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這部片子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影片中來回穿插,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準備的《建國大業》觀後感,歡迎查閲。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1

看完《建國大業》我承認對我是有所觸動的,這種觸動不是僅僅是因為新政權的建立的不易,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長在紅旗之下,已經太熟悉這個過程了,真正叫我感動的是影片對於我們曾經一定要蔑視的“蔣家王朝”有一種新的感情,這種感情或許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説的歷史的同情心吧。而這種同情心我認為是非常可貴的,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史觀的進步,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華民國的新政府的終於有了一點自信,希望這種自信不斷髮揚光大,因為這個自信是言路廣開、民主進步的基礎。

每個觀影者的人生經歷和歷史認知角度不同,可能會懷着不同的心態去看待本片和片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在個人感情上可以有好惡,但是放到整個歷史中和民族中,則應該有一種同情心。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發生,應該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是與非。毛澤東固然偉大,固然在政治上是個勝利者,但是他付出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代價,這種慘痛是常人所難以承受的,到了晚年又遭遇接班人背叛和革命失敗的打擊,當歷史還 原其為常人,從神壇走下的毛澤東亦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物;蔣介石敗走台灣,王圖霸業,毀於一旦,無疑是個失敗者,當我們在《建國大業》中看到他無奈地離開歷史的舞台中央時,固然有一種惆悵和同情,但是他晚年在台灣過得也算安穩,沒有遭受精神上的大起大落,但從人的角度上講,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福氣呢?當我們剝離了歷史的面紗,把他們當做凡人看待時,他們亦如鄰家老翁一般有着各自的喜怒哀樂和優缺點,顯得無比親近,我想這是《建國大業》所能帶給我們更值得感受的東西。

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從縮小的人的個體的角度上看,誰又能是真正的成功者呢?恐怕很難説得清楚,落敗者櫛風沐雨憂心勞力,勝利者亦浴血沙場白骨累累。身前的治世之雄圖和家國之夢想,換來譽滿天下的同時又伴隨着謗滿天下,末了,都是一抔黃土掩盡風流。我想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電影《建國大業》還 承載着大陸方面對台灣方面的示好之意,六十年風雨滄桑,是非恩怨欲説還 休,而老百姓真正盼望的是國泰民安,安心生活。如國共兩黨,互泯恩仇,兵戎不再,則是蒼生之幸,若海峽兩岸,和平共處,共謀發展,則是民族之幸。

《建國大業》觀後感2

九月三十日,我和媽媽去翠苑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電影很好看很精彩,也很有意義!

電影情節是這樣的:經過八年抗戰後,老百姓想過和平生活,毛澤東就想和蔣介石和談建立民主政府共同治理中國,但沒成功,蔣介石違反約定,挑起了戰爭,要獨裁,毛澤東就説有時和平是必需經過戰爭才能取得的。於是經過一系列大戰,終於把蔣介石趕出了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雖然毛澤東贏了,但當時的情況也非常危險,他有一次就差點被炸死,那次他剛吃了安眠藥睡覺,蔣介石的飛機正好來轟炸,幸好其他人及時把他抬走,才逃過一劫。

我覺得毛澤東能打勝仗,不光是他指揮的好,他把主要負責人都分開在各地,不會一下子受到重創,喪失繼續戰鬥的能力,就是他説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這個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得民心,他的部隊都不去打攪老百姓的,後來其他很多黨派又都來支持毛澤東。而蔣介石呢,不僅不得民心,他手下的人也不聽命令,內部又不團結,當然要輸了。所以我覺得團結互助非常重要,平時一定要和氣待人,以集體利益為先,要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另外電影裏還 提到了毛澤東隔個十天半月能吃上一頓肉已經很不錯了,想想我們現在想吃什麼就有什麼,條件多好啊!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幸福的生活,因為這美好生活是靠前輩們流血流汗拼來的,我們更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有本事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昌盛!

《建國大業》觀後感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建國大業》這個部電影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興奮不已的畫面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抗戰勝利至見過前夕的歷史。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鬥爭真的是十分激烈,雙方指揮的隊伍更是十分強大。而共產黨人卻比國民黨多一些氣度。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國民黨想要佔領延安,並且把共產黨趕出延安,於是他們準備用飛機投彈的方式來轟炸延安。共產黨得知後,並沒有慌張,而是準備放棄延安。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懦弱的表現,這是共產黨“捨去一個小延安,換來一個大中國”的策略,他們真的是一股氣度。

難道這就是他們獲得最後勝利的原因之一嗎?

是的,要想勝利的確需要一些氣度,一種可以捨去某種東西的氣度。就像毛澤東一樣,可以捨去延安,再指揮隊伍去打下其他地方。等到全國都打下來了,一個小小的延安又算得了什麼呢?

看完電影后,我們都在討論,蔣介石算不算是壞人。最後我們覺得他算不上是壞人,也不是好人,只是他的隊伍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品質,所以才會敗給共產黨。

共產黨的精神品質讓我知道了,放棄這件事物並不代表着就是懦弱的表現,有時卻是一個走向成功很好的計策。

《建國大業》觀後感4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幾個我們敬愛的領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幾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領袖,幾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偉人,一起喝酒,一起唱歌。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説,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所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浮現。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這一刻我的眼睛也濕潤了,胸潮澎湃。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佔民宅,集體整齊地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台灣那邊是蔣介石那落寞的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建國大業》觀後感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當敬愛的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時,萬眾歡呼,整個天安門廣場都沸騰了,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中國人從此翻身做主人了,從此走向了美好的明天。這是電影《建國大業》中的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我的心兒也隨着人們的歡呼聲激盪着、飛揚着……

《建國大業》這部電影,把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帶到了六十多年前。使我們看到了建國時中國共產黨人遇到的各種艱難和困苦,也體現了英雄們視死如歸,為革命事業英勇奮鬥的精神。同時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今天我們美好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輩用鮮血乃至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由衷地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們產生了敬仰之情。

電影故事從1945年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開始的。當時國共雙方觀念分歧很大。共產黨人團結各民主黨派的力量,主張民主建國,時時處處地關注勞苦大眾的利益。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置和平不顧,漠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漠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談判失敗了。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國民黨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令人叫絕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毛澤東注重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是英明的,我偉大的。

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德高望重的元首,聽到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他們格外興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們盡情地喝酒,喝醉以後一起唱歌,那情景真是催人淚下。毛澤東欣慰地説:“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他們喝呀,唱呀。他們哭呀,笑呀。他們跳呀,叫呀。那感人的情景,那歡快的場面,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觀眾,讓我們心中澎湃不已,感慨萬分。熱淚盈滿了我的眼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