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7W

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自身的實際情況,每次大家觀看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7篇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1

想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無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閉關鎖國。國門被轟開,主權被踐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歷史。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它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時也刺激了中國經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始終是利大於弊。

辛亥革命精神體現中華民族固有的世代傳承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貫穿着一種勇抓機遇,頑強拼搏的果敢精神。而這些精神正體現在不同時期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體現在新中國成立至今領導人身上。

辛亥革命在莫種程度上也是失敗的。因為袁世凱窺取了勝利的果實,他是叛徒,他出賣國家來服務帝國主義國家。導致了人民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有利於共產主義的發展。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沒能重視三民主義,為人們所唾棄。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強壓和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當時革命軍面臨着武器不先進等問題還能取得突破説明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如果當時清政府的君主開明聖賢,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實行改革,使中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何樂而不為;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因為當時沒有人才,人們被書本儒化,鈍化。意識不到。當時清政府重農抑商,閉關鎖國。導致大門洞開。金銀大量流出,圓明園背毀,當時統治者也太迂腐,抹殺了人們的創造力,也抹殺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他們不重視國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鬥角。他們以為中國地大物博。一次戰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為什麼成功,連續失敗也無所謂,用賠錢,割地來保全自己。他們為了利。加大賦税,對帝國主義者惟命是聽,對人民不停壓榨。想盡一切辦法來討取帝國主義者的開心。着也難怪會有辛亥革命,清政府會破滅,封建制度被毀,這全部是必然。

我為在當時還有拯救人民的人而興奮,正是他們保護了國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鈍,讓各種思想在人羣中散步開來,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聲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紀念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讚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並瞭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2

辛辛亥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腐敗無能清政府。

難忘劇中孫中山先生説的那一句“前線赴死易,喚醒生者難”,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怎樣的無奈啊!流血犧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懼,但怕只怕這些也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可犧牲卻總要有價值,要達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時的中國早已腐敗不堪,清廷因循守舊,粉飾虛張;人民愚昧盲從,苟且偷生。這樣的國家,是一定要有人來改造了!

戰場上,血流成河,硝煙瀰漫,無數人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就像宋慶齡所説的那樣,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於是,辛亥革命便拉開了序幕。

戰爭的硝煙已然四處蔓延開來,無數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後,又站起來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前仆後繼。他們有的家境殷實,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即為人父,但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毅然拋家棄子,勇於挑起!

但讓他們如此舍小家,顧大家,除了責任,還有信仰!

信仰讓他們捨生忘死,信仰讓他們不顧一切,信仰讓他們無所畏懼,信仰讓他們勇往直前!

這,便是信仰!

國內,革命黨人冒死進軍,而在國外的華僑也並未停止鬥爭,他們也同樣愛着自己的國家,也都有着一顆愛國之心,因此他們也在進行着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推翻清朝的鬥爭中,革命黨人曾經先後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屢次失敗,而又能屢次重起,海外華僑的大量經濟支援,實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海外華僑在推翻清朝的革命鬥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孫中山先生也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對海外華僑的無限感激之情:華僑是革命之母。

海內海外的中國人都聯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豈會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認為的“辛亥革命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它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廣大人民中傳播了民主共和國思想的種子,促進了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新發展”那樣。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時也失敗了,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統領袁世凱竊取了。就連孫中山在遺囑內也囑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於是,新一輪的鬥爭又開始了......

但無論過去有多麼輝煌, 亦或是多麼不堪,歷史終歸是過去了,新的21世紀,看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絕地反攻,讓中國立於世界強國之前列!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3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它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在我們的國中、高中的歷史書中,我們都學過這些基本的知識,但我們沒有關注過其中的細節,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認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個真理:歷史的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們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會反思歷史,反省自身。

眾所周知,革命並非易事。

還記得電影《辛亥革命》開場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鐵鏈發着“叮叮哐哐”的響聲,緊接着是寧靜所飾演的同盟會員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鎖走向人羣,走向刑場……

她説:“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縱使世人並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番赴死,正為回答革命所謂何事。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一個寧靜温和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温和為何物。”

她的眼裏沒有猶豫,堅定的走向前去。環顧四周,有位母親在給她的孩子餵奶,她的眼中頓生暖意。當行刑的人拿着她與她的孩子的照片對她説:這兩個孩子將失去母親。她卻微笑着説:我的死是為了所有的孩子!

