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選優秀《覺醒年代》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亂世出英雄,因為他們的付出所以才換回了我們生活的安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精選優秀《覺醒年代》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精選優秀《覺醒年代》觀後感範文

《覺醒年代》觀後感1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魯迅

我們並不缺乏無法紀念的歷史,可我們卻總是用吃喝玩樂來填滿生活。所有的懶惰與怯懦,都是從忘記歷史開始的,我們忘卻了來之不易,也忘卻了物力艱辛。

文學和藝術創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鐫刻過去,啟迪未來,《覺醒年代》,近些年難得的劇作了。一開篇,就一瞬間好像又回到了求學時故紙堆中描述的那些舊時舊事,那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最遠的歷史,那個時代的一首悲愴史詩。總是感覺那個時代的人都充滿了鮮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處最為屈辱至暗的時刻,卻能激情、沸騰、熾烈,好像地底的巖漿越是壓迫越是要噴發,隨着噴發流入闖入時代的冰流,激盪起滿目熱氣,滾滾洪流,永遠向前。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憑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東去,向西去,去嘗試,以頭顱,以青春,九死不悔,單單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國諸朝之變革,從來都不應該是華洋之變,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非洗經伐髓,不可治之。

讀書人,太平醫病,亂世醫國,承天景命殷憂啟聖。

什麼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顏色?是線條?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時代,是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裏翻騰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無名,是驚天動地,是潤物無聲,是噴湧的熱血,是滿懷的淚水,是老懷雄壯,是少年意氣。

中華之國,千年不墜,榮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氣不餒,不驚不怯。

亂世出英雄,因為他們的付出所以才換回了我們生活的安寧。

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所以用最年輕的生命去譜寫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請記住這些人吧,這些我們稱之為先烈的年輕人。

“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2


從“敬告青年”到“鏡誥卿年”

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100年前的那段歷史,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歷史,是中國青年手執火炬揭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序幕,探尋國家與民族前程的歷史。百年之後,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仍能感受到五四時代中國學子們的熱血與理想,它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了自己,也照亮了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説:“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青年人,要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奮鬥激情,愛崗敬業、敢於擔當、甘於奉獻。做好基層工作更應如此,筆者認為我們青年應該為自身着好“三種色”。

愛崗敬業是奮鬥的“底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在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都有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實現自己平凡的人生價值。聚沙成塔,積流成河,正是無數個平凡匯聚,無數人默默奮鬥,才能真正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美好藍圖。

敢於擔當是奮鬥的“本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當前,國家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加快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並存。這個時期,正是青年人人生髮展的黃金時期,也是施展才華和砥礪自己的大好時機,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擔當能力,把敢於負責、勇於擔當作為一種“新常態”,肩挑使命感,心裝責任感,不懼怕困難、不迴避矛盾,把擔當精神融入日常的點滴之中。

甘於奉獻是奮鬥的“特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別人的奉獻之中,也應在生活中奉獻。對青年人來説,更應該時常警醒自己能為他人和社會做些什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奉獻,火熱的生活需要我們奉獻,同時我們自身也需要奉獻,在奉獻中完善生命,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奮鬥的價值。

青春的美麗,正是奮鬥之美麗。在新時代裏,青年們依然要集結唱響五四奮鬥之歌,用實際行動詮釋新五四精神,讓青春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讓他當年的歲月,如鏡子般誡勉吾輩。

《覺醒年代》觀後感3

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覺醒年代》,詳細介紹了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中華民族從反封建到求共產的轉化,在影視題材裏第一次正面大張旗鼓的樹立了陳獨秀先生獨立思考、個性張揚、奮發有為的形象。

從流亡日本反思國可以愛也可以不愛被愚忠派當做漢奸,到回國創立新青年雜誌,再到入京任教將新青年轉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從北京返滬,陳獨秀先生倡導的民主和科學,振聾發聵,一時風頭無兩,激勵國人。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之路。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勛親貴胄的君主立憲,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農民起義的捻軍,有不明真相的義和團,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勛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為國,時代精英和盲流們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當那之時,知識分子的苦悶,不可為不大,竟連周樹人,也無奈的沉迷故紙堆,考據金石,以古封今,麻痺自己!

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風雷激盪,大變革的年代,自然是新舊交替。胡適之先生留美返國,一方面作為新青年的導師,首倡白話文、白話師,誓與舊文化舊文壇決裂並一戰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腳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釗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廠,與長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對家中一字不識事實上的童養媳寵愛有加;辜鴻銘留着辮子養着奴才,卻娶了日本女人,説着流利的幾國外語,馳名歐美;周樹人一方面抨擊着吃人的禮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違母命,和髮妻在一個院子裏住着卻不同牀……凡此種種的糾結與扭捏,是時代的註腳!

