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3W
讀書其實是一件可以豐富、提升自我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學習至於都有讀書的愛好吧,你在讀書後有寫讀後感的習慣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四篇

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温飽的六便士。”

我覺得《月亮和六便士》是這樣一個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和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着他的噩運。所謂噩運,就是説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擊中、被夢想脅迫。這裏所説的夢想是真正的夢想,不是父母、老師、輿論繪製出那個藍圖。

於是他疾步如飛,如願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後來他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大洋、越過文明、越過階級,越過人性,終於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單純是一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並非批判現實,彷彿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崇高的的夢想,是那遙不可及的月亮;可還是要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穿梭於燈紅酒綠的夜色裏,為了養家餬口,卑躬屈膝地撿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為思特里克蘭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與世俗一刀兩斷,不管不顧,再不回頭。也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要以現實為代價,也就是説,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我們內心的追尋之路。

未來我們會面對太多這樣那樣的選擇,會站在合適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們追求的夢想是高雅還是庸俗,不管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萬丈。

願我們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蘭德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

看了好幾次《月亮與六便士》的書籍推薦,一直沒買。最近還是隨湊單一起買了。差不多兩個晚上讀完,寫得確實很好,感覺就是一部心理學小説:語言、情節、人物心理、人性分析都做到了精準、言簡意賅。

有些時候人們覺得有些人很賤,其實在作者毛姆看來都是人性使然,比如有些人非要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越是人就偏偏喜歡看不起自己的人、一個人可以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卻厭惡為自己犧牲的人……當然這些道理他是通過對人物的描述體現的。

除了人性之外,也描述了了主人公為了追求自由而突然拋棄了妻子兒女的徹底做法、分析了部分心理,但是對於更深層次更精準的心理原因沒有説明,也許連主人公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吧,人有時候確實會陷入一種困惑中,需要不斷苦苦掙扎與探索才能探尋內心真正的渴望。

物質豐富了,後續有更多的人會探索精神世界,不斷完善自我。願每個人都能活出自我。

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

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裏卻只有月亮。我為斯特里克蘭歡呼!對於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為,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為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着可觀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後,她卻棄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為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後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並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餘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遊戲業餘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曾幾何時,這些業餘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於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抬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通用版《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範文

聽着巴赫,寫着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後感,看着這本毛姆自我和解的文字,他是走了出來,從自我的枷鎖中走了出來,我該怎麼走出來?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就確信,這是一本如同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文字。寫這書不是為了成就什麼經典,只是他要通過這個故事與自我和解。到底什麼是意義,慾望是枷鎖,那麼無論是自由意志還是生命意志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枷鎖,月亮到底是六便士還是六便士本身就是月亮,總之我很混亂。

這本書大概用了四個小時讀完,看到47頁老思所謂的拋妻棄子去巴黎畫畫的時候,我已經完全明白毛姆要説什麼,之後行雲流水的讀完,如同在和毛姆談話,探討我們自己。小説無非就是在講一個故事,有要表達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説是對自我衝突的總結。

我向高老闆推薦此書,並告知老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本書講的什麼故事。果不其然的一通大罵,她是如此的鄙視書中的人物。我在想如果毛姆不是將高更作為老思的原型,這本書還能不能成為世界經典小説。我想是會的,如同加繆的局外人,這些經典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種普通人難以達到的東西,這個東西是持久與強烈的意志,而這種意志必定是離經叛道不被世界的普遍道德所容納與認可的,除非這種背叛的人最終成為英雄。這也是為什麼如同烏合之眾的普通人為什麼崇拜英雄,只有從英雄身上他們才能看到自己一直有卻一直沒有出現的意志。

老思之所以是英雄,與他人無關,他是自己生命的英雄。他的自由意志與生命意志凸現出來的時候,如同毛姆所説,如同着了魔,身體裏似乎隱藏着某種力量要噴薄而出。也許這種力量註定是孤獨的,註定是在開始不被理解的,因為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到這種力量是什麼,如何談理解。

人會覺醒,覺醒之後首先面對的是否定,質疑。這也是叔本華講的生命意志的否定,如同否定當下的一切理所當然。要把自己想看到想做到的事情去做一做。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也是清醒的,是孤獨的,是遠離庸俗的。最後這個成長是屬於自己生命的,與他人無關,與道德無關,與社會關係也無關。

