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不斷讓自己的思想得到豐富,起草一篇讀後感幫助強化小夥伴們對書上情感的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深度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深度心得體會7篇

深度心得體會篇1

語文是折射五千年中華禮貌的一滴水珠,應當從這滴水珠中,使用權學生體悟到中華禮貌的博大與精深,於已打好人生底色,於國傳承民族的精神。

我們的母語重情性、重意會、重簡約、重自悟,我們的語文教學也理應重情性、重意會、重簡約、重自悟。

語文與生活天然聯繫在一齊,語文反映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學生而言,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語文唯一的源頭活水。

學生用情感領悟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薰染着學生的情感;學生用智慧解讀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提升學生的智慧;學生用心靈品味母語的同時,母語也同時雕琢着學生的心靈。所以,母語應當成為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成為學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風景、成為學生心靈中的一股甘泉。

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所以,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閲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愛美的情。以情帶讀,帶出的是飽含深情的讀、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的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以情帶讀,還自然帶出讀的技巧、讀的節奏、讀的旨趣、讀的韻味、讀的神采。

語文學習,是學生以原有的認知經驗和人生體驗為基礎,對文本主動加工並重新建構的過程。古人有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正所謂“一輪皓月當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把課文讀通,對多數學生來説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問題在於,這樣讀書,有人不屑一顧,有人不以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學生的讀書水平普遍不高,這不能不説是一個重要原因。把功夫紮紮實實地化在讀原文上,這是學好語文的金玉良言。

閲讀課必須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學生僅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再樸素可是的真理。

深度心得體會篇2

多媒體網絡憑藉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形象直觀的交互學習環境,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和方法等層面賦予教學新的含義,數學課程的改革也如火如荼。而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能夠處理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社會系統的數學模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信息技術可以用於模擬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譬如,數學教學軟件“幾何畫板”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係,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繫,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所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中解脱並樂意學數學。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開展協作式學習,培養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一種輕鬆活潑、和諧協作、積極向上的教育氣氛,與新課標所倡導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相一致。然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數學教學,卻含有特別的教育意義。正如前面所提到,由於信息技術大量滲入,不可避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網絡環境中的各種匿名活動,往往使人感覺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致使口頭表達、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某種意義下這是相當危險的,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已逐步為人們所認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共同探討數學問題、研究各種數學理論,共同進行心得交流和各自觀點的辯論,一方面可共同提高數學知識水平,另一方面也可克服不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因素,完全符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於要求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個別化教學

信息技術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生可以在這些表示法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既可以用計算機或計算器的數據處理分析功能、作圖功能、可視性與動態顯示效果,又可以通過圖形的方法或數值的方法來探索數學,使得“多重表示與表示的互相轉換”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的實現成為可能。由於多媒體課件的出現,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數據的能力,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既可以被用來在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設計間切換和選擇,也可以用來在同一數學對象的不同結構側面的切換和選擇,同一數學問題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換和選擇。也就是説,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這種快速切換和靈活選擇的功能,設計出多種授課方式,滿足各類學生的需要。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發展,是一種國際趨勢。總之,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重要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因此,應當充分挖掘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並努力整合於數學教學之中,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深度心得體會篇3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創設目的是為了滿足當前我國航空業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出兼具服務及管理技能的高素質航空人才。

作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民航承擔着重要的民航運輸業務,近年來,國航、南航、東航等國內一線航司,與相關運輸企業及小型航空公司實現了協同發展,行業態勢日益猛進。民航強國的發展形勢下,航空服務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及管理能力,才能適應行業發展趨勢所提出現實要求。航空服務人員的工作態度及外部形象一定程度上會對航空公司產生影響,相比來講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更適用於評判航空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主要包括儀態儀表、服務態度、職業操守、語言表達、臨場應變、人際溝通、協調組織以及日常工作中所需的各項能力。

