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書讀後感優秀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5W

其實寫讀後感除了是為了簡述書籍的內容之外,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編輯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強大家對名著片段的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寫讀書讀後感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閲。

寫讀書讀後感優秀7篇

寫讀書讀後感篇1

我有兩個理解,談讀書的讀後感。一是書的內容讀的遍數多了,文章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而是對同一本書,在前後不同時間段的閲讀中,由於深度廣度的增加,理解也自然每次都有突破,根據經歷與心境而有不同的看法。

讀書的好處很多,願大家都能成為讀書愛書的人。

我非常喜歡讀書,不過多數都是小説。而且主要還是情感類的。生活中,空閒的時間是很多的,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臨睡前沒有進入睡眠狀態的時候,在備課改作業的閒暇,玩瘋了需要平靜一會的時候,一個人閒着無聊的時候,……那些細小的時間,要靠你去拾掇。有一個作家説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頁書的時間總是有的,慢慢積累起來,將是一個很驚人的數目。“讀書”也就是“學習”,那“學習”又得分開説:“學”是學習新的知識,只有學了,才將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習”便是温習學過的知識,學了,轉而又忘了,那等於白學,白學又不如不學,所以温習不可少。學習後還得“思”,“思”便是思索學過的知識,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學來也無用。讀書必是自願,只有自願做的事情才更快樂,更有效果。別人逼你,你本身不願意,只懷着滿肚子的氣讀書,腦裏便不能“思”了。

建議大家多讀名著,之所以為名著的書,終有其可讀之處,對人閲歷的增長,思想的昇華,人生觀,世界觀的去蕪存莠都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都能夠認真的研讀一本名著。比如説我吧,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了一個月還沒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辦法?但同樣厚薄的一本小説,僅一小時,便半本“下肚”。那時我還想: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在我眼裏,暫時沒有。

我想,看書是需要耐心的,名著的確不同於其他小説,慢慢琢磨,才其樂無窮。

如果你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那麼恭喜你了——你還是一個健康的現代人,你的身體和靈魂同在。

寫讀書讀後感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讓每一個人無不讚歎生命的頑強與人間的無私大愛。“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這部由卡勒德·賽尼寫的名著讓我的心靈受到激盪,它竟是這麼的`讓人不忍卒讀,有對國家與民族的思考,對善與惡的思考,對人性的思考。它更像一個警鐘,有振聾發聵之效。

沒錯,這次我要分享的書名叫《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主要講了12歲的阿富汗家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阿桑情同手足。但是在一場風箏比賽之後,一切都變了樣子,中間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情使他們間關係開始瓦解,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把阿桑給逼走了。不久過後,自己跟父親逃到美國。成年後的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對阿桑的背叛。為了賭罪,阿米爾返回了故鄉後,希望能為自己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了一個謊言使兒時噩夢再度重現,最終離開了,看着阿桑拖着那風箏,他也便放心了的事情。

風箏象徵着什麼?美好的希望、心中的信仰和是非善良。哈桑曾是為阿米爾追風箏的人,阿米爾是他心中值得他肝腦塗地的好朋友,現在阿米爾才明白這一點,於是他開始做為索拉博追風箏的人,善良和勇氣在他身上甦醒,他正在追尋他自己的那條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説起哈桑:“有人説他追的是風箏的影子,但是他們並不像我這麼瞭解他,他並不是在追風箏的影子,他就是知道,就這麼簡單。”近來,我漸漸明瞭,比起那些轟轟烈烈、海誓山盟的愛情,友情更讓人感到温暖和安逸,它會隨着時間的行進愈釀愈濃,愈釀愈烈。試想,誰是為你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次?又要到夏天了,即將畢業的人又得揮手道別了,往昔不可追,曾一起許下的誓言還歷歷在目,明天就要背起行囊各奔東西了,臨走時淺淺一笑,道聲“朋友,珍重!”回過頭早已泣不成聲,因為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相逢,因為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單純的依賴着這樣一羣人。

