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國工匠》觀後感五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大國工匠,大都是始終堅守一項事業、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那麼關於《大國工匠》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大國工匠》觀後感五篇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大國工匠》觀後感五篇範文

《大國工匠》觀後感

今天,單位團支書告知,速度寫篇大國工匠的觀後感。可能過去一年總是給單位寫寫兩彈元勛、正能量之類的文章,給別人留下了又紅又專的印象。只不過,在這個又紅又專的內心深處,還有一顆胡思亂想的種子。

《大國工匠》,看了,當然有感。可這種感,卻是悲感多過喜感。只是這就不符合時代進步的要求了,那就當無感吧。因為,這隻能叫《大國工匠》,無法叫強國工人。

《大國工匠》中,講述了8位工人(我沒有用工匠,因為我尊敬他們),用自己飛凡的工作能力,締造了各種中國“神話”。看了每一集故事,那麼生動,那麼逼真。相信但凡去過工廠工作的人,或者瞭解工廠的人,甚至對工廠沒有概念的人,在看了他們的故事後,都會由衷佩服他們。而在貫穿全集的故事中,有幾個詞,聽到了,卻是那麼無感。

我尊敬佩服每一位用自己雙手,辛勤工作,努力生活的`人們。而提到工人,我對他們又有另一種感情。我的爸爸媽媽都工作在工廠之中,用今天評價一個人的方式評價他們,他們很失敗,因為他們是工人出身(有時候榮譽也同地位一樣,代表着成功,只不過他們都不是“工匠”)。但對於家庭,他們很成功,很偉大。他們夫妻恩愛,養育了孩子,孝敬了父母,行得正,坐得端,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也正是如此,我對工人的認識,跟不是工人家庭出身的人相比,可能又多了一點點。

我對15歲時的一個記憶片段,至今印象深刻。那時候,爸爸帶我去了他所在的工廠,讓我和他一起在裏面站5分鐘。那5分鐘,我聞到了炙熱而又夾雜着汗水和油污味道的的空氣,轟隆刺耳的聲音夾帶着機械加工的廢屑向我排山倒海般打來。當5分鐘時間到了時,爸爸在我耳邊叫我。可第一次經歷如此場景的我,不知道是被身處的場景所震撼了,還是被吵雜的噪聲所淹沒了,根本聽不到爸爸近在耳邊的聲音。從工廠裏出來,我渾身上下早已濕透。爸爸對我説,你以後要是學習好點,學到點本事,有能力就去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吧。如果沒那個能力,爸爸最多是帶你到這裏來工作。如果,你對這裏的工作也不能勝任,那我就送你一個籮筐(我家鄉,職業為撿破爛的人們,都是背個籮筐到處撿東西)。那時候,我對工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恐懼。我也第一次對所有努力工作,為生活努力的人,有了一份敬意。而這份敬意,也一直讓我尊敬所有努力的人。

如果讀者您還有興趣讀到這裏,可能或多或少,對於工人又多了一點了解。今天的工作場所,比之過去,條件好了很多很多,但對於很多工廠,其條件,恐怕還不是如電視中,那麼高大上。言歸真轉,繼續説説對《大國工匠》的感覺。裏面的8位主人公,用一生的追求,達到了絕大多數人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可每次看到這種場景,不禁想問一句,年輕人哪裏去了,其他人做什麼去了。每一位主人公都是過了知天命的年齡,甚至是過了耳順之年。如果我們國家最高端的操作技術,掌握的是在一羣知天命,甚至耳順之年的師傅們手中。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驕傲,還是一種後繼無人,沒有傳承?

記得剛工作時,也曾少不經事,傻里傻氣的説,感受不到傳承。當我説完後,老人笑我傻,中人説我笨。只因為,我説了句“假”話。可如果今天還讓我説,我還會堅持説一樣的傻話,笨話。而我對《大國工匠》的無感,也正是源於此處。我們推崇着集體主義,可在榮譽面前,卻豎起了英雄主義。對於大國工匠中的每一位大師而言,他們通過《大國工匠》得到了榮譽,可他們的單位的同事得到了什麼?這些大師們的年輕同事們,要不是飯桶,要不是混日子的,否則,比這些大師年輕的工人們,去做了什麼?學習,大家都懂得。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不好,是學生們自己不努力。於是,一代又一代的長江後浪,沒有得到前浪的傳承,靠着時間,拍死了前浪。當一代又一代的後浪,經過時間洗禮,終於摸清了前浪的精髓時,自己也變成了長江前浪。

《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脱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創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稱為“成功之源”。這個“成功之源”就是—愛崗精神、敬業自覺。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卻缺少必備的“成功之源”。表現在,既不愛崗,更不敬業。有的挑肥揀瘦,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務正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有的粗枝大葉,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有的濫竽充數,長年累月“佔着茅坑不拉屎”。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內容之一。築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是利他的;實質上,愛崗敬業也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

