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市更新暨建築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W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邁入新時代、開啟“十四五”,姜堰發展進入“快車道”,城市建設更要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絕不能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本站小編整理了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市更新暨建築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歡迎查閲。

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市更新暨建築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今天,區委、區政府專題召開全區城市更新暨建築業發展大會,回顧總結城市建設和建築業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動員全區上下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聚力目標任務,高質高效推進城市更新和建築業發展,為推進“五個姜堰”建設提供堅實支撐。馬上,方書記還要講話提要求,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越是艱難越向前”,交出一份合格成績單

近年來,面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響,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團結拼搏,迎難而上、逆風起飛,推動城市建設和建築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佈局、拉開框架,承載能力變強了。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確定“一主兩副三片區”功能佈局,泰姜融合步伐加快;搶抓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契機,核減生態紅線範圍41.83平方公里,新增中心城區建設用地24.7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至65%,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優化。二是打通堵點、攻克難點,人居環境變美了。大力推進棚户區改造,近三年,累計完成54個地塊、120.3萬平米徵收搬遷,綜合整治老舊小區14個、微改造48個、惠及羣眾1.6萬户;全力改善水環境,新建污水管網28公里,整治黑臭水體8條,老通揚運河東部片區水生態治理工程建成運行,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創歷史最高水平;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取消開發區化工集中區定位,城市肌體更安全、更健康。三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羣眾生活變好了。着力完善交通網絡,建成G328海姜快速化、S229、三水大道南延等32條道路;全市首座生態立體停車樓投入運營,年均新增公共停車位300個以上;新、改建三水國中、實驗國小幼兒園等學校31所,人民生活的便捷度、滿意度顯著提升。四是換擋升級、積厚成勢,建築業發展質量變高了。總產值、入庫税收分別達845.5億元、8.4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5.38%、11.73%;北京、湖北市場產值突破70億元,建築鐵軍足跡延伸至非洲、北美等14個國家和地區;江蘇宇輝獲批省級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基地,中泰綠色建築產業園正式投產,正太集團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榮獲“詹天佑獎”,填補全市空白,建築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對標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對比周邊城市新變化,對照人民羣眾新期盼,我區城市建設和建築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突出表現在配套設施落後於發展需要,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還不充分、不配套,快速路網體系有待加強,部分醫院、學校、小區與主幹道的出入口“微循環”不暢,出行、停車難題依然存在。城鄉品位有待提升,部分幹道兩側夾雜多處城中村,城村交織、風貌老舊,都市感不強;城市辨識度不高,特色建築和節點景觀打造不夠,難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記。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環節,職責不清現象依然存在,市容環境管理還比較粗放,防違控違長效機制尚未有效建立。建築業發展質態還需提升,產業結構層次不高,絕大多數本地企業缺乏軌道交通、隧道工程等專業資質,房建類佔比高達70%以上;相較於周邊市區,税收貢獻度存在一定差距,姜堰“建築之鄉”的品牌效應有所弱化,等等。下一步,我們要把存在的問題作為主攻重點,持續加力發力,切實加以解決。

二、“時不我待開新篇”,按下城市更新快進鍵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邁入新時代、開啟“十四五”,姜堰發展進入“快車道”,城市建設更要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絕不能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對姜堰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融合融入就會缺乏競爭力。作為“特色三城”之一,我們必須策應泰州中心城市東進、高鐵新城建設,着力提升我區在市域中的戰略地位,才能把地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全面邁入“泰姜同城”時代,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爭得“一席之地”。對姜堰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轉型升級就會缺乏承載力。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是支撐產業增長、集聚資源要素的主陣地。我們必須推動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互動並進,着力增強人口集聚度、交通便捷度、市場繁榮度,才能吸引人氣、繁榮商氣、集聚財氣,打造經濟發展的“強磁場”。對姜堰而言,不抓城市更新,民生髮展就會缺乏持久力。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必須聚焦羣眾呼聲最強烈、意見最集中的領域,着力解決好城市功能與羣眾需求不相匹配、城市發展水平與羣眾感受度不相匹配的問題,讓城市發展更加符合羣眾的所期所盼所求,才能讓羣眾享有更加舒適、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一主兩副三片區”格局,大力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統籌推進“十大行動、154項工程”,凸顯“水韻古羅塘、最美金姜堰”的城市特質和發展追求,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動樣本。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1.突出“功能大更新”,既要有格局、也要有格調,讓城市發展更硬核。一座城市,大處看格局,小處見格調。要緊緊圍繞功能硬核塑造,找準發力點,促進基礎設施硬實力和服務功能軟實力同步提高。一是做優交通功能。凸顯“東連海安、西接泰州”區位特質,深化市區融合、城鄉一體,加快構建外聯內暢的新交通體系。全力服務G328南繞城快速化、S353、S411改擴建三大市區共建工程,啟動實施S610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市區“20分鐘通勤圈”;提升優化區內路網,新、改建姜堰大道、勵才路南延等34條道路,確保天目東路改造、富源路西延等10條道路年內通車,力爭2023年底基本實現城區道路“黑色化”;提檔升級鎮村公路,新建“四好農村路”100公里以上、縣道大中修30公里以上,加快形成“鎮鎮相連、互聯互通”的鎮村路網格局。二是做精公共服務功能。加快學校布點建設,確保姜中西校區一期建設年內啟動,三水國中、新橋國小及幼兒園、實小幼兒園城南園區4所學校8月份投入使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推進二人醫開發區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設,新、改建城西、城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完善體育設施建設,以承辦省運會賽事為契機,加快文體中心二期、射箭場等比賽場館建設,做到以賽興城、以賽惠民。三是做強商貿功能。合理佈局大型商業綜合體,以權威平台和主力榜單為依據,吸引知名消費品牌以及網紅業態、空白業態向大型綜合體、重點片區集聚;加快研究出台“首店”經濟政策意見,吸引“首店”品牌入駐,提升商業魅力;着力培育藝術休閒業態,融匯餐飲、酒店、文化、休閒娛樂等各種業態,打造更具時尚感、更加年輕化的特色區域,讓更多年輕人成為主動打卡姜堰的“自來水”。

