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校史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7W

我們一定要珍惜每次寫心得的機會,這是讓我們的思想的得到進步的關鍵方式之一,想必依舊有很多人都是為怎麼寫出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發愁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校史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校史心得體會5篇

讀校史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們在校團委學生支部書記的組織下,進行了對校史館的參觀,雖然我在學校已經一年半了,可是卻一直沒有機會來參觀校史館,通過今天的活動,我走進了心裏嚮往已久的校史館。這裏充滿了過去前輩們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績!

我們的學校已經建校53年,這是怎樣的經歷?53個春秋,53個冬夏,我們的學校陪伴着歷史走過了53個不平凡的年頭。通過一個個的展物,向我們訴説着歷史的凝重,在解説員的解説下我們對於學校有了更深入的瞭解,1958年十萬官兵復員轉業,在他們愛國情操的引導下,他們毅然決然的留在了“北大荒”這個荒涼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為祖國開拓新的篇章,用雙手開拓出了祖國今天的“北大倉”這裏面是怎樣的一種堅持?一種頑強?一種拼搏?我想這是我永遠可能都體會不到的前輩們的汗水。這裏面就有我們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復員,可是大家都不懂技術,只能白白看着,確實使不上力。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王震將軍馬上組織建立了八一農大,為墾區培養人才,為墾區建設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就這樣我們的學校誕生了!

我們的學校在各位校長的領導下,發展的十分迅速,從王震,王景坤,姜瑞元,劉西科到我們的女校長徐梅,再到包軍,他們各位的英明領導讓我的學校變得更加強大。

學校從平地創業,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強校,桃李芬芳,已經成為一所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的大學。自建校起,辦學區位條件差就一直影響學校的健康發展,將學校遷入有發展的潛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舉起二次創業的大旗,全力將學校推上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平台。20__年1月5日開始動工建設新校,10月20日同學們就進入新學校開始上課,只用了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學校遷入大慶市就順利完成。學校乘勢而上,跨越發展,將學校發展的更加輝煌!

我們學校已經從“墾區黃埔”發展成為一所全面的現代化大學,現在的八一已經具有了現代化的教學器材,學校的環境氛圍更是讓每一個八一人為之驕傲,自豪。身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用我們年輕的心去建設我們的母校,用我們的一切去建設我們美麗的母校,用我們的汗水去書寫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讓人們看到美麗的八一,強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為你自豪!

讀校史心得體會篇2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x大學校史館,校史館裏究竟有些什麼呢?

來到x大學後,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遊或老師帶着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着人流衝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牆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着x大學的創立日期和創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着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x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x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後,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蹟。

參觀了x大學的校史館後,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x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x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瞭解到,x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出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新。

x大學歷史悠久,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x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校史心得體會篇3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於x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於圖書館正後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x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牆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x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裏……”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讀校史心得體會篇4

參觀校史館後,我有許多感受。校史館承載着學校的許多往事、以前和現在的模範人物、以前的教育設備和許多的榮譽證書和獎狀等等,不僅體現了學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體現了熊官屯鎮中心國小這塊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斷的奮鬥,精益求精!

可發出感歎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紹員們介紹時,有兩名四年一班的同學和五名五年級的同學。可是卻沒有我們班——四年二班同學在介紹。

參觀校史館後,我的腦子裏蹦出了一大堆問題:“為什麼沒選我們班的同學當介紹員呢?我們班同學比不上別的班的同學嗎?我們班同學難道不會介紹嗎……”

仔細想一想,問題也許並不在別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當我們在外面玩耍中,別人卻仍停在桌子旁讀書、寫字;當我們在早自習上大吵大鬧時,別人卻在認真的寫早自習在黑板上出的習題;當我們在書法課上傳來這樣的話:“忘帶毛筆和水寫布了!”“毛筆怎麼找不到了……”別人卻早已拿起毛筆練字了……

差距是從什麼時候變的?在一點一滴中變的。當我們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時,別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時,這就是距離拉開的時候。

參觀校史館後,那個情景依然在我的腦海裏……

讀校史心得體會篇5

五月繁花,川大錦城的校園裏洋溢着一片春意盎然。今天我們參觀了校史展館。心馳神往,思緒萬千。巍巍錦城,屹立在西南這塊廣褒的土地上。十年建校,我們一直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在周院長及各領導團隊的帶領和領導下不斷的開拓創新,實事求是,構建起今天這所具有綜合型應用型的大學。挺立在四川地區的叢林中,赫然生輝。回顧我校的歷史,是一部艱苦拼搏的奮鬥史。校史館從大的方向可以分為5個部分:誕生與早期建設、復辦與發展、邁向現代化大學、大學時期、莘莘學子英才輩出。每個部分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校史展館以照片、圖表、文字描述、書籍展示、櫥櫃等方式陳列和展示着學校的發展史,記載着每一點一滴。

從20xx年到20xx年,錦城學院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十年。這十年裏,“錦城”在艱難中崛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創辦應用型、創業型大學的道路上,十年求索,十年拼搏,十年發展,十年創新,發展迅猛,後來居上。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創造出來。回首十年路,數萬錦城兒女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以超世之才,不拔之志,書寫下燦爛的詩篇。回望這段光輝的築夢歷程,“錦城”三階段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鄒廣嚴校長帶領第一批創業者,三年籌備學校肇建。

前五年打下堅實的基礎,篳路藍縷創新業,凝練特色求共識,勵精圖治謀發展,初步實現了“西部第一獨立學院”的目標,建成了一所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萬人應用型大學。後五年辦學上水平,繼往開來話改革,藍圖繪就宏圖展,追求卓越建名校,錦城人鋭意進取,一些醖釀多年的改革舉措接踵而出,紮實推進,激發了我校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深層動力。“三大教學改革”開創教育新局面,奠定了創新創造的活躍校園氛圍;“從嚴治校、三不放水”、“讓大數據成為個性化教育的突破口”、“長板原理”等重要思想為培養高素質、複合型、經世致用的應用型人才保駕護航。20xx年,我校招生錄取分數突破“二本線”;2015年3月31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批准我校會計學(acca)專業調整到“一本”批次錄取,“錦城教育”再上新高度。

通往夢想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數萬名錦城人高舉“改革創新”的旗幟,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去書寫在應用型、創業型大學發展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十年輝煌領先路,而今邁步從頭越,錦城人將繼續落下一步步堅實的腳印,一年接着一年幹,一如既往地為社會輸送更多應用型、創業型人才;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服務社會民眾;承先賢之言將文明精神的聖火代代傳遞?

校史展館讓大家從不同層次瞭解了學校的歷史,感受到學校從創辦以來的發展和變化,增進了對母校深深的敬意。通過此次參觀,加深了我們對自己學校的進一步瞭解,一些以前含糊的.概念也一下子變得清晰了。同時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學校悠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藴,感受到學校在新時期裏所發生着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知校、愛校的思想意識。通過此次參不但豐富着我們對學校的認識,同時也使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得的進一步的充斥和改善,並下決心好好珍惜在錦城的學習時光,努力提升自己,希望以自己綿薄之力為學校的明天增磚添瓦。我們錦城的每一個腳印無不凝聚着自強不息、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更是值得我們這些學子所學習。希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謹記和發揚學校的這種優良傳統,努力改善自己。今天我們為錦城驕傲,明天錦城為我們驕傲!讓我們一起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共創錦城美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