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的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當我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撰寫一篇觀後感,很多人寫觀後感總是一味地追求篇幅長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唐玄奘的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7篇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1

這幾年我對佛學興趣漸濃,關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過央視拍的12集大型紀錄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聽完了錢文忠教授講的36集《玄奘西遊記》。我瞭解到,作為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數高僧那樣平靜,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值得反覆學習和回味。聽説電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懷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處有二:一是電影的配樂;二是風景畫面壯闊唯美。僅憑這兩點,這部電影值得收藏。

一部關於玄奘的電影僅取得上述成功,當然不算成功,具體説來如下:

一、編劇缺少重點,情節矛盾缺少力度。以我現在對玄奘的瞭解,他一生“拍點”很多,如果表現他的一生,電視連續劇恐更為適合(具體可參照錢文忠教授的講座)。如果拍成電影,需要精心選擇玄奘人生經歷中的動人情節。應該説,這部約兩個小時的電影基本涵蓋了玄奘的幾個重要“節點”,內容足夠全面,但感覺哪一段都沒表現到位。我個人認為拍玄奘可以重點表現三個節點:

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點表現野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與自然關係;第二,感動高昌王,克服人與人之間關係;第三,執意回國。主線是求取真經。比較可惜的是,如此寶貴的電影時間竟然加了個毫無意義的印度圖書館的開頭和那位對玄奘含情脈脈的少女,這兩個情節實在是不可原諒的敗筆。

二、黃帥哥的表演遠未成熟。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是黃曉明如何演繹玄奘這位曠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黃僅僅表現了玄奘的“帥氣”,而遠未演繹出玄奘的內涵。黃還沒有學會表達深邃複雜的心理活動。黃在表情、台詞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他的台詞風格更適合演現代劇。他的表情浮在臉上,怎麼也不發自內心深處。上天給了黃無可挑剔的帥氣外表,但沒有給他太多表演才華,可惜,也可以理解。他還年輕!

三、配角幾成道具。這部電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紀錄片,配角的戲份設計的非常呆板,整個電影感覺就是玄奘一個人。這顯然不符合戲劇的經典要求。沒有好配角的電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後,我不得不説,這部電影比較失敗,沒有塑造出豐滿的玄奘形象,也沒有從玄奘跌蕩起伏的人生經歷中導示佛理。當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從表演角度,演員很難了解高僧的內心世界,對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難以琢磨。雖然黃曉明沒有演好,當下誰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這樣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許只有他自己。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2

與家喻户曉的神話故事《西遊記》有云泥之別的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故事相比,真實的故事雖遠不如傳説中那般精彩紛呈,卻同樣令人歎為觀止口耳相傳。《大唐玄奘》與其説是一部潛心打造的歷史大電影,毋寧説是一部傳統歷史電視劇的片段集錦。作為一段不畏艱難險阻、歷經重重磨難、跋山涉水、九死一生、求佛之心堅定如磐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佛教發展都作出過巨大貢獻影響千年的偉大高僧玄奘來説,他的故事更適合拍攝成一部電視劇而非僅兩個小時的倉促的電影,或者可以這樣説,作為電視劇的《大唐玄奘》可能會更加詳實而具象化。但作為電影版的《大唐玄奘》,黃曉明所賣力刻畫的玄奘法師就難以達到如此深入人心的效果了。這樣的遺憾並非是演員本身的技差一籌,而是電影藝術時長客觀的侷限。

作為一部故事片而非紀錄片的電影敍事,導演該如何演繹好玄奘法師前後歷時19年途徑110個國家路遇無數傳奇總旅程達五萬餘里的偉大事蹟?這種題材如果拍成紀錄片一定能盡善盡美,但若拍成故事片,那隻能差強人意了。世界上沒有哪個導演能將此題材拍得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如果定要拍得獨樹一幟鶴立雞羣的話,只能從某一方面入手,去劍走偏鋒以點破面。所以,霍建起導演正是因為太深知這種“一碗水端平”的難處,才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一枝獨秀、大展宏圖-----色彩、色調與畫面構圖上齊頭並進。

