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務輸轉專項監督檢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3W

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重大扶貧工程建設和到村到户幫扶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和《甘肅省脱貧攻堅重點任務監督工作清單》精神,2019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我校(院)組織專項督查組對天水市、臨夏州、定西市和隴南市的勞務輸轉工作進行專項監督檢查。本次督查分兩種方式進行:對天水市和臨夏州共11個深度貧困縣、10個深度貧困鄉鎮和8個深度貧困村主要採取實地調研、巡查暗訪、訪談交流以及電話隨機問詢等方式;
對定西市和隴南市的督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此次督查重點結合被督查單位扶貧就業“一庫五名單”和建檔立卡勞動力實名制登記數據庫,從市(州)、縣(區)、鄉(鎮)、村四個層面、聚焦了解其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勞務輸轉的政策措施、決策部署和宣傳轉移就業政策情況、勞務輸轉匯總枱賬建立情況、新生勞動力進入轉移就業情況以及勞務輸轉就業後的工資性收入等情況。

關於勞務輸轉專項監督檢查報告

總體來看,各被督查單位都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關部署,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緊扣“精準扶貧轉移就業脱貧一批”主線,緊緊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户,在東西勞務協作、公益崗位安置、返鄉創業就業、提升技能培訓等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各級相關政策,全力推行勞務輸轉,確保整個輸轉工作進展有序,穩步推進。

一、基本情況

(一)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決策部署,完善管理制度,為當地勞務輸轉的有序有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臨夏州政府辦公室、州脱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出台了《臨夏州脱貧攻堅就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於到2020年實現勞務收入100億元目標的實施方案》以及《關於扶持發展“扶貧車間”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舉全州之力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決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天水麥積區按照“抓好一支隊伍、加強五個建設、落實五項工作”的思路,繼續強化鄉鎮基層勞務管理,增強鄉鎮勞務工作站的能力,發揮在勞務經濟工作中應有的作用;
嚴格落實考勤月報制度,督促聘用勞務專幹按時到崗上班,適時召開勞務專幹業務工作會議,採用“以會代訓”的方式對勞務專幹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其組織勞務輸轉業務水平。

(二)各地切實完善一庫五名單,不斷健全工作台賬,強化精準識別,實行動態管理,把精準二字貫穿工作始終。秦安縣推進勞務輸轉實名制管理方面,圍繞“一户一策”政策,指導各鄉鎮按照“一村一冊、一户一表、一人一表”的要求,組織鄉鎮、村組幹部在入户走訪的基礎上,建立完成了11萬餘人的勞動勞務輸轉實名制台賬,並在大就業信息系統中進行了錄入,做到了底子清、數據準。同時,強化目標責任管理,根據建檔立卡數據實時核對當年貧困户數、勞動力人數,摸清富餘貧困勞動力,及時調整勞務輸轉任務,對有意願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組織輸轉。2019年,秦安縣勞務輸轉系統新增勞動力2571人,退出勞動力5541人。

(三)各地加強對用工信息的篩選和審核工作,督促用工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保障貧困勞動力的合法權益。臨夏州為確保輸轉人員穩得住,實行全程跟蹤,“一條龍”服務:輸轉前,開展勞務考察,與輸出企業協商,重點解決清真食堂、交通運輸、工資待遇及社會保險等問題;
輸轉中,採取政府部門統一送,創業大户往外帶,中介組織內外聯和“兩免兩送一統一”的方式輸送(免費體健、免費車票、舉辦歡送儀式、派專人護送、統一辦理各種手續);
輸轉後,採取各種措施保證穩定率。截止2019年11月,先後在全國設立了23個勞務工作聯絡站、設立了40個勞務基地,通過發揮各駐外基地和勞務務經紀人、信息員、聯絡員瞭解勞務市場的優勢,收集、篩選、傳遞勞務準確的用工信息,協調解決臨夏籍員工在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社會保險參保等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更多的勞動力“走出去”務工緻富。臨夏縣堅持將“勞務中介”和建立“勞務基地”有機結合,積極搭建勞務信息共享平台,在廈門市成立了勞務協作站,並派駐1名工作人員長期進駐廈門企業開展相關服務工作;
截至目前已在南昌、拉薩、新疆等地已成立8個勞務工作聯絡站。全力幫助解決貧困家庭農村勞動力工資拖欠、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接續、安全生產培訓、農民工子女教育等突出問題,確保了務工人員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四)各地以培訓需求清單、轉移清單和用工崗位需求清單為基礎,按需施訓,以技能促就業,促增收,促脱貧。臨夏州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清單及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清單和用工崗位需求清單為基礎,按照市場需求開展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需求、求職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建立了18-50週歲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清、文化層次清、需求技能清、家庭經濟條件狀況清的“四清”台賬。同時,結合勞動者自身特點,面向全州貧困務工人員,進行全員全免費實用技能培訓,以技能促就業,促增收。截止2019年9月底,全州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技能培訓27358人,佔年度計劃22700人的121%,其中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7139人,佔年度計劃15589人的110%。張家川縣引進海蘭月、昌盛等四家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主抓縣城基地培訓、鄉村流動培訓、網絡視頻培訓、校企合作培訓,培訓各類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行免費培訓,有效激發貧困羣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