2.突出“品質大更新”,既要有顏值、也要有氣質,讓羣眾生活更舒心。城市每一處“存在”都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無論是地標建築、安置房建設,還是生態提升、文化打造,都要樹立精品意識、注重品質塑造,力爭“出手即精品、建成即網紅、見面即打卡”。一是改善人居環境。處理好“面子”和“裏子”的關係:“面子”上,要精雕細琢重要節點,追求個體建築物的“造型別致”,精心打造店鋪招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傢俱,讓城市經得起細品、耐得住細看;實施城市光彩工程,重點對城市廣場、主次幹道、水系兩岸實施亮化景觀提升,讓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裏子”上,要注重背街小巷更新,紮實推進府北新村、興樑公寓等10個安置區建設,綜合整治府東新村、光明北村等17個老舊小區,讓羣眾遷有所居、住有宜居。二是彰顯水城風貌。姜堰是“三水之城”,水是城市流動的韻律。要進一步做活城市水系,塑造水城水鄉特色,讓一城清水造福姜堰人民,圍繞中幹河、老通揚運河一縱一橫城區水系,以運河文化、生態景觀、商務休閒、全民健身為主題,重點建設串聯老通揚運河、中幹河、單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10裏濱水長廊,豐富提升水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讓城市水系“環起來、遊起來、亮起來”。三是擦亮生態底色。要把節點當景點、公園當花園、城市當景區,推動從“城市中建公園”向“公園中建城市”轉變。紮實推進城市“微添綠”工程,啟動中幹河、勵才南路等8萬平米濱河綠化建設,新建總面積17萬平米的天目山公園;加快“空轉綠”,充分利用街頭巷尾零星地塊,見縫插“綠”,打造一批街頭遊園、街頭綠地,讓城市空間綠意盎然。四是提升文化內涵。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堅持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設計之中,嵌入廣場、公園、場館等公共空間,增強百姓對城市文化的識別度、認同感和歸屬感;注重對歷史街區、名人舊居、文保建築的修繕維護,重點實施4300平米的河西街古民居保護項目,建成天目山石刻項目,努力把姜堰打造成有歷史、有記憶、有故事的城市。

