引《黃庭經》説:“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漱而咽之,溉髒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肢)節毛髮宗之而生也。”現代研究表明,唾液分泌障礙會引起皮膚萎縮,彈性減弱,色素沉着,脱髮,皮脂腺分泌減少等。可見在進行氣功、導引的過程中,將口中唾“漱而咽之”,有助於改善發、皮、骨、筋狀況,增進功力。

在食養方面,書中提出“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飽食即卧生百病”的觀點。因此,在《食誡篇》中要求人們食不應過飽,飲不應過多,不要夜食。該書還指出,飢餓之後進食,“食必多”,大渴之後飲水,“飲必過”。因此應當在出現飢渴感覺之前,“先飢乃食,先渴而飲”,才會使身體受益。書中提出,為了防止“飽食即卧”引起的疾病,應“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5

進入廣東省恩平市那吉鎮金山温泉孝誠非藥物經典養生班現近1個月了,通過聽課和養生實踐收穫如下:

養生理念,使我初步認識到,光是為了治病來這裏是走錯了門,因為非藥物經典養生療法是更高層次的養生,其重要的是養心。而人體的自痊能力很強,潛能很大,通過一些措施調動人的潛能。提倡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健康。養生匯給我提供了養生外因好條件和機會,每個人又要有毅力,很好配合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才能自然有收穫,要想鞏固必須堅持下去!

非藥物養生療法的核心是疏通經絡、氣血通暢、大小血管,毛細血管通暢,這樣才能供人體細胞充足的營養物質,身體自然就健康。達到此目的首先是生機飲食,這是基礎,通過吃生食可排除體內長期積壓的毒素、清除血液的毒素,營養細胞調動自愈力。還有靜坐,是最好養氣方法,養氣養神、恬淡虛無、放下自我。入下是非和煩惱、放下一切,使自己回到嬰兒狀態,迴歸自然,真氣叢之、精神內守,心身合一、病安叢來?靜坐再和行走是連接生機飲食療法和經絡療法的橋樑和保障。再有就是笑了,笑是天下最美的表情,是有益體操、是善良的本質,最好的美容;笑能天地、能經絡、治百病、使腹隔肌上下振動與腹肌收縮運動對內臟器官有推壓按摩作用。音波牀有開發右腦產生快樂荷爾蒙,大腦神經產生快樂荷爾蒙;從而又影響體內的內分祕系統、增強免疫力,這樣形成一個環路。使人發自內心,長期穩定的積極良好心態,這樣人的健康就有根本保證。可見整體健康是一個系統,而疾病是局部。整體養生就要達到人與自然,營養、情緒、經絡陰陽和動靜平衡才行,否則出偏差就會得病。有了這些養生理念而我們每個人又是養生的主體,就要將堅信、知識轉變為行動並堅持下去,按這盞明燈照亮的根本道路走下去;我深信,今後我的身體會更好,生活的更精彩。

通過養生我更具體的收穫:

1、30天養生前我有糖尿病,04年得的,一直吃藥,而且聯合用藥,艾汀和糖適平。血糖餐前7左右,餐後10左右。養生後,從剛來餐前7.2一直降到4.3,現在停藥10多天一直平穩,餐前餐後均在5.8以內,自我感覺良好。

2、睡覺,腰疼好多了。

3、頭上長的包也沒了。

4、體重減輕10斤;

5、腿不腫了

6、靜脈典張也好了,我很高興。

感謝孝誠家園,並祝願孝誠家園為中國人和人類非藥物經典養生做出更大貢獻,取得更大成就,在醫學史上寫下濃濃的一筆!希望你不管遇到多麼大艱難都要堅持下去,因這是光榮豪邁的事業,是為中國人和人類作貢獻,我深信只要堅持辦下去,有一天國家衞生部、財政部大力支持和提倡,深入到社區廣泛宣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同時減輕國家的醫療負擔,給更多的人帶來福意,這確實是利國利民的事,也是以人為本的重要內容。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6

眾所周知,中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中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與西在專業技術上各有所長,各有優勢和特點。西的優勢在於精密儀器的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複雜的器官移植、先進的搶救手段等。而中的優勢恰恰是西薄弱的方面,中的辨證施治既準確又靈活,奧妙無窮,對診治許多疾病,有其獨到的特點。如對功能性疾病的診治,退行性疾病的診治,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痰飲淤血病的診治,疑難病證的診治等尤具優勢。人民羣眾對中中藥的認識比較深刻,有相當多的人羣喜歡中中藥。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進化,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中中藥的治病之本、調理、滋補功能就顯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國人的傳統認識是中越老越吃香。一個年齡大的中,儘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稱老中,甚至誇大一點稱“名老中”,這説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是終身制的職業。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學好中呢?《扁鵲倉公傳》雲:“人之所以病病疾多,之所以病病道少”,這説明中難學。著名温病學家吳鞠通又説:“學不精,不若不學”。