影片的色彩運用非常考究,無論從各位演員的着裝、服畫、道具、動物,還是宏觀的天地、山川、河流、沙漠、陽光、星辰等,都在後期調色的過程中不遺餘力、匠心獨運:初唐時節的繁華與玄奘法師灰衣行囊的對比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一望無垠的茫茫大漠的黃沙與遠方天空中款款落幕的夕陽西下帶來的色彩衝擊;綠洲的蒼翠欲滴生機盎然與沙漠中森森白骨寸草不生的死氣既分庭抗禮又交相輝映;西域民族服裝的色彩各異與眾不同與中原漢服及天竺服飾的強烈落差既碰撞激烈也同樣令人留心和好奇。

色調的把控和色彩的搭配有相輔相承的效果,色調必須通過影片的宏觀調控來達到相得益彰的有機分配。如果色彩美得出其不意可色調的比例分配上卻難以適銷對路相匹敵,那麼最終呈現的視覺效果也必將一敗塗地。色調的調控最困難的地方除了要與色彩相互協調之外,還與影片中故事情節具體呈現的環境和周遭人物心理活動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比如影片中表現玄奘法師一人一馬艱難跋涉在沙漠中緩緩前行時的色調時影片的色調是偏暖色調的,暖色調烘托了玄奘法師不畏艱難險阻一心向西的堅強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是正能量,鼓舞人心積極向上的,但在中間一段玄奘法師因為流沙的突襲導致水囊掉落水散落在沙裏絕望悲觀地哀嚎時色調轉變成了冷色調,冷色調特定的悲觀、失落、絕望、難過等一系列負能量能指便通過具體的意象輾轉呈現了出來,電影藝術的表達方式也得到了恰如其分水到渠成的呈現。

最後是畫面構圖。畫面構圖又是通過景別的形式一一呈現。因為電影是由一個個鏡頭組合而成的,但一個單個的鏡頭又是由若干幅靜態的圖片組合而成,當這些靜態圖片的翻頁速度達到了每秒25張時,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動態電影。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電影是靜止的其實是基於一個1824年由英國倫敦大學教授提出的科學理論-----視覺暫留現象。電影作為美學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基礎其實就是源於靜態圖片本身美學講究的不可或缺。言歸正傳,影片中表現玄奘法師在西行路上的艱辛的畫面鏡頭大多采用了大全景和近景與特寫的拍攝手法構成,大全景用以表現人物的艱難和渺小以及環境的險惡,近景用以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還是失魂落魄或者五味陳雜,而特寫則是加強和昇華了這幾種情緒的效果,以達到渲染的目的。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和震撼的地方是玄奘法師在印度待了5年即將歸家時忽然在一走廊上看到了一個印度小孩蹲在地上一動不動好奇觀察踽踽獨行緩緩挪動的小蝸牛,此時天空下起了雨,雨絲如珠簾滴答灑落大地,小孩的眼裏只專注於那隻微不足道的小蝸牛,彷彿那個蝸牛就是一個大千世界。此時的背景音樂舒緩昂然,應運而起,玄奘法師慈悲的微笑着,望着廟外河渠中纖塵不染的蓮花,剎那間,思鄉的情感噴湧而出,化為一線熱淚,在苦難的娑婆世界中串聯不息……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3

“ 既已西來 誓不東去 ”—— 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台詞。

沒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沒有會法術神通的三個徒弟,沒有曖昧纏綿的兒女情長,沒有想吃”唐僧肉”的百變妖精,甚至連一句接地氣的現代台詞都沒有。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看似什麼亮點和噱頭都沒有的電影,看得我和軍師淚眼婆娑,感慨萬千。

我不懂拍攝手法,我只知道從來沒見過那麼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獨的行者和一串長長的腳印;我不懂經營,我只知道這樣一部脱胎於史實經過多位佛門大德嚴格把關的電影,從拍攝伊始就註定了沒笑點沒噱頭沒多少人看,今天四個人包場的現實也證明了這點;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黃曉明真的在用一顆虔誠的心去體會、揣摩、還原玄奘大師傳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絲,但在我看來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巔峯。

1300多年前,一個僧人,隻身行走19年,途徑110個國家,歷經重重磨難,瀕臨次次死亡,只為到達佛教發源地取得真經,將佛陀的教育帶回祖國,廣播智慧,惠澤萬世眾生。這是怎樣一顆至誠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後,一個團隊,歷時1年,從策劃到投資,從拍攝到發行,不顧得失,不計眾苦,只為給世人呈現出一部有歷史有生命有內涵有意義的高質量影片。這又是怎樣一顆純粹真摯的慈悲之心?

