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8.01K

  閲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心得

書中描寫了一個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所經歷的一些事情。作品運用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下面是本站分享的基層建設黨員交流發言稿資料,歡迎參閲。

閲讀麥田裏的守望者心得

讀後感一

這幾天,我閲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走進這個十幾歲憤怒而又焦慮的少年的內心世界,讓我更深入我自己的內心,看清那時的社會,令我深思。

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羅姆 · 大衞 · 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説,書中描寫了一個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所經歷的一些事情。作品運用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閲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這本書在內容與藝術手法上都給予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作品的內容方面,主要通過展現霍爾頓這個人物,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淳樸的生活;擁有自己的理想,想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看護兒童,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理想卻被一一打破。雖然只是對他被學校開除後三天之內經歷的描寫,但卻細膩地展現出了這個少年的內心的矛盾:由阿克萊、斯特拉德萊塔等人代表的醜陋世界和由弟弟艾裏、妹妹菲比及修女等人代表的純潔世界在他面前展開,而他卻發現後一種世界在不斷消失,通過對這一個極小場景的描寫,展現的卻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在現代工業文明中,人們迷失了自我,降低了自身的精神自由係數,崇尚着物質的生活,道德墮落,人們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淡漠、虛假,在這個未成年的青少年眼中,成人的世界是虛偽、骯髒、“假模假式”的,而他便希望做那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那裏的孩子隨時可能跌落懸崖,跌入那個虛偽的世界,但霍爾頓卻願意守護這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孩子們不受精神的傷害,以小見大,用一個小的人物的一小段時間中的經歷,表達了他不滿於當時社會中道德墮落的情感,使作品得到了昇華,引人深思。

在作品的藝術手法上,本書也與我讀過的許多其他作品有很多不同,與馬克吐温筆下的人物哈克類似,大量的方言口語的運用,更加口語化的語言,使作品更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下青少年的內心真實想法,一針見血地表現出對社會的看法,給人以極大的衝擊。本書的第二大特色就是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描寫手法,講述僅限於霍爾頓的心理活動和感覺範圍之內,而霍爾頓卻是一個正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療的16歲少年,對周圍的一切缺乏正確的判斷,他離開學校遊蕩,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這極大地否定了傳統形式上的美學觀念,使讀者不自覺被霍爾頓的態度所牽引,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所以,這本書在藝術手法上也有極強 · 的獨特性,十分有價值。

書的結尾,霍爾頓看見在旋轉木馬上玩耍的純潔的妹妹,得到了慰藉;而他後來又被送到了一家療養院內,出院後,他又將繼續回校學習。霍爾頓並不在乎他的成績會怎樣,而他那純潔的心靈在那“假模假式”的社會中會怎樣,也是一個未知的結局。但我也願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與霍爾頓一同看孩子們在麥田中無憂無慮地嬉戲。

讀後感二

用去20天的時間看了一本231頁的小説——《麥田裏的守望者》,請恕才書學淺,但是恍惚感覺這本書一定鼎鼎大名。

首先,就閲讀口味先來個自我部析:從地域上分,喜歡看外國小説,國內的小説寫作手法眾多,敍事脈絡眾多,語句優美,總覺得看完不收穫點啥的不好意思,看起來壓力頗大也很累,不如外國小説看着更輕鬆;從文學形式上分,喜歡看小説,覺得散文詩歌類篇幅簡短、印象不深刻。補充一點,大學時候,有門文學課是“外國文學”,授課的是學校外聘來的一位滿頭銀髮的老教授,聽他的每堂課總是津津不味,課堂筆記密密麻麻寫下好幾頁,也從此愛上了外國文學。

所以,自打回家待業以來,買回來的外國小説最多,而且由澤林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居多。

今年看完了《相約星期二》和《不可承受生命之輕》兩本外國小説,都是暢銷小説,但是和名著比起來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就當作閒暇時光裏的文化消遣。之後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打算看些輕鬆的更換下心情。

6月4日,在秋林書城裏看到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你我皆是麥田裏的守望者。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麥田裏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跡。剛看前幾頁的時候,特別的不適應,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小説,裏面滿眼都是“你他媽的”、“老天爺”,這擱在國內的小説裏實在是少見。而且越往下看,越覺得主人公自言自語、自説自話,就是在和你説他自己的所見所聞和遭遇,整個讀下來頗有看部電影的欣喜感。

其實整個小説講的就是一個男孩子被學校退學之後,提前離開學校到學校正式放假期間有個幾天的空檔期,他在這幾天裏的生活。小説成功在於講出了年輕人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迷茫,主張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同時也描繪出了美國的市井百態。

其次,小説的生活化的語言不做作。就像有個大男孩在你身邊和你絮叨聊天,不停地靠訴你他的想法。他不滿名色人等的虛偽想逃離,但是又撇不開對於小妹的掛念。小説結尾處,男孩的妹妹打算和他一起出逃的舉動最終讓他遠走高飛的計劃泡湯,用中國的一句話説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完温馨一笑。