學中誠然難,學精則更難。但既學就必須學精,至少要確立“學精”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方能學成一個好中。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根據我個人學的體會,主要在於兩點:一要認真讀書。中的書籍,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尚嫌不夠。讀中的書,不僅要讀懂、弄通,而且要熟讀、熟記,對許多重要的內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診斷學、中方劑學、中內科學、中婦科學、中兒科學、温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學好《內經》。讀中的書,要善於融會貫通,中學的理論均源於《黃帝內經》,中的各科臨牀,均源於歷代家的經驗積累和實踐總結。

舉例説吧,比如學《傷寒論》,不僅要與《金匱要略》相融合,還要上與《內經》相聯繫,下與《温病學》相聯繫,此外,還要與內科學、方劑學、藥物學、診斷學相聯繫。比如《傷寒論》的少陽證,這個少陽證就出自《內經》的《素問?熱論》。《內經》的少陽證只限於少陽經脈症狀“胸脅痛而耳聾”,而《傷寒論》的少陽證則為半表半里證,膽火上炎,症見“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必煩喜嘔”,用小柴胡湯主治。再聯繫温病學中亦有一個邪鬱少陽證,寒熱類虐,心煩,口渴,脘痞,舌苔黃白而膩,用蒿芩清膽湯主治,系濕熱鬱閉少陽。如此聯繫比較,自然融會貫通。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7

生命對每個人來説,都是非常寶貴的,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隨着社會發展和生活的提高,人們對養生也越來越重視。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調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

一、養生的意義

“然則人之氣數,固有定期,而長短不齊者,有出於稟受,有因與人為。故惟智者不以人慾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壽,而盡終其天年,此聖智之所同也。”——張景嶽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體看做一個整體,認為人是精、氣、神三者的統一體。一個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強,主要靠人體的精神平衡、內分泌平衡、營養平衡、陰陽平衡、氣血平衡等來保證。因此,遵循中醫養生的方法,對人體健康長壽有重要的作用。

二、養生的方法

(一),調攝情志。

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認為喜貴於調和,而怒宜於戒除。喜也應適中適度,不宜太過。怒是歷代養生家常忌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

2、去憂悲。憂鬱、悲傷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又一種情志,應當注意克服。老年人由於精氣虧虛心氣不正常,常易生憂悲之苦,憂悲不已又會進一步損傷神氣,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別應當杜絕憂悲。

3、節思慮。思慮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無思,唯過則有害,古人認為:思則氣結,切切所思,神則敗,所以思慮過度可出現頭昏、心慌、失眠、多夢、痴呆等症狀

4、防驚恐。遇事易驚恐亦是一種對人體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驚恐往往導致心神失守,腎氣不固,而易出現驚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情緒與健康的關係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們高度重視,我們應注意調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對人體的影響,以促進健康。

(二),運動形體。

中醫認為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鍊,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從而暢達經絡,疏通氣血,和調臟腑,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傳統的運動養生方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

(三),合理飲食。

飲食的質,是指飲食事物的素質、成份、營養價值等,不同的飲食無有不同的營養素,掌握好合理的飲食的質,對於健康長壽有很大的意義。“藥食同源”不僅開中醫養生保健之先河,且經久不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成為獨特的優勢所在。

(四),起居保健。

環境與居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要素,亦是人類保養天年(自然壽命),強壯正氣,延年益壽的必備條件。

(五),樂娛養生。

樂娛養生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用娛樂這種人類普遍的行為來讓人們情緒變好,從而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使人們健康長壽。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往往過於繁忙,而且生活單調,就更需要一些娛樂活動來調節。用娛樂活動來調節生活情緒和生理機能,往往能起到許多藥物治療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六),睡眠養生。

睡眠是平衡人體陰陽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復疲勞、走出亞健康的養生第一良方。提高睡眠質量有四大法寶:

首先,應提倡睡子午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應注意減慢呼吸節奏。睡前可以適當靜坐、散步、看慢節奏的電視、聽低緩的音樂等,使身體逐漸入靜,靜則生陰,陰盛則寐,最好能躺在牀上做幾分鐘靜氣功,做到精神內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點養心陰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後,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臟中,心臟最辛苦,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於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別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腳,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陰陽合抱,睡眠當然達到最佳境界。

