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5W

當我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能夠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8篇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1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序,與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目前,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三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10月16日00時23分

剛剛,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22時50分

發射塔架頂部的第四組迴轉平台已打開,露出火箭逃逸塔。

22時25分

航天員在飛船返回艙進行發射前準備。

22時18分

3名航天員陸續通過飛船軌道艙進入返回艙。

21時56分

3名航天員到達發射塔架,準備進入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等待飛船發射。

21時43分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2

“感覺良好”是今天航天員們出艙後説的最多的一個詞,這是他們多年刻苦訓練的成果,是自身堅定毅力的體現,也是*和國家強有力支持的`體現,更是彰顯了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感覺良好”是我國科技實力的體現,航天員能在太空駐留180多天,並安全良好地返回地球,離不開航天技術的加持。

中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也助推飛天夢想不斷遠航。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3

隨着四月中旬的到來,大家最為關心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即將啟程返回地球。目前,神十三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已經在中國空間站上駐留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他們即將完成任務,準備返回地球。

在返回之前,三位航天員先要收拾好空間站內的物品,一些物品整理歸位,還有一些物品要帶到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不過,帶到飛船上的物品並不是都要帶回地球,其中一些沒用的物品將會隨着軌道艙再入大氣層燒燬,航天員則是乘坐返回艙回到地球上。

在神舟十三號返回之後,空間站將會有一段時間處於無人駐留的狀態。先前的研究表明,空間內部的環境適合微生物進行大量繁殖。因此,在離開之前,神十三的航天員要對空間站內部進行全面打掃和清潔。此外,航天員還將會把空間站設置成無人飛行模式。

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收拾東西準備返回之際,地面上的搜救力量也在做着充分的準備。目前,動員誓師大會已經在東風着陸場舉行,全體搜救人員在實地開展了第三次全系統綜合演練,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神舟十三號。

當然,我們希望備份飛船永遠也不要用上,在空間站上的航天員都能平平安安的,最終也都能安全返回。在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后,神舟十四號將完成應急待命任務,之後它將作為載人飛船,把新一批航天員送上中國空間站。最後,預祝神舟十三號任務能夠順利圓滿完成,三位航天員都能平安凱旋。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4

今天對於整個中國人民來説,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天,值得紀念的一天,因為我們的神舟十三號順利返回,時隔半年多,成功完成任務。

時間回到2021年10月16日,那一天註定很不平凡,是一切的開始,起初,我對這件事瞭解甚淺,並不知道這次火箭發射的意義何在。直到同年12月10日,謝老師帶領我們去觀看了第一次天官授課,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學習中國人自己的太空艙,才知道,上面儀器的精密,可以做到地球上很難做到的實驗,重要性不説便知。當然,在大半個月前還有第二次,我還是很期待下一次的,不過不知會等多久。

看着他們出艙的視頻,內心無比激動,那句“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縈繞在我的耳旁,久久不能平息,這不僅僅是三位航天員的勝利,更是中國航天及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勝利!

聽着他們的對話,好像感覺十分輕鬆的樣子,”準備迎接重力”,“晃悠悠的”,其實這只是表像,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點要完成推進艙分離,這時,飛船的下落速度在七點五公里每秒,高速下降,會讓肌肉變形,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所以,才會對宇航員進行嚴格的選拔。

縱觀中國航天發展史,1970年”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拉開中華民族探查宇宙的序幕;2003年,中國第一艘航天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成為美蘇之後第三個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2007年,我國首顆繞月衞星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探月時代開啟……

中國沒有停下對太空探索的腳步,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的完滿完成,即是結束,又是開始。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5

2022年4月16日,是一個令中華兒女感到驕傲的日子!因為,我國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回家了!

