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關於《紅星照耀中國》中學生讀後感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他是第一個採訪紅區的記者,並以記者的客觀視角寫下了這本書。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紅星照耀中國》中學生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2021關於《紅星照耀中國》中學生讀後感三篇

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

紅軍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線以後,就開始走上了它的劃時代遠征,長征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做出不懈努力,表現了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種紅軍英雄氣概也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激勵着我不斷前進。

紅軍説到長征,一般都稱“二萬五千里長徵”,從福建最遠的地方出發,一直到遙遠的陝西西北部為止。陝西和福建相隔幾千裏,加上一些世界最難通行的小道,還有敵人的突圍和偷襲,可以説,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遠征。

中央紅軍在出發時,大約8.6萬人,槍支33244支,但平均每支槍不到56發子彈,即便有刀補上,但還有很多人是赤手空拳和敵人戰鬥。

在經過江西,廣東,廣西,湖南的征途中,紅軍損失慘重,到最後長征結束,也就剩下8000人。

每每聽紅軍老爺爺講起當年紅軍遠征的故事,總會想起紅軍們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卻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帽子上的五角星紅的發亮,槍上的紅布條隨風飄揚。

讀《紅星閃耀中國》,更真切感受到,紅軍遠征的困難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餓得不行就啃樹皮,煮皮鞋,嚼石子……腳上慘不忍睹的血泡和老繭,路上倒下的紅軍越來越多……

可是,紅軍戰士卻以樂觀、堅定的態度和團結的精神面對,他們互相扶持,互相幫助,至死不願拖累戰友,正是這樣,長征才得繼續和成功!多少戰士為解放事業而倒下!多少戰士為戰友的犧牲而沉痛不已!多少戰士忍痛前行,不想離開!身軀的勞累和傷亡卻絲毫不影響他們精神和希望的傳遞,這正是紅軍的偉大之處,正是長征的偉大之處啊!因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在難以承載的犧牲中始終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困難都是磨鍊。

紅軍們給我們留下的是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些都是創造人類奇蹟的精神。

長城萬里,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築成的;祖國的今天,又是由多少英雄的犧牲所成就的!長征路上,紅軍戰士不畏不懼,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

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

有一首歌唱的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裏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膽,擔驚受怕。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並時常和中央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央主要領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諾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我讀到了,書中大官僚家庭的兒子周恩來先後就讀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先後在法國英國,德國學習。先後組織了上海罷工,八一起義,是黨的創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組織者,無私的忠誠於黨國。我讀到了四十歲的毛澤東在長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國民革命時期,蘇維埃運動、紅軍的成長不僅呈現了他個人的成長軌跡,而且呈現了紅軍的成長曆程。

他們,雖然出生不同,但卻有着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輕的紅軍戰士剛毅堅韌,勇敢頑強,忠貞不二,堅定如一,充滿格鬥信仰和犧牲精神,為國家而戰。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鑄造今天的輝煌。

瞭解歷史才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中國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

十月份,我讀了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美國記者,也就是埃德加·斯諾,他克服國民黨的阻礙,來到蘇區,採訪了紅軍領袖,也記錄了紅軍的生活和他們的行軍過程。在讀過這本書後,我明白了“紅軍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原因。

首先,紅軍紀律嚴明。斯諾——那個美國記者在記敍的採訪毛澤東的章節中,就曾提到過紅軍的紀律,比如“一、上門板;二、捆鋪草……”雖然關於紅軍日常生活的紀律只有短短八條,但紅軍們還是每天背誦。另外,毛澤東等紅軍軍官也定了三項準則,讓紅軍遵守:“第一,對敵人要鬥爭到底;第二,要武裝羣眾;第三,要籌款幫助鬥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紀律、守則;正是因為有了紅軍的每天背誦,嚴格遵守;才成就了這樣一支軍隊,才成就了紅軍最後的勝利。

其次,紅軍戰士們團結一心。團結就是力量,擊敗紅軍中的一個人或許很容易,但擊敗一羣團結的人卻是不容易。在讀《紅星照耀中國》的時候,我總能感覺到一種向心凝聚力,或許有的人蔘加紅軍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妻兒;或許有的人是為了救國;但,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解放中國。而且紅軍裏不會發生內鬥,要説幾個士兵打起來那也只是開開玩笑而已;而國民黨卻不同,或許那些國民黨士兵只是蔣介石和那些上位着用來爭奪權利,滿足自己私慾的工具。而紅軍卻是一羣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哪怕是總司令也好,參謀長也好,吃的住的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紅軍,又怎麼會不團結呢?

最後,紅軍很得民心。不管是從紅軍的日常生治、作戰以及真極事態展來説來都是十分令人敬佩。光是靠那八條紀律中的幾條來説,都足以讓老百姓們對紅軍有好感,比如“六、和農民買賣要公平;七、買東西要付錢……”就連在紅軍長征途中那些少數民族們也是對紅軍心服口服。這可比那些一佔領欺壓百姓的軍隊好多了。 同時,紅軍的得民心,可不僅體現在對老白姓方面,還體現在對敵人的態度上。在紅軍與張學良軍隊打仗的時候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同我們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號也是影響到了東北軍的全體官員。這也促成了張學良軍隊與紅軍的合作。

以上就是我從這本書中所知的紅軍為什麼能取得最後勝利的原因。紀實文學的真實性深深地打動了我,紅軍的精神更是打動了我。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