新文化運動,白話詩文和小説,事實上降低了文化門檻和思想表達門檻,擴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蓋面,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將文化逐步的推向大眾甚至結合工農識字班推向工農。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經的有閒階級專享。

當代人説,風起時,豬都能飛上天。潮流來的時候,本着求同存異,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總要團結奮進,戰舊戰古戰當局,但潮流滾滾中,對於將來,同袍亦會有分歧。在倡導新文化反封建上,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甚至吳稚暉都能同仇敵愾,法國派、俄國派、美國派、無政府主義等等,都有共同的敵人,封建主義。在反封建的下一步發展上,大家產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從思想到行動上都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歸根到底,是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

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最早發掘並激勵了工人的力量,接觸馬克思主義後認真思考了中國工人階級弱小需要同盟的問題,陳獨秀在武漢演講中公然拋出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道路選擇。一代人的集體智慧,逐漸凝結,慢慢滴灌中華大地。

經過了理論傳播與思考、學習與討論、學生與工人運動結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成熟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嘉興的遊船上,一個小規模的祕密社團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經歷28年風霜雪雨,中國共產黨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覺醒年代》裏,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為勞工、為大眾、為民族、為社會!觀看此劇,作為一箇中年人,我數次熱淚盈眶!我為是這個偉大組織的一員感到光榮和自豪,我願為人民的幸福、社會的進步肝腦塗地!

此致我親愛的黨!

《覺醒年代》觀後感文本八篇【五】

1915-1921年的六年時間,中國恰恰是處於一個由迷茫走向覺醒的時期。身處那個時代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影響的中國人都無法拒絕回答一個問題“中國該往何處去?”

《覺醒年代》這部劇就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是如何覺醒的?其時代背景主要展現的是1915年世界大戰爆發後,世界秩序陷入混亂,日本趁德國在歐洲戰場分身乏術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和侵略。除此之外二次革命失敗,孫x等人被迫流亡國外。緊接着袁世凱下令同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這個條約規定中國承認日本繼x國在x的一切權益。北洋政府的賣國行為,遭到了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與指責。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軍閥混亂,民眾愚昧,思想混亂這些社會亂象和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一羣有着新時代思想,,有血有肉,有理想的愛國志士逆流而上奮起反抗。該劇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從相識,相知到分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主線圍繞展開,講述了追求救國理想的青年們不斷遭遇挫折,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地成為自己心中那個最好的自己的故事。

看完這部劇我印象最深刻就是陳獨秀三父子之間對小家與大家的抉擇處理,陳延年和陳喬年對父親複雜的感情,以及兩兄弟做出的責任擔當。兩兄弟以為父親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沒能回來給父母送終而一直對父親身懷怨恨。有一次家中請客,他們把青蛙放在了陳獨秀的碗裏,嚇了大家一跳。陳獨秀笑着跟大家解釋了原因並説道:“他們記恨我不回去給父母送終,説明他們是懂仁義的人,他們寧可吃苦也不依賴我,説明他們是自強自立的人,如今亂世,能有這兩種品質,難道不值得高興嗎?”從陳獨秀的言語就可以瞭解到他看待事情的智慧與通透。陳延年,陳喬年從不用家裏的一分錢,在外從不借用父親的名聲做事,獨立自主靠自己的雙手賺錢養活自己。雖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但有鴻鵠之志。生活滿目蒼夷,但心含悲憫之心,這就是我心中的陳延年和陳喬年。

整部劇看完我一直難忘的畫面就是陳獨秀來送陳延年和陳喬年去往法國留學,他拿出自己炒的南瓜子交給兒子,並幫他們把行李裝上車,看着父親蒼老的背影,延年和喬年不捨得抱住父親,陳獨秀也轉身抱住了兒子,最後陳獨秀目送着兒子離開。鏡頭切到陳獨秀深邃的眼睛,畫面出現陳延年,陳喬年滿身傷痕,面帶微笑,從容地走向刑場的身影。那一刻,我通過陳獨秀的眼神突然感覺到陳獨秀是意識到那是他們父子三人最後一次的道別。刑場上即將面臨生死的他們眼神依然是那麼堅定,純粹。他們微笑的面容讓我震撼又難過。就是這樣一條的路啊,明知是死路,還是會有人義無反顧地走,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條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路。“讓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陳喬年。他們是為了救我們而死的。

延喬路旁邊是集賢路,陳獨秀被葬在x老家x集賢關,延喬路短,集賢路長,他們沒能匯合,卻都通往了-繁華大道。他們的父子情令我感動,他們的國家情令我震撼!我想我會去走走這條延喬路,去看看他們給我們打造的這條繁華路,去感悟他們的信仰和體會他們的情感。

那個時代的青年把自己奉獻給了國家,只因為理想和信仰。中國正因為有了他們,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幸福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們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茫,找不到自己想走的路時,推薦你去看《覺醒年代》,它會讓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如何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