她説:“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死並非不足懼,亦並非不足惜。但犧牲之快、之烈,犧牲之價值,竟讓我在這一刻自心底,喜極而泣。”

回想當今社會,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孩子們的成長。“科教興國”,教育是國家強盛的關鍵。作為我們學習教育學專業的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關注教育。學好自己的專業的知識,多閲讀相關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學以致用,關注孩子們的成長,關注孩子們的教育。

然而,這只是電影的開始。《辛亥革命》這部電影,以秋瑾的犧牲拉開序幕,從第一個鏡頭就給我們一種沉重的畫面。然後就是1911年4月27日,黃興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起義隊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但最終因力量不敵而失敗。後收殮到72具烈士遺骸,合葬於黃花崗,由此建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義中犧牲的起義軍則不止此數。

每一次的戰鬥都有犧牲,每一次的戰鬥都會給活着的人以傷痛和對生命、生活的反思。特別是電影中的青年林覺民,他的那封“與妻書”,他的那句“我們一同舉事,一同赴死。大清索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真正的震撼了我。在戰鬥的前一刻,他還在海邊奔跑、追逐打鬧、嬉笑;在戰鬥後他不顧一切奮戰,卻不幸被俘,被拋入海中。前後的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一刻給了我震撼,使我感動。中國的人民應該有着一顆為國奮鬥的心,中國的年輕人也應如此,他們有着年輕的面容,年輕的體力,更有着年輕的思想!我們,不應畏懼。

革命並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革命並非個人能夠完成。革命的路途遙遠,但途中總有那麼幾個能夠感動、能夠領導人們的人。

國內武昌起義成功了,舉國震驚,消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和同盟會的成員歡心鼓舞。孫中山在危急關頭,認識到要想推翻清政府就得先斷了他的經濟來源,他奔赴海外,力排眾議,最終説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持清廷。而後,孫中山帶着所有人民的希望回國了,我還記得那個把所有華僑希望託付給孫先生的時候説:“我們這些代華僑,總是要落葉歸根的,但清王朝不是我們的家”、“ 革命要是不成功,你欠我們幾代人的”。

家啊,人民要得是一個真正的家! 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天有個幸福的家。落葉歸根,不論身在何方,家總是你最温暖的港灣。國家,是我們行在任何地方的最終避風港。因此在面對釣魚島等關於國家主權的問題上,它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將始終維護它們。

一部好的電影,總能夠在它的細節之處給人啟示,讓人感動。《辛亥革命》正是如此。雖然主題在於討論“革命為何”,但是我認為其更多的是在探索革命的路途之中,使我們有所信仰、不懈前進!

在電影的最後,孫中山先生説“今天你們問我,革命所謂何事,一百年後人們也許還會問,在紹興被殺害的同盟會員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温和的世界’,黃花崗的烈士林覺民在給妻子的信中説‘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我以為:革命,是讓社會進步的理念從此深入,人們懂得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革命,是讓我們將有中國人自己的工廠、銀行、鐵路、礦山,有了可以追尋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讓我們這個即將強盛起來的民族,不再受略強的侵略和掠奪;,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隸;革命就是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一個時候、在任何人的心裏,永遠、永遠、永遠都不再懼怕列強,都不再有封建皇權,使全國之人都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這就是革命的意義。”

是的,即便是在當今社會,這樣的革命主題並非改變。這並不意味着我們需要革命,而是意味着我們仍不能夠放鬆警惕,仍需不斷探索、改革,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4

辛亥革命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但它沒有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國家的統一的局面很快為軍閥混戰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凱所攫取,從這個意義上説,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志士仁人們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我們仍然要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時期志士仁人們的革命精神。

我們要繼承弘揚為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凝聚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辛亥革命開始,革命的志士仁人赤手空拳,要推翻一個雖然已經腐朽,但卻掌握着全中國國家機器並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作後盾的清王朝,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艱難,但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為了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實現國家的民主與自強,他們勇敢地面對重重艱難險阻和強大的敵人,“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置生死於不顧,置功名利祿於度外,鍥而不捨,頑強奮鬥,譜寫下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稱讚。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5

我看到了革命黨人的大智大勇以及願意為革命奉獻一切的精神。孫文先生曾説:“且世之所謂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夫革命成功以前,予曾經十次之失敗,而奮鬥之氣猶不少衰。”若從春秋時期算起,中國的封建統治接近有兩千四百多年,所以可想而知,孫文要在有限的生命裏用民主共和的思想替換掉人民心中的封建思想有多困難。對於同盟會而言,他們人數較少,大多都是留學海外、思想解放、放眼世界的先進知識分子,在武裝起義中,他們都是用自己握筆寫詩的手,去駕馭兇悍的槍支大炮。跟隨着孫文先生的領導,他們憑藉這熱血和激情攻克這一個個艱難險阻,用生命詮釋“堅持不懈”的含義。古語有云:不因成敗論英雄。雖然革命黨人最終還是失敗了,但他們依舊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相比,在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如果説共產黨解放了的是中國的社會,那辛亥革命時期的同盟會,就是解放了中國的思想,它在精神上極大的衝擊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為中國以後的革命以及美好的未來埋下鋪墊。

從《辛亥革命》的實質上看,我覺得該部電影想給我們表達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思想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正如導演張黎所説:“一個貌似凜冽的故事,背後都絕不是歷史本身,而是一種人文精神。”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災多難的血淚史,無數革命先驅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中國的解放,而我們如今所擁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們曾經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國站起來了、強大了,我們也不能忘記那段烽火連天的艱苦歲月。在國際的大舞台上,政治、文化、經濟,包括軍事,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落後就要捱打,少年強、則中國強。所以我們要以歷史為鑑,用更多的理論知識以及時間經驗武裝自己,報效祖國,這樣,才能無愧於歷史、無愧於革命。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6

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天。那一天當中,起義軍們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的歷史畫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長的一筆,從那一天開始,辛亥革命的爆發就扭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現在,是辛亥革命110週年的紀念日,當我們再去回顧那個空前絕後的戰爭,也許,你會為起義軍的行為加以鼓勵!

