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扶貧專項監督檢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9W

根據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重大扶貧工程建設和到村到户幫扶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甘辦發〔2018〕25號)精神,從去年開始,省委省政府將生態扶貧監督檢查任務安排給了我們甘肅社會主義學院。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對生態扶貧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的決定,及時安排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紮實開展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關於生態扶貧專項監督檢查報告

一、2018年生態扶貧監督檢查建議落實情況

2018年,學院對慶陽、平涼、臨夏、甘南4個市州的8個縣19個鄉鎮的生態扶貧工作進行了監督檢查,共為省委省政府彙報督查建議5條,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林業和草原局及地方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下,所提的5條建議,4條已得到落實,1條積極爭取落實。

一是關於“進一步摸清林業生態資源底數,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擴大選聘生態護林員崗位規模的建議省林草局積極向國家林草局彙報銜接,在去年生態護林員項目資金3.15億元、選聘生態護林員40671人的基礎上,2019年新增生態護林員項目資金1.85億元,累計達到5億元,同比增長58.7%;
新增護林員22468人,共計達到63139人,同比增長55.24%。生態護林員補助已成為脱貧攻堅中貧困羣眾收益最直接的項目之一。

二是關於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宣傳力度的建議”。今年,我們通過監督檢查,實地瞭解掌握,隨着各級各部門宣傳力度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廣大羣眾對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各地生態保護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進一步提升。

三是關於增強生態扶貧項目季節性意識,縮短相應項目程序及時間的建議。隨着全省“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據基層反映,2019年生態扶貧項目計劃下達及時,並縮短了項目申報、評審等環節的時間,確保了造林綠化項目的正常開展。

四是關於“據實統計和掌握符合退耕條件的土地數據,繼續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對我省退耕還林計劃任務的支持,將全省符合退耕條件的坡耕地全部納入退耕還林計劃建議”。在去年全省下達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61.6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又下達了29.11萬畝。

五是關於針對各地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大投入,特別在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支持建設上水提灌工程,擴大生態綠化面積,提高造林成活率,鞏固生態建設成效的建議。省林草局和省水利廳表示在今後的造林工程和項目實施中,一方面向國家爭取,一方面視省上的財力加大這一方面的支持力度。

總之,去年我們所提的5條建議,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得到了基層的廣泛認可。

二、2019年生態扶貧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由院領導帶隊,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輕車簡從,分組深入天水、隴南、定西、白銀四市的八個深度貧困縣(區)進行了監督檢查。本次監督檢查以挖掘亮點、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為重點,以服務和推進生態扶貧為目標,主要採取座談交流、察看項目、查閲資料、走訪入户的方式,聚焦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林業產業、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扶貧項目,在秦安、張家川、宕昌、武都、靖遠、會寧、渭源、岷縣8個縣(區)深入16個鄉鎮,32個村,共召開座談會32場(次),察看林業項目點45個,走訪生態護林員137户,詳細瞭解了生態護林員的報酬落實、選聘程序、護林員職責、管護面積及國家政策知曉情況,瞭解了林業產業發展、退耕還林工程、國土綠化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生態扶貧項目實施情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況。

從這次監督檢查情況中明顯感覺到,省林業和草原局以及天水、隴南、定西、白銀四市和八縣(區)對生態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堅決到位。在這次監督檢查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天水、隴南、定西、白銀四市八縣(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嚴守生態“紅線”,靠實責任、強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謀劃,認真落實省林業和草原局提出的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林果產業、生態效益補償、幫扶力量精準到户和項目資金精準傾斜的“五個精準到户、一個精準傾斜”林業扶貧舉措,積極推進各項生態扶貧工作。各市、縣都制定了“進一步加快林業和草原產業發展助推生態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林業工程項目、林業產業和生態保護具體扶貧措施,為生態扶貧工作規劃和切實可行的路線圖。天水市從市財政3000萬造林綠化補助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優先支持生態扶貧工作。八縣(區)堅持將林草生態建設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重點安排在深度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精準落實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幫助貧困羣眾在參與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中增加收入,開闢了就業增收新路子。秦安縣堅持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以落實全省林業生態扶貧“五個一批”項目為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累計用於生態脱貧產業建設項目資金3036.92萬元。會寧縣林草局制定未來五年荒山荒坡綠化計劃,爭取要在五年內將現有的荒山荒坡綠化80%。靖遠縣東昇鎮制定了未來十年文冠果發展規劃,永新鄉制定包括專業交易市場在內的枸杞產業發展規劃。從這次監督檢查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全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政治站位高、思想認識清,而且堅決到位。