在這個愛情偶像懸疑恐怖片深受歡迎的快速消費時代,我都能看出這種親情友情愛情情情都沒有的片是不會有市場和觀眾的,換言之是不會有利可圖、有錢可賺的,難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來嗎?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們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薩。

我知道,在這個慾望膨脹,誘惑繁多的時代,為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裏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輕鬆愉快的電影。但還是忍不住想推薦一下《大唐玄奘》,這部製作精良、用心呈現的優秀電影。山珍海味吃慣了,偶爾換個青菜豆腐,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美味體驗呢!

“把有帶去沒有”這句台詞很簡單,但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不主動進電影院的我,還是在軍師的推薦下知道的這部冷門電影,現在我真心將它推薦給大家,希望你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所有工作人員的精心用心真心盡心。

軍師説,她以前看電影出來,心情都是特別“爽”,唯獨這部電影給她的感覺是“平靜和震撼”。希望有緣的朋友抽空也能走進電影院看看這不電影,讓自己的心獲得平靜和喜樂。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4

4月29日商都觀影團在《大唐玄奘》上映當天觀看了本部影片,並參加映後的主創見面會。對於《大唐玄奘》這部電影,觀影團的小夥伴們還是給了很高的評價。

火舞黃沙的荒漠、樹影斑駁的丘陵、草色青青的綠洲、滿目瘡痍的舊城……只一眼,就有踏上這絲綢之路的衝動!世界那麼大,誰都想看看,可看過要怎樣?都説人生是一場修行,可什麼又是修行!觀《大唐玄奘》最深的感悟如結尾的字幕:一個人的影子無法鋪滿地面,但是聲音可以傳的很遠很遠……連綿不絕!

這部電影表現出來的意義很有震撼力,從中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佛學歷史人物玄奘為主角,描寫一個人為有一種強大意志力的信仰,走出了去天竺國取經的.萬里路,在一路上受到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難,何況是一個人在面對一切挫折與困難,正是他有常人所沒有的信仰與意志力,才能到達終點站。在納蘭菩提寺學業有成和遊歷了各地的寺廟,在回到大唐故土長安城下時,那一刻,玄奘的心痛了,他一走竟走了十九年,那一剎那,秒殺了我內心深處的懦弱和無知。影片劇情講述了很真實,與西遊記裏面的片段表演的形式很不一樣的,徹底給自己的心靈一次洗禮,值得你我他去觀看。大唐玄奘這個影片拍攝的很真實,演員也很好,人物構造的很深刻,裏邊的風景也很美,文化貫穿的非常好,看的出來為了拍攝這個片子,演員和導演花費了非常巨大的心思和功夫,玄奘始一而終,堅持自己的內心得到了心中所需,這也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一種精神,良心之作。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5

原本沒打算去看的。衣櫃尚未整理,諸多衣物待洗,內心紛亂雜擾,並無心思觀影。因姐姐有多餘的票, 不能白白浪費,於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遊記》的原著國小的時候已讀過,電視劇從小看到大,大多情節歷歷在目。而《大話西遊》的無厘頭早已深入人心,《西遊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風情,這些年,玄奘取經的故事被各種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樣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樣子。影視劇看來看去,不過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因此對於該電影並不抱有期待,然而當音樂響起,畫面鋪開,一個熟悉的宂長的故事就此娓娓道來,竟是久違的感動,幾乎是流着淚看完了全劇。