時間太有重量,友情歲月裏你的安好便是我的晴天。友誼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都是珍貴無比的財富,我們還要學會去感激友誼,對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且我們要學會尊重對方,友誼使我們每個人那內心最純潔的一塊玉石。對那一些貧窮的國家,為此我們還必須要富有憐憫之心,並且我們還要學會去關愛,有時候“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誰也不可能去取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我們要感激自己的生命的獲得與給予,學會感恩。

你有沒有被這個故事所温暖呢?是的,只要人人多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為了這個世界的每一片温馨,就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點包容吧!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寫讀書讀後感篇3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是我在無意中看到的一本書,他的作者是常生龍,xx人,上海市物理特級教師,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曾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管理貢獻獎”、《中國教師報》“20xx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長”、《中國教育報》“xx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中國教育報》《上海教育》等報刊專欄作者,《教師博覽》簽約作者。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裏,作為教師的我們養成閲讀的習慣,可以讓自己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少走很多的彎路。和作者一起用閲讀來增添教育智慧,享受幸福的閲讀時光。身為特級教師的作者以10年的閲讀功底,分享了50本對教師自我提升有助益的教育類圖書。讓學生喜歡你的訣竅,轉變問題生的各種“法寶”。杜威、佐藤學等經典著作的精華,慕課、微課、反轉課堂的前沿的教育理論和發展趨勢等一併展示給你。好老師始於讀書的那一刻。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你作者給出三個訣竅:其一自己先變成孩子,其二遵循教育的規律,第三要時刻以身示範。

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也讀過好多書,我怎麼就沒達到常生龍老師所説的讀書境界:“每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時,總有一本書在那裏等着我,給我啟迪,讓我豁然開朗。”看完了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我豁然開朗了,原來常老師讀書是這樣的。

一、善於找書

常老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書,在5個專輯後面還羅列了本輯延伸閲讀書目》共71本,縱觀其121本書。緊跟國際教育,用國際眼光看我國的教育、引領我國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對教育、教學,已經達到了“遊於藝”的程度,遊刃有餘,自由遊走於教育領域之中。

二、善於聯想

“讀書的祕訣無非是聯想與思考。聯想是讀出自己的共鳴,與生活、經歷、情懷、時代接通;思考是讀出問題,思考、質疑、不輕易相信。”

三、善於思考

常老師對於閲讀而得來的知識,能夠結合我國教育實踐,提出某些理論該怎樣應用於我國教育實踐的具體想法。

四、善於總結

“支撐教師每天在教學領域發揮創意和創造性的是以下三點:給每個孩子學習的尊嚴、專注教材(學問)的發展性、我們自己的教育哲學”

最後,我將《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本書中的後記送給大家:我選擇讀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為了期望通過閲讀來為自己增添智慧,厚實精神底色。讀書是一個方面,讀後要領會作者的意圖,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寫寫感受,也是必要的。在閲讀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讀書的美妙。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難題的時候,總有一本書就在那裏等着我。

敢問教師成長的路在何方?路在我們的閲讀中!

寫讀書讀後感篇4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覺是:讀書的心態很重要。如果一心求快,往往欲速不達,可能從機械的狀態中理解許多遍也不一定能弄懂書本的意思;如果只是為了物質需求,將讀書視為任務,讀完一本書“如釋重負”,讀書就會成為一塊磚頭,冷、死,還得費好大力氣搬動。

古來聖者,多向往幽深的山林,在那兒悠然地彈琴、賦詩、讀書……自然與生態洗去了世俗功利的塵埃,手捧一卷閒書席地而坐,聞着新鮮泥土的温濕氣息,聽着啁啾之響,他們的心裏不過是品味詞句、享受故事、學而不厭的豁達,卻如臨仙境般快樂。

現代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到古人的心態,卻能換一種方法獲得讀書的快樂。每當猜成語他人咬牙切齒的思考中,自己在書上看到的那個詞語突然閃現在自己的腦海,感覺像步於雲端一樣飄然和自豪,學以致用的成就感讓我們獲得更多讀書的樂趣。