看完小説的之後幾天,我一直在思索觀後感如何寫,甚至想以“我他媽的看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作為題目”,因為小説裏面這個“他媽的”出現得太多了,不過總覺得不妥,畢竟在國內相對保守的文學環境裏,本人也是比較有教養的,這個題目還是算了吧。

然後又開始想文章的主旨,小説到底是想説什麼。由於對於美國的文化背景、世界觀、思維方式瞭解並不多,從這方面講深度肯定不夠,蜻蜓點水。

上週剛好家裏發生養狗事件,和孩子爸提過兩次養狗,都是爭吵結束,嚴重破壞家庭和睦。當時電視里正播《生活啟示錄》,閆妮和胡歌在戲裏演繹一段肉麻又奔放的姐弟戀,閆妮有段台詞説,感謝藍馨介入她的婚姻,然後才認識到鮑家明,從而展開新的人生,重新愛過。一個人真的可以因為另一個人而變得美好。這點我真的信。所以,雖然平淡少語的孩子爸不能讓我變得温柔美好,我卻可以讓他變得有趣而美好,妥協的這個人可以是我,想到這,我決定從此不再提養狗的事,不再讓他無厘頭地發脾氣。

那麼,妥協亦是進步,這個主題思想同樣也可以説明《麥田裏的守望者》,主人公不斷地質疑、逃避又不斷地適應和進取,最終他還是和妹妹妥協,跳入了時代的洪流,繼續他的學業甚至人生。

妥協亦是進步。

讀後感三

一次的無意的發現,《麥田裏的守望者》給予了我異樣的感慨,主人公的成長如此的不堪卻讓我心生憐憫,而更多的是感動和對青春成長的領悟。這就是我的收穫。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的壞孩子——霍爾頓。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麼煩躁,會因父母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動作而傷心欲絕。後來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霍爾頓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一個乾淨的水兵髮型,卻滿頭褐色亂髮,邪邪的樣子,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校。那兒有一個非常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一下手,然後假惺惺一笑,接着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裏,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霍爾頓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於是選擇了逃離,戴着自己的獵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己的妹妹菲苾。於是託人送去一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一會兒,菲苾終於來了,她拖着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一同離開。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一心想要離開,最後在種種的牽絆下放棄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苟延殘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霍爾頓曾經同妹妹説,他想要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護一羣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長大。長大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後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於後來的事,無人知曉。於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

成長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於心中;有時候,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恭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送給別人一個個假笑;有時候,為了追逐名利,我們麻痺了自己的內心,封鎖住心中真實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盡全力不讓真實的內心顯露於外。我們越是這樣做,越是會發現——其實別人都在這麼做。

讀後感四

看完《麥田裏的守望者》對那個時不時就説粗話的主人公印象很深,他雖然生活在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且他也是被認為垮掉的一代,但依舊擁有樸實與善良,這是難能可貴的。

《麥田裏的守望者》講述的16 歲中學生霍爾頓的故事。霍爾頓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 歲,但比常人高出一頭,整日穿着風雨衣,戴着獵帽,遊遊蕩蕩,不願讀書。他對學校裏的一切—— 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曾是學校擊劍隊隊長,3 次被學校開除。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 門功課中4 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討厭假模假式的人們,但由於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都假模假式,使他不得已也要那樣子做。社會中有許多的人已經墮落了,就連學校的老師也一樣都已經墮落 成為偽君子, 而且連霍爾頓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諄諄教導他的,也只是利已主義的信條:“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 可見當時的社會多麼的腐化和黑暗,都是崇尚些消極的思想、敗壞人品的思想。霍爾頓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免不了耳濡目染的受到這些不良思想、不良行為的影響,他之所以經常説粗話,或許就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但霍爾頓並沒有真正的墮落,他還擁有樸實和善良。有一次 霍爾頓上街遊蕩,遇見兩個修女,捐了10 塊錢。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他的內心中還存在善良的種子,正在等待着萌芽的機會,只不過有時他深深的把它埋藏在內心,不讓別人發現,所以在別人就做起假模假式的那一套。

再説,霍爾頓不用功讀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責罵,但是霍爾頓不認真讀書的原因是由於沒有適合讀書的環境,學校的學生也不認真讀書,沒有讀書的氛圍。另外,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 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凱迪拉克 !” 讀書的目的僅是為了一輛車,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在霍爾頓的心中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麥田裏的守望者,為了不讓孩子掉落懸崖而救孩子的形象,這是一個多麼純潔無私的想法,或許霍爾頓希望自己有能力能夠救助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孩子,讓他們擁有美麗的心靈,不要再讓社會中的那假模假式影響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可以學習,把社會中的壞風氣漸漸摒除。

霍爾頓在當時的社會中依舊保持着樸實和善良的心,是他心中的夢想支持了他。但是的社會那麼混亂、那麼黑暗,他都能避免墮落,那麼生活在當和平與安穩的環境中,我們是不是也要擁有自己的夢想呢?。答案是肯定的,夢想能夠指引我們前進、能夠給我們動力。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要堅持,因為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苦難不會一直跟着我們的,幸福有一天也會來到身邊。要記住風雨過後就是晴天,一起加油吧。

讀後感五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霍爾頓

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