3.突出“城鄉大更新”,既要有魅力、也要有活力,讓融合發展更協調。城市更新,重點在主城區,但又不僅僅是主城區,各鎮街都要同步推進、同步更新,加快形成“亮點紛呈、眾星捧月”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一是做強城市“副中心”。溱潼副中心,要着眼爭創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統籌推進遊客集散中心、水上游線提升、大健康產業園等“十大工程”,高標準建設溱湖旅遊公路環,全力推動溱潼中學爭創四星級高中、溱潼人民醫院硬件品質“雙提升”,打造具有傳統文化風貌、時代特徵景觀、鮮明裏下河特色的精品小城市;張甸副中心,要積極策應主城區向西向南發展戰略,借勢高鐵新城,從交通設施、功能配套入手,謀劃建設泰姜融合發展先導區。二是增強集鎮“吸引力”。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產業積澱,精準定位集鎮發展方向,做到宜遊則遊、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旅遊、農業、生態等特色小鎮;按照“城鄉一體、適度超前”的原則,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向集鎮延伸,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建設運營模式,推動城市建設元素融入集鎮;加大老集鎮建設的經費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補齊短板,完善集鎮生活配套,做好集鎮主街道店面、立面出新工作,讓老集鎮煥發新活力。三是提升鄉村“美譽度”。注重特色塑造,突出示範引領,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串珠成鏈、連片成景,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全域美”;放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持續推動村莊綠化、亮化、美化,新創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6個;激發內生動力,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更好地承接城市發展“溢出效應”,把美好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4.突出“管理大更新”,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讓城市治理更精細。一個城市美不美,不在於有多少高樓大廈,而在於城市管理者能不能為住在高樓大廈、后街背巷的人,提供精細的管理和服務。一是觀念要“新”。要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集中整治各類不文明行為,努力用文明習慣改善城市面貌、用道德風尚提升城市魅力;樹牢人本思維,鼓勵市民通過“有事好商量”等協商議事平台參與城市管理,構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態;堅持“便民不擾民、放開不放任”的原則,科學設置便民疏導點,讓城市更有人情味、市民更有幸福感。二是機制要“優”。要按照“區鎮聯動、城鄉統籌、層級負責”的原則,加快完善城市管理基礎網絡,明確管理標準、釐清責任邊界,做到不留空白和盲區;特別是要抓好違章建築、后街背巷、廣告店招等各個領域的常態整治和管理,真正讓“應該管的人能看得見、看得見的人能管得了”;要充分運用市場規律,探索推行市容秩序管理服務外包,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城市管理公用行業,推動城市管理社會化、市場化。三是方式要“活”。紮實推進惠民智慧工程,打造智慧農貿市場10家、智慧技防小區220個、智慧技防校園85所;實戰應用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進一步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設等公共信息資源,加快打破“信息孤島”,給城市裝上“智慧大腦”,實現“問題發現、平台派單、響應處置、核查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

推動城市更新,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難事,需要全區上下共同參與、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規劃上要拜請高手。我們建設的是一座精緻城市,精緻首先體現在規劃上。在這方面,要捨得投入真金白銀,邀請高手參與重要區域、重要建築設計,多留妙筆、不留敗筆。結合“十四五”規劃,我們正在編制交通、旅遊等專項規劃,相關部門要堅持系統思維,加強統籌協調,從根本上解決“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等問題。需要強調的是,要尊重規劃、敬畏規劃、落實規劃,規劃一旦確定不得隨意調整,做到項目始終跟着規劃走,杜絕項目主導規劃的現象。投入上要用好市場之手。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既要充分用好本地企業的資源,也歡迎區外的大企業大集團參與進來,積極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破解難題上要敢於出手。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堅定意志,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拔除徵收搬遷、違章建設等城市建設中的硬釘子。去年,我們成立了13個重點工程建設指揮中心,領導掛帥出征、部門協同配合、每月督查督辦,工程推進成效顯著。城市更新三年行動中,我們將延續這一工作機制,請牽頭單位儘快制定項目實施計劃,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要求,用嚴密的督查推進機制推動重點工程早開工、快建設。

三、“擦亮品牌再出發”,爭創建築業發展新局面

區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上明確了“兩爭先”目標,建築業作為我區的傳統優勢產業,今後一段時期更要圍繞一個“爭”字,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把“姜堰建造”的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響,力爭總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年內衝刺千億級大關,到“十四五”末突破2000億。“十四五”期間,新增施工綜合資質企業1家,新培育2家百億元以上、2家50億元以上產值建築業企業,創魯班獎或國優項目8項以上。具體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1.要爭轉型,推動“四化”發展,爭出先機、爭出主動。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只有搶抓轉型大勢,才能搶先發展賽道。一是發展目標綠色化。去年,我區新增綠色建築80.9萬平米、增長12%,實現新建民用建築綠色標準全覆蓋,但超低能耗的項目佔比不高,“淺層地能及高品質綠色建築”未能完成市交任務。下一步,要從工程建造全生命週期出發,優化綠色建築管理系統,實行全流程閉環管理,原則上政府投資項目及大型公共建築,都必須按照二星以上標準建造。二是建設運營一體化。增強“大建築”意識,鼓勵施工總承包建築企業,積極探索EPC、PPP等經營模式,跳出施工市場的低端競爭,聚焦投資、設計、開發、運營的全產業鏈,“以投資換身份”“以開發換市場”,爭做全價值鏈綜合服務商。三是技術手段智能化。當前,智能化發展呈現出全面滲透、跨界融合的特點,建築企業要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趨勢,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創新,進一步提高施工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主動應用吊裝機器人、鋪路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爭創“少人工地”甚至“無人工地”。四是生產方式工業化。去年初,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落地,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主要是採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造技術,最大限度地採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實現了效率最大化。目前,我區僅有江蘇宇輝、中泰綠色建築產業園兩大裝配式建築示範基地,以及錦宸集團模具生產基地,產業鏈亟待完善。建築企業要圍繞上下游產業鏈,大力發展部件生產、裝配化裝修等產業,勇當“建築工業化”排頭兵。

