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偷的懶讀後感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帶着問題去讀書是促使我們思想進步的關鍵,書看完記得寫讀後感哦,讀後感是小夥伴們讀完書後都要認真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書偷的懶讀後感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模板5篇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篇1

暑假期間我在網上無意中瀏覽到了一篇文章——《被哈佛開除的人》,使我感觸頗深。文章的主要內容大概是這樣的: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燬了哈佛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於一旦,讓人痛心疾首。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約翰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須做出選擇。在這場大火之前,約翰違反圖書館規則,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悠哉遊哉地閲讀完後再歸還。但他怎麼也沒想到,突然之間這本書成為珍本。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惴惴不安的約翰終於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説明理由後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校長接下來的舉動令人吃驚:收下書表示感謝,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後勒令其退學。

這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一個人犯了錯誤很正常,可約翰犯的錯誤並沒有威脅到他人的生命,甚至學校還要感謝他,但是他的行為同樣違反了校規,霍里厄克校長要是不開除約翰也是合乎情理的,畢竟約翰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霍里厄克校長對學校的制度十分負責,最終還是開除了約翰。就這樣,霍里厄克校長做事的態度和風格,成為哈佛世代傳頌的佳話,他的話也成為哈佛的辦學理念: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也許有人會説:這位校長太過分了,既然別人已經道了歉,歸還了書,幹嘛還要開除人家?這就是校規!要是縱容錯誤的話,很多負面東西將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了規則,還會有今天的哈佛嗎?就如同江河一樣,如果沒有堤岸的約束,便不成其為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地奔騰。脱離了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讓規則看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的確,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故事也啟發了我,讓我更勇敢地去面對一切。這個暑假前,我有幸入選學校羽毛球隊,成績還算不錯。我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南海區運動會,挑選的時候,我發揮得很好,第一個就進入了下一輪的選拔,而且還要找一個雙打拍檔。那時候的我很幸福,儘管很忙碌,但是能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我在所不惜。第二天我接到了教練的電話,他叫我下午去進行第二輪選拔。但是,他的最後一句話讓我的夢想再一次破滅。他叫我拿上身份證,可是我的身份證正在辦理中,比賽時是不能拿到。於是,電話那頭的教練深深地歎了口氣,惋惜地跟我説了聲對不起,然後我就被淘汰了。我久久地不肯放下電話,因為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不能接受擊敗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小小的身份證。我開始自我安慰:哪怕選上了,比賽的時候也會給別人打得一敗糊塗。可是沒有嘗試過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呢?父親知道這件事後,跟我説別放棄這個鍛鍊的好機會,讓我去派出所要求辦特快,同時打電話給教練希望能網開一面。我去了之後,派出所的回答是無法辦理特快身份證的業務,而教練給我的回答是運動會主辦方的規定就是那樣的,他也無能為力。兩方面無果後,我徹底絕望了。後來,我上網發微博宣泄,不經意間,看到了《被哈佛開除的人》這篇文章,我豁然開朗,心中難以平靜的情緒也慢慢地變得緩和了。是啊,正如約翰一樣,他為學校做了很大的貢獻,一次的錯誤理應得到諒解,但是規則就是這樣,觸犯了規則,無論以前的事,一律按規定辦事。也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好秩序,要是因為一時的心軟,而去縱容它,規則就沒有了權威,就會被肆意踐踏,也失去了公平,反倒是得不償失。對我來説,奪得冠軍又如何,比賽志在參與,我努力過了,結果如何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後來,我也就慢慢地接受了現實,被動地放棄了這個很好的鍛鍊機會。

再次閲讀這篇文章,霍里厄克校長當時的做法是明智的。眾所周知,哈佛是世界名校,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約翰被哈佛開除以後,為校長的話所折服,幡然醒悟,第二年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法理學,並且成績斐然。畢業後,約翰當了律師,美國獨立戰爭開始後,他加入托馬斯·傑斐遜的團隊,成為他的私人助理,為傑斐遜起草《獨立宣傳》出謀劃策,儼然一部法理活字典。而被一所名校開除的人,後來成為了政界叱詫風雲的人物,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一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規矩不成方圓;一篇文章,解開了我心中的包袱;一篇文章,讓我學會勇敢地面對一切。讀書使人明智,感謝閲讀教給我的點點滴滴!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篇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古以來,書籍就是人類的夥伴及老師。每本好書都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好處。讓我們受益匪淺。

?你在為誰讀書》這本書主要有十四章。分別為:挫折、懶惰、目標、快樂、競爭、偏科、戀愛、逆反、方法、衝動、溝通、創新、壓力、感悟。這14樣與我們的國中生活十分貼切,並且讀了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書中主要寫了5個孩子:楊略、孫甜、顧盛凌、陳之浩、袁徵。幾人與我們相同,都是剛入學的國中生,他們也在生活學習上碰到了許多中學生都有的問題。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會迷茫和無助,每當這時,他們都會收到一個叫心儀的人的來信,為他們解惑提供幫助。