(二)全面落實生態補償脱貧一批精準措施和生態扶貧政策,貧困羣眾從中受益、得到實惠。

隴南、天水、定西、白銀四市八縣(區)將生態護林員項目作為落實“生態脱貧一批”的主要抓手,加強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助農增收效益,幫助貧困羣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脱貧。嚴格按照《甘肅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細則》,對生態護林員進行選聘。從我們檢查到的和市縣(區)介紹的情況看,所有護林員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户。基層加強對生態護林員的管理考核培訓,確保了林業資源的有效管護和生態護林員的穩定脱貧。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中,各縣(區)按照羣眾意願,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着重設計經濟林樹種,拓寬貧困户增收渠道。在安排退耕還林、草原管護員、天保公益林管護員時優先支持有需求、符合條件的貧困户,並及時足額給農户兑現各項林業補助,增加貧困羣眾轉移性收入。比如,定西市2018年建檔立卡生態護林員脱貧13604人,佔全市脱貧人口的10.76%。在監督檢查過程中,我們特別感受到,武都區對生態護林員選聘和管理採取的“精準落地、精準到户、突出重點、自願公正、統一管理”做法,比較細緻、紮實。靖遠縣永新鄉加強對生態護林員的管理和培訓,建立了生態護林員工作羣,管理者和護林員都能隨時溝通,發佈一些培訓信息,做到了彼此瞭解,既促進了工作,又加強了聯繫。在退耕還林檢查點,武都區坪埡藏鄉行政村監委會主任餘九成説:“現在各項惠農補貼比較多,能及時足額發放到財政‘一折通’,村裏的人都知道政府發了多少錢。我是村上選出來專門監督村幹部的,羣眾對村上大大小小的事都知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邀請你們到山上我家裏去,有酒喝”。從羣眾樸實的談話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們對基層工作,特別是生態扶貧工作是滿意的。

(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林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貧困羣眾造血功能明顯提升。

天水市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草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植户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積極鼓勵林業專業合作社、企業大户發展林油、林蜂、林藥等模式的林下經濟,帶動貧困户多元化發展富民產業。隴南市為推動油橄欖富民產業發展,設立了1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並籌措1000萬元資金支持建設油橄欖工程育苗中心,加大了油橄欖產業發展力度。武都區作為面積最大的適生區,專門出台獎勵辦法,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同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採取以獎代補、貼息等形式,鼓勵能人大户和企業承包、租賃集體荒山、荒坡、荒灘,鼓勵農民流轉土地、集中經營,大力發展油橄欖。秦安縣採取的“保險+期貨”,為蘋果產業保“價”護航,加大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解除果農靠天吃飯的困境。檢查中我們也發現,秦安縣、宕昌縣、武都區充分利用當地海拔、氣候等條件,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每個山頭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比如,秦安發展蘋果、蜜桃產業,宕昌發展大果榛子、花椒、無花果、板栗產業,武都發展油橄欖、花椒產業,有效破解部分貧困片區發展主導產業的瓶頸。靖遠縣東昇鎮積極引導羣眾大力發展文冠果種植,既能綠化美化荒山,防治水土流失,又能增加羣眾收入,據瞭解,有部分羣眾已取得每畝3000元的純收入;
同時鎮黨委書記辛海宏是甘農大園藝系畢業,利用自己的專業和人脈資源,引進文冠果深加工企業,延伸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羣眾收入。在察看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示範園時,裕豐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縣全利説:“我們合作社專門培育櫻桃早熟和蘋果晚熟品種的反季節水果,避開銷售高峯,在羣眾獲利上進行了探索。合作社的建園和園區管理累計帶動馬河村和基地周邊農户120多户參與‘三變改革’,每年能給村民帶來近40萬元左右的直接經濟收入和60多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同時僱傭村民從事果園管理,能夠解決180多人剩餘勞動力再就業”。

(四)用足用活國家林業扶持政策,大力開展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有效改善。

天水、隴南、定西、白銀四市八縣(區)積極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力度,依託三北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科學謀劃、合理佈局,主動轉變造林方式,從過去的羣眾義務造林向現在的工程承包有償造林轉變,採用工程造林的方式,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在造林綠化工程中積極吸納貧困户參與造林,一方面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另一方面也讓貧困户增加了收入。比如,張家川縣提出“道路林蔭化、庭院園林化、村莊風景化和一村一片經濟林”林業工作措施,每個鄉鎮每年綠化美化貧困村莊不少於2個,綠化農村道路不少於5公里,荒山造林不少於100畝,鄉村公共綠地建設不少於500平方米。會寧縣第一輪退耕還林實施點已全部成林,滿地厚厚的落葉彰顯了當地人殷實的生活。截止2018年年底,渭源縣有林地達129.5萬畝,退耕還林成林4.59萬畝,為全縣森林覆蓋率貢獻率達3.54%。在走訪調研武都區蒲池鄉咀台上村護林員劉喜時,他説:“這幾年,我們溝裏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白龍江的水更清了,降雨量也明顯增多,山上的樹和草都長的茂密,我們護林員的任務也就更重了,每天都得到山上跑一兩次,要不然不放心”。在武都區察看走馬坪家庭林場時,看到滿山遍野都是碩果累累的油橄欖,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在監督檢查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八縣(區)在農業農村、環保、林業等部門項目資金的支持下,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廁所革命”、“垃圾革命”,購買垃圾清運車、安裝垃圾箱、修建垃圾填埋場,在鄉村大力開展種樹種花、整治鄉村衞生環境。現在,羣眾不但注重自家的庭院衞生,更講究公共衞生,形成了“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比如,會寧縣大溝鎮,岷縣麻子川鎮在“千村美麗”等項目的支持下,購買裝載機、户用垃圾桶等設施,提升了道路的清掃,垃圾收運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積極引導羣眾參與環境政治工作,建立了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為實現全域無垃圾奠定了基礎。

