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4W

  《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歡迎查閲。

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3篇

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1

  我聽到一聲深深的歎息,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其實只來自於書中,幾乎一口氣讀完《穆斯林的敬禮》的我,在掩上最後一頁的時候,心中的複雜情感,説不清,道不明,只隱約感到一絲悲涼。記得魯迅先生説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在這本書中,我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遠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提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整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整本書含蓄藴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震撼”兩個字形容自己的感觸,也就難怪冰心稱“這是一本奇書”,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難釋手,書中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以及他們的下一輩韓新月,楚雁潮的愛情悲劇、牽扯着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後卻只能悲歎。我欽佩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敢愛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歡他們的坦蕩與執著,欣賞他們的才華,感歎他們的不幸。這樣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樑君璧?還是樑冰玉?還是説,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許誰也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幸與不幸,畢竟時代是無法改變的。

  記得劉白羽先生這樣評價樑君璧:“也許因為我是北京人,我生長在曾經富極一時而終又淒涼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使我懂得樑君璧,她表面上顯露着壓人的威勢,其實內心隱藏着一腔悲痛。”也許時代不同,也許是我們看問題的深度不同,也許是他有一般這樣的經歷,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樑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覺得她對樑冰玉的愛極恨極,很是不應該地用在了無辜的韓新月身上,拆散了她與朾雁潮這對苦命的情人,也斷送了她本就不長的生命。我無法理解樑君璧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韓新月感到着涼。

  從書中,再折射到現在,又會有多少這樣以悲劇收場的愛情呢?還有多少人這追求靈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傾聽,用心去審視,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禮》,是一個家庭不幸的命運,一個時代悲劇的收場。

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2

  霍達説:“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閲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接受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己的愛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愛情討個説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他。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面對一切,但是,他是在風吹雨打中更加挺拔傲然的腰桿,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着殘軀,也要直面挫難。惟其如此,才顯得對生命尊重,對生活熱愛,對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説:“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關於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模板3

  悠揚的小提琴聲漸漸從一座墳墓旁響起,遠遠望去,一個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子正在彈琴,似乎在訴説着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美好的愛情,往往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與破壞,比如宗教,別的民族我不清楚,但作為一個穆斯林,在我們的宗教信仰中,規定不能和外民族的人婚戀,否則,就罪不可赦,這樣的信仰一帶傳一代,幾乎沒有人對它做些淺談,然而時至今日,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鉅著《穆斯林的葬禮》,讓廣大讀者似乎耳目一新。

  小説講述的是愛情一户回族人家經歷的一些故事,主人公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是做玉器生意的,妻子樑君璧本是他的師妹,他還有一個小師妹,就是樑冰玉。由於戰爭原因,韓子奇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妻兒,帶者自己心愛的玉器,和小師妹一起去了英國,戰爭硝煙瀰漫,沒能將親人間信息互相傳遞。就和冰玉重組了家庭,生下了新月,可是事實不像他想的那樣,冰玉離開了他。

  新月是一名出色的學生,她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大,可不幸的是她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且不能做手術,年輕的班主任楚雁潮為了給予她希望,便向新月表白了自己的愛慕之情。作為穆斯林,樑君璧極力反對,因為她不明白楚老師對新月的愛情是給予她希望,而不是娶妻生子,或許新月是丈夫的“私生女”,她沒有絲毫的猶豫就否定了楚老師的請求,並讓他對新月不要有太多的關注與感情。

  這對無緣的戀人最後就只能接受了生離死別的結局:韓新月沒能見到楚雁潮最後一面,但我相信,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因為他永遠記得,他有一個何等出色的穆斯林學生,她是何等地喜歡聽他彈《梁祝》。

  有人説,這部愛情是要告訴人們,在一切事物中,愛情是至高無上的,甚至它勝過宗教,做為一名穆斯林,我想我不該這麼説,但是我從心底也默默認同。因為我想祝福他們,我想聽聽《梁祝》。

  天上,新月朦朧;地下,琴聲飄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