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紀錄片《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5W

系列節目《復興之路》是我國第一部全民梳理中國近現代史的紀錄片,講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百多年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紀錄片《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紀錄片《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1

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題目叫做《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敗走向興盛。是的,我們的中國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蜕變,最終繁榮昌盛!回憶過去,那一點一滴都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裏。《復興之路》以翔實的史料、恢弘的氣勢、深沉的語言、珍貴的歷史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的畫卷,為我們演繹中國的蜕變。它站在新的中國,新的歷史上,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它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是如何覺醒,選擇社會主義,實現改革開放,而後又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部紀錄片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這六個主題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是如何從以前的落後走向現在的繁榮昌盛。

我們偉大的祖國以前也有過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們的祖國由於種種原因變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欺負。是中國共產黨拯救了我們,領導我們走向復興之路,帶領我們建設新中國。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祖國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説:2008年的奧運會在我們中國成功舉辦,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號”登天。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復興之路上的堅持的腳印。

讓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2

我看了《復興之路》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重新站起來,努力奮鬥。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為古代中國有眾多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和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而自豪;我們為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蹂躪而憤慨;我們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們更為現在中國的崛起而感奮……

祖國的輝煌要從四大發明説起: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已經發現天然磁石有吸鐵和指南北的特徵。他們利用磁石的特徵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造紙術: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前人的造紙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材料來造紙,並不斷改進紙技術,使紙的質量得到提高並大量生產,廣泛使用。活字印刷:它不但比手工重複抄寫要快捷,而且還不容易出錯。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缺點,費工費時。到了北宋時,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經驗,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有使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火藥:早在秦漢時代時期,人們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煉丹,在偶然發生的爆炸得到啟示,再經不斷的探索實踐,逐漸掌握了火藥的配方。

我國的經濟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給農民耕種,實行“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深受農民歡迎。遼寧大連河縣光明山公社一位農民承包了一塊農田,當年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些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改善民生,社會保障全民覆蓋,老百姓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項項偉大的發明和創造,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還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極為古老的文明。在這片遼闊肥沃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讓我們繼續努力,讓我們的新中國更加繁榮多彩吧!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3

在《復興之路》中,我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説詞説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裏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裏老屋鋪上樓板,家裏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裏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裏,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

“復興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課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型紀錄片《復興之路》。片中翔實的史料、文物實物和圖片,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復興之畫卷,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加上這段時間對胡錦濤同志“七一講話”精神的學習,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復興道路的各種曲折。

一切似乎要從我們的"閉關鎖國"説起。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的光環之中時;當國人還自以為是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時;當國人還自以為中華地大物博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在歐洲,許多西方國家卻在悄然中慢慢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很快的超越了東方文明。當其本國資源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時,他們便把目光瞄向了資源豐富的東方亞洲國家。於是,英皇派出使者到當時還很強盛的大清朝,請求與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卻以‘天朝物產豐盈’為由一口拒絕了。於是,中國與世界給魚的第一次機會失之交臂。

西方發達國家的堅船利炮之下,中國的國門終於被打開,民族的災難降臨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打擊之下,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不平等條約,使本就落後的華夏大地的現狀雪上加霜,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的為了解放中華的事業而奮鬥: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毛澤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終於迎來開了今天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這一百年間,有太多的名字讓我們難以忘懷。而最令我們難以忘懷的那個名字,它叫“中國共產黨。

正當人們徘徊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之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帶來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新希望,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毛澤東同志曾以史詩般的語言寫道:“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前仆後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歷史充分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億萬人民引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轉眼九十年過去了。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復興的奮鬥凱歌。

新時期,為了進一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黨也正確的分析了當前民族復興之路的方向,作出了正確的方針路線。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新時期實現民族復興需要發展先進文化。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認識到,實現民族復興需要先進思想文化的指導,先進思想文化也需要通過先進的社會力量來實現。這種結合告訴我們,有了先進社會力量的選擇,先進思想文化才能有效發揮其先進作用;有了先進思想文化的武裝,先進社會力量才成為真正的先進力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結合,實現民族復興才展現出“夢想成真”的前景,這就是胡錦濤同志所説:“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

同樣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也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就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時代呼喚英才,希望在於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大學生的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大學生去奮鬥,青春只有為祖國和人民的真誠奉獻中才能更加絢麗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才能閃閃發光。新世紀的大學生,要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成才的目標,確立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志向,努力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抓住文化體制改革的機遇,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全方位的加強自身思想素質培養。自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致力於社會主義社會和諧文化氛圍的創建。從自身做起,在生產,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起模範先鋒作用,為文化體制改革盡知識分子應盡的一份力量,盡青年人應盡的一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