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7W

鄉愁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深情;是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悽苦;是于右任“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的悲愴。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範文三篇

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1

從前,羨慕南歸的大雁,他們,是自由的。此刻才明白,他們,是孤獨的。不知有多久,沒有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只是在夢中,重温兒時的温暖。熟悉的笛聲又一次響起,只是這一次,多了一份無奈與寂寥。

記得從前的我,家住在鄉村。那時,我還是一個年少輕狂的孩子,不懂得珍惜。第一次接觸到遊子的悲傷是在那歌聲中。那時,村子裏來了一個外鄉人,暫住在我家。他來自江南。他總是給我講一些江南的故事,那故事個個傳神,動聽。他的臉上總是佈滿了笑容。我從沒看見過他悲傷的樣子。

直到那天晚上,我起夜時,才發現他的悲傷。他在撫琴清唱,眼中透露出的悲傷我至今無法忘記。

燈影槳聲裏,天猶寒,水猶寒。夢中絲竹輕唱,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落滿肩,笛聲寒,窗影殘,煙波槳聲裏,何處是江南。

那歌詞,那愁緒我無法忘記。

村裏還有一個老人,他的面容很慈祥,但他的眼裏總有無盡的哀愁。每一次他慈愛的撫摩着我的頭,我都能清晰地看到那哀愁,從他眼裏流露而出。

聽説他也是一個流浪異鄉的遊子,他自年輕時就在這裏,直至今日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他的兒女都居住在城裏。他的心中,彷彿有一絲不可告人的辛酸。實際上,他又何嘗不是在思念自己的故鄉。

他每晚都對着一個方向吹笛子,每次都是同一個方向。那是他家的方向。他從不和別人説他的家鄉在哪裏。只是一遍遍的吹着那首歌。那首歌是他家鄉的民歌,蒼涼,寂寥。

如今,我再次回到家鄉。熟悉的笛聲又一次響起,我終於明白了老人的鄉愁。在離開家鄉的日子裏,我又何嘗不是像老人一樣的思念家鄉。而我,如今還能回鄉一次,還是知足罷了,還是珍惜罷了。珍惜這回鄉的機會,珍惜現在的家。

偶爾還是會想起這兩人,想起這遊子天涯海角的鄉愁。

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2

沒有云,沒有月,幾顆孤星燦爛地亮着,使夜顯得更蒼茫、悠遠和深邃。坐在年久的竹椅上,聽着日子吱吱嘎嘎的歎息望着深沉沉的夜,面對老屋那舊有的遐想,我又充滿了無限的思念。

老屋是全家的一個夢,是一條流淌的河總在我們心裏川流不息。

梨在翻耕土地的那一瞬間,深埋了冬,播種了春。早早看到的是爺爺那駝背的背影和那灰褐色的鋤頭。爺爺臉上的皺紋,就像老屋一樣蒼老卻充滿了慈祥和和藹。爺爺的一生就是這樣,為黨為這個家無私地奉獻着自己的點點滴滴,從無怨言,把自己的辛酸,困苦都雕進了遠古的冰川,深埋心底。無論如何,爺爺仍以那熟悉的笑臉面對我們,這笑臉就像如潮的花海,使層層遞進的心事伸展。

“坐在岸邊看着夕陽讓我想起你,暖暖夕暉温柔如你慈愛的眼睛,感激你啊!舉起我金色的童年啊!”——讓我用一首歌表達我對爺爺的無限敬意吧!

夏風吹拂着青灰的衚衕,一隻只上竄下跳的鳥兒精神明亮,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和夥伴們吱吱喳喳地笑。你問它們為什麼光臨老屋?因為在老屋前,大榕樹下,有奶奶的一首讚歌!