玄奘克服重重艱險取經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詳,自不必贅述。劇中的玄奘目光堅定,拒絕高義王的盛情,寧死不屈,在沙漠裏幾度暈厥……我的眼淚像是沒有閘門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這應該只是他取經路上萬分之一的艱辛。電視劇裏的玄奘懦弱無能,無四位徒弟的保護便寸步難行。但我們都明白並沒有神通廣大的大師兄護師父西去,唐僧肉也沒有長生不老的神效,沒有那麼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在神話他,唯獨在這部劇作裏玄奘是一個人,同我們一樣的有情感的人,會懷念,會害怕,會難過,會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惡劣的氣候、飢無處食困無處眠才是最大的困難,玄奘用他的堅定和堅持戰勝了苦難,終得實現宏願,如果吸引力法則成立的話,那麼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劇中用一個成語“吸風飲露”來描述玄奘西去的艱辛,我很喜歡這個詞,它原是莊子形容神仙的`詞語,此處用給玄奘卻格外妥帖。每一種偉大必定伴隨着沉重,玄奘為了實現夢想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沒有捷徑可走,享樂太過輕飄,剎那即逝,而我們應當為自己的生命做點什麼,才不枉此生。

感謝千年之前的玄奘給我們帶來佛法普渡眾生,如果你問我佛法對我影響是什麼?譬如,當我淚眼朦朧中聽到鄰座的大叔傳來了輕微的鼾聲,如果佛法沒有感化過我,我可能會譏笑他鄙視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裏是一樣的安寧祥和,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義。

——謹以此文獻給電影《大唐玄奘》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6

星期天下午,我和妹妹,外爺,一起去濟源看電影!到了電影院,我們決定選擇看《大唐玄奘》這部電影,看完後感到十分震撼!

這部電影講述了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法師,遠赴天竺(印度)求取佛法的傳奇史詩。影片中,將玄奘從大唐至天竺艱難歷程演的淋漓盡致!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情節就是玄奘從瓜州到伊吾的莫賀延磧,在這段路上,他幾乎4、5天都沒喝一口水。終於他倒在了沙漠上。可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立下“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的誓言。他牽着識途老馬,找到了野馬泉。玄奘在沙漠裏時,自己的誰還不夠喝,但他卻將水餵給識途老馬,看了之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我被玄奘善良真摯的心給感動了。我想,天底下應該不會有幾個像玄奘這樣善良的人了!

歷經四年,玄奘終於到了天竺後,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在曲女城佛法講座中,十八天內,無人能辨倒他,名揚全天竺,分別被當地大乘教徒譽為“大乘天”和小乘教徒譽為“解脱天”。我對玄奘的學問而感到敬佩!

現在,電影裏的圖像還在我腦中盤旋着。在生活中,能有玄奘那樣有學問的人很多,但有他那堅強不屈的人屈指可數。作為中學生,我就應該學習他那種堅毅的品質。我們新學道三張名片中就有“堅毅”,所以我更要做到堅毅。大家和我一起努力,一起進步吧!

大唐玄奘的觀後感篇7

多年前,在百家講壇看了錢文忠老師的《玄奘西遊記》,對玄奘這人物很是崇拜,當時就幻想着能拍一部關於他的電影。結果《大唐玄奘》上映了,我當然是要去看的。

客觀的説,這部電影沒有拍出應有的高度,對於玄奘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對於佛學這樣一個深奧的題材,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還有演員都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以至於整個電影拍得太過表面化,太過膚淺!

首先,導演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拍攝手法來表現這個故事。從影片開始起,導演就一直處於糾結之中,重敍事,還是重意境?側重講一個精彩的故事,還是着重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這個問題必須作出抉擇,在一部只有兩個小時的電影裏不可能承載太多東西,但導演兩邊都不捨得,以至於兩邊都處理的很生硬。一會來段充滿商業色彩的打戲,一會又突然切換到兩個人關於生命意義的討論。一會冒出個對玄奘含情脈脈的異族美女,一會又是玄奘與沙漠鬥爭的殘酷……,各部分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導致人物形象很不完整,全篇沒有明確的主題。

其次,編劇方面也不讓人滿意,我認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對當時西域各國風土人情的介紹,結果這點在電影裏幾乎沒有體現。

而最讓我失望的地方是,整個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學理論的部分,都是淺淺帶過,而史料中幾場精彩的佛學辯論也都沒有。我不得不問編劇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後,曉明哥依然還是那個照片男神,表演沒有層次啊,沒有把玄奘這物塑造出來

總之,我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太倉促了,就好像當年的《白鹿原》電影一樣。而這也讓我更擔心另部公認倉促的電影《三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