《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講述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高鳳林——火箭的“心臟”

在中國航天,53歲高鳳林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了。他曾説過“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火箭的“心臟”,他的作為,讓中國“神舟”系列順利升空,也讓中國科技發展到達了令人仰視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發展,同樣藴藏着較高的智慧含量,我們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極致,“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同樣是一種巨大的事業成就、國家成就。

胡雙錢——“航空手藝人”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胡雙錢憑着他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和對民機夢想的執着,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民機制造的第一線。胡雙錢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用他自我的話説:“加工出一流質量的飛機產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我能再幹十年、二十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

管延安——__深海鉗工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曾説過“裝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裝,這是為了手感”。因為執着,堅持,求學。

孟劍鋒——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用他自我的話説:“追求極致,超越自我”

張冬偉——十三裏焊縫全手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後果。張冬偉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用他自我的話説:“我暗暗下決心,技術必須要超越師傅,期望,我帶的徒弟必須超越我”。

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內核,倡導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而此刻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提高,爭取做好自我。態度決定一切,僅有奮鬥的青春才美麗,永不放棄,生命才精彩。

篇17:大國工匠觀後感

《大國工匠》觀後感

國工匠彰顯大國風範,大國工匠托起巨龍騰飛。央視播出的宣傳片《大國工匠》,用奮鬥在生產一線的一羣傑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我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鑽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工,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用無可挑剔的技能書寫者人生的平凡與不平凡,他們用自我的雙手為時代為社會奉獻着人生。他們的技藝讓人們為之震驚,為之歎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他們是事業的脊樑。

在中國航天,53歲的高鳳林被稱為火箭的“心臟”。他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了。他曾説過“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衞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火箭的“心臟”,他的作為,讓中國“神舟”系列順利升空,也讓中國科技發展到達了令人仰視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發展,同樣藴藏着較高的智慧含量,我們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極致,“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同樣是一種巨大的事業成就、國家成就。

“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工作30多年來,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雙錢憑着他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和對民機夢想的執着,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民機制造的第一線。胡雙錢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用他自我的話説:“加工出一流質量的飛機產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我能再幹十年、二十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

深海鉗工管延安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國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曾説過“裝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裝,這是為了手感”。因為執着,堅持,求學。他成為了一名大國工匠。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同時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用他自我的話説:“追求極致,超越自我”。

手工撈曬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的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創造了十三裏焊縫全手工且質量到達百分之百的張冬偉等等一大批大國工匠在各自不一樣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視技術為藝術,他們倡導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他們彰顯了愛國敬業的精神內涵。《大國工匠》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為動力,立足自我的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真正做到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

《大國工匠》觀後感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叫《大國工匠》的紀錄片,感受頗深。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的理想不是成為自由自在的大學生,不是成為資歷深的研究生,也不是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博士,他們是追求着事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是一羣平凡而普通的勞動者,但他們有不平凡的精神。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像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6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後果。

張冬偉是一名焊接技術工,他的焊接不但質量百分之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焊接時摩擦出的大光對眼睛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嚴重的能導致失明,並且焊接時散發出的有毒氣體對身體危害非常大,由此可知,知道煉成這樣的技術談何容易。

張冬偉青年時就在工廠做事,那時他就下定決心在焊接技術上一定要超過師傅。和張冬偉同時進工廠工作的人很多,但最後都覺得很苦很累而離開了,只剩下張冬偉一人。

當有人問張冬偉為什麼能堅持下來,他回答説:“現在能吃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焊接技術工是我喜歡做的事,而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一定要有耐心做下去,把自己這門技術傳給那些學技的人,能提高國家的技術,也能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中國才能發展。”事實證明,張冬偉成為了國家頂級技工,成為了一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為他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熱愛自己的職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有這麼一個人,他的一雙手讓兩個平面嚴絲縫合,用一扳手能使螺絲間隙小於1毫米,憑着這兩項絕技,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就是國家工程首席鉗工——管延安。

一節沉管長180米,寬35米,高11.4米,重量八萬噸,相當於八萬輛小車兩節的重量,這麼重的東西下沉到四五十米的深海中與另一根對接,誤差要以毫米計算。誤差以毫米計算可想而知難度是多麼巨大,為了訓練自己的手感,幹活的時候,管延安很少戴手套,甚至吃飯,睡覺都想着怎樣零誤差完成對接,管延安怎能這麼牛!

張冬偉,管延安給我們展示了一種人生態度:執着、堅守、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他們對自己職業極致完美的追求,他們鍥而不捨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正是技術工人的追求,給我們塑造了當代中國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羣體形象。

我要向他們學習,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學好,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學習匠人追求極致和完美的精神,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雖然我們不能像明星一樣在舞台上光彩絢麗,也不能像這偉大的首席職業技工,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術,但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超越自己,不斷進取,學習匠人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匠心,就一定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有匠心,中國就能飛得更高,中國就會越來越富強,國家技術也會不斷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