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紅旗渠精神體現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勇於開拓的時代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引領前進的戰鬥旗幟。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精選,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精選
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

10月16日,我參加中共雞冠區委組織學習《紅旗渠》“不忘初心、踏實幹事”,學習紅旗渠精神教育專題培訓班學習活動,通過此次學習鼓舞和激勵艱苦奮鬥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

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 我們聽了講座《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觀看了紀錄片《紅旗渠》,參觀了紅旗渠青年洞。我深深的被林縣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震撼,區委書記楊貴跋山涉水勘察才定下了偉大決策。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不是為了好看,更不是為了謀取政績,而是為了滿足林縣入民吃水間題。

不認命,不服輸的精。林縣歷史上因為缺水出現多次悲慘故事,不但讓我感到心靈震撼,也讓我意識到缺水的嚴重性。縣委書記楊貴為解決林縣人民缺水問題,提出了“重新安裝林縣山河”的口號,不管山高水惡,我們就是要讓百姓喝上水,想想我們檢察院多好條件、多好的物質、沒有困難,我們難道不該感到羞愧嗎?我們應該學習林縣“不認命,不服輸”的精神。

看着紅旗渠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着紅旗渠的宏偉壯麗,不禁為當年建設者們的超凡智慧、頑強毅力、吃苦耐勞,驚歎和敬仰。讓我深刻體會到紅旗渠精神的價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我作為檢察官苦幹實幹充分多為羣眾考慮,讓羣眾感受到我們為人民的真心。

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

10月17日-10月19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區委組織舉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紅旗渠精神黨性教育學習培訓班,非常感謝區委、區政府領導在全年各項工作收官之際為我們創造這次學習機會。我曾聽説過林州紅旗渠的故事,片面地認為紅旗渠的故事只不過是政府千百個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中的一個代表。這次當我真正走進林州,走進紅旗渠、去聆聽他們的故事,去親眼見證林州人民克服萬難,苦戰十個春秋,一錘、一鏟,用兩隻手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削平山頭1250個、架設渡槽152個、通隧洞211個、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個、挖砌土石方1516萬立方米,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觀看楊貴訪談時,已經86歲一等功高齡的老人在談及當年修渠時,仍然記憶清晰,激動時熱淚盈眶。1960年3月正值國民經濟三年困難時期,沒有也不可能撥付更多的物質和獎金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羣眾自帶工具,自帶口糧,不足部分從生產隊儲備糧中補助。全縣各級幹部和羣眾在修渠工地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商量解決難題,真正打成一片,擰成一股勁。修建紅旗渠的石灰自己燒,水泥自己產,每一分錢,一袋水泥,一個鋼筋頭,一根錘把子都做到了物盡其用,整個工程總投資六千八百六十五萬多元,其中國家資助一千零二十五萬多元,按照上級實行“百日休整”的精神,抽調300名青壯年堅持開鑿青年洞,經過17個月英勇奮戰,終於征服了這一天險,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堅定信念、百折不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對紅旗渠精神的感悟。作為財務幹部我將以紅旗渠精神為指引,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嚴”字當頭,“實”字為本,將自已負責財政各項改革落實到位;在國家、省、市税收分成比例調整及國地税體制改革時,同市財政局密切配合,協助税務部門做好税收徵管、大力清繳欠税、嚴歷打擊虛開增值税發票等税收違法犯罪行,做到税收應收盡收。為開創新時代雞冠區發展新局面做出應有貢獻。

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

10月16日至10月20日,我參加了雞冠區委組織的2018年黨性教育培訓班,赴林州學習紅旗渠精神。通過現場實景教學、專家講座、專題片播放等形式,使我對新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一真諦;體會到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無私無畏、身先士卒地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羣眾關心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是第一任務。紅旗渠的建成,是以楊貴為代表的林縣縣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羣眾利益,順民心、合民情,幹羣同心,因而大業必成、功在當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種口號,而應當成為新時代黨員真正走羣眾路線的執政原則,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執政責任。

為期三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弘揚和踐行紅旗渠精神沒有終點,關鍵是把紅旗渠精神落實在行動上,貫穿到日常工作中,並把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灌輸給身邊每一名黨員,同事,家人。以“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的昂揚的鬥志、奮進的態度去開拓創新、求實求效、構建雞冠區未來美好篇章。

學習紅旗渠精神的心得體會

“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着一錘,一鏟,兩隻手,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劈開了太行山,引來了漳河水,滋養了林縣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一場新形勢下不忘初心的長征。

一、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自力更生的決心

“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縣人民自古以來的悲慘生活,但他們並沒有對貧困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們自力更生,將看似天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諸實施。他們住山洞,睡窩棚,吃鹹菜,啃窩頭,憑着不畏艱險、敢想敢幹的勁頭,奮戰在懸崖絕壁之上,拼搏於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壑搭橋。青年洞、神工鋪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現實體現,渠道上一塊塊有稜有角,裸露着道道鑿痕的青石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共產黨人,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時刻保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二、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艱苦創業的耐心

十年鏖戰,愚公移山。面對艱苦的自然環境,林縣人民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先後有81位幹部和羣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起了151個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12408座各種建築物,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硬是在崇山峻嶺中鑿出了一條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有人作了一個計算,如果把整個工程的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共產黨人,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的志氣、迎難而上的勇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艱苦奮鬥、幹事創業,不斷迎接新形勢下的新挑戰。

三、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團結協作的齊心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勢把山河重安排。……”伴隨着歌曲《定叫山河換新裝》的雄壯旋律,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1960年春,紅旗渠首攔河壩工程,95米的壩體只剩下10米寬的龍口尚未合攏,河水奔騰咆哮,50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跳進冰雪未消、寒氣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牆,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擋住了洶湧的河水,此情此景,足以震撼世人,正是因為這種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才能建成被視為奇蹟的紅旗渠,才能讓紅旗渠精神響徹歷史的歲月。共產黨人,要以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為嚮導,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無私奉獻的真心

在紅旗渠有這樣一家三代人,張買江,是當年最年輕的紅旗渠勞模,他走向工地時只有十三歲,是修建紅旗渠時工地上最小的建設者之一,他的父親張運仁在當年的建設中被石塊擊中,不幸犧牲,名字被永遠的鐫刻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犧牲烈士紀念碑上,如今,他的兒子張學義接過他的班,仍然守護着祖輩和父輩流血流汗修成的紅旗渠。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老一輩為建設紅旗渠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年輕一輩為守護紅旗渠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就這樣一代接着一代,讓紅旗渠精神得以傳承,生生不息。共產黨人,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無私奉獻進行到底,當好人民的公僕。

歲月輪轉,鐵錘鋼釺的交響、隆隆的開山炮聲雖已遠去,如今的林州人繼“戰太行”之後,不斷譜寫出的“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嶄新篇章,持續為紅旗渠精神增添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奮鬥不已、自強不息的鮮活時代內涵。歷經反覆錘鍊、淬火與昇華,紅旗渠精神也早已走出大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