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貓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寫好讀後感是提升我們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大家對名著知識的領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梁實秋貓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梁實秋貓讀後感8篇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1

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為若干小篇,每篇都記錄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態,各地美食。當我捧起它的時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響了我寫作甚至人生,極其重要一課的上課鈴。

這節課的第一講是真實樸素。作者盡取材於真實生活,例如説“擁擠”、“講價”。他沒有天馬行空、天花亂墜的浮誇,也沒有為了生動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間,自有些許幽默詼諧。關於講價“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這可謂是真實揭露了做買賣的的現況,所謂“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確不符現世,讓他一語道破,不由得令人莞爾。這樣的文章字裏行間自會有一股親和力,大家身邊的人和事,當然強於胡編亂造。與其以詞彙的堆積羅列譁眾取寵,不如以親身所歷的實事打動人心。與其説:我此題是否夠吸引人,是否有的寫;不如説:我此題是否真實,是否是我曾經歷過的。(.)這是我常犯的錯誤,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通病。沒有親身經歷,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實,少份虛假,豈不是好?

這節課的第二講是細緻觀察。例如他講擁擠:“既上車之後,不消説可以聽到下列各種的呼聲:‘哎呦!你看看我的腳’‘別擠喲!’‘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沒得辦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這般細緻的描寫,光憑想象可是達不到的,“汽車尚未停穩,一羣人蜂擁而上,結果是車上的人不得下來,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陣混戰之後,上面的人倒是下來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費掉‘民力’不少。”細緻地觀察品味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寫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想。當你致力於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時,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平時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就比如擁擠,我從來沒有認真觀察甚至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着,當梁實秋娓娓道來之時,方是“噢,原來如此!”

下次坐公交、擠地鐵,再觀察觀察印證印證,豈不有趣?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2

讀《請客》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

我們華人好像很喜歡自找麻煩,請客這一費事又傷神的“玩藝兒”竟然像上癮一樣。一旦成家立業,請第一次客後,餘生就再也停不,凡任何大小事都得請客。不管是為還人情債,擺闊氣,攀交情或純粹為請親朋好友來家裏聚一聚,總之都是請客的理由。

請客的確很累人,我親身經歷過,每年過年時,我母親總是為請客而頭痛。第一件煩人的事是請誰。年夜飯——請的是親戚(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也不太費神),之後的幾天就煩,哪些朋友可以不請,哪些朋友一定要請。通常一定要請的客人包括那些一年內幫過我們的,或之前請過我們的人,這大概就是人情債吧……

當然真正煩人的才不止這些,請客當然是請吃飯,所以最重要的是菜譜,也就是吃什麼。吃得不能太隨便,不然顯得太寒酸,沒面子;也不能吃得太“不隨便”,不然錢包就要破大洞。雞鴨魚肉這些一定要有,一樣不能少(這些屬於“基本”),素菜通常是做點綴的,根本沒人要吃(這就像是額外“免費”禮品)。之後就是鮑參肚翅(這是整頓飯的“噱頭”),通常每次只能有一兩道,大致原因有二,首先價錢昂貴,其次家裏煮出來的實在談不上好吃。

菜單擬好後便要從各大超級市場和菜場買回來,這雖不怎麼費神但很費力。

最後便看當天的臨場發揮,因為許多菜平日都不常煮,味道好不好,只有上桌後,客人們都嘗過後,從大家臉上的表情上知道。如果味道好,客人吃得眉開眼笑的話,“大廚”心裏自然鬆口氣;但客人如皺一皺眉頭“煮飯婆”便恨不得地上有個洞可以鑽進去。總算客人走,主人還有善後工作:一大堆又油又髒的碗碟要洗;一地的瓜皮紙削要清理(最慘的莫過於新年裏不能掃地,一地的垃圾只能用手撿,用布抹)。有時客人“胃口不好”,吃剩的殘羹剩飯便成隔天的午餐。

