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心得體會的記錄,可以更好的給今後的生活帶來積極向上的意義,心得體會是當下社會十分常見的一種表達內心想法的書面材料,白領範文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7篇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1

無論怎樣,風很輕、雲很淡,敢做、並用心去做,就很好!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課堂設計漫談》。

明天在兄弟學校要上一節公開課,新的學校、新的學生,對老師本就是一種挑戰,再加上這兩天學校的維修工作進入尾聲,很多細節性的處理都要和工人商議,有時候就是這些細節處理的不得當,日後在使用時會帶來甚多麻煩。這樣一來,時間更為緊迫,準備明顯不足。

明天要講授《小數的混合運算》,對於學生而言不太難,按照常理來説,新的學校、新的學生,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練習總結、大不了再加個遊戲,完全可以達到看似非常完美的課堂效果,可我想:掌握知識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嗎?教育不是讓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通過一個知識點,能輻射到四周知識,形成一個面,或許才是我想要的。

所以今天下午我臨時決定對課堂進行設計,並製作了課件。有時候對於自己的較真,真的也感覺很無奈,好像總給自己過不去。這樣大膽的設計,對於我而言,不僅是對個人駕馭課堂能力的一種挑戰,更是對於“探究課堂”的一種挑戰。但對於目前的我來説,哪有什麼“好與不好”,只有“敢與不敢”。

課堂流程如下:

一、複習

1、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

①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按照——

②既有加減又有乘除,要先算——再算——

③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

(在這一設計上是相當保守的,這節課就是把整數混合運算推廣到小數,只有的設計最為合適不過。我沒有複習小數的加減法,因為剛剛學習過的難度不大的知識,一般來説學生都掌握的比較牢固。)

二、自主探究

師:星期天,小剛和小林來到新華書店,他們遇到了什麼數學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出示自習提綱:

1、請你找出例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試着做一下例題,看你會不會算?

3、在第一個問題的算式7、45+5、8+4、69的豎式計算中,你認為要注意什麼?

4、第二個問題的兩種方法分別是什麼意思?這兩個算式讓你想到了以前學過的什麼運算的簡便算法?

(這一設計的1、2兩個問題,對於學生來説是沒有難度的。2問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完成本節課的一部分板書,也為了讓學生在第3個問題的解答上便於觀看,因為問題3稍微有些難度,學生回答的或許會有些艱難。問題4的設計就更為大膽,在不知道學生程度的情況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不好把握,問題4的第一個問題不僅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更考察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師生探究。

1、學生彙報,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並完成板書。

(這個環節設計看似簡單,恰恰是最不容易掌控的地方,對於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一種挑戰。教育的對象是有生命的個體,問題的回答、以及思考問題能力都參差不齊,教師要完全依靠學生的回答進行一節課的梳理,完成整節課重難點的教學。)

四、練習。

一起玩遊戲:

(一)練習加法。

1、你能用2、0、6和小數點組成一個小數嗎?寫在練習本上。

2、如果老師組成小數是0、26,請你算出你、同桌和老師三個數字的和。

(二)練習減法。

如果讓你挑選兩種物品,你要哪兩樣?

運動鞋:38、5元跳繩:4、8元故事書:16、34元皮球:32、2元

如果給你30元錢,夠嗎?如果夠,剩餘多少錢?如果不夠,還差多少錢?

