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熱門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3W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告訴人們想學會留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從而就會聽到別人的聲音,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精彩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熱門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熱門精選三篇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剛當班主任的時候,猶記得私下裏和一位學生談話時,學生的發言讓我至今印象深刻,“老師,您和我們説的話意思和張老師的話意思一樣,但是張老師説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聽進去。”道理是一樣的,為何我説的話學生聽不進去呢?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

一、探因

為何有時候我們的話,學生聽不進去?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為你好”的話語中,其實是裹藏着“暴力因素”。盧森堡博士認為,以下四個原因會促使我們平時的交流出現暴力,它們分別是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其中,我發現在平時和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其實我是有在做道德評判和強人所難。比如我比較愛整潔,喜歡把桌面總是收拾得乾淨整齊的,我看到學生的課桌亂七八糟,我可能會責罵他:“你看你連桌子都不會收拾整理,真是太邋遢了!”這一表達就是我用我的衞生標準去評判學生的行為,是一種暴力溝通。又例如學生與她爸爸發生矛盾,覺得爸爸總是偏心,滿足弟弟的要求,而她提的要求總是忽略掉,有些恨他爸爸,而我們有時候可能會第一時間説你不要恨你爸爸,其實你自己也不好受。沒有給予孩子認同,沒有疏導好孩子的情緒,而讓她不要討厭他爸爸,其實就有些強人所難。所有的問題終究是,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其實更多的關注對象還是在我們自身,而非要溝通的對象——學生,所以我們的溝通沒有觸動到學生的心靈,反而是因為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暴力因素”,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覺得老師的“攻擊”我,從而第一時間是反駁對抗,從而未能接收到對話中可能真正對他有促進意義的寶藏。

二、轉變

好的語言是溝通雙方心靈交匯的窗户,而暴力溝通很多時候起不到溝通的作用,反而是為雙方築起一道牆。因此如何實現非暴力溝通,到底如何説,孩子們才會聽,也成為我接下來工作重點。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介紹了“怎樣交流能避免暴力溝通”,他強調4個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第一是觀察而不評論。第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説出自己的需要。第四,提出具體的請求。在接下來與學生的談話中,我會有意識的注意以上四點的內容,調整自己交流的方式。如上面收拾書桌的事件,其實我是需要孩子們收拾好書桌,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我的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批評,之後我會換種表達:“孩子,現在書的放置有些雜亂,老師怕你找資料的時候不好找,時間長了或忘記某資料放置的位置,趕緊收拾一下書桌,也可能騰出更大的空間,寫作業,自己舒服一些。”學生聽了,也會審視自己是否會有這樣的不便之處,覺得我説得有道理,真正的為他着想,會動手收拾一下。

三、提升

多學了一段時間後,除了具體表達的轉變,我的思路有了變化提升,從更多關注自己、心疼自己,過渡到開始重視與我交流的那個人的感受和體會。過去交流不順暢時,通常會在心裏指責別人:“這人怎麼這麼難溝通呢?和他(她)説話真累、太勞神!”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後,我常常會下意識地琢磨、覆盤、反思。我在交流中有沒有暴力溝通的成分在其中?我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嗎?我的請求是否是具體且可操作的?我在用心關注、努力理解對方抱怨背後的需求了嗎?漸漸的換位思考,讓我的話語越來越能走入別人心裏,而我也更能理解對方,自己的負面情緒也變少了。

我很欣喜地看到自身的變化,温柔的語言比強勢的施壓更有力,用善意和温暖讓語言成為使陽光照進他人心靈的窗户!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這本書第一次聽説是在樊登讀書會上聽過,印象一般,當時對此類書抱有自然牴觸。這次在微信讀書上聽下來還是有所收穫的。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觀”。對一本書的評價亦如此。良性的溝通讓人心曠神怡,惡劣的溝通令人暴跳如雷。溝通的技巧不容忽視。只可惜,願意花時間學習溝通技巧的人並不多。為了突破自己的溝通路徑,成為一個更好的傾聽者,近來有意識地下了點功夫。遺憾的是,學習的初衷往往是尋求有效溝通,但學習之後警醒地運用,卻發現也是另一種累。累,説明還沒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反省,改進。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學習非暴力溝通,讓你在發怒時換種表達方式,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而且有些事沒你想的那麼糟。

自我反省,溝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溝通,很大因素是沒有進行非暴力溝通,急躁易激動,導致溝通失敗,不過要想熟練運用時刻運用非暴力溝通還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節需要認真複習,做筆記,時刻提醒着自己注意溝通的方式,默認於心,只能説努力改變吧。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總之,個人覺得非暴力溝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對的是什麼人以及什麼場合。在面對可能遭受傷害的情形時,你首先要做的是保護自己,卸下對方的武器。只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溝通才會發揮效用。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一、這本書講了什麼?

這是一本講如何溝通的書。暴力溝通不是指説着説着就打起來了的溝通,而是指語言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溝通。如果我們留意生活當中的説話方式,就會發現,言語上的嘲諷、否定、説教、拒不迴應、隨意打斷都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創傷。作者提倡非暴力溝通,並且指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非暴力溝通的例子。媽媽對兒子説,房間裏有3個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為我需要房間的整潔(需要),你能幫我把它們放進洗衣機嗎(請求)?很好地對應到了這四要素。

二、如何論證的?

全書先總述非暴力溝通的意義,而後對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分章節敍述。各章節詳細的介紹如何客觀觀察、準確的體會和表達感受、正視自己的需要和具體的表達請求。每一章闡述觀點的時候作者都會舉例論證,當然舉的例子也很接地氣,章節末尾給出了所討論主題的例子供讀者練習。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中的前三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是請求的基礎。其中,請求是指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必要時請別人確認。請求應該站在雙方的角度,平等的請求不是命令,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讓別人做什麼,而是以誠實和傾聽的方式與人聯繫,這樣請求被拒絕了也不會有什麼怨恨和尷尬。

三、作者説的有道理嗎

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暴力溝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包括與父母的溝通、與伴侶的溝通以及與朋友的溝通,我們的話往往讓別人痛苦、難堪。我們經常忽略了客觀的觀察,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那種帶有評論的觀察一説出口就讓別人很抗拒。比如,“你總是不記得收拾好衣服”和“你今天沒收拾好衣服”這兩句話,情緒上明顯後者讓人舒服的多。恰當的表達自己感受也非常重要。比如,你這樣做我感覺有點難過;比如,我今天感覺不開心。適當的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四、生活中受到什麼啟發

首先是應該客觀的觀察,不僅是觀察自己,也要觀察別人,觀察應該基於看到的事實,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評價。其次應該用心的感受需要,包括自己和對方的。這一點我感觸很深刻,當別人給我説它的困惑、難過的時候,有時候我太急於説教和給出自己的意見了,這樣很不負責任。按照書中的做法,我應該耐心的聽他説,並詢問和確認對方的感受以及需要。只有他充分表達和釋放了自己,我才能正確的給出建議。或者別人根本不需要建議,等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已經有主意了。受到啟發的第三點就是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請求,讓別人猜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我們應該説出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如果別人拒絕了,那也沒關係,因為我們的請求是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考慮的。

這本書整體較短,pdf只有109頁,語言也很簡單,讀起來絲毫不費勁,但是其中的溝通事例在我們生活中卻是很常見的,代入感很深。只是讀一本書生活當然不會有改變,只有你真正認可了書中的方式並且按你認可的方式行動起來,改變才會發生。非暴力溝通也需要刻意的反覆練習才能學會,行動起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