所以正如梁實秋先生説的“若要一天不得安,請客”。請客真的很麻煩。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3

?中年》裏,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歎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閒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於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鋭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遊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盪時代修煉超脱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

我讀完梁實秋散文集以後愛不釋手,梁實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旁徵博引,內藴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體。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呀。晚年的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我覺得梁實秋的散文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大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很通俗易懂。梁實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我對他那篇關於養狗的散文感觸頗深,實打實的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説是發自肺腑的共鳴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4

讀過此書,我第一次驚奇的發現,語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讀與理解。

他操着樸實無華而略帶一些小幽默的輕鬆筆吻,向我娓娓敍説着一樁樁一件件同樣舉無輕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幾杯小酒和一個熟悉無比的街坊鄰居聊天。無論是花瓶還是痰盂,是衣服還是頭髮,是香檳還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談,就這話題無限發散開來,憑藉着他數十年的閲歷,作出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慮,不需故弄玄虛,每一篇卻都是那麼的飽滿與真實。這麼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就這麼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鏡,圓臉,頭頂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麼平易近人,那麼有感染力,彷彿把空中的陰霾也染成了陽光,彷彿流雲也為他停滯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麼激動人心,彷彿把乾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彷彿胸中滾滾的熱血都是為他而流淌的。

他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首先是文章幹練簡結,能用一個字拎清,不用兩個字磨嘰,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對事例的引用,在我書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從五千年前的堯舜禹湯,到昨天打的領帶,一篇雜文可以引用七八個恰到好處的事例,再者,與當今社會的浮華風正反,他的文風非常平實,從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可以豹窺一斑,在其他作家焦慮的思考如何給文章取一個華麗的主題目來譁眾取寵吸引讀者時,“雅舍小品”這四個簡潔幹練、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經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還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雨果説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朋友們,愛書吧,讀書吧,而且試着寫作吧,相信她會讓我們更加快樂,咱們都不妨一試!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5

大凡世間之物,多數都可冠以“雅”字,至少這在文本上是數見不鮮的。但此雅非真雅也。一處風景,一件器物,被塗抹得濃豔之至便趨向平庸,外在的裝飾固然有幾分意義,可一旦失了本性,便再難稱雅。

雅舍之名,世上怕是不止一處,但梁實秋筆下的雅舍,卻是僅此一家的絕景。樑先生的文字,是我在國中畢業後,才偶然在書架上欹斜的書堆裏觸及,初讀便有文言之味,二讀尚有入俗之氣,三讀始覺淡雅之風。在雅舍中尋雅委實不易,幸得樑先生一支生花妙筆,如此飄搖的現狀能描繪成這般大雅。

雅舍之雅,在於其簡陋。篦牆不固,門窗不嚴,風雨不避,寒暑不擋,夜有鼠子作亂,空有羣蚊為害,這興許是雅舍最鮮明的特色。依山勢而鋪,隨坡而起,房間雖然不大,但也排布有致,書房飯廳分置上下兩處,往來奔走爬坡之勞,足以讓人將“自然”二字瞭然於胸。而最具體的表現物,當屬屋內陳設,徒有一幾一椅一榻,以供自己寫之用,其餘的,各處淨無纖塵,四壁之內均無他物點飾,格局卻不單調,依先生所言,“喜歡翻新佈置”,如此一來,人屋看似從俗,其實具有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之靜,恐怕難得一回,户壁多隙,鄰里間已可“互通聲息”。唯有華月輪空,興闌人散之時,雅舍才初顯寧靜安詳的真面,清光篩灑,陰影斑斕,幽絕之時,亦為思鄉之時,是乎月光“逼進窗來,助我淒涼”。悄然播灑的無奈,猶似一夜難卻。那破頂而注的大雨來曾使人懊惱,而那皎潔的明月卻教人隱生閒愁,古今中外,超然物外者大抵莫不如此。

