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6W

通常人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啟示,可以撰寫一篇觀後感,朋友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聯繫我們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8篇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1

神舟十號飛船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道飛行十五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億滴喜悦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舟十號迴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的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這將是飛船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張柏楠表示,重點是解決空間站建設中的這些關鍵技術,通過天宮一號的飛行來發現、解決、驗證在空間站建設遠營中可能遇見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點,所以“神舟十號”的任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

我為我們的科學家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我作為一名國中生,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神十成功發射了,承載着我們中國的夢,這是我們航天史上的巨大突破。而且,在這次神十發射後還進行了我們首次太空授課,作為一個將要升入八年級開始學物理的學生,在第一時間就觀看了這次太空課。在這次授課中,王亞平老師講解了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瞭解了在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這讓我對將要學習的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在真正接觸到物理的時候,可以瞭解更多關於失重環境下物體的特點。

這一次觀看這一篇視頻,我有了非常大的感觸。我接觸到了平時我想都沒有想過的在太空中進行的科學實驗。他們讓我進一步瞭解到了太空中的生活,那些科學道理雖然複雜難解,但是確實繡人迷人的。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未來奮鬥。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做出貢獻。這樣也許我們可以更深層次地瞭解到那些神祕詭異卻又迷人的太空,甚至在太空中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和研究。也許我們還在那裏代代繁衍下去,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實驗空間站。太空生活讓我充滿了無限憧憬。讓我們一起向未來奔跑吧,一定向未來努力發展奮鬥,向太空進發,向祖國美好生活努力奮勇獻力。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2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着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台,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瞭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為我們上一堂生動的課,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嚮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然後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並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穩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後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歎。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裏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裏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並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裏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後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3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時間約為40分鐘,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觀看後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可愛的航天員們為我們展示了五個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在微重力環境物體運動的特別,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並且對質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瞭解。在觀看後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所製成的質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並且聽了解説。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加速度。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着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説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着?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着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後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説天宮裏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後也藴藏着這麼豐厚的知識啊!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説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裏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着,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蹟的時刻到了!抽出後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裏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而前進!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4

6月20日上午十時,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説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學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麼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想,並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並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於,在2007年,她在國際空間站裏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並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境下的一些物理現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瞭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麼作用,同時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後藴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所徵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只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徵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裏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乾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複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利用是否能夠實現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祕的太空感興趣,願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 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5

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已經圓滿落幕。在大多數孩子都還在細細回味這堂生動的太空授課帶來的樂趣時,或許很少人會想到,究竟還有多少孩子沒有機會參加這堂課。

在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享受着現代化帶來的學習樂趣時,一些山大溝深的山區,還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幾座山才能帶着乾糧步行到學校,而因師資和教室匱乏,在不少地區甚至還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級同班一起上課的複式班,二年級上完課複習,老師再給三年級上課,之後是四年級……

對他們來説,一本嶄新的作業本、書本都已經算得上奢侈品。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像城裏孩子那樣,坐在明亮的現代化教室裏,興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課。

太空授課,也讓能問出“ipad可以吃嗎”問題的他們,成為被“最高講台”拋棄的那一批人。所有這一切,無容置疑,都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導致的。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一責任推卸給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地域差異的中國現狀。

造成這種現象,我們缺少的不是資金,也不是統籌兼顧、實現教育平衡的調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徹底實現教育公平的決心和勇氣。

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拋棄,尤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説,讀書也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被現代化拋棄的一代。因為拋棄他們,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貧困地區的未來,更是整個民族的未來。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6

千呼萬喚始出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萬眾期盼中開課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領着我們遨遊神祕太空,但是看到三位宇航員老師再度與我們進行連線授課時,心中依然被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為如何進入太空而一籌莫展,可是短短二十幾年,我們就實現了真正的“神遊太虛”,宇航員老師們甚至做到了宇宙中的倉外作業,讓五星紅旗在神祕的宇宙中飄揚。在我們感慨祖國科技的飛速發展進步時,又如何能不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呢?

懵懂時的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夢想——像天使一樣背生雙翅,自由翱翔。可是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得夢想僅僅只能是夢想。看着宇航員們漂浮於空間之中,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好奇。還有水油分離等實驗,説真的,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國小生,我並沒有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實驗帶給我的感覺更多是驚奇,但是我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老師們的講解傳授,我對於太空知識的領悟也會越來越深。

太空授課,這是前不見古人的壯舉,至聖先師們恐怕也不會想到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會完成這樣的壯舉吧。我們憑藉強大的國力發展出的航天技術,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宇宙關閉億萬年的神祕大門,讓我們有幸可以瞭解和探索宇宙的奧妙。

?天宮課堂》的授課不僅宣告了祖國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航天載人技術,也是航天科技向教育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它將一切的“不可思議”呈現在我們眼前,而帶給我們這種前所未有震撼的,正是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在驕傲與自豪的同時這也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第二課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我期待着第三課的同時,也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驕傲,為祖國的偉大而自豪。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7

3月23日下午4點左右,“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3次進行太空授課。

此次太空授課將中國科技館設為地面主課堂,同時在新疆、西藏設置地面分課堂。太空教師王亞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實驗,她從過飽和醋酸鈉溶液的水袋裏擠出一顆水球,在失重狀態下,水球懸浮於空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輕輕一碰,水球慢慢的變身一顆冰球。而其實這只是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造成了假象。

王亞平介紹:“現在我摸着它竟然還有發熱的感覺,原來是一顆熱球呢。”

在液橋演示實驗和水油分離實驗之後,太空拋物實驗開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這次的主角是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來了個空翻,然後被王亞平拋了出去。

在天地互動環節,神舟十三號乘組的三位航天員還就空間站裏流眼淚是怎麼樣的?空間站裏持續是如何設置的?太空中水能燒開嗎?以及如何成為在空間裏做實驗的科學家等問題與青少年對話並解答。

授課的.最後王亞平寄語所有的同學們:“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太空授課2的觀後感篇8

神十發射成功了,還有一位授課老師,王亞平王老師,這是第一次授課。

我發現王老師非常可愛。她從水袋裏擠出來一滴水,説必須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還以為會是什麼神祕道具呢。結果王老師張開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真是好玩哪!

這個有趣的插曲過後,王老師又將一個金屬圈從水袋中取出來,這時我們發現本來空空的圓圈內居然有了一層水潤潤的薄膜,使得整個金屬圈好像一個不穩定的放大鏡或古代女人梳粧的鏡子一樣。如果放大鏡是這樣做出來的該多有意思!

這次太空展示的實驗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平凡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瞭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祕的知識,加強了我對“太空夢”的興趣。

在這次神十天宮一號上的太空授課中,航天員進行的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而我,也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次神舟10號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作文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在神舟十號的授課中,讓我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看了這次神十航天員的太空授課後,我學到了許多太空知識,我真開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