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4.4K

做為一名中學生,都要珍惜自己的黃金時間,所以讀書對大家很是重要。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格列佛這3個字,一看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可當我看完這《格列佛遊記》時,我再也不覺得這個人沒什麼了。

這本書第一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隻手就能拖動他們的整隻海軍艦隊。大致説來這是個十二分之一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覆的提醒讀者牢記這個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個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難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為了到達這個目的,他們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後用像作者他們包紮物品用的那麼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這些繩索,不到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進發……

在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我們龐大的、具有五千年曆史的禮貌古國中國,如果我們也能讓全國人民的雄心銜接在一齊的話,我想這會兒,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後,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不僅僅構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並使它們互為評議。《格列佛遊記》的諷刺在揭示現狀的同時,也構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也是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這個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説帶向另一個層面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十分明確了——因為格列佛自己也變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裏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鬥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便進而轉化為對普遍人性的懷疑。關於“錢”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

總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就是對一個國家的這種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寒假裏,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磊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小説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滑稽戲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化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裏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那裏你不需顧慮別人説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着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手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和無所適從。既妨礙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斯威夫特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蠻。”

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在我們一代代的努力下,成為像慧因國那樣的社會。

中學生《格列佛遊記》讀後感

我在我的書架裏無意發現了一本書,是《格列佛遊記》這是一兩年前老師獎給我的,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一本書。

書中有一段譯前序,介紹了一些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對理解書中內容是有所裨益的。而書中應用的反語修辭,更是處處可見。熟練又適當的諷刺,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英國的議會和宗教政治的不滿。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都緊密聯繫,支持着作者的主要思想。格列佛遊記讀後感。格列佛是好奇心、自理能力、勇氣和智慧才活了下來。

翻完書後,我想了想,我的生活也和格列佛一樣,有好奇心和勇氣。爬山時,為了爬更高的山也吃了不少苦,在山上,一個個彎彎曲曲的小路,十分難走,我想放棄,但我還是走上去,山上的台階有的是空的也是十分高的,大概也有八十多米了,也是我還是到了山頂了,山上的風景十分美麗。

我在《格列佛遊記》這本書明白了人生中有很多的困難,但我們還是堅持着,這不但是勇氣,重要的還有好奇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