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

夕陽西下,我心中的長城之影也漸漸如落日般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一股的祖國的熱愛,一股對祖國由衷的感激。長城代表着我們對祖國的依戀如它的身軀般長久、永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一

在我小的時候,便是對長城有着一份渴望,渴望去看一看那綿延萬里,傲立祖國北方大陸的它。

今日,我坐在前往長城的車上,心中無比的激動,彷彿那條氣勢磅礴的巨龍就我在我的面前,而我,則感受它帶給我的心跳。

下車,一步一步走上長城,我才發現,他與我心中的長城並不相同。深灰色的磚牆透着一股多年的淡綠,一眼望去,它的身軀延伸至萬里,忽高忽低,碧綠的山嶺像是欲滴的翡翠,與悠久的它融合在了一齊,賦予了它生機,更體現出它那巨龍一般的氣勢。在這巨龍背上漫步,我的心中的激動已是有一股敬畏所代替。

天空上的雲早已散去,金燦的陽光灑在城牆上,用手撫摸,能感覺到一股温熱,就好比從沉睡中醒來。我加快了腳步,朝前方的烽火台走去。

腳下的磚塊顯出一種古老,一級一級,每一塊都是那麼整齊的擺放,讓人感覺十分穩重。在我心中,長城的幻想早已成為現實,眼中的長城更是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與強盛。

望着這東方巨龍,我不禁思索,它的興起需要多少人民的付出,多少汗水。我心中頓時感慨萬分。

走上台階,登上烽火台,我已是滿頭大汗。汗水滴在磚牆上,就如同滴在大海里,立刻被淹沒。一股清涼的微風吹過,我身上的燥熱立刻消失,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涼爽,似清泉一般沁人,流淌於全身。抬頭遠望,一份景象與剛才所見完全不一樣。長龍般的城牆延伸於遠方,凹凸不平的山嶺完全阻擋不了巨龍的身軀,它一會迎難而上,在山頂盤踞,一會又知難而退,在山腳歇息,像是一名智者,而我認為,他更像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代表那些有所作為的中國人,代表着我們的祖國。長龍勇往直前,一向到天邊,最終與藍天融為一體,顯示出中華人民在前方道路上的進取與勇敢。

夕陽西下,我心中的長城之影也漸漸如落日般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一股的祖國的熱愛,一股對祖國由衷的感激。長城代表着我們對祖國的依戀如它的身軀般長久、永恆。

想着剛剛到長城腳下幼稚的我,自我心中不免又感歎,這一次的長城漫步讓我成熟了許多。心中竟有着一絲不捨。

踏着最終的幾個台階,回首,依舊是那巨龍般屹立的身影……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二

長城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長城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谷,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向到達終點嘉峪關。全長1.2萬餘華里,故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築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步完成的。從修築伊始到最終完成,歷時2000多年,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總長超過50000公里。長城以其氣勢磅礴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從衞星上遙瞰人類的家鄉--地球,所見不多的建築物之一即有萬里長城的身影,她是中華民族艱苦卓絕、堅韌不拔、古老禮貌的象徵。

在公元前五至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諸侯爭霸,戰爭頻繁。為了防禦北方草原強悍的遊牧部落襲擾中原,位於北部的燕、趙、秦等國於要衝之地高築城牆。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列國長城連成一線,從而構成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延錦萬里的軍事屏障,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古代工程奇蹟。自秦以後直至明朝等各代都規模不等地新築和增築過長城。異常是明代,為了防止蒙古族崛起和東方女貞族人的入侵,朝廷採取"高築牆"方針,對長城進行了18次大規模修築,延續時間長達200餘年,將歷代土石城牆都改為條石城磚壘砌,工程艱鉅浩大。到清代康熙帝決定採用"懷柔"政策,決心罷修長城。從此長城成為歷史的遺蹟。