如果説學以致用需要思考,有的人會不滿地説:“我看書既然要快樂,何必費力地思考啊?”但不思考的輕鬆之樂像漣漪微微,思考的發掘之樂似洪波逐流,我們更要舍小利以逐遠,思考書中的關鍵句,琢磨作者的真實意,“作者為什麼用這個詞?”“這句話在這裏有什麼作用?”這樣的金鑰匙能讓我們層層地發掘深意,也許人物的性格情感更顯深刻和複雜,在這樣一片大海中我們滿載而歸,而思考就是在挖掘書中的寶藏。

如果只是光思考就想一展才華、學以致用,恐怕連孔子都要教訓“學而時習”的重要了。獲得大量知識之後,温習就是一把精緻的小刀,將思索的“寶藏”清楚地刻在大腦中。在温習中,往往能找到被遺忘的“寶藏”,我們要保護好它們不被丟失,在需要的時候,便能靈活取用,筆走龍蛇,心中便被自豪的快樂填得滿滿的。

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把書變成一個夥伴,閒適地交談,傾心地思考,反覆地温習,活學活用,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無窮樂趣。

寫讀書讀後感篇5

這個寒假,我讀了很多書,比如《傻狗温迪克》、《冒險小王子》1至8集、《三國演義》、《精靈女生》等等。其中,《冒險小王子》的1至8集,對我啟迪很大。

這套書主要講了生活在大方塊的包小龍,在9歲時被黃金龍選成第2代精靈師,來到了納尤古的齊格威學校——一個精靈和精靈師生活的地方。包小龍很同情弱小,為了不讓一隻很可憐的小精靈麪條繼續流浪,寧願不要校長的七級知星小精靈,選擇了低級的麪條。後來,他與於萌萌、湯諾,一起突破重重難關∶為了阻止烈火之鷹的重生,冒着被開除的危險,拔掉了火炬台的閥門。為了挽救湯諾的小精靈米霜,不顧生命危險,拿到了幸運的兔子腳。為了不讓小米再繼續改變未來,他和麪條等人打敗了惡魔足球隊……他們三個人,團結一致,目標專一,所以,最終,讓自己的小精靈變強了,也可以對付更強大的壞人了。

包小龍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種動物———螞蟻。

螞蟻遇到食物時,總是叫同伴一起來幫忙,他們把食物切碎,或者一起抬到背上,然後,一起七手八腳的抬到洞裏。準備飽餐一頓。

螞蟻和包小龍他們一樣,都會團結一致,共同度過難關。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團結一致,對嗎?

寫讀書讀後感篇6

三國時期,正值亂世,亂世出英雄,也出政治家、軍事家。亂世中若想稱霸一方,不僅僅靠武藝,還要會帶兵。這就要讓軍事家出馬了。江浙一帶三國時屬吳,吳王孫權手下出過好幾位有名的軍事家: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撇開前幾位不論,光來看陸遜,他又是怎麼用兵,大敗蜀軍的?

陸伯言這個人,前半輩子用關羽的話來説就是個書呆子,而後半輩子能成為史書中這樣有名的一位軍事家,大部分原因此他打贏了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火燒七百里聯營,陸遜可謂用兵如神。他看得清局勢,沉的住氣,能忍。面對蜀軍的步步緊逼,吳軍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時,陸遜卻破天荒地下了一個命令:撤退。陸遜此時還未聲名遠揚,要説什麼大功績也只能是配合呂蒙大敗關羽,在軍中的威信也遠遠不及那些大將。那些將領一聽撤退兩字哪能服氣,還不得直跳腳?打都沒打就撤退,一撤退就完了,軍心動搖,士兵都不想打了,這仗還會勝嗎?陸遜卻説無妨,我有辦法讓蜀軍想打也打不動。將領還是不服,你一個書呆子能想出什麼妙計。然而陸遜還真有辦法,吳軍一退,蜀軍自然要追,你蜀軍鋭氣正旺,我幹嘛要撞這個槍口上?追個幾百裏山路,磨光你的鋭氣,蜀軍疲於奔波,哪裏還有力氣打仗?