三、關於養生的體會

縱觀中醫養生的歷史,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養生有道,“德潤身,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獨具特色的養生觀,仍激勵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仁”的核心,仁者愛人是也!“養生重養德,德高壽自長”的理論已被醫學實踐所證實。養德就是注重人體精神的健康狀態——精神衞生。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衞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一個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必須進行全面的養生保健。並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道德與涵養是養生的根本;

第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養生的關鍵;

第三,思想意識對人體生命起主導作用;

第四,科學的飲食及節慾是養生的保證;

第五,運動是養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學地對身心進行自我保健,才能達到防病、祛病、健康長壽的目的。

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現代人要想養生,必須學會放鬆心情,而放鬆心情則必須學會放下煩惱的事,然而現實中有許多事情是需要我們學會忍耐才能放下的。

讀養生書心得體會篇8

這是一本讓我等了8年的書,讀之,我有一種聞道之喜。

有人云:文以載道”不如“醫以載道”,我想“醫以載道”不如“人以載道”。但是要做好人我想最基礎的是從字去載道,去悟道。

象顯於外,道藏而於內,大道至簡,而徐老這本《字裏藏醫》是一本真正的從字載道,從字載醫之書,此書有着中醫傳統文化的濃郁的芳香與福澤。

?字裏藏醫》共4章節,第一輯説的從健康談起,第二輯説的從性命談起,第三輯説的從疾病談起,第四輯説的從膾炙談起,徐老一共舉了46個詞語,讀完這本書,準確的説,不能説詞語,而應該説是92個漢字。

在第一輯從健康談起,徐老很詳細的説到“飢餓”,我特別對這2字解讀甚是贊同,我懂得了“餓”比“飢”更嚴重,“餓”是傷心,在書中他説到一句話我覺得説的很精妙,徐老在書中曰:“很多人問我吃什麼有益於健康,我説吃什麼不重要,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飢不餓的時候不吃,哪怕是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這時候進食無異於傷害自己。如果加上麻辣鮮香作料刺激胃口,無異於用藥傷害自己。即使到了又飢又餓的時候也要慢慢進食,細嚼慢嚥,吃到吃八分飽就打住,留點兒餘地,留點兒想,來日方長嘛!想起一句話,你看風景的時候,風景也在看你,你在吃飯的時候,飯也在吃你,所以道家和中醫認為,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量的,小吃幾口,多吃幾年,這個説法是有道理的,可是看到美食如同擁抱美女,有幾個能忍得住呢?忍得住就是神仙。

你看徐老師説的多好呀,多麼生活和幽默形象呀,讓人在會聲一笑後卻懂得了養生之道,就2字卻隱藏瞭如此深厚的底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解讀以及對古文字的奧妙。

第三輯説“疾病”2字,在未看書之前,我還一直認為“疾病”就是生病的意思,孰不知原來“疾”和“病”是大有區別,一向認為自己還是有點文字底藴的我,但是讀了徐老的解讀後,竟發現自己還未國小畢業。疾病的初期稱為“疾”,而“病”是“疾”的發展,我懂得了人要防微杜漸,在“疾”之前就要調理好自己的心身,以免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此也印證了真正高明的醫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書中太多讓人啟迪的知識,也不逐一二舉例了,也只有心領神會了,徐老他是用一個大醫的高度,從書中我領悟到,無論是有心之“愛“的相濡以沫,還是無心之“愛”的相忘於江湖,這都是以一種哲學的情懷,我都薰染其中,在這些文字的解讀中,走出了對傳統理解的誤區。

?字裏藏醫》我覺得它是一本很有實用性的書,實用性外還有着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認識和解讀,我明白了漢字也有魂魄,反而覺得在中國當下有很多人是一個沒有魂魄的巨人,物質極度富有,而靈魂極度貧乏。

話落於此,突然想起一事,去年一些所謂的中國學者,還有3000名專家參與,歷經8個寒暑竟然搞出《通用規範漢字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居然是對“44個漢字整形”。

我想這些專家學者的孔乙己化,説到底,是中國文人自命“精神貴族”的悠久傳統在當代社會的死灰復燃。近十幾年來,專家學者的地位漸趨優越——雖然不如官員顯赫,老闆富有,但也沒有他們的壓力或限制,到了教授、研究員一級,便待遇優厚,終身無虞——於是乎老毛病又犯了,一會兒要改春節,一會兒要用熊貓代替龍來做中華民族的象徵,一會兒又要改革字體,以至很多的漢字已經失去原本的意韻了。他們總之沒有消停的時候,這些偽議題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客觀上幫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忙,也從一個側面凸顯了專家學者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存狀態。