長城不是一道弧立的城牆,而是由關城、敵樓、煙墩等組成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歷代修築長城都依照"因地勢用險要塞"的原則,關城隘口或建在山峽深谷、危崖絕壁之間,或建在河流轉折之處,或建在交通要塞,以構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到了明代,城牆防禦體系極其嚴密,城牆以磚石砌成,高約10米,寬約5米,內為宇牆,外為垛口。牆上每隔30-100米建有敵樓,敵樓有實心和空心兩種,平面有方形和圓型。實心敵台只能在頂部瞭望射擊,而空心敵台下層住人,頂部瞭望射擊。敵樓還有儲藏軍械、糧草的券室和運兵通道。在高居山嶺的城牆上還壘砌有雕堡式煙墩,一旦戰爭爆發,位於前線的煙墩點煙報警,頃刻之間消息即可傳遍全線,士兵經過能容十人並行的牆頂通道奔赴戰場,從垛口進行射擊。

歷代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上設有關隘或關城,並派重兵鎮守,如明代設立"九邊"重鎮,即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這些重鎮分區、分段把守長城。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等。

山海關南抵渤海,北踞燕山,位於河北秦皇島東15公里。"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它是萬里長城關隘的起點,"關內"、"關外"的分界處,與居庸關、嘉峪關並稱為長城三大名關,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鎮。

居庸關在距北京50公里的昌平縣境內,有南北兩口,南為南口,北稱八達嶺。現存關城建於明代,是名將徐達督建的。關城位於長達20公里的深谷之中,因山勢雄奇,自古即有"絕險"之稱,是北京西北的門户。自金代起即被譽為"居庸疊翠"而列入燕京八景之一。

嘉峪關在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之南,北為茫茫天際的荒野,佔據"絲綢之路"的咽喉,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與東邊的山海關遙相對峙,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長城是中國的驕傲,也征服了世界。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三

萬里長城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華夏禮貌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技術的偉大成就。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向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用了近百萬人口修築長城,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在那個戰火紛飛,狼煙四起的戰國時期,秦燕趙國在國境北處,築長城,阻止了匈奴,東胡的南掠,維護了國家的統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全國的物力財力連接了原有的秦燕趙的長城並加以修補。明朝時又修了從鴨綠江到嘉峪關的長城抵禦外來敵害,約長12700裏,有“萬里長城”之稱。

歷史的風輕輕拂過,在千百年後的今日,在這個和平年代,長城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難道他真的不具備什麼價值了麼

不,決不可能。長城不僅僅是古時用來抵禦外來敵害的工具,更是今日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奪天工的設計,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它,是歷史的見證。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產物,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他們都與今日分佈在長城帶的二十多個民族有着密切聯繫,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有人會説,萬里長城的修築浪費了多少的財力物力。又使多少人民的家庭破碎,即使孟姜女沒有真的哭倒長城,可是,她不正是無數受苦受難的人的代表嗎是的,修築長城,確實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可是,若是沒有那些人的付出,沒有築長城,那麼,當匈奴的鐵騎入主中原,人民還能安居樂業的生活麼當我們偉大的祖國被侵佔,還會存在華夏禮貌麼還會有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麼所以長城不可缺少。

今日,看着長城,不禁驚歎與它的藝術建築,更驚歎於它忠心不悔地守衞了中華國土數千年的堅強毅力。萬里長城,相信他不止能在中華國土上綿延萬里,能夠在那條歷史長河上綿延萬里,還能夠在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心中綿延萬里!

腳下萬里長城遊記作文四

今年國慶節,我們一家人去北京遊覽了世界文化遺傳,中華民族的驕傲-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我們從長城腳下,隨着人羣往上走。長城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陡峭,它由許多緩坡連接起來,在相對陡峭的地方,都有台階,台階兩旁和中間還有扶手,所以並不難爬。長城上人山人海,還有許多外國人。我們爬到第一個烽火台時,休息了一會兒,然後繼續往上爬。爬了好一會兒,我們看到了一座舊樓,導遊説它是哨塔,是古代哨兵放哨的地方。登上哨塔後,我們開始往回走。途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刻着“不到長城非好漢”幾個字的石碑,我們全家人便在石壁旁邊拍了幾張紀念照。

我很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那時候,既沒有汽車,也沒有吊車,他們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石頭台上這陡峭的山頂的呢

回賓館的路上,我想起了刻着“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我感到很自豪,因為我也登上長城,成了“好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