陸遜能勝勝在看得透人心。俗話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的用兵也是如此。陸遜他知道,劉備這個人狡猾得很,不能不防,我吳軍未戰先退,他定起疑心,必然使詐,此時出兵,正中他下懷。於是他又發揮了他冷靜的性格,亮出孫權給的尚方寶劍——先斬後奏。這下好,將士們自然滿腹怨言,但又不敢抗令,只能乖乖不動。陸遜不急,劉備倒急了,急什麼?急不能騙過陸遜。雙方局勢僵持不下,劉備無奈,只好撤走山中八千伏兵。這心理戰打得可好啊,劉備完敗!將士們的誤會消除了,可謂是一箭雙鵰。

陸遜這人,做事也謹慎。終於等到了主動出擊的時機了,這下總可以打了吧!但陸遜説不急。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不可過急。將士問那怎麼辦,這次可不能等了。陸遜説先攻一營吧,攻一聯營,好,打吧,一打,敗了。將士又問那又怎麼做,陸遜説我有辦法了,這一仗暴露了他們的弱點。果然,聯營七百里,用計最好便是火燒,大火一放,一下就燒了個精光,蜀軍大敗,軍中上下都誇陸遜用兵如神。

這一仗,不僅滅了蜀軍威風,還解了孫桓之圍,可謂是場軍事家間的惡鬥。勝者陸遜,也因此而名垂千古。

寫讀書讀後感篇7

冬日的暖陽透過窗梗投射在書桌上,寂靜的暖意挑逗着房間的寒氣,我觸摸着、温暖着、盡情的享受着這“幸福”的週末時光,窗外不是飄來熱鬧的説笑聲,打破這周圍的寂靜。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寂寞。我獨坐在窗台,凝望着手機羣中的寫作通知發呆。書桌上透過書頁,一行小字映入眼簾:“堅持不懈的閲讀,就是與最美景緻的一次次的邂逅。”是啊,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摸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我再次翻開了那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

打開浸着墨香的書籍,發現這些似曾相識而今又經推敲修訂過的文字,在作者親切的“讓我們讀書吧”的自序中,瀏覽了被作者精心架構的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既有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的研討,也有教育名家教育啟迪與喚醒,更有世界頂級國家教育成功的祕訣。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內在有着嚴密邏輯聯繫的教師閲讀圖譜。每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難題時,總有一本書在那裏等着我,給我啟迪,讓我豁然開朗。現將閲讀感受總結如下:

一、閲讀激發了我的教育夢想

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應當是我們所有當教師最美的夢想,於永正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告訴我們:當師生融為一體時,教育真的是一種幸福,教育真的會變得簡單、輕鬆而有效。陶行知先生也説過:“我們必得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追求分數至上的現實,微薄的工資收入,高強度的壓力,職業倦怠也越來越明顯,固然與收入和壓力有關,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很多教師在工作中喪失了真我,像是一個裝在套子裏的人,天天帶着面具生活,何言快樂?

在許多師生共處的日子裏,自己也曾在課堂之外,經歷過帶着學生去野炊、去參觀實踐園等實踐活動,活動後我立即整理拍照文字,記錄活動專輯在教室裏展示交流。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習作也取得來前所未有的成功。幾年的時光過去了,學生們每次提起那段難忘的經歷都激動和興奮好久!

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也曾有過像於永正老師那樣,在自己或長或短的教學生涯內,有過留給學生串串珍珠版精彩活動的難忘痕跡,也曾有過充當童心未泯教師的幸福體驗。教育生活原來可以這麼幸福的過,沉澱許久的教育夢想再閲讀的體驗中再次被點燃!

