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5W

從電影中我們收穫了新的思想後,一定要記得寫一篇觀後感,要知道寫觀後感也是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哦,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篇,歡迎閲讀。

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這部經典影片以音樂為載體,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天才鋼琴師的一生

作為鋼琴師,1900的一生非常傳奇,但同時也非常令人惋惜:

他對彈奏鋼琴有着極高天賦,無師自通,甚至打敗了前來挑釁的Jazz創始人;

但他的一生也非常“狹窄”,完全僅限於一艘輪船的一架鋼琴上。

他不諳世事,不知如何向喜歡的一位姑娘開口,只一廂情願想把自己的唯一一張唱片送給對方,即便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接受。

而在他為了喜歡的姑娘終於下定決心要離開輪船下到地面、走在下船的途中時他停了下來。他的目光所及是高樓大廈與密密麻麻的街道,但無論他怎麼眺望,就是望不到盡頭。

那一刻,可能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恐懼的時刻。

在他的眼中,鋼琴是有限的,因為鋼琴只有88個鍵,所以他能夠很好地掌控,由此成為一名鋼琴師;然而此刻他發現城市是無邊際的,道路也是無限蜿蜒的,目之所及遠無法看清前方的未知,他不知道下船後應該沿着哪條路走。

於是,他選擇了後退、回到船上自己的避難所,並再也不動下船的念頭,由此就有了最後耐人尋味的結局。

為何會產生如此悲劇?在我看來,1900之所以會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一是恐懼戰勝了好奇,被未知的恐懼所扼殺。

看得見的事物是清楚的,我們不必害怕;但看不見的事物是神祕的,常常經由我們的想象變得可怕

不只是1900,我們所有人都有過害怕未知的時候

但未知難道就一定意味着毀滅嗎?未知雖然看似恐怖,但有時不也是一種隱藏的機遇嗎?

如果1900當時鼓起勇氣下了船,他難道就真的會因道路的紛雜迷路,因城市的繁華而喘不過氣嗎?而如果為此他遇到了他喜歡的姑娘呢?

我們總認為自己很瞭解周圍的事物、瞭解世界,於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去觸碰外部的世界,但其實這樣做僅僅是為自己挖了口井,成為那井中的蛙。

不去嘗試,不去向外發展,你永遠不知道裝在盒子裏的是巧克力還是毒藥。

那為什麼1900會對世界有這樣少的瞭解,因而產生這樣的觀念呢?那就涉及到第二點原因:環境決定我們的思維,而思維決定我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愛爾維修曾説過:“我們在人與人之間所見到的精神上的差異,是由於他們所處的不同環境,由於他們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因為1900自出生以來一直生活在那艘輪船上,每次船上都只有20xx人,所以他對世界的認知幾乎就停留在那不斷變化的20xx人身上。且除了那架鋼琴,1900就很少接觸其他的事物,可以説鋼琴就是他的所有。

世界是什麼?那與我無關。我只需要琴就足夠了,或許他就是這樣想的。

正因為他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狹小舒適的空間,所以他會產生“這就是世界”的想法,並始終與鋼琴為伴。

但世界並非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only discomfort makes you grow。

一方面,只有走出舒適圈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如果不下來看看其他的鋼琴家與其他的音樂作品,1900或許會一直陷於自己的琴聲,最終可能陷於瓶頸;而如果他能在保持自身的同時也向外吸取,或許他能獲得更多靈感。

當然作為藝術家確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向外求索,有很多人就是憑藉堅守自己開創了新的藝術流派。但對於大多數人甚至是國家而言,如果不保持一刻開放的心態,那就會像清朝一樣故步自封,自取滅亡。

另一方面,走出舒適圈可以讓你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如果1900能夠鼓起勇氣時不時走下船來到陸地上看看,認識更多的人與事物,他就會發現其實世界很大,而不僅僅侷限於那一架小小的鋼琴,而且他也可能會找到自己更多的興趣,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而這不也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之一嗎!