辛亥革命,如同一個十分重要的齒輪,他把整個中國的命運化危為安。____了一個已經軟弱不堪、早已腐朽的清王朝,使這個已經骯髒不堪的社會重回新生。在110年前的今天,起義軍們浴血奮戰,信念一致,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了110年後的這安寧、富強、繁盛的國家。

我可以很自豪的説,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鄉——武漢市的武昌起義,如果沒有武昌這次英勇起義,就不會結束這長達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沒有這次的起義,我們怎麼會有如此天真、無憂的童年。如果把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讓所有人都關注的核爆炸,那麼,武漢就是這個核爆的中心。武漢人民不懼危險,十分勇敢地開始起義,讓人民敢於去維護自己的財富,勇於不向封建思想低頭,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尋那一片新的天地。我為我家鄉的'人民而感到驕傲。

這次的起義,是孫中山爺爺率領的,我們要牢記“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鬥。”這次這個偉大無比,前無史歷的舉動就告訴了我們“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知道怎樣愛國。”辛亥革命保護了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國家不再那麼不堪一擊,他向着一個目標發展,就是一心要____那腐朽的清王朝,他做這如同原子彈一般,可以轟動全國人民的事情,所以“當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這次的失敗經驗與這勝利的果實都會記入華夏大地中的畫卷。

如果這次沒有辛亥革命,沒有____清王朝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就會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約束中,就會如同一隻被嚴密地裹住的小鳥,使我們會無法自由自在的飛翔,會使我們無法看見蔚藍的天空,使我們無法踏上那翠綠的草地,使我們的未來光芒暗淡,毫無前進之路。如果沒有這次辛亥革命也許我們的國家會被敵國侵略,那薄如蟬翼的保護膜也會被敵人腐蝕,使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説不出,受盡外來者的辱罵、嘲笑。

那每一個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當遇到挫折,也會勇敢的站起來。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為保護國家的利益而奮鬥。

也許我們這個年齡是應該放開自己的保護傘,“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堅強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讓中國人銘記在心的革命!

辛亥革命110週年觀後感篇7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距今110年前的中國,曾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辛亥革命”。在1911年,也就是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為那一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所以又稱“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存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領導這次革命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的政黨同盟會。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到如今,辛亥革命正值110週年紀,導演張黎攜手功夫巨星成龍、實力派演員趙文瑄打造同名電影《辛亥革命》,讓觀眾從熒幕中領略革命時的艱辛。影片一開始,就是以辛亥革命中遺留下來的真實照片拉開帷幕。接着,鏡頭放到1911年的4月26日,中國同盟會總理孫文在美國舊金山進行海外募捐。同一時間,同盟會會員黃興帶領着林覺民、喻培倫、林時爽等革命黨人武裝進攻兩廣總督署,發動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槍聲響起,炮火燃燒,無數革命烈士以他們年輕的生命為腐朽的中國“治病”。最終,革命軍因寡不敵眾而告負,林覺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幹壯烈犧牲,黃興也身負重傷。徐宗漢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遺體72具,葬於廣州城外的黃花崗。同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湖北新軍被緊急抽調前去鎮壓。在武昌,新軍當中的革命黨名單泄露,湖廣總督瑞澂開始對名單上的革命黨人逐一捕殺,革命形勢十分危急,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憤然打響了革命第一槍。經過一夜激戰,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攻佔了總督府,黎元洪被革命軍將士緊急推為軍政府都督。武昌起義成功,舉國震驚,風雨飄渺的清廷只好請袁世凱出山,率北洋軍鎮壓革命。袁世凱一方面鎮壓革命軍,另一方面仍試圖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中,暗地裏通過革命黨人汪精衞傳達與革命黨和談的願望。革命的危急關頭,孫文奔赴海外,力排眾議,最終説服西方列國財團,不再借貸款支持清廷。之後,袁世凱率兵南下。陽夏保衞戰打得異常慘烈,黃興和黎元洪艱難支撐,在各種反動勢力的夾擊下,黃興毅然決定率部撤往長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圖大業。自此,革命形勢進入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經過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紹儀和伍廷芳終於坐下來會談,雙方最後達成共識,支持建立共和政體;經過十八省代表的公開民主選舉,孫文被推選為首任大總統。接着,袁世凱敦促清帝退位,接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雖然,在辛亥革命中,讓人最為扼腕痛惜的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卻深深植入到了中國人民的心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