(五)各地多措並舉推動組織輸轉,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促進就業扶貧。天水麥積區組織有務工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户與天津西青區有關企業人事主管見面,雙方簽定務工意向協議。經過多次交流銜接,29人遠赴天津市西青區務工,並派工作人員全程跟車服務,抵達天津市西青區用工企業,所有務工者都聯繫到自己滿意的企業。定西市和7個縣(區)依託駐福州勞務工作站,派駐專職工作人員,全面構建起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的全方位政策體系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截至2019年10月,已向福州市組織輸轉3800人,其中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建檔貧困勞動力2392人。經過努力探索實踐,福州定西扶貧勞務協作工作闖出了一些先行先試路子、舉措,形成具有特色的“福定模式”,國務院扶貧辦在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簡報上先後刊發了三期全面介紹“福州定西勞務協作模式”和有效做法,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國家人社部、兩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

(六)各地通過特色產業培育、東西對接輸轉、公益性崗位開發以及扶貧車間吸納等方式,促進貧困户勞動力工資性收入大幅度增加。一是培育特色產業促創收。張家川縣把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激發貧困羣眾內生動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提高脱貧攻堅持續性穩定性的核心任務,大力發展牛肉拉麪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截止目前,張家川縣在北京、上海、武漢等30多個省會城市和湖北十堰、山東煙台等300多個大中城市發展清真餐飲經營店18850家,賓館1700家,從業人員6萬人,年創收36億元,清真餐飲服務業產值達120億元,有10000多個貧困家庭通過清真餐飲業實現了脱貧致富。二是東西部協作促創收。和政縣協同廈門市集美區先後召開2次大型現場招聘會和2次小型村級招聘會。在與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按時發放赴廈和政籍務工人員的獎補資金,同時縣總工會對赴廈門務工人員發放每人400元的交通補助,共106人次,總金額達42400元。截至2019年10月,向廈門市集美區輸轉共886人,其中建檔立卡户521人,完成任務數265人的197%;
完成廈門培訓473人,其中建檔立卡455人,完成培訓任務數575人的79.13%。三是公益性崗位幫扶就業。臨夏州針對因年齡偏大、缺乏就業技能無法外出的人員,通過落實鄉村公益性崗位幫助就業。2019年在全州412個深度貧困村和“兩州一縣”其他718個村,開發安置2246個鄉村公益性設施管理員等2246個鄉村公益性崗位,每月每個崗位補貼500元。另外,還開發800個(2018-2020年)貧困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扶貧專崗,已簽訂了聘用協議,併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每月3000元的生活補貼。四是扶貧車間拉動就業。天水市麥積區按照企業申報創建、政府認定掛牌的工作流程,2018年建成“扶貧車間”22家,吸納勞動力7273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2486人。2019年正在創建43家,其中新建廠房的10家,組織扶貧、財政等相關主管部門按程序認定的33家。截止2019年10月,“扶貧車間”吸納勞動力9272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3248人。

二、勞務輸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庫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精準扶貧工作中使用五個數據庫,同一個人的信息需要錄入五次,給基層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負擔。二是就業大系統還需完善,當前的系統網速很慢,督查中在多個縣區都出現就業大系統頁面打不開,無法瞭解數據庫中就業資料的錄入情況,普遍反映數據庫存在難登錄、難打開、難錄入的問題。

(二)技能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就業培訓任務完成難度大,當前農村人口大量外出,長年在家的勞動力很少,要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任務,難度比較大。二是由於培訓計劃對建檔立卡貧困户人數的要求限定,導致培訓任務無法順利完成的問題。例如,一些貧困户沒有培訓意願,村組幹部反覆做工作也不願意參加培訓,結果培訓人數達到培訓計劃總數要求。三是培訓中出現部分超齡羣眾參加培訓後由於年齡受限,無法通過技能鑑定取得培訓證書,對後期就業上崗造成一定阻礙。例如,技能鑑定普遍要求50歲以下人羣,但有52歲的羣眾身體健康,適應勞動強度,有強烈的受訓及務工意願,參加培訓後無法取得培訓合格證書。

(三)勞務輸轉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儘管各縣區採取發放補貼等方式動員羣眾,但貧困户參加東西協作的意願仍然不強,組織輸轉難度比較大。二是很多農民外出務工穩定性不強,人員流動較大。農民長期種地,自由性較大,到了企業務工,企業有制度規定,管理嚴格,很多人不適應,導致農民幹滿三個月的比率較低。三是東西協作項目普遍反映工資偏低,對務工人員的吸引力不強。

(四)扶貧車間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規模較大的扶貧車間存在招工難、管理難、人員流動性大、紀律性差的問題。二是大多數扶貧車間規模小、經營水平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勞動力素質低、生產成本較高,從長遠來看難以維繫的可能性較大。

三、進一步搞好勞務輸轉工作建議

(一)建議繼續加強縣(區)勞務輸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數據平台應用服務器的處理能力,解決難登錄、難打開、難錄入的問題。整合各數據平台成為一個數據平台,統一數據要求名目及標準,相同及類似數據只需錄入一次。實現各職能部門的數據共享。

(二)建議根據培訓對象需求和培訓項目特點,適當增加培訓天數及期數,通過增加培訓的時間,提高培訓的效果。取消培訓計劃中對精準户人數的限制。放寬技能鑑定年齡限制至勞動力年齡,例如55歲。

(三)建議扶貧車間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市場調研,把握市場動態,讓產品能生產出來賣得出去,切勿盲目投產。否則不僅難以帶動貧困户脱貧,而且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要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做大規模,把鄉鎮、村組的“扶貧車間”納入縣區整體產業發展佈局。

(四)建議東西協作項目要儘可能提高務工人員的工資水平,政府投入一定資金支持,提高對貧困户的吸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