老思為什麼理所應當的告訴別人,他拋妻棄子,放棄優渥的生活去畫畫。只不過他想做自己,想做一個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你先是一個人,才能是父親、丈夫、兒子、朋友等等。這些外在的身份都與人本身是無關的,對於老思這類人來説,所有的這些不是羈絆,只會是累贅。累的是他自己向上的生命意志與自由意志。很明顯的,這其中的衝突會是很大很激烈,甚至是悲劇的。也正因為人所固有的向上的意志與當下的衝突是如此之大,所以才會成就經典。如同這意志是月亮,當下是六便士。沒有月亮人總想抬頭看看,也許直到死去也都在遺憾,為什麼當初不能去追一下月亮。只不過很多人是害怕追月亮的時候自己會被餓死。

老思就是如此,差不多快餓死了,找人借錢,別人不借給他。並且被人告知,你對別人沒有義務,別人對你也沒有義務。是啊,確實是如此。人不僅僅有個體屬性,同樣也有社會屬性。如果不是高更是原型,老思在人看來就是一個瘋子,一個傻子。固然做的事情令人感慨,只不過他在外界看來就是一個故事。這讓我想起了個體的價值一定要在他體身上體現出來,也許老思不固執的把自己的畫留給自己去欣賞,他就不會那麼悲慘。反過來講,他不那麼悲慘,他就不會成為經典,他所謂的真正的追尋自己的生命意志,也就成了一場表演。一場看似追尋的譁眾取寵。

再説老思對帶愛情的觀點。愛情這個關係,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三要素,物質基礎,情感依靠,精神支柱。有些人一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精神支柱,所以愛情就變成了支柱。他們輕信愛情可以戰勝一切,其實是不能的。正如最近火的一踏糊塗的‘後來的我們’。其實哪有什麼後來,只不過在那個時間段你們不在合適了。人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待自身與外在關係的變化,如果一味的抓住從前過去,那麼這個人必然是會受傷的。別人變了,你還沒有變,並且其外改變的人不去改變用過去的態度對待你,結局一目瞭然。

老思在差點病死的時候是老勃救了他,老勃的太太開始反對老思住在自己家裏。其實這個女人已經意識到了恐懼的事情會發生。這個恐懼的事情就是老思會點燃自己的自由與生命的意志。果不其然,老勃的太太愛上的老思,並且一發不可收拾。老勃痛苦萬分,也被感慨。女人這個物種,永遠都會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卻無法寬恕救贖自己的人。也許吧,這就是人性,至於是什麼心理,我現在還沒有深究。按照常理説,老思的太太容貌身家都十分優於老思,這個愛情關係裏應該是幸福的。沒看到結局我就知道,他倆註定是悲劇。當真如此,這個女人在和老思吵了一架之後自殺了。她固執的將自己信奉的愛情當成了一切,只不過是她自己認為的這是愛情,是一切,和老思是無關的。也正如老思所講,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自己不對自己負責,還能指望誰對你負責? 這個女人有點像安娜 卡列尼娜,喝藥自殺與卧軌自殺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基於輕信的`不透徹。

後來老思去了一個島上,畫出了自己靈魂想要的東西,那副超越了所有物質唯有純粹靈魂的畫作。所以他又開始被世界所尊崇,正如死後的高更,成了後印象派的巨匠。只不過這都和他無關,和他有關的時候你們又看不出來,你們看出來了又關他什麼事情。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瘋子吧。在一些時代,天才註定得是瘋子,不成瘋子就無法活着。在這個地方,人類學倒是真為人做了些好事,就是不停的將正常人的範疇擴大化。

這部書的悲劇在於月亮與六便士無法兼得,為什麼無法兼得?這是一個大的課題,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又因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三觀,不同的三觀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產生的話語會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瘋。這也許真不是人的錯。也許看到了這一點,如今的人本主義開始繁盛起來。

這是一個缺乏理性的時代,先學會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審判,道德評價。

如上字數半小時,想到哪寫到哪,雖然還無法透徹,感受到身上的束縛,至少此時此刻也算是自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