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合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3W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合集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合集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一

在東方,一直流傳着女媧捏土造人的傳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在西方,則相信上帝創世説,也同樣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然而,達爾那部驚世駭俗的鉅作:《物種起源》則扭轉了一切。為世俗中迷茫的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物種起源》使那些遠古的傳説,在它的面前不攻自破。它擺脱了科學的束縛,使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了解放;它引領了時代潮流,使自然科學迅速崛起;它惠及了後世,更使我們明白了拼搏的重要。雖然在這條人們慢慢認知科學,瞭解科學的道路上,存在着諸多坎坷,但陽光總在風雨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物種起源》經得起歲月的推敲,經得起後人的考核。“生命只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於一個原始的細胞的開端”,這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但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一粒小小的受精卵,則誕生了我們……讀着《物種起源》如讓思想插上智慧的翅膀,在科學的天空翱翔,親身感受着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物種起源》使自然科學迅速崛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它引領着這原本保守的時代,使它走在世界前列,李卜克內西對此做過生動比喻:“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煩囂,在他寧靜的莊園裏準備着一個革命,馬克思自己在世界囂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正是這種革命,差別只在槓桿是應用於另一點而已。”《物種起源》中的進化論引導着人們深入研究,為分子遺傳學生物學開拓了道路。由此,進化論不愧被稱為19世界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有了它的推動,自然科學迅速崛起,如虎添翼,科學領域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社會又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這無不顯示着它的輝煌。讀着《物種起源》感受着先人的智慧,科學的偉大,在它面前我就像滄海中的一粒粟,在這鉅作的震撼下,望洋興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無不在提醒着我們要競爭,要拼搏,這就是生存的法則。同樣在這奇妙的自然中也無法改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着血腥的一幕幕,弱肉強食,強者稱王,已成了一種習慣,一種不可改變的規律。歷史就是最好的見證者,中國清政府閉關鎖國,從而造成中國與世隔絕,遠遠落後於世界潮流。中國落後了,落後就要捱打!中國由此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道路,開始了中國百年來的屈辱史。唯有強者才能稱王,唯有適者才能生存。現在這條中國巨龍終於復甦了,沉睡了這麼久也是時候騰飛了,中國吸取了歷史的教訓,一刻也不敢鬆懈,奮起直追。

因為歷史證明,適者生存,這條生存法則是亙古不變的,唯有適應才是上策。對於我們本身,既然自然選擇了我們,我們有幸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那我們就要好好把握,既來之則安之,努力拼搏,不要讓自己成為弱者,成為別人的墊腳石,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競爭的犧牲品。只有拼搏,才能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立足於這個社會。讀着《物種起源》,感受着競爭的無情,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但與此同時,它也激勵着我們勇敢前行。因為未來充滿戰場,需要我們的拼搏。

《物種起源》的魅力就在於此,這是一場沒有硝煙,沒有鮮血的革命,卻悄無聲息地改變着人們,影響着社會,衝擊着世界。《物種起源》讓我感受到了科學令人着迷的氣息,科學如同一個巨人,他有偉岸的身軀,挺拔的身姿,氣吞山河的氣勢,無不讓人震撼,令人仰望。就讓科學解放我們的思想,使科技崛起,國家興盛,激勵着我們拼搏向上吧!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二

達爾文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在歷史、生物等多門學科中都有所提及,尤其在生物學科中,還專門有一個章節來探討生物進化理論,可見這一著作的影響之大,所以,也難怪它被公認為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之一。作為一名選修生物的學生,我一直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這個暑假,我終於將其翻開,走進了達爾文先生的思想世界。

《物種起源》是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鉅著,全書分為15編,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種起源》的內容:講述生物進化的過程與法則。這本書以全新的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的進化論,對後人對生物進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現代進化論”創立的基礎。此外,恩格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我剛開始閲讀時,着實被他在緒言中提及的諸多先前的學説、理論搞暈了,曾一度想要放棄閲讀,然而,當我堅持下來讀到後面,我領會到達爾文思想之深入。他的思維是十分嚴謹的,提出他所參考的大量文獻大概也是出於此,他從豐富的事實出發,通過大量觀察和思考,逐步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並且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解釋;同時,他的語言文字並非如我想象的單調乏味,而是精練、生動、而又發人深省的,比如,他以一句“自然選擇即適者生存”解釋了自己的主要觀點;“看一眼繽紛的河岸吧!那裏草木叢生,鳥兒鳴於叢林,昆蟲飛舞其間,蠕蟲在濕木中穿行,這些生物的設計是多麼精巧啊!”生動的描繪了自然場景,帶領讀者進入了神祕的自然世界;“説到生存鬥爭,我們不必為之感到恐懼,死亡的來臨通常是迅速的,而強壯、健康、幸運的生物不但能生存下去,而且必能繁衍下去。”這樣的語氣是平和的,讓讀者平靜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的觀點......讀罷全書後,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精彩的書!