基於我國航空業發展現狀,航空服務人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可概述為以下三點:第一,迴歸到服務業的本質與內涵,外在形象既要保證高雅端莊的姿態,同時也要兼具風度及親和力。除此之外,在服務過程中應依據不同乘客的具體特點,靈活運用服務技巧,使乘客獲得滿意的服務體驗;第二,注重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在當今國際航空密集的大環境下,航空服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還需掌握相應的跨文化知識。以飛往紐約的航班為例,航空服務人員不但要熟悉美國的風俗人情、國家背景和社會環境,還要了解各類飛機裝備以及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因而,航空服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業務素養,知識儲備量也同樣極為重要;第三,強調服務人員的外語表達能力。要求航空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可以無障礙同外國乘客進行溝通交流。

校企深度合作是強化提升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效果的有力手段。具體而言,制定符合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就業前景的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關鍵,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需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提出針對性優化意見,此外還需明確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所需的能力標準,依照能力標準進行課程設置,進而提升校企合作的時效性與可行性。在制定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時,院校管理人員及專業教師需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以實現理論同實踐協同提升,引導學生學習到本專業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藉助日常學習實踐以達成社會對航空服務人員的要求標準,大幅縮短學生就業角色轉換週期,從而提升畢業生就業率。通過校企合作,各大院校可藉由合作企業邀請航空公司專家或管理人員,召開教學研討會以分析人才培養方案的不足之處並對其進行優化改進,着力將人才培養方案同航空服務崗位所需具備的各項能力要求相結合,規範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考核指標,藉由校企深度合作以實現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構建。

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討,務必依據課程特點及學生認知情況以此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以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自身主動性。例如在雙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出語言交流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進行深入學習。強化師生交流互動,便於學生髮表自身看法,構建和諧高效的師生關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創設學生自互評或教師點評,藉由積極正向的學習指導,推動學生主動地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創設虛擬環境以此開展教學實踐,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為學生分配相應的工作任務,例如進行航班預訂、商品販售、突發事件處理等,便於學生提高崗位實踐能力,為後續就業打好堅實基礎。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提升,既可以使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課程特點和課程內容得到充分彰顯,同時也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生動性、直觀性和互動性。

各大院校可藉由校企合作,邀請業內專家或航空公司員工同專業學生進行互動式學習交流,溝通崗位經驗,展示專業技能,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深化明確航空服務崗位所需的職業標準同工作職責,提高自身學習意識與實踐意識,以此提升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其次,開展師資隊伍專業技能培訓。各大院校可定期為專業教師安排集體培訓,或深入航司內部進行實地考察,以確保專業教師可以準確把握航空服務實務技巧,以此提升教師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手段或互聯網教育資源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現代教學技術的教學引導作用,藉助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構建趣味課堂,以此提高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優質課程與必修課程進行網絡化,藉助校園學習平台分享教學課件及教學方案,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交流共享。為了豐富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式,各大院校可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取其精華並與我國航空業發展趨勢和航空公司的人才需求相結合,制訂三方人才培養計劃,還需由相關企業及管理單位確立人才培養計劃的可行性,便於學生在深化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着力提升職業素養,強化職業技能。

為了提高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航空服務水平,相關院校應着力創建實訓基地,以便開設各類實踐培訓,提高專業教學先進性、實效性與針對性。各大院校可通過深度校企合作,還原建立高標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創設真實的日常工作環境,引導學生增進崗位認知了解的同時,藉助多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修養。例如,各大院校可以藉由實訓基地開設機艙實踐,學生在模擬機艙環境下能夠深化理論實踐,進行禮儀訓練或規範機艙服務流程;而在安全訓練室內,學生們可以實地操作安全檢查儀器,將日常理論所學進行實踐運用,沉浸於真實工作氛圍中;在化粧訓練室學生可依照教師所提出的粧容要求進行實踐,掌握不同崗位所需的粧容要求。除此之外,各大院校還可依據資金情況及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建立其他教學訓練室,例如值機室、諮詢台等,在創建實訓基地的基礎上,管理者也要按照相關崗位的具體要求,引進相應的器材設備,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職業氣氛,同時也可藉助專業器材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確保理論認知同實踐操作的高效聯繫,從而提高專業學生對航空服務崗位的適應能力。