?雅舍》之雅,在於其樸實,雖然初讀《雅舍》,總覺得有不少難懂的奇字,涵義也未必如現在的諸多文章那樣一目瞭然,但我們要贊它樸實。一如第二節對於雅舍周邊環境的描寫,一個“糞坑”擱在那裏總覺得特別礙眼,再往後看,鄰人的脱皮鞋聲亦可順着窗隙“盪漾而來”,那景象快教人無可想象了,簡直近乎悲慘,真的是“隨想隨寫”。但漸而漸之,久而久之,便不再覺得有多少奇怪的地方,那些筆直的文字,其實是樸實的另類體現,不單是行文的樸實,亦是種為人的樸實,人之所居不在於住所華麗與否,這才是“人屋合一”的最高境界,而這種樸實,深層次的便是種豁達,因而《雅舍》之雅,亦在於其豁達。種種常人所見的不幸,據作者所言俱成了從現實中汲取的樂趣。人亦傷別,我亦傷別,到頭來揀得了一身困惑,卻不如看透人似寄,尚且活得明白。

讀書時,注意到雅舍一詞始終為引號所縛,也不知是先生特引還是自嘲。當然,我更傾向於前者。所以在這裏,我將雅舍外的引號悉數除去,雅舍便是雅舍,自然之雅,方為至雅。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6

梁實秋作品《槐園夢憶》簡介及其讀後感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一1987)原名樑治華,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學,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並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師範學院英語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於台北,享年84歲。

作品簡介:

?槐園夢憶》收錄了女人、男人、孩子、中年、老年、退休、講價、乞丐吃相、飲酒、吸煙、雅舍、清華八年、憶《新月》、談話的藝術、升官圖、學問與趣味、利用零碎時間、罵人的藝術、“豈有文章驚海內”——答丘彥明女士問、文藝與道德、談禮、時間即生命、槐園夢憶——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等眾多文章。

讀後感:

這幾天讀了《槐園夢憶》,是關於梁實秋的一個集子。不講革命鬥志,無有時代熱情,所謂“閒適”、所謂“小品”,就是唧唧歪歪不痛不癢説些吃穿用度啊,筆墨紙硯啊,人情世故啊什麼的,此類無病呻吟,在水深火熱的民眾眼中,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裏,在劍拔弩張的對決情勢下,不合時宜,也是難免的了。不過話又説來,合時宜未必就合情理,尤其是未必合人性和人情。

吃穿用度、人情世故、喜怒哀樂,本是生命要義,希望能吃得更滋養有品位,活得更快樂有意義,原本人各有所好,無可非議。只是有時候某種風暴來了,某種漩渦來了,便欲席捲天地之間,讓所有的水分子都緊趨潮流,個個爭做風頭浪尖,覺得那才是值得肯定和標榜的,否則不但不被認同,還可能被扣上各種各樣的帽子,説法厲害到上綱上線的時候,那也不是鬧着玩的。我沒有能力評判和平與戰爭,政治與人性這等宏大的話題,只是覺得作者談的那些問題,如今讀來竟能尋到絲絲縷縷生活的氣息和似曾相識的生命的印記,再加上作者的語言幽默詼諧,頗能讀出一些生活裏的神態和情趣。我想,作者曾是那個時代的精英,而我們只是新時代普通的追隨者,中間隔了五六七八十年,對生活的感覺卻能大體類似,足以説明關於人性的東西可以存在的時間更長久一些。

這本書分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雅士雅事”,説的是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第二部分“亂點煙茶”,講的就是煙酒糖茶,男人、女人、孩子,少年、中年、老年;第三部分“情感物語”,説的是喜怒哀樂、懶饞廉恥;第四部分“酬世雜譚”,寫的是請客送禮謙讓守時;第五部分是“舊時月色”,寫的是曾經住過的地方,曾經見過的人看過的事;第六部分專門談吃,什麼西施舌,獅子頭,佛跳牆,爆雙脆;第七第八談的多是一些回憶和閒話。

