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電影《飛越瘋人院》上映於1975年11月19日,是美國導演米洛斯·福曼的作品,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了吧。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三篇

《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

電影中的瘋人院裏,時刻帶着一種被遮蔽了的壓抑。不經意的看起來氣氛似乎是和諧的,光線也是柔和的,連吃藥治療時都放着輕柔的音樂。病人們充分自由的在醫院裏四處活動,打牌抽煙。表現良好的人,甚至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外出。但僅有麥克默菲看出了這看似完美的靜謐世界裏隱蔽的脆弱環節。

影片開始,他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音樂裏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藥片。而這樣的舉動對於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説無疑是一種挑釁。而麥克默菲其實也並不是刻意的去做出這樣的反叛,他的行為僅僅是出於天性。他無拘無束的性格必然和嚴謹的壓制格格不入。在麥克默菲撞擊下,原先安穩守紀的“瘋人”們也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們享受海邊陽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齊的樂趣,享受爭取自我反抗後從未感受過的發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麥克默菲實際上破除的是一種儀式。當他到來之後,吃藥、開會,心理治療,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質疑。雖然麥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絕,但對於一向機械般重複這些程式的瘋子們來説,麥克默菲的舉動無疑觸動了他們。這使得當他們面臨這種非暴力的壓抑時,產生了新的反映。一個病人對拉奇德的質問:“既然比利不願意説,你為什麼非要問他。”而查理也開始大聲哭泣着要自我的香煙。好比像是在一個壞孩子作了示範之後,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誘發了他們“壞”的天性。

最令我感到可笑的人就是那個護士了。瘋子們在旁邊發瘋的時候,在場僅有那個護士自始至終堅持了一個冷漠的表情,好似視若無物一樣。這個人物簡直就是一個教條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顆麻木不仁的心靈,這和麥克墨菲那張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瘋狂的心態構成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比較和對抗,護士長就是這個人羣的統治者,就是這個工業社會的代表。如果動搖她的地位,或者違反了她所規定的體制,就要受到嚴格的處罰!被打,被電激。在這種暴力的統治下,使病人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見。

雖然處於護士的高壓控制狀態,可是那些瘋子為了爭取自由還是不斷挑戰着她的權威。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甚至出現了在反抗無效的情景下,幾個瘋子採取了精神勝利法的方式來到達滿足自我慾望的目的。這從反面點出了瘋人院的專制統治的可怕,影射出一個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會現實。試想,在這樣充滿着束縛和捆綁的社會條件下,又能出現多少個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條件,只能培養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為了自由而奮鬥的可悲的瘋子了。

導演的用意很明顯,把瘋人院比喻成一個小社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把那羣瘋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統治的階級,而護士和醫生則是統治者,醫院的規定就是教條,就是憲法,絲毫不潤許任何人違背,説句俗話,就是隻許我點燈,不許你放火。在教條的規定下,你必須要嚴格的服從,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當片中的這些瘋子,就象機械一樣所不停的重複着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時候。

最終酋長那個人物,或許在殺死那個瘋子的同時就已經把他爭取自由的思想傳輸到了自我的思想當中去了。在酋長逃跑的時候,瘋人院裏瘋子們渴望獨立自由的心境也被帶到了廣闊的大自然當中去了。從這個結尾當中,我們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會的一絲光明。

本片確實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深刻含義。我看了這部片也瞭解到了許多西方社會無奈的現實,但願經過以後的.努力,社會上能夠少些瘋子,多些真正獨立自由的人。

《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

麥克墨菲剛出場時,我便被他的外貌所吸引了,那種描述吸引我去想象這個人的模樣。他進入醫院後的放肆大笑看得我尤為開心,跟着文字設想畫面再結合標題,我猜想他肯定那個帶着大家衝出醫院的人,雖然結局不是我想得那樣,但看完後想了想也只有那樣的結局才能凸顯50年代的情狀。一開始覺得布萊姆登是個懦弱不堪像個傻子一樣的人,但到後來才發現他是看得最清楚的人,精妙之處也在這裏:在這個醫院裏最表現最懦弱最無足輕重的人,是這個牢籠裏看得最清楚最直擊根本的人。

我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給了我關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社會的混亂、人們的迷茫以及人們對衝破禁錮的渴望和努力。雖然這本書存在種族歧視的弊端,但還是要體諒那個時代背景。

這是我繼看凡爾納科幻小説之後,覺着最帶感的作品,似乎每一個字都自帶吸引人讀下一個字的魅力。要是不一口氣讀下去,都不知道有多不爽快。

這些文字算不上書評,也就是個讀後感而已,我自己寫來看看罷了。

《飛躍瘋人院》觀後感模板範文

1848年的歐洲革命已成陳舊的歷史回憶,詩人已化為西伯利亞一抔黃土,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吶喊,已成為人們心中不朽的不朽詩篇。

初識《飛越瘋人院》,是在國中時,收音機裏的電影錄音剪輯讓我朦朧間感覺到一些什麼,但是卻無從捉摸。今日重看這一部美國電影歷史上早期的自由主義經典,仍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電影中,麥克被警察從勞教營押送到瘋人院的時候,禁不住擁抱瞭如釋重負的警察。從一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種自然流露的活力。而當他一次又一次反抗護士長為代表的瘋人院管理當局的時候,病人們看到了希望,從麻木不仁中甦醒過來並自動集合在他的旗幟下。從麥克爬出鐵絲網帶領大家在遊艇上釣魚為第一次高潮,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壓制也不能動搖的自由戰士。第一次的電擊並沒有損害他的鬥志。一次次,我感受到的是以追求自由這一最高價值為原動力的永遠不死的反抗精神。而在最後一次劇烈的反抗後,麥克被當局的強力電擊變成了真的精神失常者。當晚,曾經形神呆滯,而被麥克的精神所喚醒的酋長在呼喚麥克一起出逃,卻失望地發現那個自由戰士麥克已經死了的時候,用枕頭悶死了病牀上的麥克,帶領大家逃出了圍着高高鐵絲網的瘋人院。

麥克死了,他是被自己喚醒的酋長悶死的。瘋人院裏,只有酋長知道麥克被從肉體上剝奪了反抗精神以後將會生不如死。麥克就是自由精神的體現,當自由不再時,可貴的生命也不再可貴。我最後被這一幕深深震撼了。藉助於酋長的手,麥克用他的死實現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麥克和自由精神同在。

從此我想到我所鍾愛的另外兩部影片:《刺激1995》和《天浴》。他們和《飛越瘋人院》其實都屬於自由主義題材的影片。前者和《飛越瘋人院》一樣,表現了對自由的不屈追求,凸顯了一個以個人自由和解放為目標,不惜為此抗爭到底的人物形象,這樣一個人物,從外形上可能是平常的,但精神力量則是排山倒海,無堅不摧的。這兩部電影都通過藝術手法傳遞了一種"自由至上"的西方觀念,而它也是以"平等、民主、自由"和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後者則體現了國內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某個特定人羣的時代悲劇,這種悲劇正是源於病態自由後的反自由狀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