作為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專業課程體系極大程度上決定了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一般而言,在構建某一專業的課程體系時,教務管理者需要對就業前景、崗位內容進行全方位瞭解,並對其所涉及的工作要求進行細緻分析,結合崗位需求及職位標準對課程體系進行規劃設計。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企業和各大院校教務管理者應對航空服務崗位工作特性進行梳理分析,互相協作,共同制定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務必涵蓋專業基礎類課程、實踐操作類課程、專業拓展類課程以及企業實訓類課程。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中,應綜合考量這專業課程的總體架構,並對其進行科學規劃,儘管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中,基礎課程更為重要,但也應適當地控制其教學比重,以確保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設計實踐課和理論課時,還應兼顧兩者之間的關係,基於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所具備的實踐性屬性,應適時把控理論課程的教學時間,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比重。

各級院校管理層要構建教育同督導相結合的教學機制,及時組建督導管理小組,將學校同企業的共同教育思想融入到管理隊伍中。督導管理小組管理者應由學生幹部、企業駐校輔導員、專業教師和學校內部輔導員組成的,以分數的形式對專業學生進行評測,包括宿舍衞生、個人內務、禮儀舉止、着裝規範、儀容儀表、學習成績等,對專業學生進行規範化、全面化考核,以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既能提高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同時,各級院校應建立適用於校企合作的專業教學評估體系,評估體系以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所需具備的各項能力為核心,對其工作性質與工作適應性進行綜合評估。

在進行專業能力評定考核過程中,管理者應該將終結性考核和流程性考核相結合,不能僅僅強調某一項,或側重於考查某一部分內容。在完善教育評估和評價體系之後,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需要建立起一個由社會、家長和多家航空公司組成的外部教學評估體系,在這一評估體系中,應格外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即對其在相關企業開展學習實踐期間進行階段性考察,全面瞭解學生所掌握的業務內容,確保其所學的業務知識更快地適應航空服務,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因此,在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評估和監督機制,並通過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以此確保校企合作高效性。

2018年,教育部增設了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以適應日益加劇的航空業發展需求。絕大多數院校在增設新專業的同時,也希望通過與企業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的多方合作,培養出專業素養更強的航空服務人才。因此,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應着力提升人才綜合素養,確保教育模式規範合理,以推動人才快速就業。

(作者:付強,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學院副教授)

來源: 光明網

深度心得體會篇4

xx月1號上午,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題為《基於提升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的報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學要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繫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堂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刺激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總是憑藉一定的教學情境實施的,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乃至素養的提升也只有在與情境的互動中才能達成。

第一、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教,物理教學的價值在於:

1、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和觀念。

2、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

3、把藴含在知識載體中的觀念、態度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第二、物理學是一門智慧的科學,教師用智慧教物理,學生用智慧學物。

教師應當創設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境,時刻反思自己的某個物理教學設計或案例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學習內容—是否屬於物理核心知識(大概念)、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體現了核心知識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承載並落實了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

2、學習活動—是否讓學生實施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是否高度參與、深度思維、情感內化。

3、學習結果—學生是否能夠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動探究,體現物理思維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學校教學實踐所面臨挑戰的思考

從知識獲得到學科素養髮展的轉變;從基於經驗到基於學習進階的轉變;從知識點堂教學到主題整體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學評價的系統改革的轉變;開展適應新標和新教材的堂教學;實行適應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評價;主動適應適應新系統的教師成長和發展。

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時,心理上:角色換位;思維上:還原稚化;時空上:留有餘地。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教學設計取向的改變。從知識記憶到知識理解,從基於習題訓練到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從具體性知識學習到核心觀念建構,從知識解析到促進認識轉變和發展,從知識結論到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説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

第四、李教師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堂教學方式的建議

高中物理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於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做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注重體現物理學科本質,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注重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物理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核心素養為目標

(2)以創設情景為前提

(3)以自主學習為基??