確是夠閒適的,不過話又説回來,人只有在有點閒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靠近自己和人心的。順手拈得一兩片段與君共享。比如他談錢。他説,錢其實與俗與鄙無關,與貪與臭無關。錢當然是越多越好,貪的人只恨聚無多,不貪的人其實也想積財。所以他説一個人儘管貪財,不可無厭,無凍餒之憂,有安全之感,能罷手時且罷手,大可不必“人為財死”而後已。而在談到花錢的時候,他説,如果是貧窶萬分,一個錢也不能亂用,幾個孩子同時需要買雙新鞋都會把父母急得冒汗,那當然令人侷促。但如果是小康之家,用錢大有伸縮的餘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準之全面提高,而在幾點上稍稍突破,自得其樂。把錢集中用在一點上,便可比較容易適度滿足自己的慾望。至於豪富之家,揮金如土,未必是福,窮奢極欲,樂極生悲。我比較贊同他的觀點。

錢這個東西,歷來就是生活悖論的焦點。“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所以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賺錢,然後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實現後,會產生一種莫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錢能做到的事情很多,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有了錢就有了幸福,於是又很容易走入另一個極端,那樣又身為錢役了。所以能做到賺足夠的錢,又能分清有錢不一定就是有幸福快樂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聽起來簡單,似乎又不太容易。呵呵,我的願望與作者相通,錢能讓我無憂即可,衣食無憂,如果生能治之病,有足夠錢去挽留生命;剩下的精力大可去追逐生命中真正讓我快樂的事情。在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作者對於“樹大自直”這樣的觀點頗不以為然。

他説中國是一個以“孝”為傳統的國家,時至今日,充當孝子的,已然由孩子變成了父母。看如今的孩子,“哪裏還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他簡直就是現在家裏的主人翁。鼓譟起來像一營兵,動起武來像械鬥,吃起東西來像餓虎撲食,對於尊長賓客猶如生番;不如意撒潑打滾猶如羊癇,玩得高興時能把傢俱什物狼藉滿室,猶如慘遭洗劫…但”孝子“式的父母則處之泰然,視若無睹,頂多皺起眉頭,但皺不過三四秒鐘仍復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體面的時候,也許要狠心咒罵幾聲,但那咒罵大部分是哀怨乞憐的性質,其中也許帶一點威嚇,但那威嚇只能得到孩子的訕笑,因為那威嚇是向來沒有兑現過的。”這真是太多父母和孩子的寫照!

好的教育是讓孩子以後能夠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能夠在愛的世界裏,感恩得到的愛,學會付出自己的愛;還要懂得自律,懂得控制,懂得有所敬畏。而這些,不是一味的滿足和縱容就能做到的,相反,如果愛是滿足,那麼不滿足,或者滿足不了就是恨;試想這世上,不肯滿足你的人,滿足不了你的事,何其之多,又該如何消受。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7

看了《梁實秋散文集》,真有“繞樑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羣書,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藴涵着人生的哲學,餘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樑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説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樑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説。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説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説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説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唸唸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於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於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闢。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説“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後,三五成羣,説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後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並無關係。……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計,應以起內容之需要為準。……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根鬚,亦未必字字珠璣。”使我頓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彷彿都找到了答案。我之敍述惟恐不盡,使看者不解,現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樑先生的散文,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不起推敲。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範,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敍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説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他如是説,也如是這樣做的。

梁實秋貓讀後感篇8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讀梁實秋的《雅舍》有感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工作之餘、閒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説、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範。説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樑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譁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麼細緻,闡述觀點是那麼獨到,引經據典不雅於魯迅,真可謂是博學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並非樑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説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説樑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裏,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素養,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説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歎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函授文學講作學習班,學過作詩、寫文章,但是,歎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枱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後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着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枱燈、書桌,甚至書櫃都有了,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麼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