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荊棘鳥》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6W

只有把握好正確的寫作思路,我們才有可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但是浮光掠影地讀,一知半解是寫不出思想深刻的讀後感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有關《荊棘鳥》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有關《荊棘鳥》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荊棘鳥》讀後感1

在5月24日我曾寫過一篇《荊棘鳥》讀後感。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典,讀後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後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內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慾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着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儘管他在努力地剋制着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後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註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娶了梅吉,那麼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衡之後的結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説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裏讀者或許已經知道了結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過一段悲慘生活後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

《荊棘鳥》讀後感2

我曾聽説過《荊棘鳥》這個名字,也意識到它絕不是一本講鳥類的書。但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一部如此偉大與成功的作品。又大膽地涉足了許多作家所不敢於或不善於書寫的內容,以及一些我聞所未聞的生活。

這是一部包含對禁慾與命運的討論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或新大陸生活的愛情故事。

本書主要講述了克利裏家族三代人的愛情故事。但在主線之外又有着幾條線索,包括拉爾夫主教的升遷之路,德羅海達的繁榮與衰落,二戰在多個戰場進行,一個不知名的納粹兵士在戰後漸漸成為政界重要人物等。

本書雖僅有約50萬字,但其時間跨度之大在我所讀過的書裏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故事主線從1915年的新西蘭南島開始到1969年的梵蒂岡結束,歷經55年,涉及十個國家及地區,背景更是可以追溯到1801年。

本書時間跨度之大,劇情之複雜,涉足地區之多都令人望而生畏。但更令人驚歎的是,作者考琳·麥卡洛用她縝密的思維與細膩的筆法使這169年裏10個國家或地區發生的事情都離不開主線。

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即便是看似不經意的一筆都有着作者特別的意圖,而每句話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比如作者先提及教皇喜歡自己及周邊的人説德語,隨後幾頁便有紅衣主教們用德語對話的部分,緊接着就是拉爾夫主教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發現了一個德國士兵,而他就是未來的主角雷納·哈森。這樣的細節數不勝數。

這本書從結構上來看,分為七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一個不同的主人公。雖然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不同的主人公,作者仍保持着第三人稱的敍事角度,伴隨着適當的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將讀者帶入到一個立體的,充滿生活氣息的世界中去。

這種敍事方法可能不是作者所獨創的,但在本書如此大的時間跨度下無疑是成功的,且是相當成功的。若要講述一個家庭的故事,自然不能將全部的筆墨用在同一個人的身上,一個人是不能代表一個家族的,且易使得劇情單薄。

因此本書隨着時間發展帶着不一樣的主人公,這些人物的情感與性格都十分立體,獨一無二,而且伴隨着情節發展富於變化。這種設計無疑是十分少見的。其他小説一般採用一個或少數主角在經歷了大量事情後性格和世界觀發生大轉變,而其他人似佈景一般沒有過大改變。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托夫》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如果時間跨度有本書之大的,一般非主人公僅是一個過客,不會去細緻描寫。這麼做可能更為符合生活實際,但不利於故事的展開與表達效果。很顯然作者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出現的主線人物有約20個,可以較為輕鬆地刻畫人物。

本書在荊棘鳥的叫聲中開始,也在荊棘鳥的叫聲中結束。我認為,這給予了本書標題的同時也揭示了本書所想表達的主題。“最美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正如那將荊棘刺入胸口後奮力歌唱的鳥兒,“那歌聲竟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那鳥兒可能正如梅吉愛上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的拉爾夫主教的情形。因為愛他但得不到他而嫁給了一個貪小便宜,只會勞作的盧克·奧尼爾,忍受了幾年痛苦又冷淡的生活,得到一個完全不愛自己的女兒。終於得到拉爾夫的兒子後,落得一個父死兒殤的結局。

其實,對於這樣的一個話題,我或許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因為我沒有得到什麼最美好的東西,更沒有經歷過什麼深痛巨創。也許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深痛巨創被愛我的人全盤收下了。也許是我並沒有完全讀懂整部作品!這或許就是讀書的樂趣所在,思考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對照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錯誤、不足,並帶着新的眼睛去觀察與認識這個世界。

《荊棘鳥》讀後感3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林·麥卡洛的長篇小説,小説敍述的是一家祖孫三代人的愛情故事,其中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悲劇,作者以一種平鋪的文筆演繹了克利裏家族及相關人物的命運,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談情説愛,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內心就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着梅吉的長大,他們的感情愈來愈深,矛盾與痛苦也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結婚之後,他們卻又重逢了,而且拉爾夫也理智讓位於情感,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梅吉也因此離開了自己的丈夫,可兒子後來又永遠的離開了她,接着是拉爾夫的離去。梅吉,這個痴情的女人,將孤獨的過完她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地在想:難道美好的東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創甚至於生命來換取嗎?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與織女,外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嘉麗與白瑞德,無不如此。那麼,當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時,是要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卻要受盡磨難,還是要一份平靜無波的情感,庸碌地度過一生?我想,我們要解決這問題,應該再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是幸福的現代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