(對於練習題的設計,我是比較滿意的,數學練習最忌諱沉悶,第一題練習加法,我把同桌兩個人不經意的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做完之後,不用提醒,他們就會彼此檢查對錯,對於異議會進行商討,對合作能力是一種培養。第二題減法練習,不同學生的選擇就呈現出不同的答案,答案的多元化,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生活中的數學是如此多變。)

最近覺得自己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課堂教學上不拘泥與以往輕鬆的按部就班,而是一直在尋求一種新的路子,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的路子,並且在尋找的過程中,想法越來越膽大,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放手。

公眾號:3度夢想

國小閲讀教育心得: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閲讀能力孩子叛逆教育心得: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大學聯考教育心得:大學聯考舞台上的多元智能和“單向度的人”家長的教育心得: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孩子教育心得:治“已病”還是治“未病”呢老師教育心得感悟:2021寫給一同追夢的語文人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2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對此,回想從教二十年以來我,很有感觸、深有體會。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呢?另我思考很多很多……

一、“慢”而不“怠慢”。

我會經常遇到有一部分屬於“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戀、打架鬥毆等現象不時發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覆思慮着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就意味着放棄他們,後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並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並不等於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我會想辦法的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訴學生“火車理論”:一個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輛快車,和一個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輛慢車,最後,先到達終點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車的那個人。我會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會產生興趣,而繼續續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温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於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緻、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於發現,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三、“慢”需要等待。

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乾脆不起來,等着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説,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立竿見影’的背後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我以此作為一劑清醒劑,並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後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點為出發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讚美文化”。告訴他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恆的責任。

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時的他,還有那麼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聖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並不是立杆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着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着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3

題記:教師的成功人生,不是都當特級教師和校長,而是是否擁有豐富的教學思想。

一、“整合人的可愛素質,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合格公民”

——《發現母親》的觀點

在聆聽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趙才欣老師的講座中,第一從課程改革的角度為我們簡要詮釋了教學環節的基本內容,第二從行動跟進的角度為我們建議了教學環節的改進方向。講座始終貫穿着一種濃厚的研究氛圍和人文氣息。任何事件放到它所處的社會背景中,對事件本身是順應歷史還是歷史的倒退我們都能做出大致的判斷,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例觀自洋務運動以來的多次教育改革,當下我國正在經歷的是一個在以知識經濟、全球數字一體化和終身學習為時代背景的教育改革,是一個從東方課堂文化和西方課堂文化借鑑而逐漸趨同,逐漸摸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東廬中學的“講學稿”為載體、“教學合一”的教學改革和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開放課堂是人們對教育改革的勇敢的實踐,兩位校長的發言無一例外的首先講到,教育的本質是將教育的主體看做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幫助和引導這個生命成為一個有尊嚴、有思想、有差異的人,成為一個未來有無限可能的合格公民。這是一種應該滲透在教育的點點滴滴的一種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內在追求。這和20__年9月《教師博覽》文摘版中提到的“教育制度的制定‘預設’問題不謀而合。“你把教師看做不主動工作的人,制度就會傾向於強制和約束;你把教師看做富有創造性的主體,制度就會傾向於激勵和開發。很多教育管理者習慣於管制,把嚴管置於激勵之上,結果造就了‘集體性的平庸’。對於教書育人、塑造心靈的教師來説,要拒絕平庸,首先是要提高制度的‘底線’,賦予它喚醒、激勵和開發的因子”。東廬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都是在激發師生內在追求而採取的策略,二者在操作過程中都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來驅動教學,而非制度、規定、成績、名次,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係的良好互動、精心設計出能使學生有表現欲和成就感的教學環節以及以發展思維、提升智慧、鼓勵合作創新的評價機制都為實現教育真正目標而摸索着,謹記我們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但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二、“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是看學生做了什麼,而不是單純地看教師做了什麼。”

