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五篇中學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4W
一本好書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燈。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在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五篇中學生,歡迎參考查閲!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五篇中學生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中學生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於那戰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敍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羣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佔領北平後,客觀地説,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着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歎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中學生

我曾以為自己瞭解日本侵華的這段歷史但直至閲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我才明白之前的那些瞭解是多麼的淺薄。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用平實無華的字句和真實細膩的描寫令我彷彿置身於那段中國的土地被侵略者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被xx、中國人的生活被摧殘的戰爭歲月。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切膚之痛,這種痛不僅震撼了我的心靈,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也令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這段屈辱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

再現真實的歷史洗滌人類的靈魂

《四世同堂》這部作品橫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但是所發生的一切卻不曾離開小羊圈衚衕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區區一個小羊圈衚衕各型各色的人物卻已然代表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整部作品實則為中國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在老舍的筆下每個人物既平凡渺小又特徵鮮明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人生際遇才最真實、最普遍和最有代表性。老舍先生正是通過對小羊圈衚衕中各種文化層次的代表性人物如英勇抗敵的錢老大和祁老叁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不堪受侵略者欺壓的棚匠老劉、小文、小崔、孫七為了飛黃騰達而淪為民族和國家罪人的大赤包、藍東陽,只因貪戀享樂就甘心對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們俯首貼耳的瑞豐、冠曉荷以及封閉自守、知足苟安的祁老人等等的精心塑造和細緻入微的刻畫,一方面歌頌、弘揚了中國人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勇敢的民族氣節另一方面也鞭撻、譴責了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民族罪人,同時也對那些苟且偷生、麻木不仁的思想進行了批評。

眾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但是與很多作家不同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一些咬牙切齒的激烈言辭痛駡他們而是用一些舉重若輕的詞語,透過描述北平淪陷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和畸形的世態,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作者對待歷史客觀理性的態度和精湛純熟的寫作技巧,使這部經典著作更具真實感。

《四世同堂》可稱得上是一部最底層百姓的抗日史。閲讀此書,我的靈魂似乎得到了一次洗滌。作者在這部小説中,以對善、惡、美、醜的褒揚和批判警示了世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照射出你的靈魂。

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源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徵,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命運。老舍先生在揭示當時社會一些人性的醜陋和墮落的同時,也着重於從文化的層面探究何以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會被欺凌的塬因。作者將中華民族遭此劫難的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封建古老的家族思想。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家是封建禮教的堡壘,它包含了等級觀念、宗法祖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四世同堂等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都是封建傳統觀念的受害者,連祁瑞宣這個博士,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裡,思想也無法衝破這個封建禮教的堡壘。老舍先生對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深刻剖析,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的部份,但是也有腐朽和落後。只有吸取其精華,摒棄其束縛人們、阻礙社會進步的糟粕,中華民族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中學生

《四世同堂》完成於抗日戰爭結束不久的1948年,當時的老舍先生就可以超越民族的仇恨,在書中宣揚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寬恕,這是我對老舍先生的由衷敬佩之處。

書中最具抗爭精神的代表---錢先生,曾經想為孫子起名叫〞仇〝,但是最後卻在面臨敵人死亡威脅的時候,還是順從了自己天性中善良和寬恕的一面,在獄中為孫子起名為〞善〝﹔剛剛經歷了喪女之痛的祁瑞宣竟然能夠保護日本老人﹔那些被傷害、被侮辱了的人們放棄了本可以實行的復仇,而選擇了理智和禮貌。這些人物只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卻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為此而深受感動。老舍先生不但讓我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抗日戰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有了真切而客觀的認識,也令我懂得了和平的可貴和重要。

瞭解歷史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懂得珍愛和平。希望我們讀完此書後都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塊沉重,,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對待歷史,以積極正面的態度發展未來。人類需要和平,維護和平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中學生

在炎熱的夏天,利用一週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説《四世同堂》,小説洋洋灑灑50萬字,描述了從七七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8年之間,北平一個普通衚衕小羊圈裏的人生百態。

作為一個老北京,老舍對民國到抗戰時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筆下,在日本鬼子進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靜之中不乏熱鬧,生活的趣味體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對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寫刻畫細緻入微,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在閲讀的時候就好像能夠感觸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戰爭在深刻地影響着每一個普通人,爭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人、政治家們的獨角戲。不管願意不願意,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會捲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影響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爺子自認為只要儲備三個月的糧食鹹菜,關上門就與世隔絕與世無爭,儘可渡過難關。但隨着兒子的投水自盡,二孫子夫婦蜕變離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讓老爺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滅。無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頭頂罪,曝屍荒野,頭懸城門,正是許許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戰爭之害的真實寫照。

戰爭拷問着人性良知。在日本人佔領北平之後。有的人如冠曉荷夫婦之流,想方設法投靠日本人,爭做日本人奴役中國人的幫兇,其節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顏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拋棄,尤其是大赤包所長,對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監獄中還為日本主子唱讚歌,幻想着有朝一日捲土重來為虎作倀,最後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監獄之中,可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反倒是拉洋車的小崔,唱戲的小文夫婦,以放唱片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統治面前,沒有做對不起中國人的事情,表現出了普通中國人的硬骨頭,可真是難得。

小説中的一個亮點是對一個遊歷世界各國,具有正義感和國際視野的一個日本女人的刻畫。她雖是個日本人,卻反對日本人發動的侵華戰爭。

戰爭是野蠻的,殘酷的。正因為其野蠻殘酷,所以我們才要儘量避免戰爭。避免戰爭就要好好發展,建立強大的國防實力,讓想覬覦我們發展果實的潛在敵人望而卻步。落後就要捱打,叢林法則在當下仍讓大行其道。

老舍《四世同堂》讀後感中學生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

而瑞宣和瑞全同樣令我印象深刻。我覺得他們兩人與巴金先生《家》中的覺新,覺慧極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敢想敢為,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因RB人的到來而生,又因RB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無論何時何地,他對RB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RB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RB官賓查他檔案的時候,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為“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貪”字,便至人於死地!

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老舍在揭示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RB欺辱?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裏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後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