聽!“嘭”的一聲,返回艙成功着陸,接着,耳邊傳來一陣沙石與返回艙的摩擦聲,瞬間,又響起了一聲聲熱烈的掌聲。看!返回艙如同一隻巨大的椰子,快速從空中向下落,剎那間,這隻焦黃的“椰子”張開了巨大的紅白相間的降落傘,這把降落傘在空中逐漸張開,被風吹得鼓鼓的,帶着返回艙緩緩在東風着落場着陸。頓時,着陸場上塵土飛揚。醫護人員迅速趕來,確定航天員身體健康後,把他們一個個扶了出來。椰子似的返回艙、寬廣的着陸場、三位航天員,構成一幅令人激動的畫面。

媽媽一邊看,一邊摸着我的腦袋,給我介紹:“三位航天員返回地面一共要9個小時。其中,經過大氣層時温度高達幾千度,所以返回艙外面好像被燒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問:“他們出艙為什麼要讓人扶呢?”“太空中沒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飄着的,與地面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從太空回到地面後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媽媽回答道。

看到最後,我不禁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也要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揚我中華魂!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6

二0二二年四月十六日,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令全國人民熱血沸騰的日子,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中的三位宇航員成功着陸了!

看!天空中隱隱約約地出現了一個焦黃焦黃的鐵球,“咻”地一聲衝過大氣層,像一條絢麗的長龍,令人膽顫。過了幾分鐘,鐵球“砰”的一聲,打開了降落傘,鐵球漸漸地變慢了,最後“轟”的一聲,鐵球安全着陸了。大地彷彿都震動了起來。隨着鐵球大門打開,醫護人員們檢查好宇航員們的身體後,把他們抬了出來。宇航員們微笑着報告自己的身體情況:“感覺良好!”全場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他們身上披着厚厚的衣服,由於長時間在太空中,他們的皮膚格外的好。

被稱為“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來到女兒面前,把一個“星星”送給了她,並説道:“看,媽媽摘到星星了。”她們都開心地笑了。多麼幸福啊!

看到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媽媽握着我的雙手,鏗鏘有力地説道:“他們在太空中住了一百八十三天,他們是令人敬佩的,我們要為祖國感到驕傲!”我點了點頭,心中充滿了敬佩!

看着他們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我激動不已,心中都是自豪和驕傲。今後,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讓祖國的科技更加發達,讓祖國更加強大!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7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的三個宇航員返回地球,並在東風登陸地上安全降落。

歡迎英雄回家,向英雄致敬,看到了神舟十三號安全着陸,自豪,驕傲的感情油然而生。

“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很好!”這是最令人開心的話語。體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的成熟,體現了我國的強大。

神十三號返回觀後感篇8

神舟十三號4月16日返回地球,預示着中國的航天事業又提升了一大步。我們再為宇航員取得的卓越成績歡呼時,也應該關心一下半年太空飛行將會給宇航員們的身體帶來的哪些傷害。

在地球上,由於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和地磁場,人們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這將允許光線進入,但可以防止我們接受過多的輻射。太空宇航員沒有這些防護,這意味着,他們在太空中的時間越長,承受的輻射就越多。

雖然宇航員通常不會從太空返回時生病,但他們的免疫系統仍有可能出現問題。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太空中免疫系統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人們要將免疫系統受損的宇航員送回地球,這意味着需要弄清楚如何讓這個系統保持正常工作,無論是在太空、火星還是在地球上。

肌肉萎縮只是長時間太空飛行宇航員受傷的風險因素之一。航天飛行引起的肌肉力量喪失、感覺運動障礙、姿勢穩定性降低和骨質流失共同導致航天器着陸、飛行後跌倒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動態負荷期間的傷害。

瞭解了宇航員面對這些危險,內心不由得對宇航員們多了一份敬意。正是由於他們的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才使得我們國家航天事業快速向前邁步。神舟十三號四月返航地球,註定這個四月不平凡,歡迎宇航員們回家,為您們點贊。

作為學生,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學習航天設計人員的謹慎與認真,火箭發射的成功也就是學習之後的成果。認真努力才是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