(4)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5)以探究活動為主線

(6)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7)以方法引導為準則

(8)以後反思為策略

(9)以持續評價為根本

(10)以信息技術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促進物理觀念不斷髮展,並學會應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通過增加聯繫生活和現代科技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儘可能為學生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如實記錄、客觀對待所讀取的實驗數據,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規範。

應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用於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進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問題。關心大眾傳媒信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應鼓勵並引導學生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通過習題教學,使學生在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六、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繫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把跟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創設真實情境、並通過對真實情境的思維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養成估計生活中有關物理量大小的習慣,樂於對媒體消息中物理量的大小進行審視,勇於對媒體信息中的不合理數據進行質疑。

從學術形態到教育形態,深入挖掘物理教學內容中藴含的核心素養,突出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為此,要轉變知識學習方式,倡導深度學習與合作學習等。一切知識,惟有成為學生探究與實踐對象的時候,其學習過程才有可能成為素養髮展過程。

深度心得體會篇5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本學期初培訓,蒲主任對核心素養導向下語文課堂的轉型與實踐做了細緻而生動地講解。通過學習,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核心素養,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麼文化底藴呢?我覺得需要博覽羣書,有經典詩詞的底藴。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閲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人文關懷。愛生是基礎,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想語文教師還應學習哲學知識。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着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於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深度心得體會篇6

20xx年10月8日,我校一年級青年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有幸聆聽了幾位年輕教師的數學課,領略了各位教師的教學魅力與風采,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生活化、藝術化。上課前,老師們精心的準備;課堂上,老師們精彩的表現;下課後,老師們深入的評析,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活動,達到了全面提升老師們的業務素養的作用,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有了更多的思索。

翟瑞書老師執教的是一年級《0的認識》,翟老師先利用了作業盒子裏的口算功能,使學生高效的完成了口算的練習。然後在課件裏呈現猴子吃桃的畫面,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我認為翟老師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語言風趣幽默,應變能力強,非常善於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突發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

李妍老師和袁燕老師所帶班級都是我校信息化的班級,學生都配備有電子書包。她們結合自己講授內容的特點,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大膽創新教學過程。李妍老師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先創設充滿趣味的講故事的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子書包向學生髮布任務,學生在平板上動手操作,寓教於樂,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的課堂作業完成情況並予以獎勵,特別是教師設置的“湊十遊戲”的搶答環節,學生通過平板搶答,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時效性特別高,也避免了學生搶答混亂的局面。袁燕老師講授的內容是《加法》,她精心準備了星星等實物教具,抓住了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以最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並且結合電子書包通過學生人人動手操作,體會加法中“合併”的思想,讓傳統的教學手段與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這些年輕教師的課堂中,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每位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優點,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也向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深度心得體會篇7

現代生活中,人們離不開手機,走路看手機,開車看手機,有人甚至上廁所也要看手機,有事沒事都要看一下手機,不得不承認,手機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困擾。《深度工作》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如果一個人沉迷在手機中,長期下去深度思考的能力會越來越弱,最終形成一種頭腦殘疾,這是一本向手機宣戰的書。

什麼叫《深度工作》?書中有一個定義:就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得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一定的價值,提升技能,而且能複製。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遇到一些很難下決定的事情的時候,躺在牀上輾轉難眠,會進入一個人深度思考的空間,從而會不斷在大腦中產生假設和解決辦法,這種現象就是大腦的創作過程,也就是大腦深度工作的過程。

在工作中,我們也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多思考,多學習。而在寫這篇心得之前,我也一直在反思,我有多久沒有像文章裏所説的深度工作了,沒有深度工作,我就會原地踏步,即使每天工作繁忙,也沒有體現自我的價值。就是長期不學習的惰性、沉迷於手機帶來的短暫快樂,早已控制和瓜分了我的精力和時間,一步步將我引向深淵。未來的競爭是激烈的,在東方控股集團年會上,丁鼎董事長也曾説過,未來很多人類的工作會被電子設備取而代之,比如收費站,人們會利用二維碼,就可以自動繳費,這樣一些收費人員就要下崗。未來有三種人會越來越貴,第一種,就是會與機器對話的人,因為他們能控制機器;第二種就是ip,因為他們就是超級明星,能帶來流量帶來資源;第三種就是資本家,因為人家有錢,有投資的本錢。那麼怎麼能成為這三種人中的一種呢?就要自己掌握一種不平凡的技能,而這種技能不是可以複製的,而是需要自己投入到深度思考與深度工作中去。深度思考的前提就是,學習,主動豐富自己的大腦,才能夠思考,才能讓自己變強,變得有價值。

無論出於更好的謀生,還是獲得人生的價值,我們都需要深度思考,深度工作,並刻意訓練這種能力,讓自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立於不敗之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