傍晚,總有螢火蟲提着燈籠闖進老屋。我懷疑輕螢是故事的精靈從奶奶那沒牙的嘴裏飛出來。蛙聲恬靜而涼爽,如奶奶的歌謠在柔軟的夢鄉。扛一把蒲扇輕搖,把甜絲絲的稻香扇進夢的門扉。

老屋的故事,螢火蟲一定知道得比我多。老屋的歌謠,它一定比我熟悉。要不然為什麼飛來告訴我,池塘裏奶奶栽下的荷花,有着初綻的美麗。

鳥兒們在歡笑中飛走了,樹葉也落了。爺爺奶奶始終守候着老屋的寂寞,陪伴着老屋做過春秋萬代。而如今卻忍心拋下老屋,留下遍野蒼涼,讓繁榮黯然退席。

花兒開了又謝,候鳥去了又回。讓它們帶着我的永恆思念到另一個地方去吧!夜,仍舊平靜,星漢仍舊燦爛。窗外,一排站了多年的樹,當我用看一個人的眼光看待你,我明白,對於老屋,傾訴就是傾聽。

啊!老屋。啊!爺爺奶奶。讓我背者你們的温暖去尋找那春暖花開的幸福吧!

以鄉愁為話題的演講稿3

小時候,家鄉在我心裏並不重要,只是習慣和熟悉。它或許還沒有一顆糖、一件新衣服能令我欣喜萬分,而鄉愁就更加是平平淡淡,無從説起;長大後,漸漸遠離兒時熟悉的地方,喜愛的味道,才覺鄉愁顯得越來越深沉與厚重。

我記得我第一次離開家鄉,是考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心裏只有開心和興奮,還沒有一點點的不捨和惆悵。但當我從西南山城來到這北方平原,度過了幾個月的開學興奮期後,我發現自己開始越來越多的把家鄉掛在嘴邊。在學校食堂吃飯,早上總是饅頭稀飯,晚上總是大葱白菜,顏色總是清清爽爽,而味道總讓我覺得平平淡淡。這時我老想起家鄉的小面、擔擔麪、牛肉麪;想起媽媽做的麻婆豆腐、回鍋肉;想起街邊小巷,色香味誘人的辣滾滾的火鍋、麻辣燙。我就會拉着一幫同學跟他們講,講起從我家拐過幾個街口有一家最好吃的小麪館,它的門店非常小,在一幢很老式的建築底層,顯得非常有年代感,但味道卻是讓人無話可説。我還會跟他們講起,我家鄉很有名的洞洞火鍋,每次我都會很自豪地跟他們説:“在抗戰時期留下來的防空洞裏吃火鍋,你們肯定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那時候,我的鄉愁就全混在一頓頓想念的味道里,混在一次次跟同學們談起的話語裏。

我也記得第二次真真正正、切切實實地離開家鄉,不像我離家讀書時,每次過節、放假我都會回家,仍然能到那家最好吃的麪館,擠着吃一碗麪;仍然能坐在家裏吃一頓媽媽做的麻婆豆腐、回鍋肉;仍然去那家有名的洞洞火鍋,約上一幫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一邊吃着聊着,吃得汗流浹背,在一路瘋鬧着回家。第二次離家,便離了半個地球。再沒有街邊轉角的破舊麪館;沒有媽媽的回鍋肉;沒有藏在洞洞裏的火鍋店和一幫朋友。那些以往我覺得最最普通的東西,最最普通的事情,竟成了我每晚腦海裏浮現的畫面。我曾無數遍的請求爸爸帶我回去,但因為媽媽不幸地離開,家鄉成了爸爸最傷心難過的地方,所以他總是保持沉默。但我看得出來,他跟我一樣依舊深深地熱愛着那片讓我們思念的故土,但卻倔強的不願回去。

那時候,我的鄉愁就流淌在每晚回憶的漩渦裏,一沉一浮。

過了很多年,很多年以後,我終於又一次回到了家鄉。我知道它再不是我腦海中的模樣,但是它的面貌依舊讓我猝不及防,我竟然找不到應該去的方向。街角的麪店沒有了;小時候熟悉的院落沒有了;經常和朋友們去的洞洞火鍋店沒有了。變成了好看的建築和遊客繁多的景點。

那時候,我的心裏升起一絲感傷,感傷這流淌着的時間改變了我家鄉的模樣。但我知道,家鄉改變的只是模樣,就如同時間改變了我的樣貌,但在我心裏有一樣永遠被時間磨滅不掉,那便是我深深的家鄉情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