孔乙己替人抄書,是自己弄錢養活自己,這些專家學者,則又拿工資,又拿津貼,研究的學問與“經世致用”這四個字連邊也沾不上。而且據説現在某些所謂教授潛規則女生,以嫖的方式“扶貧”。現在又弄出對漢字的褻瀆,我想他們是沒事找事,製造混亂。我是極力反對對文字“整容”,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一個美女。她小時候就挺美。但是所謂的精力充沛的文字專家們,仍在拼死維護他們使喚手術刀的“權威”,一次又一次躲在犄角旮旯裏瞎費工夫在折騰漢字,我想這實在得不償失。

這種對漢字的整形的囂張,我想這是某些國人的無知和愚昧,以及良心的喪失。

在浩瀚的中華文化字典裏,其實“醫道”始終獨立而鮮活的存在着,一方面道以醫顯,另一方面,從醫入道,從字入道。我想漢字一直以來是中國人心靈上綻放出的花朵,是中國人人心的造化。讀《字裏藏醫》我感悟到,要想了解人,不僅可以從身體入手,去傾聽五臟六腑生剋制化得交流,而且還可以借文字表達思想諸多方式入手,去傾聽五臟六腑生剋制化的交流,而比如從“飢餓”這簡單的二字,當我們真正瞭解其真意時候,我們一定會被打動,因為我們熟悉那些情感,那些方正而如畫的漢子就像手紋一樣清晰、神祕,熨貼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靈。

我想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字;有中國的字的地方就有中國詞,就有中國心。我們説着、唱着、書寫着,每一個漢字都珠潤飽滿,聲音嘹亮。我們都愛着、恨着、感動着,從造字的倉頡開始,我們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種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並在世界歷史寫意的綻放。

徐老為了説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不咬文嚼字,而在書中統統採用打古文引證的方法,他不説這個概念“是”什麼,而是“象”什麼,就如同在《易經》裏畫出卦來讓你看它“象”什麼,然後去感悟真理:他不用大概念來壓人,而是發掘生活的點滴來映照我們的心靈,因為現在很多人心靈都扭曲變型了,因此我想徐老這本書是智慧之書,而不是知識之書,是可以讓一個民族懷着熱情世世代代反覆的閲讀的書。

我感歎《字裏藏醫》選題立意與視角的廣度和寬度還有深度,把每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重新挖掘探索,從生命的涵義、從做人的涵義、從養身保健的涵義、從中醫藥理的涵義,依推原始經典再次解讀,即是對中國文化之根柢的一次全新的漫遊和感悟。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裏。

徐老用他的淵博的學識,獨到的眼光,睿智的見解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和智慧。他在書中一邊旁徵博引,一邊結合自己淵博的中醫知識底藴去解讀每一個詞語,不得不讓我茅塞頓開,醍醐灌頂之感。

?字裏藏醫》的經典猶如一扇扇高聳入雲的大門,在原始的塵封中一直在等待着被叩響、被喚醒,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真誠,我們便能從中可以去觸摸那些傳統的古老而睿智的魂靈。

也許讀完此書的一刻,我才感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求醫不如求己。《黃帝內經》曰: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機緣認識真正有德行的醫生,再説有些道行很高的醫生一生中看的病人也極極有限,屈指可數,因為自己通過修身養心與天地合把病防範於未然,自己治療的是未病,若到醫生那去了已經是治已病了。但是還是要經過得道醫生的點化,還是要自己不斷的學習,才能達到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之境界,也許我想要學好中醫,必先去修心。習醫先修身,心不正則醫不正,術太高。但對人和社會的危害也越大。

世界上最高的學問都是研究人的學問,我想思想和哲學上的差異並無法阻隔人類生命肉體認識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不解決人的問題,我想就不是學問。《字裏藏醫》是研究人的,也頗具現實意義,它是從詞語來研究人之本性的經典,它是從語言文字入手來研究人性的問題,當一切從人出發,我們的心靈便隨之開啟,我們的學問便落到了實處,我們的快樂也會油然而生。《字裏藏醫》又何嘗不是一種大學問呢?

突然想起徐老師説的: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我想中醫這是一門仁術,從字入醫,它源於一種根本的、深沉的愛,源於一種沉靜的力量及心靈的閲讀,它熨貼了我們的生命的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