合上書本,我不由得反思起來:首先,達爾文能在當時那個有神論盛行的年代裏,能堅持不懈的完成對生物進化的研究,實屬不易,我還曾在課本中看到過當時的人將達爾文畫成猿猴以諷刺他的荒謬圖片,可見他當時承受的壓力之大,而達爾文的內心要有多強大才能抵抗這樣的非議啊!我對這個偉大的生物學家心生敬佩!其次,我通過一些書籍也瞭解到,達爾文的學説是有缺陷的,比如:他未能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做出科學的解釋,對生物進化的解釋侷限於個體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大爆發現象等,但是達爾文作為一個誠實的科學家,他實事求是,他曾經説過:“關於變異的規律,我們實在是無知的,我們所能夠説明這部分或那部分發生變異的任何原因,恐怕還不及百分之一。”可見達爾文的謙遜、嚴謹。最後,自然選擇的學説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如今我們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或許人也屬於生物的範疇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現實與達爾文提出的“優勝劣汰”不謀而合,這正提醒着我們努力完善自己,在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

達爾文先生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看到的一切生物不是特別的創造物,而是遠在寒武系第一層沉積下來以前就生活着的某些生物的直系後代。”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透過它的眼睛瞻望到過去,更瞭望到現在乃至未來。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三

隨着科學與哲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世界及人的主體性,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題。

例如生命的起源究竟是什麼?人及世界上各物種在進化中是否具有自主性和選擇性?如果有,它同客觀決定的力量之間又是什麼關係?這樣的問題誰也解釋不清楚

但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達爾文相信所有的物種都是由簡單的生命單位演變而來,但最初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呢?一個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實是達爾文認為它們是被創造的。在閲讀當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結論,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經過類比以後得出結論,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機生物都是起源於一個共同的原始生命,而這個原始生命則是“被吹了一口氣”而來的。這與聖經裏創世記裏講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氣而得到生命的寫法有點相似。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是邏輯推理。

也就是説自然的選擇與進化只是通過推理的論據來表達,是一種邏輯上的順延。事實上,生物改變並不一定是按這種推理進行的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論是科學的假設。達爾文證明自己理論的證據是缺乏説服力的,只能解釋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他卻由這些特例推廣到普遍進化,因而只能是特殊基礎上的假設。的確,達爾文的理論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如果生物真是由一個物種向另一種物種進化而來,那麼必定存在物種間的過渡類型。可是為什麼我們所發現的化石中卻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證據?如果生物的進化真的是長時間的逐漸變化,那麼從單細胞又如何產生出複雜多樣的動物門類呢?從同一個祖先那裏又如何進化出多種不同基因組合的物種呢?為什麼大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幾乎所有動物的“門”同時在地層中出現呢?

理論的最終思想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推理只能用在動物界,然而達爾文卻把這種理論強加給人類社會……他忽視了人和動物的智力在空間上的差距……人類的大腦思維是三維的,而動物的思維是二維的,從動物要想過渡到人類,首先智力要過渡到三維,但是二維的事物是不能過度到三維事物的,就像二維空間幾何圖形要變成三維立體圖形一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達爾文和當時的科學家卻忽略了這個致命的關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被資本主義理論的推崇者由生物學轉移到人文學、社會學,把人類和諧互助精神退化為生物界的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叢林生存原則。正如馬克思所説,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每一個銅板都滲透着鮮血。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所謂的科學假説,經不起邏輯推敲和科學論證,早已被有理智的人們所唾棄。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轉移至今還有其市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毫無人性可言,多少適者生存於被掠者的血汗之上,多少不適者死於適者的傾軋之下啊!

《物種起源》讀後感範文四

科學是神祕的,也是美麗的。它既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偉大力量。從我們學習的哥白尼的日心説、牛頓的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蒸汽機的發明,到我們熟悉的因特網技術、基因工程,這些科學理論的誕生與應用都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也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後,更加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僅是説大自然,我們人類的生活亦是如此。達爾文的著作不僅使生物學和人類學發生了革命,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他經過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實,思考問題,再加上耐心的記錄、總結,從而寫成科學鉅著。從這部書中,我不僅看到生物之間複雜的關係和大自然的奧祕,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學精神,那是達爾文身上的遇到難題不放棄、永不放棄的堅持,對科研的執着,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些都源於他對科學的熱愛。

讀罷這篇文章,我對科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我更要學習達爾文的科學精神與品格。馬克思説:“在攀登科學的山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巖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是的,探索科學是一件艱苦的事業,但發現與探索科學的過程又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這樂趣又吸引科學家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人們發現科學,在科學世界裏探索,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人們更好的生活,讓社會更和諧。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闡釋了生物的進化原理,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現在,聰明的人類將科學知識應用到各種技術中,使方便、快捷的節奏悄然進入人們生活中。高鐵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縮短了人們間的距離。

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難研究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增強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吳孟超將畢生的時間都入到肝膽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離開手術枱,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他們熱愛科學研究,不畏辛苦,為人類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現代社會,有些人利用科學,用高科技研製有毒化學試劑加入食品中,試圖謀取暴利。假煙、假酒早已屢見不鮮,爽口的飲料中有塑化劑,美味的飯菜加入了地溝油、蘇丹紅。入股額大家都利用科學,用於滿足自身的慾望,不考慮他人、社會,那還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沒有危害到人們健康的時代裏。

想到這裏,真想告訴大家要正確對待科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熱愛生活以正確的態度對科學。熱愛科學,是讓它造福於人類,造福於社會。

所以,讓我們熱愛科學,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執着堅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讓我們享受發現與探索的樂趣,讓科學為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