二、閲讀刷新了我的課堂教育觀

教學是一門充滿藝術的創新科學,對教學技術的研究,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對學困生的轉化,對提升教學質量策略,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教學技巧中“按部就班技巧”和“走動技巧”。

期會考試前,各級各班在授課完畢都在做試卷刷題,辦公室內琳琅滿目的各科試卷像小山似的排滿了課桌,不得不感歎:真有點大學聯考加工廠的硝煙瀰漫!我也加入這場刷題的“戰役”,生怕自己跟上步伐而影響全局,又到了評講試卷時間,讀後感()學生等着公佈答案,往試卷上填寫,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剛剛講過的內容,依舊是錯誤百出,給答案,被動接受,再糾錯,再出錯,更過的時候抱怨學生怎麼沒記性!何曾想過,對於那些淺顯易懂的內容,並沒有注意教給學生理解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流程。也難怪學生看似在課堂上似乎聽明白了,等到動手時又無從下手。在閲讀中,我注意到了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技巧:“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前提是讓他們把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流程,在此基礎上再去自由發揮。如果把複雜的技能分解為若干任務,把複雜的技能分解為可以操作若干步驟,這樣遇到問題時學生能在這個過程就會逐步提升。”按照這種方法的思路,我分專題製作了課件,通過大量實例讓學生鞏固此類賞析的答題思路和方法,學生的準確率有了很大提高。原來課堂教學充滿了挑戰,技巧和藝術無處不在!

在三尺講台耕耘,支點在哪裏?如何再能讓教室裏每一個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你擁有整個教室?往日上課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七八十人的教學大班,擁擠的座位,狹窄的過道,側着身子勉強通過的尷尬,讓我時常把講台作為支點,是不是的畫弧線運動。視野的限制讓教室裏學生的動態不能及時盡收眼底。每次轉身板書或低頭伏案寫字,總聽到台下竊竊私語聲,抬頭凝視或剛做邁下腳步的動作,頓時鴉雀無聲。我在心暗暗發誓:“看我逮着機會怎麼收拾你們!”困惑了許久,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直到我有一天帶着讀書任務閲讀到《閲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中國萊莫夫在《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祕訣》中提到的“走動技巧”,才恍然大悟:“教師要在上課開始的前五分鐘內,讓學生意識到你已經擁有了整個教室的任何位置。”接下來的課堂上,我拉開了教室的座位,從講台的踱步到台下的關注,不時在後排座位處停留,俯下身子點點學生的書寫,鼓勵的伸伸大拇指,做一個加油的鼓勵!或在想要開口説話的男生旁邊做一個禁止説話的暗示。隨着關注度的提升,教室裏竊竊私語聲消失了,我心裏掠過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三、閲讀完善着我的師德素養

“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願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麼您會發現您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光,大大地發熱。”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是相影響的夥伴,是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峯。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中,不難發現西方的教師們同樣不遺餘力地以“愛”為核心,生髮了教育激情及各種教學智慧,引導狀況百出的學生們在做人和學習上步入正軌,且使之繼續進步;於漪老師在自傳《歲月如歌》中寫到,即使是在羣魔亂舞的“文革”時期回想當初自己給患肺結核病的學生買藥,給骨折又無錢的學生付醫藥費,給沒錢的近視學生配眼鏡等等以至於家境拮据,她依然沒有後悔——“這樣做圖的什麼?

帶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激勵的點點滴滴自己也許做的還太少太少。也正如郭振先生所言:“教師有沒有文化主要不在於教師的職稱、職位,而在於教師有沒有高尚的師德、豐富的學識、生動的個性、感人的故事在學校流傳。”

在此書的閲讀中我的師德修養也在完善。

費爾巴哈曾經説過:“你的第一責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個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別人幸福。”閲讀之美,美在感悟;閲讀之美,美在積累;閲讀之美,美在常讀常新。閲讀能夠促使教師的自身成長,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使教師享受教育成功帶來的幸福。做一個幸福樂教的園丁,做一個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人,那就好還是讓我們來讀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