———注重設計學生體驗學習經歷過程的教學

在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賓華老師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趙才欣老師的講座中,二人不約而同的都提到“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在塔尖是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説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週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下5%;第二種通過閲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可以記住30%;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第六種學生動手實踐可以達到75%。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在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開放課堂的教學實施”的經驗介紹中,大概能聽出個小組合作學習的輪廓,但真正的觀摩是在官二中吳畏老師必修三《生態系統的結構》的新授課上,至今在腦海中還留有小組代表上白板展示建模成果的印象。在該節“問題探討”中藴含着豐富學科知識和科學研究基本方法,對此內容需要也值得組織學生探索,在交流和展示中實踐着學習成效金字塔的第五種至第六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看、聽、想、問、寫等各種感官與技能被綜合激發和調動,使學習體驗豐富化、思維激活化、情感愉悦化,可以説整個過程師生學會、會學也樂學。而評價呢,從高二階段性測試基本與高三階段性測試成績比對可看出學習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這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的教學活動是東方課堂文化和西方課堂文化的借鑑與融合,是從關注組織學習具體內容到關注設計學習經歷,是在符合認知規律上關注動態的人的學力發展。

三、“講知識,正確講解知識已不是主要問題,為什麼教,怎麼教才是最難的問題”———教師觀念的更新和點滴實踐改進是發展之路

反思自己十餘載的課堂教學經歷,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是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其實一直為自己不厭其煩的講,學生不難煩的聽,不斷訓練習題但教學效果就是沒有提升而苦惱着。如果從三位目標的有效真實達成;教得精、活、實到學得樂、快、好;學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勤于思考到樂於展現;教師不斷激發、推動和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來描述一節好課的話,坦率的説,我的課堂好課數量極少,想到這真覺得慚愧。無論是前三位專家的教研成果還是後三位校長的經驗交流都為我狠狠地敲了警鐘,同時也為我指引了一條發展的方向。我認為教學設計的關注點首先是明確所授內容在整個教材編寫體系中的地位,這樣便於通覽全局,從框架上建立知識的普遍聯繫。其次研究教學目的,從教什麼,怎麼教轉變為學生應學到什麼,怎麼學,尤其高三複習課更多的需要教師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而非教師臆想的問題,學習思維的問題還是知識的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第三,根據每個班具體的學情綜合運用啟發式、探討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先進的課堂組織方式與傳統講授式有機結合,既注重共性也接納差異並調整。第四,老師首先跳進題海暢遊幾十個來回才能引領學生跳出題海,在例題選擇和課後作業鞏固上才能精、活和有層次、有選擇,從知識立意的鞏固向能力立意的培養的變化。要做到以上四條,對備課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單憑個人力量是不現實的,但如果周圍環境實現不了真正的集體備課,那麼只有自己積跬步,至千里了,點滴實踐改進,相信這種正能量會吸引更多的同仁加入進來。

三日的學習,給我的觸動和啟發是多個方面的,很多學習收穫還需要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慢慢和實感悟和實踐,但無論如何,我都願意去嘗試,嘗試豐盈自己的教學思想,錘鍊自己的教學實踐。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4

學完《有效教學三條“鐵律”》後,對課堂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餘教授所説的有效教學的第一條“鐵律”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根據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這就是“先學”;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和學,完成教學目標,這就是“後教”。如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輪複習課,常見的無機物金屬元素na、al、fe、cu和非金屬元素h、c、n、o、si、s、cl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分散在“必修1”的三個專題中,時經兩年,學生有的知識已遺忘,有的知識模糊不清,有的雖記住但在頭腦中是孤立、零碎、雜亂無章的。複習時讓學生“先學”,即自主閲讀、回顧教材,寫出每步轉化的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找出本節或本章的主要內容,並提出無法理解的問題。課堂的“後教”以探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為核心;以構建知識結構網絡為重點。先學後教,關鍵在於以學定教。教師要通過學生自學情況,瞭解學生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將這一部分作為重點強調,並指導學生學習。

本學期我們自編導學案,採用了預習與課堂活動相結合得教學模式,在備課時集預習、課堂活動、作業為一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課堂活動中堅決不再講授,課堂上主要針對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但這種教學教師也不能包辦代替,還是要繼續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覺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對提高課堂效率很有好處。

因為不論學生處於什麼樣的學習階段,也不論學生是怎樣的依賴老師,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立性,只有承認、尊重、深刻認識、正確對待並積極引導和發揮學生的獨立性預自主性,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作用。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5

