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形勢與政策論文兩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3W

  主題為形勢與政策論文兩篇



主題為形勢與政策論文兩篇作文


國際關係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正在繼續,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和趨勢進一步顯現。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形勢與政策主題論文兩篇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篇一

回顧50多年來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係的歷史,雙方既有尖鋭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係也曾經出現了多次起伏和危機,但是中美關係並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於,中美之間存在着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係,我們有理由表示審慎的樂觀。

當然,影響兩國關係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台灣問題等,其中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影響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兩國發生直接衝突的敏感問題。然而,只要中美雙方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來處理中美關係,在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審視和處理台灣問題,中美關係就會沿着健康的軌道順利前進。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係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處理雙邊關係的政策在中美關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已經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美關係的關聯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中國國內的某些年輕學者也對不同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統地研究中國對美政策與中美關係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見。本文試圖運用史學和國際關係學學科滲透的方法,對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係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中國對美政策的緣起、變化和發展,及其對各個時期中美關係的影響。

穩定同美國關係,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係中的合作關係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世界舞台居於權力中心。從中國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國,企圖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為其他國家所震驚,而中國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市場,又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依託平台。在這樣一個為諸多國家眼紅的平台上,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的增長將是不爭的事實。

而隨着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一切迫使美國不得不將中國作為阻礙其在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統治的一個強勁的對手。並且,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將台灣划進美日聯合防禦範圍,但從其模糊描述的背後不難看出,中國台灣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窺視以久的土地。對於中美關係,應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為我國經濟求得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雙方經貿關係密切,在許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關係非常複雜,必須處理好。中國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

中國對美政策應循之道

“變”與“不變”是50多年來中國外交發展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經歷了幾次大的戰略調整;另一方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貫穿其中。中國外交的基本內容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中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外交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風格。

“變”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表現,更是在不同國內外環境下更好地謀求國家利益的需要。而“不變”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意識繼承的部分,表現為連續性;另一部分則是不願繼承、希望改變的內容,但由於不同的原因,歷史上的政策對決策者或大眾心理有巨大影響,使現有政策有意無意地保持了原來政策的某些內容、某些宣示、某些態勢或傾向,表現為外交政策的“慣性”。“變”突出了中國外交的特點,而“不變”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外交的消極因素。

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政策已經不是原來的政策,援助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國的對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項原則作為中國對外援助的指導思想,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慣性的表現。

篇二

當前,國際關係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正在繼續,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和趨勢進一步顯現。國際環境對我國利大於弊、積極因素多於消極因素的總體狀況沒有改變,但某些挑戰和問題有了新的發展,值得關注。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係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係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伙伴關係進一步鞏固,合作關係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係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係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係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係,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衝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當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問題愈加緊迫。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衝擊。地區性衝突、戰亂的增多和加劇,必然導致大國利益關係的複雜化,對大國關係構成負面衝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國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美謀求單極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單極與多極之間的國際秩序之爭,仍是國際鬥爭的主線。

目前,由於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權戰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調整。美在伊戰後治理問題上面臨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當初的想象。伊戰後,美在伊拉克迅速穩定局勢、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會以及將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軍戰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計劃不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對伊戰帶來的種種問題和壓力。美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姿態變化雖暴露美難以單槍匹馬獨步世界,但與越南戰爭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並未使美傷筋動骨,沒有動搖美推行強權政治所依賴的實力基礎,亦難以使布什政府對其霸權戰略進行全面反思,從根本上吸取教訓。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國際反恐鬥爭形勢嚴峻;美國反恐戰略對國際反恐鬥爭之侷限和弊端進一步顯現;國際反恐鬥爭中雙重標準問題反映出國際反恐陣線的內部分化傾向。

今年以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首先,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複雜性和艱鉅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範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後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其次,美國反恐戰略在國際反恐鬥爭中的侷限和弊端暴露無遺。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的兩場“先發制人”的戰爭,不僅未使恐怖主義受到震懾,或使美國和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為又一個恐怖主義的滋生中心,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反恐戰爭”使世界出現“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

四、世界經濟可望繼續保持繁榮,但高油價、對戰略性資源的惡性競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趨於上升。

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日益突出。儘管世界經濟經過結構性改革,對石油危機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的大為提高,但國際原油價格的過快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脹壓力仍不容忽視。由於新興工業國家當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與日俱增,高油價的衝擊如轉變為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將是沉重打擊。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直接拉動因素,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近來對石油、原材料的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強是當前世界經濟中的又一不健康因素。近來世界反傾銷浪潮高漲。中國已成為全球反傾銷的最大受害者,並繼續在人民幣幣值問題上承受壓力。貿易保護主義在西班牙還釀成針對中國的焚鞋事件和排華運動。日益增多的國際經濟摩擦折射出世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面臨的一些深層政治和社會問題。

五、國際形勢變化趨勢對我國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徵、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可持續的。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些機遇就會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其次,當前國際矛盾的特點、世界戰略格局的調整方向、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沒有弱化而且正在強化國家主權在國際關係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義。要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矛盾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和倡導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存異基礎上的求同,多元基礎上的共識,共贏基礎上的合作。 再次,台灣問題對中國保持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構成的不利影響呈增大趨勢,已成為中國在本世紀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隱患。涉台外交在維護中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對“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關係中製造種種突發性事件的任務與日俱增。美軍積極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但客觀上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更加複雜。面對挑戰,中國必須不斷髮展自己,提高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建設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

最後,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加大了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增多。這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