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範文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有關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範文五篇



“傳統”和“現代”的碰撞,“現代”明顯處於上風,方便、快捷、便宜甚至免費是現代人最喜歡的,很多事情、東西都變得碎片化,難道就不能讓碎片聚集在一起,重新成為完整的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關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範文五篇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1

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有一些傳統在無形之中慢慢淡化在人們的行為之中……

今年的春節與以往格外不一樣,因為疫情的傳播迅速,使今年的春節變得非比尋常,所以在這個春節中,我和父母的交流也變得頻繁起來。

在與父親的交流中,我瞭解到我父親那邊取名字的傳統。只要是兄弟,姐弟,姐妹,名字中除了姓以外的第一個字都一樣。比如説我父親叫少雲,我大伯叫少鋒,另一個大伯叫少平,還有一個大伯叫少華。我的小爺爺給他們起名字時不僅是希望我父親他們都和睦相處,相親相愛,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我老家所在的村叫華坪村,而我父親那三個兄弟,他們四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諧音是“華坪風雲”,代表了我小爺爺對我父親他們寄予厚望。到我這裏,我父親生了我和我弟,我親大伯也生了一女一兒,所以一開始他們取名字也延續了我們家取名字的傳統。我姐姐叫思易,我叫思盈,我堂弟叫思遠,我親弟叫思耀。但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卻在下降。人們有了新的想法,我姐姐的外公覺得那些名字不好聽,所以給我姐和我堂弟改了名字。

中國現在變得越來越好,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來高,在一切都在變好的同時,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之前很多的一些傳統都漸漸淡忘在人們的視野裏。傳統與現代發生了激烈的碰撞,一部分人認為不論如何傳統依然是傳統,不能改變,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時代在進步,傳統也應該與時俱進。

在我看來,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意味着國家正在走向美好的明天。但傳統也不能忘卻,一部分傳統可以因為思想不一樣而廢除,但也有一部分傳統,值得人們繼續延續下去。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正是證實了我們國家的進步與人類的進步。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2

碰撞,總會有新的生成物出現。即使是最微小的氫原子,碰撞聚變,帶來了清潔的核能,可同樣也成了危險的氫彈。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時亙古不變的議題。在家庭教育中,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與國際主流的鼓勵式教育不可避免地碰撞交織,孕育了新的種類。正如《虎媽貓爸》中所演繹的那樣,父母雙方一方保留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另一方唱白臉,扮演“慈父”、“慈母”的角色。這種中和或許對於中國而言是一種平衡方式,童年不缺樂趣,長大亦無悔意,是碰撞才獲得的精彩。

德國的所有大型超市在有一天幾乎全場清空,只有少量貨架上還殘留着些瓶瓶罐罐,並在每個區都寫上了帶有情緒的標語。這便是德國的“國貨節”。如在某連鎖超市中,乳製品區清晰地寫着“來自新西蘭”,在生鮮區中赫然標明“孕育於北海漁場”,啤酒區商品便十分豐富了,註釋是“不要忘了慕尼黑”。據負責人所述“國貨節”舉辦的目的便是宣傳經濟全球化下,商品流通與碰撞,我們身邊用習慣的了不一定是國貨。以告知顧客,包容碰撞後的世界市場,貨架因碰撞而豐滿;世界因碰撞而精彩。

可碰撞卻也不全然如此,化學反應因催化劑的干預而改變產物;碰撞交流因人的干涉而改變了結果,甚至,讓人變得痛苦。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命博士編撰的儒家注經,融合了道家中的“天道有常,道法自然”,也摻雜了墨家、法家思想,曲解了其中部分含義以達到愚民的目的,到了明代,又添加了“宋明理學”中朱子那些“忠”、“孝”觀點。士人的文章越來越沒了真情實感,士人感到痛苦,害怕妄議時弊不僅丟了性命,甚至禍及家人,只好寄情於對辭藻的追求或是寫些稱頌之言,中國的文學沒落了,文壇寂寥,文學也感到痛苦。

馬克·波羅的遊記確實宣傳了中國盛況,東學西漸,孔子進入了伏爾泰的書房,老子的文章為哲學家拜讀,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確實帶來了世界文化史的繁榮,卻也使野心家的貪慾激增,他們渴望征服。這帶來了戰爭,苦難,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是碰撞難免引起的副反應結果。

碰撞就像有機化學,你渴望得到主反應的生成物,譬如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譬如經濟領域的碰撞融合,然不可避免帶來了副反應,是你所害怕發生的,譬如戰爭,譬如征服,譬如苦難。唯有如此,世界才有了精彩,也正因如此,它使人痛苦。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成為推動它碰撞融合的催化劑。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3

在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文化就如一個膨脹的氣球,面對着來自各方流行文明的碰撞。

全球化浪潮的北京,城市化進程壓倒一切,悠悠古城變成寬闊工地,古色古香變成歐洲style,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霓虹閃爍,歌舞昇平,隨處可見,四合院、衚衕被連連根拔起,好一個標準世界化大都市。不只是北京,“泰晤士小鎮”,“東方威尼斯”,“維也納花園”等山寨洋建築在中國的大小城市也隨處可見,數不勝數。中國文化在全球化衝擊下變了形。

因此,在中國文化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同時,各方也在加大力度地宏揚中國文化,喚起中國人對文化的重視。

