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委開展“大建設、大發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題徵文四(塑造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團委開展“大建設、大發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題徵文四(塑造新
團委開展“大建設、大發展,我融入、我先行”主題徵文四(塑造新時期“市民精神”)

建設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市民精神,已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最近一個時期,不少城市正在熱烈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市民精神”。然而,我們注意到許多人在討論市民精神時,往往只以“拼搏”、“奉獻”、“奮鬥”、“創新”、“有道德”、“有理想
”之類的抽象概括來加以闡述。而這些抽象概括實際並不限於市民精神建設,它們似乎在所有的場合都可以使用。的確,那些美好的字眼只是我們所講的市民精神的抽象概括,而並非具體內涵。因為,從理論上講,我們所説的市民精神主要是指市民在城市的公共生活領域裏所表現出來的風貌,是一種關係屬性,而不是內容屬性。因此,市民精神必須被賦予一種具體的內涵,簡單地以“拼搏”、“奉獻”等來概括,至少是不夠的。
我們今天所塑造的市民精神不是古老的、傳統意義上的市民精神,而是現代的市民精神。如何將現代意識注入其中,這是市民精神建設的一個關鍵。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城市的誕生必然要求一種相應的市民精神與之相匹配。由於歷史傳統的種種影響,我們的市民往往身處城市之中但是卻並不具備真正的城市精神。而建設市民精神所呼喚的正是這樣一種城市精神,即一種現代意識。在這方面,馬克斯·韋伯的名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他的研究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的崛起與新教倫理有着密切的關係,他所説的新教倫理,簡而言之,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規則地為上帝而工作;
勞動只是一種天職。當然,我們所要建設的市民精神不應等同於新教倫理,然而,其中卻也有其相似之處。這就是:合乎理性,合乎規則,換言之,就是“規則理性”、“責任倫理”和“公共道德”。
過去,我們建設市民精神的核心基礎是“規律理性”、“信仰倫理”、“集體道德”(或“個人道德”)。其實不然,真正的市民精神建設,應該以市場公平、社會公正為基礎,應該以市民對於人的生命、自由、平等、公正的普遍尊重為目的。因此,應該要求於市民的,不是傳統的“規律理性”,而是“規則理性”,也就是説,關鍵不是面對自然界時所要遵守的必然,而是面對人與人的關係時所要遵守的規則。因為每個人的利益都不是孤立的東西,而是存在於與他人、羣體的種種關係之中。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要維護他人的利益;
要維護自己的人格,就要維護他人的人格。這樣,以親疏劃圈的“鐵哥們”也就變成平等相待的合作者,昔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也變為現在的彼此之間的“雙贏”。
同樣,應該要求於市民的,也不是傳統的“信仰倫理”,而是“責任倫理”。這意味着,手段一定要合乎規則,必須義無返顧地承擔因此而導致的責任。強調的是享有與付出、權利與義務、自由選擇與承擔責任的完全一致。因此,平等、公平、自願、誠信也就取代了仁義、忠孝、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等。也因此,“敢為天下先”的競爭觀、“按照國際慣例辦事”的全球觀、“提倡人人學習雷鋒,又不讓雷鋒吃虧”的義利觀、“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的公益觀……也就成為市民精神的重要內涵。
公共道德,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集體道德和個人道德。集體道德和個人道德,是傳統鄉村的產物。公共道德則應該是現代城市的產物。必須看到,現代城市的建設就意味着一個“公共空間”的出現,其標誌表現為,社會生活從共同生活轉向公共生活。共同生活是傳統鄉村的一個特徵,它有其內在的統一價值標準作為凝聚力。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非匿名”的。公共生活則不然,它以公共場所為特徵,其特點表現為既屬於每個人,又不屬於每個人;
既屬於社會,又不屬於社會。例如街道、酒館、遊樂場所、商店、火車、海灘、快餐店、旅遊景點……公共生活不再以具有統一的價值標準作為凝聚力,也不再是向心運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匿名”的。
以“非匿名”與“匿名”來區別,這個視角很傳神。對於“非匿名”的社會生活,我們有集體道德和個人道德對之加以規範
而對於“匿名”的公共生活,剛剛進入現代城市的我們卻未能及時成功地建構起公共道德對之加以規範。這正是當前市民精神建設亟待解決的一個“真空”。
這個“真空”讓我們遭遇過許多令人遺憾、令人困惑的事情。典型的現象莫過於人們常談論的那些例子。如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果皮、滿嘴髒話……再如,“見死不救”等現象。對此,我們經常籠統地批評他們“沒有道德”,但是實際上同樣是這些人,他們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單位,並不是沒有道德的,而且可能還是好父母、好職工。不妨設想,假如是在他自己家庭中、在自己單位裏,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情況會如何呢?他們顯然不會“見死不救”,起碼不會“沒有道德”。那麼,在公共場合,這些人缺乏什麼“道德”呢,顯然缺乏的是“公共道德”,這是一種“匿名”狀態下的“道德”。它是一種新型的對於現代城市條件下人們的道德水準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一個 城市市民的公共精神,是城市之魂,反映一個地區市民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塑造市民精神,一是可以凝聚人心,把市民關心的熱點焦點引導到如何使在“兩個率先”中再創輝煌上來,把市民的注意力集中到為富民強市建功立業上來,齊心協力,發展。二是可以反映市民風貌,展現市民與時俱進、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
體現市民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主人翁態度;
展示市
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三是可以振奮市民鬥志,促進市民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爭先意識,昂揚鬥志,為建設家鄉而展現聰明智慧,展示個人才華,作出一份貢獻。四是可以檢閲文明成果,既能提煉出反映市民在創建學習型城市中提升學習力,發展生產力的文明成果——市民精神,又使之成為創造新世紀新時期文明成果的精神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