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靜空齋茉莉香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W
夜靜空齋茉莉香

夜靜空齋茉莉香作文

“夜靜空齋茉莉香”,是我書房條幅的下聯,語出清初著名詩人孫枝蔚,在其《溉堂前集》卷九《入空城過無言》中,見到“秋晴隔院葡萄熟,夜靜空齋茉莉香”的佳句,認為不錯,就讓一位擅書法的同行書下了這幅字,懸於書齋,盛夏讀來,自消幾分暑氣;寒冬讀來,讓一壺茉莉花茶更為幽香。

我愛茉莉花,不知是因為她的美,還是因為她的香,亦或是因為她那杯清茶。有人説,茉莉花就是一本書,每當展現眼前,我們不是在看她,而是在讀她。很有哲理。試想一下,中國幾億女同胞中,有多少人叫莉,南北民歌《茉莉花》,更是遍地開花,沒有濃厚的茉莉情結,這些都是難以存在的。

據我所知,早在明代,《茉莉花》的傳唱就非常流行了,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掛枝兒》“感部”卷七中,就有一首《茉莉花》:“悶來時,到園中尋花兒載,猛抬頭,見茉莉花在兩邊排。將手兒採一朵花兒來戴,花兒採到手,花心還未開。早知道你無心也,花我也畢竟不來採。”這與如今的東北民歌和揚州民歌《茉莉花》,甚至全國各地的《茉莉花》,都有異曲同工之處。

記得自己背過清代蘇州才女席慧文的《虎丘竹枝詞》:“平波如鏡漾晴煙,正是山塘薄暮天。竟把花籃簪茉莉,隔船拋與賣花錢。”讀罷,江南煙雨中買花、往花籃簪花的喜悦心情,躍然紙上,溢於言表。是的,與北方人比起來,江南人更愛茉莉花,在清代,蘇州人把花籃都統稱為茉莉花籃,茉莉花在蘇州的盛行,從此也可見一斑了。

有人説茉莉是為女人而生的,別的花大多白天開放,而茉莉卻是夜間開花。按照《本草綱目》的説法:“其花皆夜開,芬香可愛。女人穿為首飾,或合面脂,亦可薰茶,或蒸取液以代薔薇水。”的確,無論是插在髻上,還是戴在鬢邊,亦或是用綵線將茉莉花串成“層玉”掛在釵頭,都會讓美女錦上添花。但暑熱難熬的夏秋之際,室內擺放一盆白如冰雪,馥郁如麝臍的茉莉花,難道不會給男人一種寒涼的幻覺嗎?

一朵晨曉雨中的茉莉,一聲窗外竹林的鳥鳴,一爐裊裊煙火,一盞悠悠香茗,誰人不會脱塵而出,幡然醒徹。這也許是我家既有草本茉莉又有木本茉莉的緣由。我家每年都要種上幾盆草本茉莉,這種茉莉種下不久就發芽抽葉,葱茂生長,書房客廳點綴幽情,平添綠意。過不了一個月,就枝繁葉茂,鮮花盛開了。

當然,我最愛的還是那兩大盆舊年木本茉莉,每逢夜雨過後,茉莉花枝就清澈如洗,過了農曆五月,不知不覺,兩盆茉莉花早已悄然綻放。翠綠的葉,潔白的花,瓣瓣寒露,風情萬種,讓人愛不釋手。微風中,茉莉花的芬芳更是沁人心骨,讓人心曠神怡。

真的,歷代文人雅士都把茉莉當作消暑解夏的良藥。“燕寢香中暑氣清,更煩雲鬢插瓊英”;“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不煩鼻觀偷馥郁,解使心地俱清涼”……不勝枚舉,數不勝數。到了皇帝那裏,花樣更是翻新了,據《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淳熙年間,每逢夏天,孝宗皇帝總愛去復古、選德等殿以及翠寒堂納涼,原來這些地方都有茉莉等花卉數百盆,“鼓以風輪,清芬滿殿”。

怪不得元代的江奎在《茉莉》裏説:“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掐指算算,茉莉花真的充斥了古代的文學典籍。《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寫寶玉服侍平兒化粧時説:“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提到的“茉莉花肥皂”,就是用皂莢摻上茉莉花汁做成的一種高檔香皂。“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原不受鉛華。西風偷得餘香去,分與秋城無限花。”趙福元對茉莉花的讚美,正是對茉莉花的真實寫照。

宋代的王庭珪和明代的沈宜修都認為茉莉花是能與梅花比肩之花,它們雖然性情相反,一個宜冷一個宜熱,但它們芳心共具,香魂相同。“逆鼻清香小不分, 冰肌一洗瘴江昏。 嶺頭未負春消息, 恐是梅花欲返魂”;“如許閒宵似廣寒,翠叢倒影浸冰團。梅花宜冷君宜熱,一樣香魂兩樣看”。

我也總覺得,茉莉花的幽香,真的與臘梅有幾分相似,只是茉莉花少了一絲冷傲,多了幾許柔情。可不是嗎?從農曆五月到農曆九月,茉莉花含蓄、淡雅、寧靜,不和百花爭放,只與蓮荷共舞。摘幾朵,泡在杯盞中,清雅宜人,不飲即醉;採一朵別在髮髻,秀麗姿容,更添幾許優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