漢字及其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隨着《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傳統節目的熱播,引起人們對漢字魅力的重新認識,漢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聯繫,密不可分,牢不可破,從某種程度上説,漢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但隨着如今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書寫能力不斷下降,漢字是中國的國粹,如果人們在網絡科技衝擊下,丟掉自己的國粹,也就太可悲了。

語文升,英語降這一劇變也是為了傳統文化傳承,讓我們重視國學,漢語作為國語承載着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著名譯者林少華稱:“中文關乎心靈和審美。”所以通過大學聯考的指揮棒提高母語的地位和重要性,是為了增強人們對同學、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倘若丟失了自己的傳統,就好比失去了自己的根,重視國學及其必要。

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外來文化,不能忘了中國五千年漫漫長月所流傳下的歷史文化,它象徵着中國的悠久歷史,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團結與拼搏。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不應該遺忘,應將它深深印在我們的骨子裏,融在我們的血液中。但傳統文化也不能全一成不變,可以適當接受一些外來文化。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科技時代,融入流行才能使傳統文化更有生命力。

《青花瓷》、《本草綱目》、《蘭亭序》等流行歌曲,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繹。很多年輕人因為《本草綱目》特地去買書瞭解神奇的中醫,有人從《精忠報國》開始欣賞古代的金戈鐵馬,又有人聽了《筆墨伺候》之後,專門去學習書法。

傳統文化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全球化時代,文化更加重要,已經成了大國競爭的“軟實力”文化與民族的興衰息息相關,我們要對文化報以敬畏之心;其次,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傳承一樣重要,我們既要尊重傳統的成就,繼承傳統,也需要知道傳統東西有它的時代性,不可忽視新生力量;最後,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既要有碰撞又要有交流,既不能全盤接受、山寨,失掉文化自信;又不能一味封閉,應該在碰撞與交流中不斷完善,相互吸取。

中國傳統文化應該與流行文化相互平衡,因為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中國與世界的完美結合,方可創造恢宏的中國氣派和東方神韻。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4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上,短時期內就達到了巨大提升。可是中國的文化正面臨嚴峻的形勢。

當下,文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之外,也逐漸成為國際體系中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誌。尤其是在文化軟實力提及和運用的時候

我國目前的文化狀態用複雜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它不僅包含了極其複雜的內容—悠久的傳統文化,多元的外來文化,層出不窮哦你給的網絡文化,同時複雜二字反映出我國文化當前面臨的巨大困境,從客觀方面説,中國的當下文化反映出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現象。

西方文化傳入之初,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巨大撞擊,二者之間的分歧,矛盾,衝突劇烈。諸如在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問題上,我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強調“征服自然”在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關係的問題上,我國傳統文化強調“個體本位”;在如何處理民族關係問題上,我國的傳統文化認為應該協和萬邦,和而不同,西方文化認為應該征服世界。在具體價值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中國文化更向往和諧,西方文化更崇尚競爭。

既有文化遭遇到其他文化的入侵時,必然會產生抗拒而侵入文化在原有文化中傳播,也必然對其產生撞擊。所以,在原有文化的固有影響力和侵入文化的生命力雙重作用下,二者之間出現的是一種“衝突—共識”的融合狀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衝突融合。通過傳統思維去解讀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可以豐富現代文化,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在博弈中再生與創新,

總而言之,文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命題,西方在推行文化霸權主義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文化帶到落後的地區,打破傳統文化的束縛,讀中國傳統文化而言,當前面臨的極大現代化挑戰,必須尋找正確的途徑,才能做好保守與創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再生體系才能更好的張開現代化建設。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作文5

中華文化有深厚的歷史,五千年來的沉積留給了後人最珍貴的財富。幾十年來,我們心安理得地使用這些文化財富。隨着時代的迅速發展,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讓傳統文化面臨着新時代的全面考驗。面對現代化的世界,傳統文化該如何成功蜕變呢?

提到中華文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會想到“四大發明”、“文房四寶”、“唐詩宋詞”、以及令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五千年的歷程,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留給世界人民太多的記憶。

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準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鍊,激濁揚清,仁愛思想昇華凝聚,成為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並廣為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尚書》中説"有容,德乃大",也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麼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極致。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弱,眾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薰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並不斷得到發揚光大。

但對於文化,我們不能僅是簡單的拿來使用,不去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難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是完全正確的嗎?不,不是的。雖説這些文化都是人類文化中的精華,但隨着歲月的沉積,其中不免也會夾雜着一些雜質。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了紀念先人,在這個節日來臨之時,人們都會從異鄉回到自己家鄉來拜祭先人。傳統習俗就是去墓地燒紙錢,放祭品,這些都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尊敬。當人們懷着沉重的心情燒紙錢時,不知是否注意到周圍的樹木也被燻黑了雙眼。同時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在這種紀念先人的祭祀中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我不敢去反對中華的傳統習俗,我也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禁想要問一句:中國當下的環境情況日益趨下,我們有必要再去增添一些如此的負擔嗎?

當傳統文化習俗與環境情況相碰撞時,我們需要權衡兩者,彼此改變一下。其實可以轉變一下觀念,我們作為後人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對我們的先人表達懷念和尊敬。比如掃墓、植樹等。只有我們捨去這些傳統的迷信文化,為全世界人口、文化、衞生、環境做出自己每一個人的時尚文化改觀。我們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就仍能在世界優秀文化中獲得重生。這樣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蜕變的一小步。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造我們永遠有的傳統文化上,融入現代文化元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