”教育終究是基於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這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裏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裏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籤。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後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現,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麼?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儘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後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後,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麼,他會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陰暗面,該怎麼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於自己的事業,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麼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穫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後,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後,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現自己沒法不投入。於是就難免很累。現在慢慢的也接受這麼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麼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着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於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6

我認真讀了趙國忠的《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我們是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復一日,你感覺到單調了嗎?物價上漲,你感覺到貧窮了嗎?壓力不斷,你感覺到疲憊了嗎?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輕鬆快樂的去工作,如何去熱愛,去更熱愛我們的職業呢?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讓教師愛上教學》本書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高效教學的45個技巧,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並針對各種教學問題和狀況,提供給教師日常用的“錦囊妙計”。我感受到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第一、教師要為了課堂更精彩而教。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輸出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日復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環往復的課堂教學使廣大教師身心疲憊,產生了“職業倦怠”,淪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毫無思想、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義務和奉獻,體會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既有助於學生成長,又有益於教師提升教學生命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理想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是教師個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斷持續發展的源泉。

也就是説,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穫——向學生所付出的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是我們加倍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着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着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

所以説,“當你將一個一時糊塗而做錯事的學生説服,師生彼此之間意見溝通的喜悦是多麼甜美啊!又當你將一個聰明的學生培育成更聰明,往更高的理想邁進,又是多麼的喜悦呀!我們都為着培育我們的美好世界而快樂無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這神聖職業的芳馨。”

第二,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時,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不斷淨化自己靈魂、挑戰自身能力、激發自身智慧,不斷促進自身成長變化的場所。

作為教師,要邊教邊學,需要把學到的東西投放課堂,改造課堂,促進教學變化。感悟“教”的變化,有利於增強“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説,教師的幸福就藴含在這良性互動過程和結果中。

第三教師要在創造中享受喜悦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教師的講課分成兩種講法:一種是照着講,一種是接着講。所謂照着講,就是書上有什麼,我就教什麼,這叫照本宣科照着講;老師怎麼説,我就怎麼講,這是依樣畫瓢照着講;過去怎樣講,今天還是那樣講,這叫固步自封照着講。照着講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定論,捨不得過去。所謂接着講,就是對書本要批判性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講完現有結論,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質疑,這是超越定論接着講;對自己受教育時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對聽到和學到的其他歷史的教學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鑑中批判,在借鑑中創新,這是超越前人接着講:對自己的教學始終抱着批判的態度,始終“不滿意”並致力於改進使自己“滿意”,這是超越昨天接着講。

照着講天天如此,始終如此,儘管可以輕鬆一點,但卻難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將使我們對教學充滿期望,並享受實現希望的幸福。

原來,“教師”也可以精彩。感謝工作,讓我們生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充實而有意義。愛上工作,也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

教師讀教育理論的心得篇7

學習了楊老師的“有效課堂實施與策略”後,使我對有效課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我想有效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把我們的教學變得有效。楊老師説過所謂“有效”是相對於學生而言的,必須使學生獲得效益,而不是注重教師教的如何。通過對“有效課堂策略與反思”的學習可以優化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今的社會對有效課堂的教學要求成了教師們的永恆追求,那又能如何才能實現有效課堂呢?我想首先就要求教師要真正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要明白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良好的成長與發展”。

以下就談談“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的學習心得:

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對自己的角色必須正確定位,即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起着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反之,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就會受到壓抑無法正常發揮。

二、協調好教與學的關係。良好師生關係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和藹的態度和言行為榜樣,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要有度,學生對老師有好感自然而然地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的主動性也就不斷提高了,因此,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良的表現對學生的思維會有負面影響,學生的情緒也不高。教師的微笑,學生的思維也活躍,學習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從而也使課堂變得有效了。

通過對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學習,我獲益不淺,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文化知識,積極地參與研究和探討,就能更好地改變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