2.要爭市場,加快動能轉換,爭出份額、爭出效益。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必須保持“穩”的定力,堅定“進”的信心,義無反顧搶市場。一是進軍新興市場。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找準空白點、抓住機會點,努力在看似飽和的市場中開闢新空間。二是搶佔高端市場。要堅決打破房建“一業獨大”局面,拓寬經營領域,延長產業鏈條,積極向先進製造業、綠色建材行業、現代服務業等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通過合資、併購等手段,打破技術壁壘、資質壁壘,努力在軌道交通、生態環保、石油化工等市場分一杯羹,形成新的增長極。三是深耕本地市場。去年,我區房地產開發項目總造價53億元,本地企業承接項目21億元,佔比39.6%、下降14.4個百分點。今年,我們啟動城市更新三年行動,總投資約280億元,廣大建築企業要主動出擊、全力爭取,聚焦交通工程、市政設施、教育醫療等領域,打造優質工程、精品工程。

3.要爭一流,深化改革創新,爭出品質、爭出特色。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只有不斷“強身健體”,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是品牌“叫得響”。去年,我區13家重點建築企業總產值692.4億元,佔全區比重81.9%,較2019年提升2.87個百分點,頭部企業的優勢愈加明顯,建築市場的“品牌競爭”時代已經到來。骨幹企業,要優化結構體系和產業格局,積極晉升資質等級,穩妥開展跨地區、跨行業併購重組,致力成為“航母級”企業集團;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管理鏈條短、成本低的優勢,尋找細分市場,不斷做專做精做特,爭當“小而美”的隱形冠軍。二是創新“快一拍”。要將創新融入企業發展的基因,積極與大院大所共建技術中心、創新聯合體,力爭實現建築領域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零”的突破;要堅持把“企業+資本”作為突破點,不僅要能開發建設,還要善於資本運作,努力提升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台階”。當前,我區不少建築企業陷入“內卷化”,產值規模越做越大,利潤卻不見增長,必須下定決心重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股權合理流動、股東進退有序機制,推廣“項目股份制”“股權流轉制”,着力構建責權利明晰、風險收益共擔的市場體系。

4.要爭服務,悉心貼心用心,爭出活力、爭出動能。建築業不用我們的地、不佔我們的能耗,卻給我們帶來就業、帶來税收,區委區政府對建築業怎麼支持都不為過。全區廣大幹部要像服務工業企業一樣,全力服務好建築企業。一是政策再加碼。關鍵是落實好“一政策一中心一園區”:“一政策”,即“建築業16條”。住建局要儘快完善配套實施細則,相關責任部門要及時足額兑付獎補資金,用“經濟槓桿”撬動更多建築企業返鄉納税、反哺家鄉。“一中心”,即建築業發展服務中心。行政審批局、人社局、金融監管局、公檢法司要加強銜接,建立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提供集行政審批、人才支撐、金融服務、法務保障“四位一體”的全鏈條服務。“一園區”,即建築科技產業園,包括總部基地和產業基地。開發區牽頭,住建局、自規分局配合,儘快落實用地控規、土規調整;住建局牽頭,優選合作團隊,6月底前形成園區建設規劃方案、總部大廈設計方案;同步開展入園企業招商,迅速排出首批擬單獨供地新建總部大樓以及擬入駐總部大廈集中辦公企業名單。二是管理再加強。長期以來,建設工程領域安全生產事故易發、頻發,轉包、掛靠、出借資質等違法行為,以及污水直排、揚塵防控不到位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此,要深化安全生產第三方監管,推動建築施工安全信息化、施工揚塵監測、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系統全覆蓋,聚焦招投標、工程變更等高風險領域,通過監督檢查、查辦案件等方式,最大限度堵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漏洞,從源頭上杜絕項目腐敗、利益輸送等問題。三是保障再加力。資金方面,依託國有企業設立供應鏈融資平台,探索為重點骨幹企業提供適度的融資擔保支撐。人才方面,住建局、人社局要牽頭,實施訂單培訓、定向培養,加快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推動建築工人職業化。法務方面,設立建築業巡回法庭、檢察室、警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四專班”,建立健全“一窗預登記、公檢法聯動、專業化辦案”機制,幫助企業化解勞資、經濟等矛盾糾紛,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同志們,把姜堰建設得更加美好,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全區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們不僅需要“一日千里”的豪情,更需要立説立行的作風,希望大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打一場漂亮的城市更新、建築業發展攻堅戰,為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動樣本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