國中與國小不同,國中的競爭更加激烈,會讓我們與他人拉開巨大的差距。人類不可能一直走直路,一定會遇到上坡或下坡的情況,這時我們就要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這些挫折,否則你將一再挫落。

目標十分重要,這是你前進的方向。就如一艘船在大霧中航行,但有座燈塔指引它前進一樣。目標就是如燈塔而我們就如小船。同此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我們這個年齡正處於叛逆期,所以在與父母交談時不免會發生口角。這時我們就需要好好的與父母進行溝通。精彩的國中生活才開始,我們應好好努力!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篇3

?西遊記》是一本能夠震撼世界的小説。書中人物形象逼真,描寫傳奇,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本書內所描寫的到底是真是假。我也被書內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遊記》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正直,膽小如鼠的唐僧;本領高強,頑皮好動的孫悟空;貪財好色,善良嘴饞的豬八戒;沉默寡言,為人耿直的沙僧。他們幾個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一些家喻户曉的都是發生在他的身上。孫悟空也是我在此書中最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保護唐僧等一路西天取經。而且在他的身上有一股蠻勁兒,凡事不做則罷,一旦要做,必定有始有終,我十分欣賞他的這一點。他還敢於挑戰,不欺軟怕硬,敢於同比他強大的勢力做鬥爭。

而八戒則不同,他好吃懶惰,貪財好色。有時會撒個謊兒,可他嘴巴笨拙,又説不好,所以經常鬧出笑話來。但是他有一點精神十分可貴,他在戰鬥中從不退縮,總是儘自己的努力去與敵人對抗。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現在的'話説就是“慢熱型”,他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急不慌的。但是唐僧為人善良,他慈眉善目的,許多人都願意與他交往。沙僧隨性子慢,但外表不俗,粗中有細,心地善良。

他們一行四人雖性格不同,武功高低不一,但他們十分團結,他們在取經的旅途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坎坷,但他們都克服了,他們團結一心,走過了萬水千山,最後迎接他們的,只有成功!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篇4

沒想到若干年後的今天再次碰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兒子上八年級了,老師佈置家庭作業時,需與學生一道讀《背影》,並共同完成一篇讀後感。打開課本,細細讀來。雖短短千餘字,卻被朱自清文字的真誠和淡泊所感動,使我過去膚淺認識有了新提升。

對我而言,《背影》這篇散文第一次接觸是在國中時代。那個時候懵懂狀態的少年,不經世事的孩子,對文章的真情未必感受的那麼透徹和深入。僅僅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懂得了父子之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如今已經是做了父親的我,處在另一個角度來讀這篇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種內疚的心情。讀來,不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那種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憶自己的父親的背影,那種曾經面臨分離的無奈和無可奈何的表情,那種永遠也讀不懂不可言狀的矛盾心情。一個父親的愛,就是這樣,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報,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師,語言大師,他的散文可以説支撐了一個時代。其語言質樸、其情感真摯、其敍述自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認真學習。但看了了兒子寫的《讀後感》,卻沒有理解這篇散文所表達的父親的真摯的愛。也許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總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不會產生《背影》式觸動。

再讀朱自清的散文,使我得到了一個道理,難道寫文章不就是要教育他人怎麼做人嗎?難道學習語文不就是讓人更加懂得如何表達做人的道理嗎?難道我們一輩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諦嗎?文學其實就是人學。也許,這些是説給自己聽的,但我更想讓自己的孩子懂得這些道理。

讀書偷的懶讀後感篇5

孤獨的宿命圍繞着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着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古都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成如小説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着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説,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如書中烏蘇拉在十分孤單之時,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遺忘在慄樹下的丈夫,對他説:“你看看這個空蕩蕩的家吧,看看我們那些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兒女吧,咱們又像當初那樣只剩你我兩個了。”而霍基·阿卡迪奧對她的悲歎卻是充耳不聞,她這些話好象是在講給一個死人聽,對於烏蘇拉來説,豈止只是剩兩人,其實只是剩她一個人孤獨的生存着。生性孤僻的阿卡迪奧,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個小時,他童年時代就一向折磨着他的恐懼突然消失了,在對人生的回顧中,他最後明白自己是很熱愛過去最北他憎恨的人們,應對死亡,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懷戀,他似乎時有所覺悟了,或許那種一之折磨他的恐懼便是對孤

獨的恐懼,人的存在就是選取,就是選取他的獨特生活行動的方式,一向以來他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驅散這種恐懼,但最終未能如願。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説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期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感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能夠將一個昔日以前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好處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這樣的作品此刻讀來仍有它的好處,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貢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