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6W

  2021是建黨100週年,向歷史回眸,每一次都是精神洗禮。2021主題系列劇《理想照耀中國》中,讓我們知道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初心使命,才能不負青春,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範文三篇

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1

  《理想照耀中國》把百年黨史看做一個不斷接力的整體,對於今天的年輕人正確認識歷史與當下有着積極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道:“落後就要捱打,貧窮就要捱餓,失語就要捱罵。”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捱打”“捱餓”“捱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鬥,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捱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用百年中國故事歸納總結出中國道路,既對年輕人有教育意義,也有助於展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爭奪國際話語權。而這或許也是《理想照耀中國》的現實意義。

  理想信念作為人類表達思想情感特有的精神現象,看不見摸不着,但是這種抽象的支柱卻實實在在地支撐和引導着人的行為,產生着改變、影響社會風氣,不斷豐富人類文化的內涵和持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風雨無阻、砥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把理想信念比喻為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對共產黨人來説,理想信念築牢了履職根基、熔鑄了精神靈魂、聚集了發展力量。堅定理想信念不僅僅是個人的人生觀問題,更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共產黨人應該把“三個必須”落實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具體實踐上。

  理想信念是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成事之基,必須“立標尺”。堅定理想信念首先要用政治學習意識、核心看齊意識、為民宗旨意識構建起行為標尺,重學習領悟、重思想閘閥、重創業實幹。堅定理想信念,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打掃政治灰塵、淨化思想靈魂,增強紀律、法治、政德及責任意識,以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以身許黨、許國,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理想信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謀事之要,必須“劃底線”。共產黨人的神聖使命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會和諧友好發展。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黨員幹部應當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為己任,守牢“底線”意識,自覺遵守黨規黨紀、法律法規、公德良俗,始終堅持在基本政治立場上,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在核心政治立場上,毫不動搖堅持黨的羣眾觀點。清清楚楚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做到規矩清楚、紀律嚴明,始終與黨的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步調保持一致,不壓紅線、不踩底線。自覺做到“三嚴三實”,仔細遵循“八項規定”,切切實實反對“四風”,以底線意識充實堅定理想信念主要內容,積極響應從嚴治黨的時代訴求。

  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動力之源,必須“樹形象”。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克己奉公、廉潔清明的一貫形象。積極對照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的“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個方向,對照我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標,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模範形象,做出莊嚴承諾。有作為、有擔當,“慧者心辨而不繁説,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少説多幹,低調務實。積極迴應羣眾關切,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真正將理想信念化為幹事創業的激情、為民謀利的熱情,為推進我黨各項事業的跨越發展提供價值追求與理想保證!

  古往今來,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到焦裕祿“把淚焦桐成雨”……給出了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答案:我們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始終以對黨、對人民、對法律的絕對忠誠,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公正執法。提升自身素質和提高羣眾工作能力是保證。“理想和信念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理想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信念是人們朝着這個目標前進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堅定信念;信念堅定,才能堅守理想。”

  做理想信念的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把理想信念作為基礎性的硬任務來抓,真正把規矩立起來、挺起來,確保鐵規發力、制度發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統一全黨的思想,凝聚民族的力量,堅信理想信念這塊“壓艙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不斷奠定全中國人民奔向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基礎。

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2

  《理想照耀中國》既是一次有魄力的創新,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首先,文本創作難。一部電視劇通常只講述一個故事,而《理想照耀中國》要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形下呈現給觀眾40個故事,探索出能將40個故事聚合在一起的方式,實現“形散而神不散”。

  其次,時間緊、分組多、品控難,拍攝極具挑戰。一般而言,一部電視劇最多分B組、C組,而《理想照耀中國》卻有15個導演組,這其中的組織協調工作就非常考驗人。

  而且,為了“真實還原故事”增強代入感,該劇秉持着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採用了實景拍攝的“笨辦法”,先後在浙江、山東、北京、西藏、河南、福建、上海、海南、新疆、內蒙古、廣東、雲南、四川、甘肅、吉林等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地投入拍攝,作品涉及要素之多、時空跨度之大、調動難度之高,堪比一場“文藝創作的長征”。

  再次,“系列短劇”的模式創新同時意味着挑戰。國外“詩選劇”模式並未被全球“移植”,很大的原因在於成本控制。一集換一撥演員,換一批主創,需要有一個理想預算,收入產出比不高。因此,為了壓縮成本,國外“詩選劇”很少起用明星。

  對比下來,《理想照耀中國》在短時間內集結數百名演藝明星、十幾組青年影視創作者完成了這麼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既充分體現出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也可想而知劇組主創的創制不易、創新不易。

  麥克盧漢説:“媒介即訊息。”媒介環境的改變會對內容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倍速觀劇成為常態、短視頻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當下,探索文藝作品新的表現形態是應有之義。

  既然主旋律要面向年輕人,那創作者自然應該研究青年人的媒介使用習慣。30分鐘一集的《理想照耀中國》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探索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增進主旋律與青年人親近感的一套語態和語法。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照耀中國》所實踐的嬗變,對觀眾而言也需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2021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3

  《理想照耀中國》聚焦“中國精神”,在各歷史時期中選取了40個理想人物,進行40集“照耀中國”故事的拍攝,以反映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百年鬥爭、奮鬥、發展和探索的偉大曆程。所選取的人物從革命先烈、兩彈一星元勛到縣委書記、律師醫生、抗美援朝戰士再到下崗女工、個體工商户、文物修復師,行業職業不一,出場年齡最大的主要角色超過60歲, 最小的只有15歲,而他們的共同點是“心中有信仰”。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身受“宮刑”忍辱奮起,歷時18年而著《史記》,歐陽修兩歲喪父篤學而成才。縱觀古今聖賢,青史留名者無不櫛風沐雨、飽嘗辛酸。新時代青年在追尋人生理想、實踐偉大中國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亦是如此,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風順。行百里者半九十,身為年輕一代的黨員幹部,時代賦予了我們使命與擔當,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絕不能因山勢險峻而放棄攀登,也不能為道路崎嶇而中途氣餒,只有保持一顆無畏向前的心腳踏實地地走下去,用奮鬥去搏擊藍天,如此方能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漫步新時代,踏入新徵程,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唯有以理想為楫、奮鬥為帆,乘風而起、破浪前行,在風雨中砥礪自我,在歲月中激盪人生,用努力和汗水去開拓出別樣的青春芳華,方能締造出不負流年、不負時代的人生碩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