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音樂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6.24K

一、問題的提出

“國小生音樂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心得體會

美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而藝術教育是與美育聯繫最為緊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學校美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所説,“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儘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中國小要加強音樂、美術課堂教學,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做好學校美育工作呢?在國小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抓好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教育是主渠道,是做好美育工作的切入口。我們認為,國小藝術教育不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且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修養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技巧的培訓教育。但是,國小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哪些藝術素質?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國小藝術教育必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對於以上問題的提出,我們在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中,應該給予回答和解決。很明顯,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有得於我們對國小藝術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促進國小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於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假設

國小生的藝術素質是由藝術興趣、藝術基礎知識技能、初步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構成,如果遵循國小藝術教育基本原則,抓好藝術課程的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並與藝術活動課和校內外藝術活動等途徑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

三、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1、研究國小生藝術素質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確定國小生藝術素質的評價標準。

2、探索提高國小生藝術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確定了反映國小生藝術素質水平的基本構成因素

目前,我們的藝術教育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教育是培養“會什麼”的技巧人,還是培養熱愛藝術、欣賞藝術、表現藝術的審美人,從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重心應該是後者,如果要使全體學生都成為藝術特長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也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教育為沉重的代價。國小藝術教育應該體現兒童藝術素質的基本內容。

1、藝術興趣

藝術作品的形象性、直觀性很強,因此兒童大多都能對藝術產生興趣。就普通藝術教育而言,只有把藝術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具有濃厚的藝術興趣的基礎上,前者才有價值和可能。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樣地,興趣也是確保藝術教育過程的愉悦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説,當學生離開學校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興趣都能陪伴他的一生;而技能對那些不從事藝術職業的人來説卻隨時都有可能被丟掉。可見,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國小生藝術素質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2、藝術知識

知識的積累是由人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藝術知識則使人通過視覺、聽覺等,更快地獲得理性知識。國小生年齡小,雖然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但她們獲取的藝術知識主要來自於學校,這些基本的藝術知識分解到國小藝術各學科教學中,體現各門類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特徵。如果教師將這些知識寓教於樂,學生便能較好地掌握,為藝術欣賞和創造打下一定的基礎。

3、藝術欣賞能力

通過藝術教育,學生的水平如只停留在對線條、造型、色彩、音律的直觀感受上,只停留在“象不象”的感受上,那麼,他們的藝術素質是不高的。能進行初步的藝術欣賞是兒童重要的藝術素質組成。藝術教育中,還要超越感知,要憑藉情感和認識的力量,調動心理上的聯想、想象、移情等活動,深入藝術對象的內部,達到一種新的體驗和感受。

4、藝術創造能力

在當前提倡“創新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素質是有一定的時代意義,我們把藝術創造作為兒童的基本藝術素質,藝術創造是以基本技能為基礎的。對國小生來講,藝術創造主要體現在具有一定的藝術創作和摹仿的基本技能。

如美術活動課《水族箱的製作》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海底生物的豐富,瞭解到海洋生物的形是千姿百態的,有菱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梭形;海洋生物的色是五彩斑斕的,有藍色、黃色、紅色、還有透明的;海底魚類的花紋是千變萬化的,有由點狀組成的、有由線狀組成的、有由塊狀組成的等,這是孩子們對美術知識中基本形和色的認識,海底世界是孩子們興趣濃厚的主題,特別是遊動的形形色色的魚類,種類豐富的海植物,以及水族箱這一特殊的手工裝飾都可以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嚮往。

(二)確立了國小藝術教育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學規律與教學實踐的中介橋樑,它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理論性,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與一般的課堂教學原則相比較,藝術教育活動的教學原則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們認為,在藝術教育的課內和課外,應當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思想的啟發性原則、形象的感染性原則、情感的體驗性原則。

(1)思想的啟發性原則

藝術美具有永恆的魅力,是美的最完善、最理想的體現,它所負載的思想、觀念、倫理、精神、情感都具有教育意義。“藝術是又高級又通俗的東西,能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這種“最高級的東西”正是我們教育、影響兒童的精髓。在藝術教育中,我們應向兒童展現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啟發他們對藝術內容的理解,加深他們對藝術內容的認識,在某種意義上説,思想的啟發性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欣賞藝術所表達的內容和象徵意義。如在國小美術課上,學習有關動物的畫法,教師就出示徐悲鴻的《奔馬》作品,藉助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感受到那剛勁奔放的筆觸,粗獷有力的線條,奮蹄欲飛的形態,勇往直前不可遏止的氣勢,同時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正是41年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表達了作者抗日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

在藝術教育中,我們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有“思想啟發”的目標,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教育信息,這種“思想”信息的增多,也能反映學生藝術素質的提高。

(2)形象的感染性原則

形象的感染性是藝術美的重要特點,也是藝術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知道,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必須“寓教於樂”,通過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使學生不知不覺受到陶冶,得到享受,離開了美的形象也就無所謂藝術教育。為了使學生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我們就應運用藝術美的形象,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藝術美的規則和顯現方式。如國小音樂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就通過蒙族音樂的旋律、通過其音樂語言,調動學生的想象,使兒童感受到了草原、羊羣、風暴、博鬥等形象,使兒童感受到英雄小姐妹的樂觀、勇敢、堅強的性格,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3)情感的體驗性原則

藝術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忽視這一點,使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在情感上產生興趣、產生共鳴,不僅要悦耳悦目,悦心悦意,還要悦神悦情,使感知、感受、感動三者統一,使悦形、會心、暢神三者統一,因為“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藝術”。

情感是藝術的最重要因素,沒有情就沒有藝術,人們的情感,一方面是一種本能,人有七情,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後天的培養,特別具有社會性質的情感,是要靠情感教育來培養的,如使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等。平時人們的情感是處於相對平靜、抑制狀態,在藝術教育中,學校和班級就要創設優美的藝術環境和氛圍,做到以境育情,影響和薰陶兒童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我們從藝術美的角度,搞好校園雕塑、園林綠化、壁畫繪製、櫥窗佈置、景點設計、教室美化等一系列的活動工作,使學生賞心悦目,養性怡情。

熱門標籤