(五)基層幹部積極投入脱貧一線,工作到位、作風紮實。

從監督檢查情況來看,我們所接觸到的基層幹部對生態扶貧工作政策明、底數清,都能説上個一二三。特別是,廣大林草部門幹部能夠深刻認識到生態扶貧的重大意義和分量,發揚不怕疲勞、持續作戰的作風,始終卯足勁,拉滿弓,繃緊弦,在脱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之前,始終做到了勁頭不鬆,力度不減。比如,靖遠縣林草局班子中的兩名局長在鄉鎮工作數十年,瞭解農業、農村、農民和扶貧工作,有豐富的農村基層工作經驗。同時,也是專業出生,從事林果技術服務多年,有豐富的林果產業發展經驗和廣泛的專業人脈資源,在產業發展上有獨到的見解。部分鄉鎮黨委書記也是農業和林業院校畢業,瞭解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產業發展計劃。在檢查過程中,我們隨機抽取3名護林員,主管此項工作的一名副鄉長能逐一介紹他們的情況。我們當場電話聯繫核實情況,全部屬實。説明基層幹部對羣眾瞭如指掌。

三、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不足和問題

一是生態護林員選聘項目還需進一步規範。自2016年以來,我省生態護林員項目資金逐年增加,實現了“四連增”,2019年選聘護林員人數超過6萬人,下達資金達到5億元,為完成“生態補償脱貧一批”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據我們實地檢查和基層林草部門反映,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8000元的補助,低於全國1萬元的標準,建議和全國保持一致。同時由於該項目無相應的人員培訓、印製日誌等工作經費,培訓效果不佳,護林員素質參差不齊,項目管理不夠規範。比如,在我們檢查時發現,個別縣區生態護林員普遍是年齡較大或因身體原因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的羣眾,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一些護林員在填寫巡山日誌時有困難,記錄是“正常”或“一切正常”,還留下大片空白

二是造林綠化補助標準需要提高。隨着造林綠化的逐步深入,當前造林現場不斷向深山、遠山、沙區等造林條件差的地塊推進,加之近年來新技術的運用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造林成本不斷加大。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實施意見》後,市縣積極貫徹落實《意見》,緊密結合人居環境改善,對縣域重點區域、城鎮面山、鄉村道路等進行綠化美化,做了大量工作。基層林草部門普遍反映,縣域重點區域、重點公路、鄉村道路等國土綠化僅依靠三北工程、退耕還林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項目開展,省級財政沒有專項補助資金。據瞭解,2016年前,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造林每畝補助300元(包括人工、苗木等費用),雖然2016年國家將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500元,但仍遠遠低於實際需求。比如,據林草部門估算和市州反映,在我省乾旱半乾旱地區每畝造林成本在1500元左右,特別是河西地區每畝造林成本高達3000元以上。

三是財政資金撬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作用還不夠。我們督查中,基層介紹,由於林下套種經濟作物和發展養殖業具有投入少、門檻低等特點,是林區羣眾增收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在貧困羣眾脱貧增收中發揮了較好作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以來,省委省政府相繼制定出台政策性文件,促進林下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省上從2013年開始每年安排1000萬元的財政資金,用於扶持林下經濟發展。比如,林業大户可以藉助省級財政林下經濟補助,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發展林下養雞等產業,既可帶動當地羣眾就業,又可以通過產品銷售增加收入。截止2018年底,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資金6000萬元,全省林下經濟產值累計達到75億元,充分發揮了小資金撬動大發展的作用。但由於省級財政預算整合,省上自2019年開始不再安排這部分發展資金,使得財政資金撬動效應得不到發揮。

四是業務培訓指導還需加大。根據機構改革,市(州)一級設立了林草部門,只有一類縣(區)保留了林草局,二類及以下縣(區)已撤銷,將原林業部門職責劃歸縣自然資源局,職責和業務合併後,業務量增大,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出現了縣(區)自然資源局內部統籌協調不夠、工作顧此失彼的現象。

四、幾點建議

一是建議省林草部門積極與國家和省財政廳彙報銜接,爭取將生態護林員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並安排生態護林員培訓和工作經費。同時對生態護林員項目進一步規範,簡化巡山日誌,確保項目規範實施。

二是建議省級財政設立國土綠化專項資金,加大對各地區的造林綠化資金投入。同時,針對西部生態脆弱省份保護和改善生態成本較高的實際,積極爭取國家將造林補助從500元提高到1500元左右。

三是建議省財政能夠保留每年1000萬元的林下經濟發展資金,繼續扶持一批效益好、示範帶動着作用強的典型。

四是為了增強全省新入職的縣級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林草的局長業務能力,推動各項工作協調高效運轉,建議省自然資源廳和省林草局對他們進行集中業務培訓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