以上是我對這部影片劇情內容的一些想法,結局令人歎息,但很喜歡這種令人產生思考的影片

同時一些特色也很令人讚歎:以友人康恩視角開頭引起懸念;現實與回憶交織的多元敍述結構使得情節起伏、前後對應;還有今昔對比盡顯當年豪華輪船與備受矚目1900現在無人問津、被人遺棄的荒涼、悲慘,不得不感歎世事無常

很幸運終於看到了這部影片,也謝謝你觀看至此.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中午吃過飯,找到《海上鋼琴師》,用電視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歡整部影片瀰漫的鋼琴聲,讓我彷彿置身其中。

我喜歡像一九零零那樣天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點不覺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慘。他是個孤兒,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沒下過船,沒有身份。在人們眼裏,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換來很多錢,過着人們眼裏豪華的生活。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屬於自己世界中的樂曲,他不屬於陸地,他已經離不開這艘船了,即使選擇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結局看似淒涼,但我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歸屬,迴歸到屬於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雖然結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樣子,要麼下船過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麼隨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終他都忠於自己的選擇。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鋼琴前隨着鋼琴四處移動的鏡頭,太歡快!太美了!在船身劇烈搖晃的過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中,沒有被當時的情景嚇到,彷彿這只是一場遊戲。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樂細胞與生俱來的充滿他整個身體,一個純粹的人物!

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的行為,他完全可以聞名世界,賺很多的錢,有享不盡的富貴,但他就是那麼堅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屬於哪裏。我佩服他的執着!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直以來,都很羨慕會彈奏鋼琴的人,覺得那在琴鍵上靈活躍動的手指像活潑的的精靈一樣,那悦耳的音樂更讓人痴迷不已。於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懷着對鋼琴的熱衷,我也開始學習鋼琴,但學習的過程讓我很失望。呈現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長送到老師面前,然後開始無止盡的練習,這些孩子不是極其厭倦彈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機會。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琴只是為了拿那個所謂的等級證書,而老師也只要求學生把考級的樂曲彈好就行了。沒有真實的感情,沒有耐心的聆聽,一切只是機械。於是我悄然退出這個潮流,不是因為我的毅力不夠堅強,而是我沒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場景。

這樣的失望纏繞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個天才海上鋼琴師。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僅僅為了他如行雲流水般的琴聲而折服,為他的驚人的技巧而讚歎不已。可是當我一遍遍再次觀看後,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關於鋼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場景,雖然是在電影裏。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為1900的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故事。整部影片與《天堂電影院》一樣,都採用回憶的方式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

很多人稱其為天才鋼琴師,在我看來卻不是這樣。因為鋼琴不是他獲取榮譽的工具,而是他靈魂的寄託,是他抒發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憂鬱和單純,長期漂流於海上使他不善與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愛女孩表達的愛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鋼琴,那隨他心意轉換的曲調,就是他的語言,也是他最大的快樂。

隨着歲月的流逝,1900變得更敏鋭和優雅,也變得越來越多愁善感,他給船上所有的人演奏,從富商貴胄,到販夫走卒,穿越歲月,穿越過所有的甲板和船艙,他走到哪裏,便是人們忘卻痛苦憂傷的一刻,人們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聲中,跟隨他的節拍歡樂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譜,他隨意彈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説,手在琴上,心靈卻神遊大地,無所不至。沒有任何羈絆,即使在波濤洶湧的時候,他依然自如地隨着跌宕的輪船自如地演奏鋼琴,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靈魂已經與鋼琴融為一體,他只是任自己的靈魂自由飛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輪船上,他擁有了最大的快樂。

當1900成功的擊敗來自陸上的鋼琴大師時,他本有機會去到更廣闊的空間,一展自己的才華。可以在即將踏上陸地的時候,他放棄了。他放棄了並不是因為他畏懼了,而是因為他意識到陸地上也許有無止境的新奇,但卻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這個世界是否認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發自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於是他在船上安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燬,他也沒有離開。他始終都忠誠於自己靈魂,他像個不沾人間煙火的天使一樣,悄然飛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為垂名青史的鋼琴家,但他卻願意一輩子做一個在海上油輪上彈奏的鋼琴師。這也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鋼琴、對音樂,最單純、最忠誠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靈魂與鋼琴的融合。我想這是時下鋼琴學習者最缺乏的東西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